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平安建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金台區建立於1971年3月,由原鄉級小區並擴改建為縣級建制,以境內古蹟元代“金台觀”得名。
早在71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轄區內的北首嶺、溫家寨、劉家崖一帶,已是原始氏族繁衍生息之地。上古時期,這裡為姜氏地,傳說神農氏
炎帝之母女登游華陽感神龍而生炎帝於姜水。神農氏嘗百草作醫藥,教人稼穡,製作陶器。炎帝位傳八代,共歷時530年,為黃帝所滅。
黃帝,傳說為華夏民族的奠基人。《
路史》一書記載:“黃帝身五十二戰而天下大服,乃達四面,廣能賢,稽功務法,秉教乘剛,而都於陳。”即置都於寶雞故陳倉地,也就是現金台區轄域。
夏、
商(約前23世紀至前11世紀)時期為雍州陳國地。
西周(前11世紀至前8世紀)前期的姓邦國建在現金台區境內的金陵河、渭河交匯之處。
戰國時,
秦孝公(前350年)推行縣制,現金台區地域屬當時所設陳倉縣,並為縣治所在地。
自
東晉到
南北朝的200多年間,經多次改朝換代,古陳倉在戰亂中有過幾次大的變遷。320年,前趙皇帝、匈奴人劉曜擊敗晉王司馬保奪取陳倉。東晉
建平二年(331年)撤陳倉縣,其地劃歸雍縣。
前秦甘露元年(359年)置宛川(一名苑川)縣,又置武都郡。西魏大統六年,改宛川為陳倉。北周
天和元年(566年),築留谷城以置軍人。天和三年於陳倉置顯州,後州縣俱廢。隋大業十年(674年),移陳倉縣治於留谷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改陳倉縣為寶雞縣,以秦文公得陳寶祭寶雞神的傳說取名。五代仍置寶雞。宋以後均設。
中華民國時,現金台區轄域均屬寶雞縣,轄區為縣城區和新市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寶雞縣直屬陝西省。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省下設行政督察區,寶雞縣屬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行署駐節鳳翔縣城,後遷至現金台區金台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14日,寶雞解放,由原寶雞縣城區及郊區組設寶雞市,在寶雞市設立
陝甘寧邊區寶雞分區。寶雞分區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寶雞市置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下轄4個區,其中新市區、十里舖區及縣城區的大部,即為現金台區的前身。以上專署、市的黨、政、軍機構均駐節金台區轄內。
1950年8月,縣城區、新市區、十里舖區分別更名為第一區、第二區、第四區。1951年9月,又將第二區分為第二區、第三區,第四區改為第五區。1955年7月,第一、二、三、五區分別改稱城關區、金台區、金陵區、十里舖區。
1956年3月,城關區與
渭濱區合併為新編第一區,金台區與金陵區合併為新編第二區,鬥雞區改稱第三區,馬營區改稱第四區,長壽、五里兩鄉直屬市上領導,由第四區代管。同年5月,現區內又分設金台區、鬥雞區,10月將臥龍寺鄉併入陳倉鄉。1958年10月,區改為城市人民公社,三個鄉改為管理區,劃歸縣功人民公社領導。1959年1月,渭濱、鬥雞、清姜、金台四個城市人民公社合併為縣級建制的金台人民公社。1960年4月,三個管理區又劃歸金台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撤銷金台區人民公社,分別成立金台和鬥雞兩個區。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中,改金台區為朝陽區,改鬥雞區為向陽區。陳倉人民公社改為紅旗公社,長壽人民公社改為紅衛公社。1968年9月,區恢復原名。
1970年8月,公社恢復原名。是年11月寶雞市新設的郊區為縣級建制,並成立四季青公社,陳倉、長壽、四季青三個公社劃屬郊區。
1971年3月27日,金台、鬥雞兩個區合併為金台區,為縣級行政建制。是年12月,郊區撤銷,
陳倉、長壽、四季青三個公社劃歸金台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金台區所轄街、鄉,在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以前,為寶雞縣城區全部及
城郊之一部。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寶雞縣所轄的13區、4鎮、18鄉,其中第一區所轄的縣城鎮、
新市鎮、
硤石鄉之一部,第二區所轄的陳倉鄉,第十一區所轄的金陵鄉之大部,均在現金台境域。
金台區轄7個街道、2個鎮、3個鄉:臥龍寺街道、中山東路街道、西關街道、中山西路街道、民眾路街道、東風路街道、十里舖街道;
陳倉鎮、
蟠龍鎮、陵原鄉、金河鄉、硤石鄉。共有67個社區居委會、103個村委會。
2003年3月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35號):將原寶雞縣的金河鄉、陵原鄉、硤石鄉、蟠龍鎮劃歸寶雞市金台區管轄。寶雞市十強鄉鎮第5位。
2011年7月7日,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金台區陵原鄉、金河鄉合併設立
