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雲陽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重慶市雲陽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重慶市雲陽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雲陽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Yunyang County, Chongqing 2010 Government Work Report
  • 相關部門:重慶市雲陽縣政府
  • 發布時間:2010年2月2日
  • 相關會議:雲陽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
工作回顧,工作安排,

工作回顧

2009年是我縣近年來發展最為困難、工作極具挑戰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人民群策群力迎挑戰,聚精會神抓發展,較好地完成了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重慶市雲陽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雲陽縣人民政府領導出席會議
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6億元,同比增長14.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7:31:4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5.1億元,同比增長4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9億元,同比增長18.1%;地方財政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34.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00元(均扣除物價因素),同比分別增長13%和12%;人口自然增長率4.85‰;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82%;城鎮化率提高1.59個百分點,萬元GDP能耗下降5%。
(一)縣域經濟較快增長
工業經濟逆勢上升 實現工業增加值14.47億元,同比增長19.7%。完成工業投資18.65億元,同比增長65.9%。規模以上企業42家,培育億元企業2家。雲海藥業、紅旗水泥等企業產值稅利較快增長,渝鑫、華瀧、禹通等船舶修造企業異軍突起。羊藿三七膠囊、功能飲料、牛羊熟食等一批新產品面市,“美迪生”被評為重慶市著名商標。幫助企業紓危度困,為企業提供流動資金擔保貸款2200萬元,落實產業扶持資金1.38億元。
完成工業園區8.41平方公里控規修編和5平方公里移民生態園規劃編制,征地拆遷3100畝,建設場平1600畝,竣工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啟動供水擴能、電網升級等配套工程,園區承載能力增強。累計入園企業38戶,產值突破10億元。鄉鎮工業小區起步,完成基礎建設投資1.2億元,入園項目37個,建成投產10個。
農業發展亮點增多 實現農業增加值20.3億元。產糧42.9萬噸,部級糧油高產示範片創建通過驗收,榮獲重慶市糧食生產先進集體。新建標準化柑橘園1.5萬畝、改造果園3300畝。落實牛羊產業發展資金1980萬元,發展養殖大戶2300戶、養殖企業48家,出欄山羊57萬隻、牛7萬頭,牛羊養殖總量分別居全市第二位和第一位。落實生豬養殖獎補資金1023萬元,扶持規模養殖戶243戶,出欄生豬96萬頭。蠶桑、茶葉、蔬菜、黑木耳等特色產業規模擴大,“相思茶”基地成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
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2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5個無公害農產品通過認證。紅肉臍橙、紐荷爾臍橙分獲重慶名優柑橘金、銀獎,鳳凰牌大米被評為第八屆中國稻博會優質產品。參加中國西部農交會獲優秀組織獎。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98個,創建市級示範專業合作社9個,農戶入合率30.9%。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生態治理1.07萬畝。除險加固小型水庫15座,新修、整治渠堰87公里,治理水土流失34平方公里,開發整理土地4210公頃,建設基本口糧田1.55萬畝、村社便道320公里。新改擴建鄉鎮供水工程,解決了9.2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
建成大中型沼氣工程3個、聯戶及戶用沼氣池1.5萬口。流轉土地23.6萬畝,土地規模化經營率18.7%。減少貧困人口1.98萬人,20個貧困村整村脫貧工程推進順利,扶貧開發工作經驗在全市推廣。盤龍活龍村獲全市新農村建設“十佳示範村”稱號。
第三產業持續走旺 編制張飛廟景區提檔升級、龍缸地質公園保護等規劃,張飛廟景區保護範圍擴大。完成雲利路至龍缸、歧山草場旅遊公路路基工程。開工建設張飛大酒店。成功舉辦機車城市登梯賽、張飛廟廟會周等活動。策劃推介縣城“一日游”項目,完成旅遊“六個一”工程。
接待遊客50萬人次,旅遊收入8600萬元。啟動蓮花池商圈打造,整治蓮花市場周邊秩序,外灘餐飲街被評為市級特色美食街。新增“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網點401個,總量居全市第二。“家電下鄉”銷售額突破1億元。國美電器等知名連鎖商貿企業入駐雲陽,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實現銷售額12.5億元。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5億元,銷售商品房29萬平方米。交通運輸業實現產值3.5億元。
