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特點,區域廣闊,發展迅猛,發展戰略,發展優勢,直轄市體制,交通運輸,資源稟賦,人力資源,城市綜合功能,鼓勵政策,支柱產業,汽車機車,裝備製造,化工,新型材料,電子信息,對外投資,服務貿易形勢,
兩大特點
區域廣闊
重慶市轄區面積達到8.24萬平方公里,下轄38個行政區縣,人口超過3100萬,從人口上看,重慶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發展迅猛
1、城市建設逐年提升:直轄十多年來,重慶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主城建成區已經從直轄前的200多平方公里擴大到500多平方公里,2020年將達到1000平方公里。新建道路、橋樑、社區如雨後春筍湧現,主城區幾乎每隔3個月就需要更新一次地圖。
2、國民經濟快速增長:近幾年來重慶的地區生產總值(GDP)一直保持著百分之十以上的年均增長率。2011年,重慶在金融危機逆境中,GDP接近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5%,增速居全國第一。
3、對外開放穩步擴大:重慶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大量的投資機會,吸引國內外客商紛至沓來。實際外資跨上100億美元歷史性台階,達到105億美元,增長63%,總量進入全國前十,中西部第一。財富世界500強總數超過200家,來渝直接投資世界500強中西部第一。
發展戰略
(一)“314”總體部署,重慶發展成為國家戰略
2007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為重慶站在新起點、實現科學發展親自作出了總體部署,包括:
1、三大定位:努力吧重慶加快建設成為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
2、一大目標: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3、四大任務:加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力度,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步伐;著力解決好民生問題,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加強城市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二)推進“五個重慶”城市化建設,最佳化生產生活環境
1、宜居重慶:規劃投資8800億元,通過改造舊城危舊房、工礦棚戶區、公共租賃房建設等措施,使人均居住面積增加55%。提高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改善主城區空氣品質。
2、暢通重慶:規劃投資3000億元,加快建設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並進一步提升市內交通暢通水平。(詳見第三部分)
3、森林重慶:規劃投資500億元,到2012年新造林1100萬畝、低效林改造1000萬畝、森林覆蓋率38%、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7%,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4、平安重慶:規劃投資150億元,加強社會安全、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居住安全、交通安全及法制環境和執法隊伍建設。
5、健康重慶:規劃投資350億元,以體質健康、飲食健康、行為健康、精神健康為主要目標,2012年人均壽命達77歲。
(三)由工業化促發展,構建內陸開放高地
1、內陸開放先導區:內開放先導區是重慶市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核准心區、先行區和典範區,包括重慶兩江新區、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等。通過先導區建設,將加快重慶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發揮重慶對周邊地區聚集輻射作用。
2、兩江新區:按照3號檔案要求,我市在主城區長江以北、嘉陵江以東,規劃建設兩江新區,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兩江新區同時也是中國繼上海浦東和天津濱海之後的第三大國家級新區。定位為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和綜合交通樞紐,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商貿物流中心。努力實現建成具有區域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內陸開放型經濟示範區,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國際性都市新區。兩江新區總體已於2010年6月掛牌成立。
3、保稅港區:2008年12月,中國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規劃面積8.37平方公里,分水港和空港兩個功能區,具有進出口加工、國際貿易、保稅倉儲商品展示等功能,實行“境內關外”運作方式。外國產品進入保稅港區不算進口,不繳納進口稅,國內貨物進入港區視同出口,可享受退稅。港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4、綜合保稅區:2010年2月,中國面積最大綜合保稅區——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正式掛牌成立,是國內功能最全、規格最高、政策最優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重慶已成為國內繼上海、天津、蘇州後第四個同時擁有保稅港區和綜合保稅區的城市。
