金蘊華

金蘊華

金蘊華,藥物化學家和製藥工業專家。長期致力於發展民族製藥工業,為促進國內新藥的研究開發和生產與國際接軌,適時地建立了符合聯合國有關部門及已開發國家所規定的新藥研究與開發程式,及執行該程式必要的學科,並在藥學高等教育中開設相應課程。參與領導了抗瘧藥青蒿素的研製和投產。積極推動中國醫藥事業與國際交流,為吸納國外先進的生產管理經驗與模式,主持多個國際跨國公司在中國建立合資藥廠的談判作出重大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蘊華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紹興
  • 出生日期:1925年11月
  • 職業:醫生
  • 政黨:中國共產黨
人物簡介,生平簡介,新藥研究,交流合作,工作履歷,主要論著,家庭,評價,舞蹈專業教師,貢獻事跡,

人物簡介

金蘊華,女。高級工程師。浙江紹興人。1946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藥學系。1950年獲美國普渡大學藥物化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上海醫學院、北京醫學院講師,武漢醫藥工業研究所合成室主任,北京醫藥工業研究院工程師,國家醫藥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衛生部藥典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學會第十六屆理事。九三學社社員。曾研製出一系列抗肝炎、抗結核藥物。1984年解決了我國首創的抗瘧藥青蒿酯的血藥濃度測定方法問題。1978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著有《藥學文獻簡介》等。

生平簡介

金蘊華,女,1925年11月生於北京一個愛國知識分子家庭,祖籍浙江紹興。他後來到日本留學。回國後,曾任中央防疫處處長、衛生署署長等職,經常到農村、疫區、前線等貧病交加的地區視察和解決疾苦。在重慶南開中學就讀期間,她學習刻苦認真,一直名列前茅,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1946年她從上海醫學院藥學系畢業後,遠渡重洋,到美國求學。1950年在美國普度(Purdue)大學獲得藥物化學哲學博士學位。金蘊華義無反顧,放棄了國外優厚的條件與發展機會,滿懷赤誠之心回國工作。
回國後的金蘊華,將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祖國的藥學教育事業,先在母校上海醫學院任教,沒有教材,她自己編,沒有實驗規程,她自己設計,沒有英漢化學字典,她自己創譯,就這樣,為新中國造就了第一批藥物化學人才。
1954年她調到北京醫學院藥學系任教,同時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兼職任導師。她除了教授藥物化學外,還在畢業班開設藥學文獻課,編寫了《藥學文獻簡介》一書。1959年她調到化工部武漢醫藥工業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任合成室主任,大力開發以鄂西北黃姜為原料生產甾體藥物氯地孕酮的工藝。並利用星期六和星期日,奔波於武漢三鎮,為業餘大學講授藥物化學,1960年她被評為武漢市先進工作者。1964年8月她又調到化工部北京醫藥工業研究院從事新藥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隨全院一起遷至湖南,後又被下放到河南化工部幹校。1972年調回化工部。1978年隨機構變更,進入剛成立的國家醫藥管理總局(SPAC),開始首批中外合資製藥企業的談判工作。在進行“華瑞製藥”工業項目可行性研究中,她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的作法與中國當時的程式有機結合,吸收國外先進的經驗,建成了華瑞製藥有限公司其中特別是靜脈全營養輸液項目,產生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978 年她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1979年她提出中國既然已經開始走向世界,就要遵照國際對智慧財產權的規則,建議醫藥產品應儘快從以“仿”為主,轉向以“創”為主的新觀點。1982~1983年她在國外訪問期間,收集整理了4個已開發國家的新藥審批法規和跨國製藥公司的新藥開發程式及有關檔案,在全國跨部門宣講,並結合她當時參加領導的抗瘧新藥“青蒿素”的研究與開發,將藥物代謝動力學(以下簡稱藥動學)和生物(體液)分析兩門學科引入中國。1983年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聘為顧問、被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聘為專家。1986年她翻譯了《美國製藥工業的競爭地位和決策》一書,為中國製藥工業的戰略決策、戰略目標和工業政策等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同年被任命為國家醫藥管理局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負責全國醫藥技術的發展、促進與規劃,與國際醫藥界的交流與合作。
1990年金蘊華受UNIDO委託,由UNIDO與SPAC在北京聯合舉辦“藥用植物工業利用研討會”,她被選為大會主席,推進中國及世界各民族的傳統醫藥的工業化生產。1991年她成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貢獻津貼的專家,1995年被國家人事部審定為國家傑出高級專家。1998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成立後,她被聘為局長顧問至今。
金蘊華於1955年加入九三學社,並於1995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國內外的兼職:中國瑞典新藥開發籌劃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新藥研究與開發協調領導小組顧問、國家“863”項目第一屆評審委員、中國醫藥國際交流中心名譽主任、中國製藥工業協會顧問、北京市政府顧問、國家科委中國技術創新公司首席科學家、國家科委新技術投資公司顧問、國家發明獎評審委員、國家進步獎評審委員以及軍事醫學科學院、瀋陽藥學院、中國藥科大學、中國中醫研究院兼職教授;中華預防醫學會理事、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學會理事、美國Sigma Xi科學榮譽學會會員、美國美中醫學科學中心會員、美國藥學會會員、美國藥學史學會會員、許多雜誌和大型參考書的編委。