財政金融平穩運行 加強稅收征管,強化基金管理,公共財政服務能力有所增強。建立財政投資評審中心。完成煤炭稅費“一票制”征繳3726萬元。積極引導金融支持地方經濟建設,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130億元、貸款餘額2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3%和21.5%。整合政府資源,向銀行融資7.5億元,支持了園區基礎設施、城市建設、森林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
(二)項目拉動力量增強
項目建設紮實推進 完成重點工程項目投資43.2億元。真空製鹽、金田BOPP、雙益食品、蜀光220KV變電站、北部新區創業大道等一批投資上億元的項目開工建設;蓋下壩電站、梅峰水庫、兩鎮避讓搬遷、外灘廣場四期、還少堂藥用植物提取等續建項目進展良好;政通信息港、億口鮮熟食加工、梓瑞轎車發動機連桿等項目建成投產。
項目策劃更有深度 編制三峽工程後續工作規劃,多個單項指標名列庫區前茅。啟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滾動充實重大項目庫,入庫項目323個,概算投資1660億元。搶抓中央擴大內需機遇,爭取廉租房、農村飲水安全、農村國中校舍改造等中央新增投資項目336個,總投資4.55億元。
項目引進成效明顯 把招商引資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組建6個招商辦事處和六大產業招商組,開展“百名幹部外出招商”活動,舉辦“雲陽發展之路”高層論壇,在深圳、東莞、吳江等地成功召開招商推介會。簽約百萬元以上項目124個,協定引資120億元,落地項目10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8個,到位資金18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157萬美元,外派勞務63人。爭取對口援助資金2229萬元,引進工業項目2個,援建標準廠房1萬平方米、社會事業項目22個。
(三)“五個雲陽”成果豐碩
宜居雲陽譜寫新篇 國家園林縣城通過建設部驗收和公示,國家衛生縣城、市級環境保護模範縣創建通過市級初驗。編制桂灣小區修建性詳規和小江片區、亮水坪小區控制性詳規。擴大建成區1.5平方公里,新增城鎮人口1.6萬人。建設康居點23個、巴渝新居520戶,改造危舊農房2163戶。取消聯戶自建,推行組團開發,縣城濱江片區、北部新區居住品質明顯提高。
改造濱江大道人行道和雲江大道綠籬,完成龍脊嶺生態文化長廊一期工程和天宮公園、港務廣場、桂灣廣場建設,新建街頭遊園21個,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達12.29平方米。改造燈飾景觀,整治城中村、牛皮癬、亂搭亂建等頑疾,城市面貌得到改善。啟動澎溪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率先全面取締三峽水庫網箱、攔網養魚,開工建設縣城北區污水泵站和路陽、魚泉集鎮污水處理廠,“一江四河”水質明顯改善。環保實績考核連續8年獲全市一等獎。
暢通雲陽工作提速 完成交通建設投資20.6億元。萬宜高速雲奉段路基工程基本完工,縣城迎賓大道建成通車,江口至長洪二級公路實現初通,基本完成渝巴路、雲開路、雲萬路、雙江大橋大中修和渝巫路江口至沙市段改造。南溪大橋、龍角長沙大橋竣工。安裝公路防撞護欄85公里,建成鄉鎮客運站7個,建設換乘點56個。啟動青龍嘴碼頭二期工程,改造渡口19處、標準化渡船7艘。建設村通達工程1616公里,行政村通達率93%;建設鄉鎮通暢工程221公里,提前一年實現100%鄉鎮通暢目標。
森林雲陽卓有成效 投資4.8億元,完成森林工程31.4萬畝,建設長江兩岸森林工程示範段9.36萬畝,超額完成市級下達的建設任務。建立高陽平湖周邊、高速公路沿線等4個“萬畝示範片”。 高標準實施迎賓大道沿線、龍脊嶺生態文化長廊、“一江四河”沿岸景觀林帶建設。建成種苗基地3000畝,發展油桐、速豐林基地1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9.6%。林權制度改革確權宗地247萬畝,惠及24萬農戶。在全市率先開展個體林權抵押貸款,開發利用和流轉林地20萬畝。
健康雲陽全面啟動 市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和初級保健達標創建通過驗收。完成縣中醫院遷建前期工作,改擴建鄉鎮衛生院9個、村衛生室35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城鎮居民參保率分別達96.8%和78.5%。落實國家免疫規劃,加強甲流感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強化食品藥品監管。建成學校塑膠運動場12片,成功舉辦登梯邀請賽、環城腳踏車邀請賽和首屆農民運動會,組隊參加全市全民健身運動會獲桌球團體冠軍。
平安雲陽紮實推進 充實治安防控力量,新建基層公安派出所2個、城區治安亭6個。深入開展大走訪、大接訪和信訪積案化解活動,信訪總量同比下降16%。調解各類矛盾糾紛7185件,開展法律援助1173件。出台安全生產特別規定,建立聯合聯動執法機制,安全生產形勢穩步好轉。全國特種設備安全進企業現場會在我縣召開,安全生產工作獲全市一等獎,縣安監局被國家安監總局表彰為全國標兵式先進集體。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加強地災安全防範,完成三期地災治理項目7個,實施避讓搬遷127處,成功應對故陵涼水井滑坡等突發地質災害。