5、國際貿易大通道建設:當前,我們正在著力推“一江兩翼三洋” 國際貿易大通道戰略。“一江”是指重慶沿長江黃金水道到上海連線太平洋;“一翼”指從重慶出發沿蘭渝鐵路到新疆由阿拉山口出境直抵荷蘭鹿特丹港的鐵路通道連線大西洋的西北翼;另“一翼”是沿渝昆鐵路、滇緬鐵路至緬甸南部的印度洋港口的西南翼。新通道將比長江中上游地區從上海港出海經南海,馬六甲海峽到達印度洋的距離縮短2300公里左右。這項戰略將會形成連線我國西部,中部,東部地區的交通大動脈。今後沿海地區的貨物甚至要通過重慶運到歐洲。
(四)城鄉統籌一體化,促進社會和諧
重慶社會經濟呈現“大城市帶大農村”的二元結構,這也是中國國情的縮影。因此,國務院特別批准重慶建設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賦予重慶在城鄉統籌一體化過程中的先行先試權,通過在重慶的試點為全國城鄉統籌發展尋找一條合適的路徑。
農村土地改革——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嚴格農村宅基地管理,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設立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開展土地實物交易和指標交易試驗,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城市系列制度改革——一是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健全金融市場體系,改善城鄉金融服務。新設立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OTC股權交易所、重慶股份轉讓中心等新興金融要素市場。二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就業制度,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打造功能完善、平等競爭、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穩定和增加就業機會。三是建設服務型政府,探索建立有利於統籌城鄉發展的行政管理體制。
發展優勢
直轄市體制
作為直轄市,重慶擁有省級行政地位和經濟管理許可權,實行市、區(縣)兩級行政管理體制,審批環節更少,辦事時間更短,辦事效率更高,公共服務優勢突出。如重慶同時擁有轄區土地定價權,及轄區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權。對於投資者而言,重慶可以提供更加靈活、便捷的土地出讓條件。
交通運輸
重慶東傳西遞、承北啟南,正好處在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是產品輻射全國和商品流通中轉的集散地。此外,重慶水路、鐵路、公路、航空四種運輸方式齊全,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擁有水陸空立體綜合交通樞紐的城市。
1、水路運輸。重慶是長江上游最大的主樞紐港口城市,中國西南地區江海聯運、水路換裝的重要口岸,擁有長江、嘉陵江、烏江“一乾兩支”的高等級內河航道(其中長江航道598.4公里),主城、涪陵、萬州3個樞紐港區。
三峽工程蓄水完成後,從重慶至上海的“長江黃金水道”即擁有了萬噸級船隊的通航能力。貨物從重慶出發,以非常低廉的價格,最快只需5天即可送達上海。
而重慶寸灘港作為中國西部地區最大的深水港,已建成投用5個5000噸貨櫃泊位,整個港口已形成貨櫃100萬標箱的年吞吐能力。
2、鐵路運輸。重慶是鐵道部確定的中國五大鐵路樞紐之一,已有成渝、渝黔、襄渝、渝懷、渝遂等條鐵路幹線建成運行。此外,蘭渝鐵路、萬宜鐵路、成渝高速鐵路,滬渝(渝利)高速鐵路正在建設之中,已經形成九條鐵路匯聚重慶,總計2000公里的路網。鐵路運輸四通八達。
3、公路運輸。公路方面,重慶已建成以都市區為中心的“二環八射”高速公路,同樣達2000公里的高速公路路網,遠期規劃在2020年實現“三環十射”。
4、航空運輸。重慶現有民航機場2個,即江北國際機場和萬州五橋機場,另外已開工建設黔江舟白機場,並規劃了三峽支線機場,未來將形成“一大三小”的航空口岸布局。其中,江北國際機場已實現與60多個境內大中型城市通航,並開通了至香港、台北、新加坡、曼谷、吳哥、首爾、東京、達卡、馬爾地夫、多哈等城市定期國際航線。江北機場客運吞吐量於2011年已接近2萬人次,並邁進世界100強機場,第三跑道正在加緊建設之中。
資源稟賦
重慶擁有豐富的煤、天然氣、鋁礦、鍶礦、錳礦、水等資源,且成本優勢突出。煤探明儲量33億噸,是我國南方煤炭生產的重要基地。天然氣探明儲量3200億立方米,其中墊江臥龍河氣田開採量居全國第一。鍶礦是重慶最具特色的優勢礦種,儲量和質量均居全國之首。錳礦探明儲量3700萬噸,居全國第二。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在5000億立方米左右,每平方公里水面積全國第一,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 1438.28萬千瓦,可開發量750萬千瓦。
人力資源
重慶還是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的高地,擁有普通高校57所,在校學生36萬餘人,在校研究生2.5萬人;擁有國家重點學科17個,市級重點學科13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市級重點實驗室6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7個,博士點145個,碩士點424個,為經濟建設和企業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
城市綜合功能
