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樹仁

金樹仁

金樹仁(1879年—1941年),字德庵,漢族,甘肅省河州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時期新疆省政治、軍事領導人。父諱聲清,一生亦農亦商;母魯氏,生五男二女,樹仁為其長子。幼奇慧,穎悟異常,詩文經書過目成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樹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879年
  • 逝世日期:1941年
  • 職業:政治,軍事領導人
人物簡介,歷史評價,刺楊謎案,

人物簡介

金樹仁,光緒十八年(1892年),以十二歲幼齡考中秀才,時人目之為神童。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任雲南蒙自人楊增新為河州知州。上任伊始,整頓吏治,興利除弊;修辦書院,培養人才。先後復興創辦鳳林、龍泉、愛蓮等書院,“聚士之秀而文者於三書院,月課而旬考之,於是士知響學,人文蔚起”。並拔其“邑人士之翹楚者數輩,招入署齋,躬自課之,均有成就……”金樹仁備受楊增新器重,親自教讀,學業猛進。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楊增新調任甘肅學政兼高等學堂監督,金樹仁便負笈省城,從楊公游,留心經世之學。旋入甘肅文高等學堂,盡師碩儒,盡友群雅,由是見聞驟廣,記覽驟博。畢業後,又進法政學堂鑽研數年,遍覽經史,精研西學。卒業後,先後任龍泉書院、鳳林書院校長。
宣統元年(1909年)參加科考,舉為孝廉方正,同年又應己酉科試,考取拔貢。
1911年辛亥革命後,全國議會選舉,金樹仁高票當選議會議員、眾議院議員,時論榮之。詩人馬恕吟出“久仰仁山最特奇,而今晤對更相宜”,“器度推君最是賢”的詩句,譽其懷抱高遠,氣度不凡。
楊增新主政新疆之後,急需人才,金樹仁便應楊之召,於1915年西出陽關,投其麾下,任書記官兼科員。未幾,政治研究所招考,金樹仁名列第一。翌年六月,又參加新疆全省縣長考試,以甲等成績分發任阿克蘇縣長。其後或疏附、或迪化、或庫車,皆在基層歷練,凡十餘年。
1926年,因政績顯著,升任省公署政務廳廳長。 民國8年(1919年),俄國革命,沙俄中亞細亞總司令阿年科夫,因潰敗竄入新疆,以此為基地,圖謀反攻蘇俄。在新俄人紛紛聚其麾下。阿山道周務學被逼自殺。邊局吃緊,省垣告危,一時眾皆束手。金樹仁沉著應對,計誘阿年科夫於省城拘押,將其軍隊分化瓦解,將一場危機消弭於無形,深得楊增新賞識。
1928年,新疆發生“七七事變”,軍務廳長兼外交署長樊耀南刺殺省長楊增新於宴會。事變乍起,金樹仁聞變不驚,臨危不懼,一邊命其部屬把守要隘,固守城防;一邊集結部隊包圍現場,樊耀南彈盡被捕。次日,樊全部餘黨一併擒獲,磔刑處死。事後,各級軍政要員會議,一致推舉金樹仁為省主席。地方南北將領、各族王公通電擁護。南京政府亦以平亂有功,任其為新疆省主席兼總司令。
