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書畫成就,
人物簡介
後入河州鳳林書院,學業超群。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考入甘肅武備學堂,次年保送保定陸軍學堂。宣統二年(1910)加入同盟會,積極參加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陸軍學堂畢業後在段祺瑞部下任下級軍官。武昌起義後,在蘭州秘密聯絡革命黨人,欲回響起義,事泄被解除軍職。民國元年(1912)3月被選為甘肅省臨時參議會議員,民國二年參加東蒙戰役,與入侵內蒙的外蒙軍隊作戰,後任北方邊防軍教育長、參謀長。民國八年(1919)裴建準回甘肅,初任“忠武軍”周務學部教練,不久即任河州鎮總兵、鎮守使。在任期間,為官清廉,體恤民情,提倡新文化。創辦“軍民學校”,開設國文、圖畫、音樂、體操、國術等現代課程,開河州現代教育的先河。
1926年裴建準調任肅州鎮守使,後任甘(州)、涼(州)衛戍司令,民國二十年(1931)成為主持甘肅政務的“八大委員”之一,後任省政府軍事處長、蘭州市參議會議長等職。甘南農民起義爆發後,任甘肅宣慰委員會第二宣撫團團長,赴康樂、會川、岷縣等地“宣撫”,看到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他不願混跡政界,辭去一切軍政職務,潛心從事佛學研究。新中國成立後任甘肅省政協常委、蘭州市佛教協會理事長,“文革”中受衝擊批鬥,病逝於家中。生平愛好書畫,寫字重法度,大字雄渾而有氣勢,喜畫馬,所作《八駿圖》為識者鐘愛。
書畫成就
裴建準之書法,初自唐碑入手,著力甚勤,出人顏柳之後,境域漸擴。上溯魏晉,下迄明清,心慕手追,吸收諸家之長,終成自己風貌。其壁窠大寧,尤為時所重。四十年代,裴建準書跡遍隴右,蘭州商家之市招號匾,大多出自裴建準手筆;但因歲月湮沒,而今已無蹤跡可尋; “陶鎔萬有”匾於沉雄厚重中寓溫潤之致,於此或可窺其榜書一斑。行楷《漢壁·光風》七言聯,布局勻稱,筆墨恬靜安閒,意象沉穩秀逸,得玉夢樓遺韻:聯中“千”字與“月”字略小,但搭配和諧,反增跌宕之致;上下聯句首之“漢”字、“光”字;句腳之“品”宇、 “春”字,墨濃筆重,首尾呼應,愈顯章法之穩健。《仙家》行書詩軸是他1950年的作品,那時裴建準66歲,已入暮年,誠所謂人書俱老。筆墨風動,有龍翔風翥之勢,徜徉恣肆,無可端倪,書道已人化境。惟起句“仙家人位梅花村”之“位”字,似應為“住”字,或系一時筆誤。另須一提的是,他所有題物署名之“準”字的末筆,一豎都特別得長,其奔放之勢如流泉飛注,一瀉乾尺,頗能體現將軍的豪邁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