金河鎮,撤硤石鄉設硤石鎮。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金台區下轄7個街道,4個鎮。金台區人民政府駐中山東路148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610303001000 | 中山東路街道辦事處 |
610303002000 | 西關街道辦事處 |
610303003000 | 中山西路街道辦事處 |
610303004000 | 民眾路街道辦事處 |
610303006000 | 東風路街道辦事處 |
610303007000 | 十里舖街道辦事處 |
610303008000 | 臥龍寺街道辦事處 |
610303100000 | 陳倉鎮 |
610303101000 | 蟠龍鎮 |
610303102000 | 金河鎮 |
610303103000 | 硤石鎮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金台區位於寶雞市城區的北半部,南與
渭濱區毗鄰。西自玉澗河入渭河口、東至金陵河入
渭河口一段,東段以
隴海鐵路為界,西段以
寶成鐵路線為界,余皆以渭河為界。西、北、東三面為
陳倉區境所環繞。介於東經107°04′15″—107°17′20″、北緯34°21′07″—34°25′35″之間。跨經度0°13′03″,東西長20千米。跨緯度04′28″,南北寬2—8.2千米,總面積52.16平方千米,在寶雞市所轄12個縣區中面積最小,約為寶雞市總面積的0.4%。
地質構造
金台區地質構造單元,主要屬於
渭河斷陷帶。渭河斷陷是處於秦嶺褶皺帶和
鄂爾多斯台向斜的過渡帶,為新生代產生的汾渭內陸斷陷的組成部分。這一東西狹長地帶,為第四紀沉積物所覆蓋,形成渭河平原及其兩側不對稱的黃土台原。渭河斷陷盆地受東西向斜構造控制,並受南北向引力的擠壓作用陷落而成,主要形成於始新世至漸新世。這一斷陷,基底斷裂構造複雜。金台區斷層屬張性長期活動的正斷層。該斷層東延與興平——武功斷裂相連,走向東西,構成斷陷盆地北部階梯狀斷層組。在渭河盆地作北西——南東向的啞柏斷裂向西北延伸,與寶雞斷裂和岐山斷層相接,向東南延與秦嶺北側斷裂相交,構成渭河地塹內部的一條橫截斷層。
地形地貌
金台區位於寶雞市城區的北半部,北、西、南三面為原、山環繞,南界隔渭河相望
秦嶺。全區北依紫草原、陵原、賈村原,南緣階地;渭河自寶雞峽西來,穿越全區,緩緩東去;金陵河自北向南,縱插其間,流入渭河。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海拔最高為840.0米,最低為556.2米,相對高差為283.8米。金台區地處於渭河斷陷盆地的西端,按地貌形態,可分為河漫灘、河流沖積階地和黃土台原及侵蝕溝谷等類型。
氣候特徵
金台區地處中國中部內陸地區,屬大陸性季風區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四季冷、暖、乾、濕分明,冬夏時間長,春秋時間短。入春氣溫回升早,但冷暖變化大,常有春寒、春旱、低溫、霜凍、少雨、大風等天氣出現。夏季高溫多雨,時有伏旱。初秋降溫快,多連陰雨,光照少;中秋多晴朗、涼爽天氣;晚秋有霜凍。冬季寒冷乾燥,雨雪稀少,乾旱突出。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金台區林木以喬木為主,其中用材林木21種,主要有楊、
刺槐、泡桐、楸、柳、榆、椿、桑等;風景林木7種,主要有側柏、
女貞、中槐、
法桐、冬青、
千頭柏等;果樹有蘋果、桃、梨、杏、柿子等。
動物資源
金台區有陸棲脊椎動物150多種。
哺乳動物以危害農作物的嚙齒類種類較多,
黃鼠、中華鼢鼠、
社鼠、褐家鼠、
小家鼠、大倉鼠、黑線姬鼠、黃胸鼠及草兔分布較普遍。
鳥類有120餘種,留居當地繁殖的鳥類有
鳶、禿鼻烏鴉、
小嘴烏鴉、喜鵲、
貓頭鷹、啄木鳥等。候鳥中有中華池鷺、大白鷺、
小白鷺、普通燕鷗、紅腳隼、大杜鵑等。
爬行動物中有
中華鱉、
無蹼壁虎、黃脊游蛇、麗斑麻蛇、
虎斑游蛇、
白條錦蛇、黑眉錦蛇、火赤鏈蛇、菜花鉻鐵頭蛇和蝮蛇等十餘種,其中麗斑麻蛇、無蹼壁虎、虎斑游蛇、白條錦蛇為優勢種。
野生昆蟲數百種,常見的有黃蜂、大馬蜂、
金小蜂、蜻蜓、蝴蝶、蟋蟀、
蜈蚣等。
人口
截至2017年末,金台區總戶數12.8661萬戶,總人口36.9803萬人。其中,女性18.427萬人。年末,常住人口40.13萬人,城鎮人口34.51萬人,城鎮化率85.99%(按常住口徑計算)。2017年全區出生人口3886人,人口出生率10.23‰,人口自然增長率5.94‰,新生人口男女性別比107:100。全區鄉村戶數32315戶,鄉村總人口12.1251萬人(其中,男性61430人)。鄉村勞動力資源數74254人(其中,男性40294人)。鄉村從業人員數58390人(其中,男性32015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金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57.8117億元,較上年增長8.5%(全國6.9%,全省8.0%,全市8.7%),保持了較高質量的增長。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8342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231.4726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123.5049億元,增長8.7%。