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特色
機器人——在這項奇特的
建築設計中,建造工程交給了機器人完成,由它們負責打造城市的所有架構。
摩天樓——這些高達30層的大樓不僅有底座支撐,它們還通過輕型納米碳管與金字塔城的外殼相連。這一創意源自20世紀80年代為解決城市擁擠問題而舉辦的一次設計大賽。
節點——
城市內的居民可通過
自動人行道、無人駕駛艙和傾斜式電梯,自如地穿梭於城市的中空管道之中。城市的55個節點就是交通樞紐,並為城市提供結構上的支撐。
壯麗的金字塔城
傾斜式電梯——這座金字塔城本身並沒有電梯,至少在每個建築物的外牆上沒有。但在城內的大多數地方都有“傾斜式電梯”在斜坡上運行。
超級構架——採用納米碳管建成的超級構架起著城市支柱的作用,其外表塗有一層光電膜,能把光能轉化成電力。這座自給自足的城市還利用潮汐,甚至以
海藻為能源的燃料電池獲取電力。
個人快速交通——這座城市沒有汽車。居民可以搭乘個人快速交通艙,前往市內的大多數地方。這是一種無污染的交通工具,由電腦控制,能在四通八達的中空管道里穿梭自如。
支柱——如果使用傳統的建材,這座城市將其重無比。但是,如果採用超輕型、超強度的
納米碳管——一種用極細的
碳纖維包裹而成的圓柱體,這座金字塔城的重量就能減輕100倍。不過,金字塔城的支柱仍然必須用特殊的混凝土打造,這樣才能承受極限的重壓。
“小型
工具顯微鏡金字塔城”將是一座可以自給自足的人工智慧型生態城。“金字塔城”內的每一個建築都有自己的能量來源(
太陽能或者
風能),在巨塔的外部表面塗上一層光電感應薄膜,可以充分吸收太陽能發電。此外,“金字塔城”還可以通過海水進行水力發電。
結構組成
這座史無前例的“超級金字塔”建造在東京灣,其外觀呈金字塔形狀,高度卻達到2004米,總占地面積約8平方公里,基底周長為2800米。整個“
大金字塔”中一共包含了55個“小金字塔”,每個“小金字塔”的體積都足以與
埃及的一些較小型的金字塔媲美。從
測量投影儀設計圖看,這座“超級金字 塔”矗立在東京灣上,完全不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按照規劃,“超級金字塔”總共為8層,投影儀1至4層商住兩用,5至8層為娛樂和公共設施,每層高度為 250.5米。在金字塔中總建築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將建造24萬套
公寓、商業中心、廣場、學校和醫院,堪稱一座名副其實的“
萬能工具顯微鏡金字塔城”。
工程建設
建造“超級金字塔”的工程總計分為3步。第一步是打地基,把36根巨型柱礅沉入東京灣,支撐著整個“金字塔城”。 第二步就是一層一層地搭建“金字塔城”的外部骨架。大型工具
顯微鏡整個“金字塔城”是由55個“小金字塔”由下至上“堆積”而成的,形成一個巨大的金字塔形結構。第三步,
影像測量儀是在“金字塔城”中每一個“小金字塔”的外部骨架中,打造一座摩天大樓。每座“小金字塔”內的摩天大樓有30層高,它的頂端和底部有鋼筋水泥支持。人們住在裡面,與住在地面上的公寓毫無區別。
解決多人出行問題是巨大挑戰。在“金字塔城”中,每根管道的交接處就是一個“節點”,這數千個節點不僅成了城市交通網路的中轉站,而且還為整個城市建築的平衡提供結構上的有效支持。連線“金字塔城”的管道全部是中空的,因此這些管道就擔當了街道、高速公路的角色。工業投影儀人們上班上學、購物休閒就全部在這些“通道”裡面進行。
建造意義
從高空往下看東京灣上的“金字塔城”可以發現,這或許是東京這個擁擠的大城市中剩下的唯一一個天藍水碧的地方。“金字塔城”完全不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建築師們的夢想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眾所周知,日本位於三個地殼板塊交匯點上,地球的
地震高危帶(俗稱火線)剛好把日本從中間一切為二,因此日本是全球最容易發生地震的國家之一。而建成的“金字塔城”則能幫助日本抵禦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的侵襲。
東京是小型
工具顯微鏡地球上
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投影儀為了解決未來人口居住問題,
史丹福大學的義大利建築師丹特·比尼在日本
東京灣建一座史無前例的“超級金字塔”——可容納約100萬人同時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