新藥研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中國受到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即使是基本的藥物供給也難以解決,加上抗美援朝的急需,對當時醫藥工作者提出了嚴峻地挑戰。六十年代初期國家糧油棉的緊張,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人口增長太快,當時國家科委主任聶榮臻元帥要求自力更生,研製計畫生育藥品(甾體化合物),並同時解決甾體激素類藥品的生產問題。化工部武漢醫藥工業研究所在鄂西北(神農架)地區採集到薯蕷科植物,判定可能作為生產這兩類甾體藥的原料,金蘊華拿著標本隻身乘輪船到南京,又步行十幾里路,找到中國科學院南京植物園的專家鑑定,專家當即鑑定為黃姜(Dioscorea Gingerberensis),其薯蕷皂苷元(Diosgenin)的含量較高,是很好的起始原料。自此,武漢所在她的領導下,開展用這一原料生產系列甾體化合物,並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幹,這項研究不僅獲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獎,中國西南各省種植的也是這一品種,其系列產品,如去氫表雄酮(DHEA)出口美國等地,其他深加工產品至今在世界範圍內仍有較強的競爭力。六十年代後期,由於已有的抗瘧藥已經產生抗藥性,加上因抗美援越的需要,同時世界上很多開發中國家也普遍遭受瘧疾的肆瘧。1982年金蘊華任“中國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負責藥物開發及對WHO等國際組織的技術談判。金蘊華認識到中國必須馬上建立藥動學、生物(體液)分析學及高水平的安全評價中心,一方面她奔波於瑞典烏普灑拉(Uppsala)大學、凱諾林斯卡(Karolinska)醫學院和中國各藥學院所間,組織瑞典著名教授來華講課,在國內創立藥動學、生物(體液)分析學等課程,呼籲建立安全評價中心。最令人感動的是,在她陪同瑞典藥學院院長巴佐夫(Paalzow)教授到外地講課前,她的腰部摔傷,北京積水潭醫院的醫生警告她千萬不要行動,但為了工作,她拖著病身從上海講到南京,再到瀋陽。特別是在瀋陽,講解剛進行了5分鐘,擔當翻譯的外語系主任就昏倒了,65歲的金蘊華親自上台當翻譯,她用手按住疼痛難忍的腰部,依然站不住,她就背靠牆站,連續幾天下來,聽課的學生和教師無不為她動容。她另一方面又向瑞典方面爭取了6名進修人員的獎學金,分別在藥理、毒理、藥動、藥效學方面培養中國自己的人才。當時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血藥濃度在國內無法測定,金蘊華就親自在瑞典Uppsala大學生物藥學系和Astra研究開發部的分析室進行研究,建立了先用七氟丁醇從病人全血中提取出青蒿素類藥物,再用高效液相色譜後柱法測定,納克(ng)級含量的生物(體液)分析方法,論文發表在《瑞典藥學學報》上,並被瑞典國家藥品監督局採用至今。關於青蒿素類藥物的研究在Uppsala大學又延續了4屆博士論文,並擴大了適應證。巴佐夫教授還專程來訪問桂林製藥廠。
2018年01月05日中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黨組研究決定,傑出高級專家金蘊華同志按有關規定辦理退休手續。