一、二、三產業占比為0.79:64.69:34.52。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89257元,折合13660美元(匯率為1美元兌6.5342元人民幣),達到發達城區水平。全年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165.7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46.34%。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金台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6.52億元,同比增長20.7%。其中,項目投資458.16億元,增長20.8%;全年5000萬元以上項目(不含房地產)達204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212.37億元,同比增長100.9%,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9.76%。
財稅收支
2017年,金台區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9177億元,同口徑增長9.2%。其中:稅收收入3.4983億元,同口徑增長39.95%;非稅收入1.4194億元,同口徑增長-35.73%。非稅收入占比28.26%。
2017年,金台區總稅收收入(大口徑)16.08億元,同比增長39.65%。
2017年,金台區地方財政支出17.8504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財政支出中教、科、文支出5.7221億元,增長11.13%,占財政支出的32.06%。
人民生活
2017年,金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61元,同比增長8.9%。分常住地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0元,增長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41元,增長8.3%。全區城、鄉居民收入比2.87(以農為1),較上年降低0.02,低於全省、全市(全省3.00;全市3.06)0.13和0.19。
第一產業
周以農立國,興農扶桑,實行“井田”之制,秦漢時以農為本,獎勵耕織,興修水利,改革農具,為農業發展創造了基本條件。盛唐、明初,面向外國異邦互通農商,拓寬了農業生產領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土地制度,實現了“耕者有其田”,農民民眾的生產熱情空前高漲,農業生產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1953年糧食畝產即增長到一百多千克,比1949年增長几近一倍。
2017年,金台區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4.8336億元,同比增長4.14%。其中,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產值分別完成2.0407億元、1794萬元、2.2538億元、386萬元和3211萬元,分別增長3.89%、6.62%、3.99%、12.93%和4.66%。全區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3.0209億元,同比增長3.94%。
種植業
2017年,金台區糧食總產量3.5萬噸。其中,夏糧2.65萬噸,較上年增長-2.33%;秋糧0.85萬噸,較上年增長0.5%。糧食播種面積16.8083萬畝,較上年增長-1.8%。園林水果種植面積6972畝,比上年增長70.42%,水果總產量4546噸,比上年增長10.09%。全年蔬菜種植面積3349畝,較上年增長6.45%,蔬菜總產量3352噸,較上年增長7.95%。
畜牧業
2017年,金台區出欄生豬29698頭、牛3233頭、羊9345隻、家禽19.20萬隻,分別增長-0.57%、-0.12%、4.23%和-2.09%;肉類產量3548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奶類產量9727噸,較上年增長1.10%;禽蛋產量817噸,較上年增長1.24%。
漁業
2017年,金台區漁類產量390噸,較上年增長85.7%。
第二產業
金台區境內在
周代已有了青銅器和磚瓦製作工笆,
秦漢時期則更為進步。
元代以後,隨著棉花種植的擴大,土紡、土織業遍及城鄉,油坊、染坊、烘爐、竹木加工、釀造等行業陸續興起。清末,金台區生產的銀、銅、鐵器頗有名氣,銀飾品暢銷省內外。三義和爐院(位於今清香齋飯店)是當地最大的鑄造業場所。
1949年7月寶雞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了國民黨政府和逃亡資本家遺留下來的機械、電力、印刷、菸草和紡織用品5個企業為國營企業。1955年起,特別是1958年,中央和省、市在金台區相繼改建和新建起石油機械、工程機械、農業機械、電氣器材、鋼鐵、煉焦、化工、機制磚瓦、食品加工、製藥等一批新興工業。1958年底,區內有國營工業23個,公私合營工業9個,手工業合作廠、社24個,民辦社會福利街道工業78個。從業職工約1.8萬人,固定資產原值為0.8億元,工業總產值約0.6億元。
