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言

重言

指兩個相同漢字疊在一起。重言通常是一個詞。從字上來說,也稱為“疊字”。古人稱一字為一言。如《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說老子著書五千言,即五千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言
  • 釋義:指兩個相同的漢字組成的詞。
  • 出處:《莊子·寓言》
  • 屬性:漢語詞語
漢語詞語,修辭方式,口吃,借重名人的話,

漢語詞語

  1. 謂為世人所尊重者的言語
    《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成玄英 疏:“重言,長老鄉閭尊重者也。” 陸德明 釋文:“重言,謂為人所重者之言也。” 王先謙 集解:“其( 莊子 )托為 神農 、 黃帝 、 堯 、 舜 、 孔 、 顏 之類,言足為世重者,又十有其七。”一說反覆言之。 郭慶藩 集釋引 郭嵩燾 曰:“重,當為直容切。
    《廣韻》:重,復也。 莊生 之文,注焉而不窮,引焉而不竭者是也。”
    宋 司馬光 《酬胡侍講先生瑗字翼之見寄》詩:“常恐負吹噓,終為重言累。”
  2. 意味深重語重心長的話。
    三國 魏 嵇康 《與呂長悌絕交書》:“足下許吾終不擊 都 ,以子父交為誓,吾乃慨然足下重言,慰解都 , 都 遂釋然,不復興意。”
    唐 李濬 《松窗雜錄》:“﹝ 德宗 ﹞常於便殿語 玄宗 朝,尤惜謬用 李林甫 ,因再三嘆息重言曰:‘中原之禍,自 林甫 始也。’”
  3. 再次申說
    《列子·說符》:“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後漢書·郎顗傳》:“出死忘命,懇懇重言。” 李賢 註:“重,再也。”
    唐 陳子昂 《答制問事·安宗子科》:“然臣復重言者,貴以微誠,披露肝膽。”
  4. 口吃
    《靈樞經·憂恚無言》:“其厭大而厚,則開闔難,其氣出遲,故重言也。”
  5. 修辭方式之一種。也叫迭字
    《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中的“夭夭”、“灼灼”。
    宋 李清照 《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連用七組重言,以造成一種悽惋的情與景。

修辭方式

重言的名稱見於明代方以智《通雅·釋詁》,後來一直沿用。清代王筠有《毛詩重言》一書,專講《詩經》中的重言。
《詩經》中,重疊詞很多,或摹仿物的聲音,或形容事物的形貌狀態。如“關關”狀鳥鳴,“呦呦”狀鹿鳴,“喓喓”狀蟲鳴,“丁丁”狀伐木聲,“依依”形容楊柳枝葉搖曳,“楚楚”形容衣服鮮明閃光,“蹲蹲”形容舞蹈之狀,“遲遲”形容行路舒緩之狀等等。物的發聲和物的動作姿態經常是持續重複的,所以在語言裡就採用重言來表示,這是為漢語所有的特殊的語言形態。發展起來,也就成為一種修辭上加重意思的手段。如“洋洋得意”、“姍姍來遲”、“誇誇其談”、“岌岌可危”、“茫茫一片”、“惶惶不安”等等。
國語口語裡的親屬稱呼也大都是重言,可能也是由表示聲音的重複而來。如“爸爸”、“媽媽”、“姐姐”、“妹妹”、“哥哥”、“弟弟”、“爺爺”、“奶奶”、“姑姑”、“舅舅”都是如此。這些詞第二個音節一般都讀為輕聲。“姐姐”、“奶奶”第二音節的音調變為半上。

口吃

重言又名口吃、謇吃。出自《靈樞·憂恚無言》。

借重名人的話

《莊子》一書,“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莊子》寓言篇)
重言是借重古代先哲或當代名人的話,來壓抑時論的。莊子有時借重黃帝,有時借重老聃,有時借重孔子。歷史上的人物不夠用,他另造出許多古代的“烏有先生”來,讓他們談道說法,互相辯論,或褒或貶,沒有一定,讓這些先哲時賢為自己代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