1、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重慶金融機構數量領先中西部,是中國西部重要的票據結算中心,不良貸款率僅1.2%。滙豐、東亞、渣打、花旗、華僑、豐業、澳新等十餘家外資銀行在渝設立分行。此外重慶擁有西部地區設施最先進、配置最齊全的大型綜合性會議及展覽場地——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已成功舉辦亞洲議會和平協會第三屆年會、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等國際性與國內大型會議。和記黃浦、瑞安天地、香江國際、九龍倉等知名商業地產商可為境內外投資商提供優質、可靠的辦公樓宇服務。萬豪、希爾頓、戴斯、索菲特、洲際、假日、豪生、喜來登等多家國際品牌酒店入駐重慶,可為境內外客商提供全方位、國際化的休旅、商務服務。普華永道、德勤、戴德梁行、世邦魏理仕、第一太平戴維斯等一系列國際中介機構可提供專業的財務、諮詢服務。
2、國際化生活服務設施。重慶是中國的美食之都,全國餐飲企業100強中,重慶企業就有14家。無論是山城特色的火鍋、還是鮮美可口的渝派川菜、或是色香俱全的西式餐點、以及輕鬆方便的快餐披薩,世界各國的美食佳肴都能在此品味享受。環球國際診所、金山國際醫院、香港耀中國際學校、美國QSI國際學校的先後落戶,為外籍人士的求醫和子女就學提供了國際標準的生活服務設施。遍布重慶市區周邊的6大高爾夫球場、數十個溫泉、湖泊、森林等自然風光度假設施,為工作之餘提供了休閒健身的絕佳場所。
鼓勵政策
重慶擁有的投資鼓勵政策是國家普惠政策、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三峽庫區優惠政策、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政策的疊加,政策優勢十分明顯。根據西部大開發戰略,重慶市的鼓勵類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率僅為15%。在三峽庫區設立的企業,可以申請專門用於支持庫區產業項目的投資補助或貸款貼息。
支柱產業
汽車機車
重慶是中國四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產品覆蓋微車、轎車、多功能車(MPV)、客車、輕卡、重卡、特種車等全系列車型。重慶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目標是:2020年,整車產銷量達到260萬輛,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同時將建立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汽車技術研究開發體系,使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達到銷售總量的80%以上。
重慶還是我國最大的機車生產和出口基地。機車占全國市場份額35%,發動機占50%以上。現有機車整車生產企業30家,上規模的零部件生產企業近530戶,總產值上億元的企業有63家。已形成800萬輛整車、1000萬台發動機的生產能力。
裝備製造
機械裝備製造業是重慶的支柱產業之一。重慶有機械製造企業(不含汽車機車企業)430多家,形成了儀器儀表、內燃機、工具機工具、大型輸變電設備、中小水電設備、船舶等重點行業。
重慶是中國工具機的重要生產基地。重慶齒輪加工工具機從設計到製造都代表我國齒輪加工工具機的最高水平,可生產滾、插、剃、珩、倒五大齒輪加工工具機,國內市場綜合占有率達50%。
重慶是中國大型變壓器生產基地之一。電力變壓器生產量占全國的30%左右,能生產750KV大型超高壓變壓器。
重慶是中國西部地區最大的船舶研發生產基地,具有比較完整的船舶、船用主機及各類配套件、船用儀器儀表的科研生產能力。能建造8000噸級各類軍用艦船、汽車滾裝船、江河挖泥船、豪華遊輪、採金船、不鏽鋼化學品及油品運輸專用特種船舶。
重慶是中國三大儀器儀表生產研究基地之一。現已形成了以四聯集團為核心,包括一批軍工、民營企業及科研院所為主體的科研生產體系,是我國最大的儀器儀表研發生產基地之一。
未來重慶將著力引進風電裝備設計技術、控制技術,變速恆頻發電機技術,風輪機技術,兆瓦級以上增速齒輪箱技術,特種船舶整船設計、製造技術,動力配套系統關鍵技術,軌道車輛關鍵總成設計、製造等技術。推進重慶長客及鐵馬軌道機車及零部件、海裝450萬千瓦風電成套設備、長征重工鑄鍛中心、飛機發動機及零部件等項目,建設重型鑄鍛基地、特種船舶基地。
化工
重慶市是中國重要的天然氣化工生產基地,依託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已發展成為中國國內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天然氣化工基地。其中:乙炔、甲醇、醋酸、醋酸乙烯、聚乙烯醇、醋酸酯等在全國規模最大,氫氰酸、磷氨、尿素、苯胺等裝置具有國內先進水平,部分裝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重慶市化學工業門類齊全;產品涉及17個大類;1000多個品種,3000多個規格;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0家,資產總額268億元,從業人員6.85萬人。重大裝置已建有30萬噸硫磺制酸、30萬噸 磷銨、35萬噸醋酸、20萬噸醋酸乙烯、45萬噸甲醇等一批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大型裝置。
未來,重慶市將以長壽化工園區為主要載體,在天然氣化工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石油化工、煤化工,建設成為長江上游最大的綜合性化工基地、國家新材料基地和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天然氣化工方面重點發展乙炔下游產品、甲醇系列產品、採用羰基合成法利用甲醇生產醋酸及醋酸系列產品、光氣化衍生物等項目;石油化工產業方面重點發展1000萬噸煉油項目、100萬噸乙烯項目和芳烴項目,以及石油化工基礎原料、合成樹脂塑膠、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及橡膠製品、高分子功能材料等配套產品項目;煤化工產業方面重點以煤直接氣化制300萬噸甲醇項目為龍頭,發展甲醇下游產品;以MTO/MTP技術生產乙烯、丙烯等烯烴類等,發展聚乙烯、聚丙烯等產品;發展二甲醚、合成汽油等醇醚燃料類產品。