工業
2017年,金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3.61億元,同比增長17.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6.28億元,同比增長8.0%。截止年末,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2戶。其中,產值億元以上企業22戶;10億元以上企業5戶;100億元以上企業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13.83億元,同比增長69.48%。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RD)經費內部支出(上年度)2.990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RD)經費投入強度2.03%(上年度)。2017年,金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7戶。
建築業
2017年,金台區資質以上建築業總產值106.19億元,同比增長38.91%;建築業增加值59.9億元,同比增長17.5%。建築業對全區GDP貢獻率達19.36%,拉動GDP增長1.65%。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金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2.7億元,同比增長14.3%。分形態看:商品零售196億元,增長16.9%;住宿業3.3億元,增長20.2%,餐飲業3.4億元,增長19.4%;分規模看: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9億元,增長16.0%;限額以下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8億元,增長8.0%;分地域看:城區199.4億元,增長15.2%;鄉村3.3億元,增長27.7%。全區限額以上商貿企業戶數達134戶,2017年新增(含下轉上)25戶。
招商引資
2017年,金台區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98.16億元,較上年增長25.03%。
房地產業
2017年,金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78.36億元,增長-6.64%;商品房銷售面積142.93萬平方米,增長8.72%;商品房銷售額59.41億元,增長30.46%。全區商品房銷售均價為4157元/平方米。
旅遊業
2017年,金台區實現旅遊業綜合收入70億元,增長33.76%。全區旅遊人數達到1115萬人次。同比增長42.04%。金台觀道教文化景區躋身國家4A級景區行列;申新紗廠遺址成功入選“國家級文化遺址”、“陝西省文化遺址公園”。
交通運輸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金台區共有普通中學24所,學生22001人,專任教師1817人;全區共有職業中學4所,學生4483人,專任教師306人;全區共有國小35所,在校學生25576人,專任教師1398人;全區共有幼稚園51所,在園幼兒12587人,專任教師903人。其中:普惠性幼稚園26個,普惠性幼稚園占比50.98%。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金台區共有綜合醫院4所,中醫醫院3所,專科醫院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9所,衛生院7所,門診部3所,婦幼保健院1所,康復醫院1所,診所、衛生所、醫務室、護理站222所。全區衛生技術人員數5119人,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128人。
環境保護
2017年,金台區萬元生產總值能耗0.23噸標準煤/萬元(上年度),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3.44%(上年度)。空氣品質綜合指數5.91%。綠化覆蓋率41.39%。單位地區生產總值(GDP)建設用地下降率8.6%。
平安建設
2017年,金台區公眾安全感滿意率94.58%。
歷史文化
金台區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區內
北首嶺遺址距今已有7200年歷史,比享譽世界的
半坡遺址早400餘年,是仰韶文化的發源地。
金陵河西岸的蔣家廟中心遺址,為西周早期的中心城址,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的誕生地,是周秦文化的發祥地。金台區地處渭河北岸,與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故里隔水相望,是姜炎文化的發源地。