(四)社會建設全面提升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完成職教中心、鳳鳴中學和江口中學擴容,建成中海希望國小,初三中實現秋季招生,海峽國小開工建設,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啟動。完成職教資源整合,雲師建院、職教中心創國家重點職校通過複查評估。外國語實驗學校成功創建為市重點中學,盤石國中升格為高完中。開工建設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12個、農家書屋51個,新增數位電視用戶4.1萬戶。
三峽文物園正式開放,園內11處地面文物升格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瑞蘭齋”桃片糕傳統手工技藝列入第二批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實施重點科技項目8個, 建成國家和市級技術創新中心各1個,被確定為“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嚴格計畫生育行政執法,落實計生獎扶政策,加強出生缺陷干預,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
移民生活穩步提高 完成移民投資3.5億元,搬遷安置移民3208人,補償還建房屋9.5萬平方米,規劃內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圓滿收官。兌現移民政策性直補和特困移民救助資金5200萬元,開展移民培訓4100人次,新增轉移就業6300人次。啟動三峽工程後續工作,精細編制後續建設規劃,移民工作重心逐步轉移。解決移民遺留問題,化解了一批移民信訪矛盾,移民安置區保持穩定。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開展就業再就業培訓7853人次,創建充分就業社區15個,發放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5360萬元,新增城鎮就業5823人。新轉移勞動力3.5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6.5億元。引導農民工返鄉創辦經濟實體1446個,吸納7500餘名勞動力就業。完成農民工、征地農轉非、城鎮用人單位超齡人員養老保險參保工作,落實關破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徵收各類社會保險費5.6億元,支出社保待遇4.5億元。關注困難弱勢群體,發放城鄉低保、五保金9300萬元;實施醫療救助9.5萬人次,發放救助金1129萬元;資助困難學生7067人;建成廉租房3.55萬平方米。集中開展“送溫暖、結窮親”活動,為22萬民眾送去慰問款物2100多萬元。加強價格和收費監管,物價總體水平保持穩定。完成撤停企業改革,故陵農網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果,一批關係民生的遺留問題得到解決。
一年來,審計、統計、民族宗教、婦女兒童、外事、僑務、檔案、縣誌、氣象、民防、消防、地震、民兵預備役、雙擁、助殘、老齡、慈善等各項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五)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過去一年,政府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紮實開展“機關創新年”活動,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取得了新的成效。縣政府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支持人大、政協依法履行職能,按時辦復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推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眾代表列席政府常務會制度,堅持每半年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通報政府工作。堅持政府領導值周接訪、集中走訪基層、上鏡“行風熱線”、 開展“民生面對面”,解決了一批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推行“三講、五不讓”行為規範,落實“發展、安全、穩定、廉政”問責辦法,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整合部門行政審批職能,推行辦件服務範本,行政服務更加規範。強化監察審計,嚴肅財經紀律,勤儉節約辦事,政府行為更加廉潔。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經受嚴峻挑戰,克服種種困難,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拼搏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向駐雲官兵、政法幹警和關心、支持雲陽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雲陽後發慢進的狀況仍未改變,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發展基礎薄弱,經濟總量小、結構不優、效率不高,自主增長、良性循環的機制尚未完全形成。二是財政支持保障能力弱,剛性支出增長快,資金調度難,既要保吃飯,又要保發展,任務艱巨。三是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社會矛盾依然突出,安全穩定壓力大,構建和諧社會任務重。四是全縣解放思想、開拓開放的氛圍不濃,全民創業的意識不強,部分幹部對跨越發展的信心不足、辦法不多,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適應。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自加壓力,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工作安排