新型材料
重慶將在現有煉鋼、鋁加工、玻纖製造等產業基礎上升級創新。重點推進實施重鋼集團環保搬遷項目,形成630萬噸鋼生產能力;促進西南鋁技改擴能,把西南鋁打造成全球第一的鋁加工企業,建成“中國鋁加工之都”;同時發展精品鋼材、光伏產業、銅材、玻纖、新型乾法水泥等新型材料工業。
電子信息
電子信息產業方面,重慶已初步形成以茂德8英寸晶片生產線為龍頭的積體電路產業;以微軟、IBM、惠普、富士通、NTT等企業為核心的軟體研發和外包產業;以愛立信、信威通信為核心的通訊產品製造業;以海爾、格力、長虹等企業為核心的信息家電製造業等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初具規模。
此外,2009年以來重慶市政府先後與惠普、宏碁、華碩、富士康、英業達、廣達、仁寶、和碩、緯創等成功簽約共建筆記本電腦基地,拉開了全球電腦巨頭在渝發展的序幕。未來幾年,重慶將努力建設成為亞洲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基地。
對外投資
一、堅定不移“走出去”
實施“走出去”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和國民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做出的重大決策,是我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近兩年來,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經濟形勢嚴峻的大背景下,通過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的大力促進,我市“走出去”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重慶企業在礦產資源開發、農業開發、資源深加工及裝備技術併購等方面的海外投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機電集團併購英國PTG,輕紡集團併購德國薩固密,糧食集團巴西大豆種植項目,四聯集團收購霍尼韋爾藍寶石項目以及重鋼集團澳礦項目,既讓我市優勢產業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也突破了我市因地處內陸在信息、資源等生產資料方面的瓶頸。
二、建設對外投資項目庫
2011年4月,境外投資項目庫正式投入使用。秉承政府主導,面向企業,服務本地理念的同時,項目庫致力於向我市企業提供全世界範圍內及時、準確、可行的投資項目信息,尋找並創造境外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機會,提供高效公共服務,幫助我市企業在境外發展業務,設立企業,擴大國際影響力。限於時間和精力,項目庫信息還有待充實完善。今後一段時期,市外經貿委將積極聯繫我國政府駐各國大使館經商處,外國駐華使領館,外國投資促進機構,以及與國際知名投資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合作,依據國際投資貿易規則和慣例,及時為我市企業“走出去”提供最具可行性的項目信息。
三、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根據市政府主要領導指示,市外經貿委邀請17家企業參加共同制定了《重慶市人民政府支持對外投資的若干意見》。《意見》中,除給予對外投資企業以政策扶持外,還將對高新技術的併購項目提供資金資助。經多年努力,重慶市政府與商務部《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合作備忘錄》,爭取商務部在對外投資大項目審批、扶持政策、項目推薦、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支持。
四、繼往開來再創新輝煌
2010-1011年,重慶“走出去”取得豐碩成果,連續兩年對外協定投資超過50億美元,實際對外投資名列中西部前茅,成為重慶對外開放的新亮點。隨著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不斷完善,更多的重慶企業將“走出去”發展,逐漸興起一批跨國公司參與全球資源配置與經濟活動,他們將代表重慶內陸開發高地的形象,背負使重慶走向世界的使命。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和重慶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重慶市外經貿委將一如既往地致力服務重慶企業走上一條科學的跨國經營之路,在國際競爭中強健體魄,穩步發展。
服務貿易形勢
十一五期間,重慶市服務貿易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服務進出口總值呈穩定、快速增長態勢,實現了連續跨越式發展。2011年我市服務貿易總額達到61億美元,同比增長74%,總量西部第一。重慶的服務貿易以服務外包為核心,2011年我市離岸外包執行額4.2億美元,同比增長320%,增幅全國第一,執行額總量西部第一,服務外包總額在全國排位末位大幅提升。我市服務外包已初步形成軟體開發外包、工業設計外包、工程設計外包、電子商務外包、醫藥研發外包等五大業務為主體的產業格局,其中ITO占45%、BPO占36%、 KPO占19 %。新增就業人數5萬人,服務外包從業人數達15萬人。我市現共批准設立18個服務外包示範區,各個區根據不同定位,不同產業發展重點,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行業特色、產業優勢、規模效應的品牌形象企業。為推動重慶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我委提出了“十百千萬工程“的戰略口號、搭建了市、示範區、企業三級共建機制、實施了西部最優外包政策,制定了示範區建設、出口獎勵、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新的促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