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簡稱 FFI)致力於在科學基礎上,充分考慮人類的需求,選擇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法保護全球的瀕危物種和生態系統。FFI成立於190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際非盈利性保護組織之一。是我國應重視起來的重要組織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
- 外文名: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 簡稱:FFI
- 創立於:1903年
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簡稱 FFI)致力於在科學基礎上,充分考慮人類的需求,選擇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法保護全球的瀕危物種和生態系統。FFI成立於190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際非盈利性保護組織之一。是我國應重視起來的重要組織之一。
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簡稱 FFI)致力於在科學基礎上,充分考慮人類的需求,選擇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法保護全球的瀕危物種和生態系統。FFI成立於190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秘書處將與聯合國系統相關組織協作,推動落實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在中國政府和社會公眾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基本扭轉了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持續下降的態勢,大熊貓、朱䴉、揚子鱷、蘇鐵等70多種極度瀕危物種正逐步擺脫滅絕的風險,總體顯現穩中有升的良好勢頭,棲息地不斷最佳化。但是,...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成立於1895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是世界上最大最有成就的非營利非政府組織之一,致力於保護野生生物及其棲息地,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北美洲的64個國家開展有500多項野外項目。WCS在中國的工作始於20世紀80年代,已經形成了一個系統的工作框架,開展了西部羌塘保護項目、東北虎保護項目...
紀念活動。1972年6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人類與環境大會全面討論了環境問題,特別是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問題,提議由各國簽署一項旨在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的國際貿易公約。1973年3月3日,《公約》正式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開放供各國簽署。將每年的3月3日設立為“世界野生物日”就是為了紀念這個日子。
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較早的締約國之一,中國一直積極參與有關公約的國際事務,就國際履約中的重大問題發表意見。中國還是世界上率先完成公約行動計畫的少數國家之一。完成於1994年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使大量保護生態環境的活動有章可循。依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犯罪行為將一律受到...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是各國之間締結的一項國際協定,其目的是規範特定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產品的國際貿易,以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該公約於1975年生效,目前在世界範圍內有184個締約方。主辦單位 聯合國 活動意義 參與國際生物多樣性治理,助力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為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大會成果...
這兩類野生動物包括了《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所有保護對象,具體體現在三個名錄當中,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此外,按照國際慣例和國際協定以及《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四十條的規定,凡是以我國政府名義參加的...
中國是野生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僅高等植物就達3.6萬餘種,其中特有種高達1.5-1.8萬種,占中國高等植物總數近50%,如銀杉、珙桐、百山祖冷杉、華蓋木等均為中國特有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自1999年《名錄》發布以來,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部分瀕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護,瀕危程度得以緩解。部分...
國家和有關省區正在調整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物種步入重點保護的行列。開展國際合作 瀕危動物是全世界的共同財產,其保護管理更是當今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我國是開發中國家,瀕危動物保護管理資金嚴重不足,技術、設備和保護管理方法還很落後,需要從已開發國家引進資金技術和設備,需要向...
國際合作 在與國際共同合作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的實踐中主要依據以下六個國際條約、多邊或雙邊條約對瀕危漁類、野生動植物進行保護:(1)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簽訂的候鳥保護條約;(2)《日美候鳥與瀕危鳥類保護條約》;(3)《西半球自然資源與野生動植物保護公約》;(4)《西北大西洋漁業國際公約》(5)《北太平洋公海...
管制瀕危野生物種的國際貿易 1973年3月3日簽訂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1975年7月1日生效,1981年4月8日對中國生效。這是一個關於國際貿易管制、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公約。其宗旨是保護某些稀有、珍貴的野生動植物物種因國際貿易的威脅而被過度開發利用,避免其瀕臨滅絕的危險。保護植物及其遺傳...
通過實施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總體規劃,拯救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擴大、完善和新建一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禁獵區。到建設期末,使我國自然保護區數量達到2500個,總面積1.728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8%。形成一個以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為主體,布局合理、類型齊全、設施先進、管理高效、具有國際...
該公約設立了一個常設委員會,由締約方代表出席。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根據野生動植物的發展和對其需要的評估來監測該公約的規定。為此,常設委員會特別有能力向締約方提出建議,並修改規定了這些受保護物種的附錄。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MS)一樣,《歐洲野生動物...
IUCN紅色名錄是根據嚴格準則去評估數以千計物種及亞種的絕種風險所編制而成的。準則是根據物種及地區釐定,旨在向公眾及決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並協助國際社會避免物種滅絕。2021年9月4日,第七屆世界自然保護大會在法國馬賽舉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紅色名錄”評估的物種達到138374個...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英文名: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簡稱(CITES)。是1963年 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成員會議通過的一項決議的結果。1973年3月3日,80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利堅合眾國華盛頓特區的一次會議上最終商定了公約的文本,並於1975年7月1...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是為了加強對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的進出口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履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而制定的條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2006年4月29日發布,2006年9月1日起施行。一共28條。發布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465號 《中華...
(3)國家特別重要的水生經濟動植物的主要產地;(4)重要的水生動植物物種多樣性的集中分布區;(5)尚未或極少受到人為破壞,自然狀態保持良好的水生物種的自然生境;(6)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水生生物生態環境。第七條 水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級和地方級。具有重要科學、經濟和文化價值,在國內、國際有典型...
研究提出國家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植物名錄的調整意見;承擔森林和陸生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的有關管理工作;承辦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其履約的有關工作;監督管理陸生野生動植物進出口;承擔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履約的有關工作。下設處室:動管處 植物處 保護區處 防控處 綜合處(大熊貓辦)
瀕危動植物是指所有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和植物物種。概念 我國是分布大國。據不完全統計,僅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原產於中國的瀕危動物有120多種(指原產地在中國的物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257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
2021年4月8日,中國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4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會議總結了我國40年來的履約成果,明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舉措,將攜手各國共同推進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40年來,我國堅定履行公約義務,積極推進履約行動,履約成效矚目。目前,我國建立了以《野生動物保護法》《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多年來,通過組織珍稀動物展覽等形式,開展募捐活動,為國家保護大熊貓工程,拯救朱䴉,東北虎等瀕危珍稀野生動物,支援自然保護區建設等廣泛地籌募了資金。同時在北京召開了“野生動物保護國際會議”和有產技術交流活動,先後同美國、德國等國家的野生動物保護組織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合作研究項目,為促進國際間的文化交流、...
《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是一項保護地球生物資源的國際性公約,於1992年6月1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起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在奈洛比通過,1992年6月5日,由簽約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籤署。公約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常設秘書處設在加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