| 皮影中國 皮影始於西漢,發源地為陝西,陝西皮影得益於關中地區深厚文化底蘊的滋養,風格獨特,名冠全國,是難得的原生態鄉土藝術珍品,深為藝術愛好者和收藏者青睞。皮影的藝術創意汲取了中國漢代 帛畫、畫像石、畫像磚和唐、宋寺院壁畫之手法與風格。皮影造型精巧別致,刻工細膩,施色考究,堪稱中國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很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
| 馬勺馬勺原本是陝西關中地區先民用來餵馬的器具,故稱為:關中馬勺。它選用優質的桐木、椿木、桃木等作為原料,通過手工一刀一刀精雕細刻而成。圓形是有來盛水的,長形是用來添加飼料的。 馬勺上的圖案(或社火 馬勺臉譜)是人們為了使自己的畜生免遭大自然病蟲的傷害,以保證自己能夠在馬牛的幫助下平安生存,並過上美滿的生活而刻畫的神靈符咒,體現了人們渴望和平、幸福的美好願望,至今還殘存著商、周文化之遺風。馬勺圖案起於 商周祭祀而來,經歷了幾千的歷史糅合,最後又融如了很多秦腔的臉譜色彩和造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造型。 |
| 泥塑泥塑藝術是中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是民間藝人手工製作,以創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經精拋、彩繪、勾線、裝色、上光等數十道工序精製而成。其形態逼真、粗獷誇張、簡練概括、色彩大紅大綠或素描。其種類主要是座虎、掛虎、五毒、臥牛、十二屬相、豆豆鼓、金瓜、吉虎、鹿羔、鸚鵡等玩具類,八仙、三國、 西遊記等神話民俗類。樸實、直觀、真實和更加的“零距離”。在珍藏時間上也極具挑戰性,而且還具有收藏價值。每件作品均是手工製做,皆為孤品。 |
風景名勝
金台區名勝古蹟眾多,素有“金閣流霞、仙台引鳳”美譽的
金台觀是
張三豐座仙成名、創立太極拳之地;唐末秦王
李茂貞墓——大唐秦王陵,是全國唯一發掘成功具有“端門”的古代陵寢;還有清康熙皇帝夜宿過的
臥龍寺、寶雞市區規模最大的千年名剎
金頂寺,以及西北地區第一天然大佛所在的
西普陀等。
| 金台觀金台觀座落於市區北部陵原山腰,系元代末年邑人楊軌山等修建的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建道觀,占地面積7665平方米(東西73米,南北105米)。後經數度修葺和擴建,始成今日之古建築景觀。這裡因元末明初著名道士(道教武當派鼻祖)張三豐在此修道傳教而聞名,現為寶雞市道教協會駐地。 據《 明史》、《寶雞縣誌》和觀內碑記載,金台觀始建於元末明初,自創建之始及明清各代不斷修葺完善。主要建築玉皇閣建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結構通體系全木質閣樓,紅柱綠瓦,雕樑畫棟,飛檐高挑,在陽光照射下,金碧輝煌,流光溢彩,被譽為“金閣流霞”。 |
| 金頂寺坐落於寶雞市西關地區陵塬南麓新春村以北的高坡之上,雄居金台森林公園中心,高峻宏偉,氣勢磅礴,東毗金台觀,西望長壽山,為市區北坡宗教勝景之一。其寺院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周圍林水繁茂,環境清幽,居高臨下可俯視寶雞全城。盤山公路從寺後盤旋環繞逕到寺前;遊客亦可由山前小路拾階而上,直達山門。寺院居高臨下,紅牆彩瓦,錦繡華麗,門前東西兩側聳立兩座巨大白色佛塔,西曰菩提寶塔,東名尊勝寶塔。 |
| 大唐秦王陵是歷史上著名的唐末鳳翔 節度使李茂貞的陵墓,位於寶雞市區北5里的陵原上。1998年發掘後建成秦王陵博物館,包括一號地宮、二號地宮及地上陵園建築等。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蘊含濃郁的唐式陵園建築風格,被稱為小乾陵。 |
| 北首嶺遺址位於金台區金陵河西岸崖畔之上的 龍泉中學。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00米,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距今約7100多年,是陝西關中地區早於西安半坡遺址的又一處內容豐富的 仰韶文化村落遺址。2006年6月10日,北首嶺遺址被國家批准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長壽山道觀長壽山道觀俗稱牛頭觀,位於寶雞市西關寶福路長壽山之巔,因其山勢狀如牛頭而得名。傳說《 白蛇傳》劇中“盜仙草長壽山前”的“長壽山”就指此山。又傳說。金元時代全真教“七真”之一馬丹陽曾在此修道。馬丹陽名馬鈺,西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學儒三十載,通五經,重信義。後棄家業,與其妻孫不二同拜王重陽為師學道,一生專務清淨,成為全真教派的創始人。擅長針灸療法,以銀針普救眾生,著有《神光仙》《漸悟集》等書。羽化後,元世祖封他為“抱一無為真人”。 |
| 西普陀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的 普陀山位於浙江 舟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勝境”的美譽。中國東普陀位於香港千佛山,南普陀位於福建廈門,北普陀位於東北黑龍江鶴崗,而中國西普陀則位於陝西寶雞。沿六川河口北進,西普陀西側的懸崖峭壁上,一尊高達360米的天然大佛,面東而坐,身披袈裟,慈眉善目,恰似在參禪悟道。尤其是佛的右膀下,有一處天然塌陷的山坳,更是將其身穿袈裟,坦露右胸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