金樹仁剛一履任,既紹楊增新既定方略,又開創新局:擴充師範,新建工業、無線電等學校;各縣均設初等中學,凡住50戶以上村寨,均設國小一所;曾多次派人到德國和日本留學,還送大批學生到內地求學。
民國18年(1929年)底,從德國購置壓路機6部,並撥其工兵修通迪化至古長城473公里車路;繼而又修通迪塔、迪伊、迪阿、迪哈等線,使省內各區公路互相聯結。同時在新疆發展畜牧,畜牧業在新疆向來發達,尤其馬、羊。為改良馬、羊品種,曾派專家到蘇聯購來純種馬、良種捲毛羊,在迪化、伊犁、馬里坤設立牧場,專飼繁殖。
為發展工業經濟,先披露方針政策於報端,籲請國內外資本家來新投資,興辦實業、建設邊疆。如與德國合作,在新疆開採石油;與西門子公司接洽,商請派工程師建立大型發電廠;從英國購買機器,並要求蘇聯提供機械設備和技術人才等。還採用官辦、官督民辦等形式著手開採阿山金礦和于闐金礦。如民國22年(1933年),塔城一帶投入的淘金機就已有20餘部。另外力施新政,改土歸流,安置難民;整頓軍隊,新辦軍官學校,購槍炮、置飛機,以鞏固國防。民國18年(1929年)甘肅大旱,饑民塞途,金樹仁三次撥款,賑濟災民,恩被全隴,尤其對家鄉臨夏、永靖特捐急賑。 然當時的新疆孤懸塞外,強俄逼視,英人窺伺;中央政府鞭長莫及;鄰援無望,協餉不來;地方民族,矛盾頻生;加之內部所用非人,奸宄生心,盤踞要津,可謂內憂外患紛至沓來。
1933年4月12日,省府參謀處長陳中、迪化縣長陶明樾、航空學校校長李笑天等輩,取得義勇軍首領鄭潤成和“歸化軍”首領巴品古特支持,率眾包圍省府,發動了新疆“四·一二政變”。金樹仁奮力抵抗,但終因眾寡懸殊,力不能支,不及攜帶印信,被迫出走。當時,盛世才率部進至烏魯木齊城東,按兵觀望,伺機漁利。
4月13日,金樹仁攜眷去昌吉,後至塔城。時有俄國領使迎到綏來,表示無條件支持他恢復地方。金樹仁以內部事務婉言謝絕。24日在塔城通電下野。各地將領發來電報,勸其留在塔城,與鄰邦協商,以便取得幫助,反攻省城,金樹仁以內部矛盾,不讓外人漁利為由,皆以婉拒。並向全疆各地將領及行政長官發出“我不能圖一時之快,遺萬世之譏。諸君應以地方為重,勿以我為念,黃台之瓜,不堪再摘,望各嚴束隊伍,和衷共濟,以固邊防,而維地方”的通電後,義無反顧,瀟然離去。後假道蘇境,轉赴內地。
是年10月,金樹仁至南昌晉謁蔣介石,繼而赴南京民國政府述職。時汪精衛黨羽褚民誼任行政院秘書長,恨金樹仁在新疆時未以禮待,唆人控告下獄,並以金擅自與蘇聯訂立通商協定判罪。甘寧青軍政要員及士紳喇世俊魯大昌、鄧隆、鄧寶珊裴建準水梓馬鴻賓馬步青馬步芳、張建等20餘人屢向中央政府進言為其辯護。甘寧青新各地官紳及河州各縣民眾,得悉金樹仁被羈,亦均為其表示援解。青海省主席馬麟面見蔣介石,請求釋放。當時江寧法院雖要顧及行政院長汪精衛的面子,不能判金無罪,又迫於各方輿論,不敢貿然判刑。同年10月10日,國民黨主席林森宣布:“金樹仁與蘇聯政府訂立臨時通商協定,是為維護地方,因以獲罪,應予特赦。” 獲釋後,金樹仁先寓居南京,後舉家遷至蘭州,民國30年(1941年)秋9月12日卒,終年62歲,靈骨歸葬永靖先塋。

