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韭菜

野韭菜

野韭菜(拉丁學名:Allium japonicurn regel)是鬚根系植物,弦狀根,分布淺,具根狀莖,鱗莖狹圓錐形,外皮膜質,白色。野韭菜性味鹹澀寒,具有宜腎,去煩熱等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野韭菜
  • 拉丁學名:Allium japonicurn regel
  • 別稱:山韭、起陽草、寬葉韭、岩蔥等
  • 二名法:Allium japonicurn regel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百合目 Liliflorae
  • 亞目:百合亞目 Subordo Liliineae
  • :百合科 Liliaceae
  • 蔥屬 Allium
  • :野韭菜
  • 分布區域:分布於我國各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成分,作用,

形態特徵

葉基生,條形至寬條形,長38cm,寬2cm,具明顯中脈,在葉背突起。
夏秋抽出花薹,圓柱狀或略呈三棱狀,高20-50 厘米,下部披葉鞘;總苞2裂,常早落;傘形花序頂生,近球形,多數花密集;小花梗纖細,近等長,8-20毫米,基部無小苞片;花白色,花披針形至長三角狀條形,內外輪等長,長4-7毫米,寬1-2毫米,先端漸尖或不等的淺裂。果實為蒴果,具三棱突。種子黑色。花期7月,果期8月。

生長環境

多在坡地生長。也生長於林緣,田間地頭,亦混跡於草叢。

分布範圍

分布於我國各地。

栽培技術

1、整地施肥
野韭菜根系分布淺,地上部長勢旺,宜選擇肥沃、疏鬆、保水力強的土壤。種植前開溝施入充足土雜肥或腐熟糞肥,每畝1500-2000 公斤。
2、繁殖
野韭菜用種子或分株繁殖。以分株繁殖為主,當植株具3分櫱以上時,可分株繁殖,一般可在春季進行。其他季節分株要注意遮蔭保濕,可用遮陽網覆蓋,並及時淋水。分株定植的株行距為20-30 厘米×30厘米。
3、田間管理
植後常淋水保持土壤濕潤。結合淋水分次追肥,多為速效氮肥,每次每畝施尿素10公斤。
4、採收
野韭菜主要採收嫩葉,當植株大部分葉片長至正常大小時便應採收,採收應及時,以保證嫩葉質量。一般每隔20-30 天採收1次,採收時離地面1-2厘米處的葉片基部割取。夏季可收穫花薹,秋冬季收取根莖。為保持產品質量,提高產量,每季施用腐熟有機肥。一般畝產3000-4000 公斤。
5、軟化栽培
野韭菜不僅採收韭青,也可進行軟化栽培,一般以2-3年生生長健壯、分櫱數較多的野韭菜進行軟化栽培較為適宜。當植株生長至發育旺盛健壯時,採收韭青後進行軟化處理。軟化栽培常用竹筒、瓦筒等不透光的材料,竹筒和瓦筒具有不易傳熱等特點,在華南地區炎熱、多雨的季節較宜採用此方法。一般瓦筒上有孔蓋,白天將孔覆蓋遮光,晚上將孔蓋拉開,以利通風及降低濕度,防止腐爛。春、夏、秋季經過7-10天,冬季、早春須經過10-15 天可以收割1次,可畝產800-1000 公斤。

成分

野韭菜每百克嫩葉含水分86 克,蛋白質3.7 克,脂肪0.9 克,碳水化合物3 克,鈣129 毫克,磷47 毫克,鐵5.4 毫克,胡蘿蔔素1.41 毫克,維生素B10.03 毫克,維生素B20.11 毫克,尼克酸0.11 毫克,維生素C11 毫克。

作用

野韭菜性味鹹澀寒,《千金·食治》載“宜腎、主大小便數,去煩熱”。《本草拾遺》載“生毛髮。”外形比人工種植的韭菜更粗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