交流合作

1978年中國終於打開了被封閉已久的國門,國家經委代表中國政府與瑞典國簽署了兩國政府在科學、技術、工業的政府間協作協定,共有包括製藥工業在內的11個領域。在瑞典貿促會的蘭生(Lansing)先生的邀請下,1979年4月18日國家醫藥管理總局派出由金蘊華為主的代表團赴斯德哥爾摩談判,先參觀訪問了瑞典製藥工業協會(The Swedish Associ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簡稱LIF)的各成員製藥公司,包括它們的生產及研究開發部門和大學。給金蘊華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卡比·維切姆(Kabi Vitium)的靜脈全營養輸液,特別是其中的脂肪乳劑(Intralipid)。靜脈全營養的發明人瑞特林(Wretlind)教授(被尊稱為世界靜脈全營養之父)親自指導,並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談判工作是艱苦卓絕的,從意向到立項,從可行性研究到協定,從政治到經濟,從經濟法律,從選址到建設,從試車到生產,哪一項的背後都有著金蘊華的汗水。當時中國還沒有《合資法》,她就努力地學習別國的相關法律,借鑑國際慣例;有很多新知識、新辭彙她不懂,她就一條一條地學,一個字一個字地認,她嚴謹的作風和兢兢業業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所有的外方人員。1982年9月15日華瑞製藥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簽字。
1978年開始直到現在,她從事合資企業談判已經20多年了。她讓國人學到的東西很多,積累的經驗教訓也很多。譬如:工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中國自開國以來一直是執行蘇聯的體系,開放以前沒有機會接觸到西方的工業項目的立項等程式,這一點瑞典企業家們也知道,由雨果·鐵林(Hugo Thelin)先生代表瑞典製藥企業送給她一本UNIDO編輯出版的專著《工業可行性研究手冊》(Industrial Feasibility Study Handbook),她看起來非常吃力,因為很多概念沒有接觸過,有的名詞英漢詞典上也沒有對口的譯法,她邊讀邊乾邊問,最後終於融會貫通。回國後,立即向領導匯報,並組織有關人員學習、翻譯,將國外的先進經驗引進國內。有些在國際上交流的報告,特別是UNIDO會議上代表中國的發言,她都是先把它錄下來,用自己的耳朵一遍遍聽,一遍遍修正內容和發音,直到吐字清晰,陰陽頓錯,恰到好處為止;為了在談判時,套用自如,她將很多法律條款錄下來,吃飯時聽,做家務時聽。為了祖國的榮譽,為了開發中國家的疾苦,將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

工作履歷

1950年-1954年 上海醫學院藥學系任教。
1954年-1959年 北京醫學院藥學系任教。
1959年-1964年 化工部武漢醫藥工業研究所合成室主任。
1964年-1972年 化工部北京醫藥工業研究院技術指導。
1972年-1978年 化工部醫藥局幹部。
1978年-1998年 國家醫藥管理局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1998年-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顧問。

主要論著

1 金蘊華.藥學文獻簡介.北京,中國藥學會,1957.
2 金蘊華譯.美國製藥工業的競爭地位和決策.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88.
3 劉淑貞,房安石譯,金蘊華審校.藥物控釋系統和治療學入門.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89.
4 “中國製藥工業的生存與發展—政府政策與法規對製藥工業的影響”中國化學製藥工業協會技術工作年會,2000,長沙.
5 向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申請在中國瀋陽成立“製藥工業信息、開發及培訓中心”申請書,金蘊華、張小明合寫,國家醫藥管理局技術委員會,1987.
6 華瑞製藥有限公司可行性報告.主要執筆人:金蘊華(中國)、雨果·鐵林(瑞典)1979~1983.
7 赴瑞典醫藥工業技術考察報告,國家醫藥管理局,上海醫藥工業情報中心站印發,1979.
8 介紹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編寫的《工業可行性研究手冊》翻譯並講課,國家醫藥管理局,1979.
9 《GMP的含義、內容及要求,介紹瑞典醫藥工業的執行情況》,國家醫藥管理局,1979.
10 藥物化學(教科書)與林啟壽合著,人民衛生出版社,1958.
11 《發酵、藥品、石油——藥品的發酵法生產和有關情況》.石油化工規劃設計雜誌,1973,(8).
12 《國外發酵自動化簡況》.石油化工規劃設計雜誌,1973年第8期.
13 《日本製藥工業統計資料》.石油化工規劃設計雜誌,增刊,1973 年第12期.