歷史評價

新疆"七七政變"後,金樹仁登台執政,就任新疆省主席兼總司令之職。金樹仁是新疆近代歷史上一個過渡時期的重要人物 ,儘管他統治新疆前後不過五年 ,但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複雜性。他對新疆的一些方面有所改良 ,但由於社會和自身的複雜原因很不徹底。同時為了維護自身統治,金樹仁政府大力擴充軍備,整軍經武,一味使用武力,結果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造成軍隊腐敗不堪,加劇政府的財政危機,社會矛盾激化,最後導致新疆戰亂頻仍、社會動盪,加速了金樹仁政權的滅亡。

刺楊謎案

1928年,新疆發生“七七事變”,在新疆素有清譽的軍務廳長兼外交署長樊耀南被金樹仁誣陷刺殺省長楊增新於宴會。
陰險的金樹仁深知自己名望不及樊耀南,名聲不好,劣跡斑斑,又抽大煙,人稱“金槍",為搶新疆省長大位,將樊以磔刑處死,不讓他有申辯機會。事後,他壓迫各級軍政要員會議,推舉金為省主席,地方譁然。1933年4月22日,距“四·一二”政變金樹仁下台才10天,新疆民眾代表就聯名致電國民黨中央黨部稱:“金樹仁曾勾結黨羽,刺殺楊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法,即將同謀之樊耀南先行割舌,致樊某手指上蒼而無能表白。當時株連挾嫌而遭明殺暗戕者更不勝計,遂以一手掩蓋天下之耳目。”
金樹仁統治新疆期間,其政府腐敗而蠻橫,他甚至於讓楊增新好不容易才緩和下來的漢回衝突,又再度爆發了出來,造成新疆的動盪與不安。
樊的長孫樊明莘2001年在台灣出版《新疆三七血案真相》一書,(三七即民國17年7月7日)替祖父樊耀南鳴冤叫屈。金樹仁是殺害楊的主謀,他和軍務科長張培元及馮玉祥早先派進新疆現任俄文法政專門學校教務主任的張純熙三位具體組織實施了謀殺計畫。早在1923年,任西北邊防督辦的馮玉祥,為擺脫吳佩孚的羈絆,接受曹錕的旨意,試圖進軍新疆。翌年,直奉第二次開戰,馮玉祥倒戈,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北京政變”,自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政治風雲突變,馮已無暇顧及西北,問鼎新疆的計畫也隨之夭折。
南京政府成立後,馮任國民黨第二集團軍總司令,與他的換帖拜把子兄弟蔣介石矛盾日深,馮部的幾十萬部隊受蔣介石的擠兌和限制,不供給養,剋扣糧餉,處境十分不妙。馮玉祥萬般無奈又萌發了第二次入疆的念頭。楊增新對馮軍進疆堅決抵制,電呈南京政府,以“飢軍就全於新疆,民則必亂,到時邊民外逃,土地淪陷異邦,概不負責”為理由相要挾,拒不接受馮軍進疆,並鼓動士紳聯名寫函問南京政府請願,以示抗議。馮派去旅長趙淼明,秘書徐之瓚前往迪化與楊交涉,楊不肯妥協,並把兩位代表抓了起來,押在督署後院,封鎖訊息,隔絕和外界的一切聯繫。楊增新哪裡知道,馮玉祥早就留有後手,俄文法政專門學校的教務主任張純熙,就是早先馮安插在新疆迪化楊身邊的坐探,是一顆定時炸彈。此時翹首盼望兩位使者能帶來好訊息的馮玉祥,接到派去的人被楊所扣的情報後,勃然大怒。為掃清進疆的這個頑固障礙,他指示張純熙聯絡張培元和金樹仁謀殺楊增新。金樹仁過去就一直嫉恨樊,和樊素有芥蒂。他知道刺殺了楊後,政界威望頗高的樊將是他上台的致命障礙。所以他早有預謀,在殺楊後連樊一聲捎帶上,把“謀逆”的屎盆子順手扣在樊的頭上,既轉移了大家的視線,又除掉了日後順利上台的這個障礙。這個障眼法可謂是天衣無縫。以這種說法,楊增新之死,兇手是馮玉祥、金樹仁、張培元、張純熙四人所為。
樊明莘曾訪問居留台灣曾在新疆經歷(三七政變)時任楊增新的俄文秘書廣祿等人.廣祿先生尊稱楊增新為"恩人",而譽先祖樊耀南為"聖人".盛讚在楊.樊二人配合下對於新疆外交內政上的諸多貢獻;廣祿先生等學者的認同,提示與鼓勵下,更堅定為先祖平反的信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