家庭

她說我很富有,但富有的不是金錢,是知識、是經驗、是信譽、還有美滿的家庭。她丈夫是中國第一代的老革命家(1927年黨員),大工業家(1932年輔仁大學畢業,雙學位——化學及西洋文學),歷任部級領導,最後為兵器工業部部長的張珍同志。金蘊華同志說張珍不僅是位好丈夫,還是她的大師長、大兄長。張珍雖然已年逾90,但仍健在。金蘊華說她之所以願意在百忙之中寫此傳記,也是為了紀念她的父親金寶善(幫助學業及為人)和她的丈夫(幫助提高思想境界與決策水平,特別是在重大工業項目上與外方有糾紛時)。
父親是中國著名的公共衛生學家金寶善,中國預防醫學的奠基人之一,

評價

為了祖國的榮譽,為了開發中國家的疾苦,將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金蘊華熱情愛祖國的藥學教育事業,她將極大的熱忱與精力獻給了祖國,她熱愛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學習毛澤東思想及周恩來教導上,能學以致用,在以上工作中體現了“要過河需要先解決‘船’與‘橋’的問題”;“舞台是有限的,卻可以進行無限的表演”;“要迎頭趕上”,她能抓住時機,關鍵時刻當仁不讓,能身體力行,別人做不了的任務,她親自動手到試驗室乾。

舞蹈專業教師

合肥市瑤海青少年活動中心舞蹈專業教師,安徽舞蹈家協會會員,中國舞蹈家協會註冊考級教師, 2008年參加中國青少年音樂舞蹈協會主辦的“2008藝術中國青少年國際交流展示大賽安徽賽區榮獲“優秀指導教師“,所參賽的節目《為奧運喊加油》榮獲少兒組一等獎; 2008年參加全省少兒音樂舞蹈器樂大賽獲優秀輔導教師獎,參賽節目《爵士寶貝》獲少兒組三等獎; 2008年舞蹈《爵士寶貝》參加全省青少年宮系統調演獲二等獎; 2009年參加“第5屆華夏藝術風采青少年國際交流展示大賽中安徽賽區”優秀編導獎,所參賽的舞蹈《紅星閃閃》榮獲少兒組一等獎; 2009年參加第四屆中國請少年藝術節活動安徽省選拔賽榮優秀指導教師稱號所參加的節目《祖國在我心中》榮獲幼兒組一等獎;2009年參加中國舞蹈家協會第28屆教學成果展演中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貢獻事跡

為新中國製藥業寫下“第一章”  金蘊華回國後被調往北京醫學院任教,同時兼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導師。當時新中國正值抗美援朝和西方國家重重封鎖。同時,血吸蟲病等惡性傳染病肆虐大江南北。嚴峻的現實要求年輕的共和國必須自力更生生產藥品,而且是從最基本的化工原料開始。金蘊華與當時國內為數不多的製藥化學專家及上世紀50年代早期的畢業生們,毅然擔起了這付重擔。
沒有教材,金蘊華自己編寫;沒有實驗規程,她自己設計;沒有英漢化學詞典,她自己創譯。她培養的學生成為新中國第一批藥物化學人才;她編寫的《藥學文獻》一書,第一次系統詳盡介紹了國內外主要醫藥化學專著,成為新中國第一本製藥領域工具書。
為中國製藥業建功立業
在金蘊華的人生里程中,有這樣兩件事情很令她欣慰與豪邁。一件是由她主持了新中國研製的第一個新化學實體首例藥物———青蒿素走向世界的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