2010年,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整體將好於去年(2009年)。國家刺激經濟成長的政策延續,重慶統籌城鄉改革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利好,三峽工程後續建設的全面啟動,全市振興“兩翼”措施的陸續出台,都將為庫區發展注入強勁的活力。隨著我縣交通、城市、工業園區等基礎條件的不斷改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將轉變為發展優勢,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的效果將更加明顯。隨著“五大戰略”、“五個雲陽”的縱深推進,全縣綜合實力、發展動力、經濟活力將大為提升。全縣上下群策群力、爭相超越的氛圍日益濃厚,為發展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新的一年,只要我們正視困難,沉著應對,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夠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今年(2010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市委三屆五次、六次全委會和縣委十二屆七次全委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圍繞抓項目、調結構、促增長、惠民生、保穩定五個重點,大力實施“五大戰略”,全力推進“五個雲陽”建設,紮實開展“項目攻堅年”、“服務提升年”活動,力爭在產業發展、對外開放、基礎建設、社會事業、民生改善等方面開創新的局面。
建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2%,工業增加值增長3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5%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主要約束性目標為:萬元GDP能耗下降4.6%,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0.22%和0.6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82‰以內。
今年(2010年),政府工作要注意把握好四個關鍵環節。
一是樹信心,抓機遇。大力解放思想,激發乾勁,提振信心、務實苦幹,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搶抓中央刺激經濟成長、國務院3號檔案、三峽工程後續建設、重慶振興“兩翼”發展等重大機遇,突重點、抓關鍵、用巧力,在逆勢發展中掌握主動,努力實現從經濟弱縣到經濟強縣的新跨越。
二是促增長,調結構。始終把促增長、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落實擴大內需政策,全力抓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對外開放等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快速增長。要堅持“好”字優先,加快調整經濟結構,突出抓好大產業、大項目建設,努力實現從農業大縣到工業強縣的轉變。
三是強開放,爭超越。堅持以開放促發展,最佳化開放環境,提升開放水平,強化招商手段,用好資源,用活政策,促進產業和項目集聚。以“項目攻堅年”活動為載體,突出抓好工業經濟、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重大項目建設,搶占先機,早出成果,快見成效,力爭在新一輪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實現新的跨越。
四是惠民生,構和諧。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重視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大力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圍繞上述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我們將著力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主導地位,提升工業發展水平
堅定不移推進“工業立縣”戰略。突出項目攻堅,加強扶持引導,壯大企業體量,擴張企業規模,推動工業發展升級。實現工業增加值18.8億元以上。
增強工業整體實力 緊扣“三年打基礎,五年上台階”和“三個一批”的思路,推進工業項目建設,努力形成新的發展優勢。加快在建項目進度,確保金田BOPP、奧迪爾鐵合金、普賢飼料、政通信息港擴建等項目年內投產,真空製鹽、雙益食品、德億鑫橋樑支座項目完成主體工程,蓋下壩電站、弘山川燈具、金堯油茶加工項目完成年度建設任務。推動錦藝矽二期、金田BOPA、宇森澱粉鈉、杜公酒等項目開工,幫助太湖絲綢、雲川曲軸、億口鮮和部分服裝加工企業解難度困,支持雲海藥業、旭達藥業、渝鑫船務等企業做大盤強。
提高園區承載能力 提速建設工業園區,築牢全縣項目集中、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的基礎平台。加大基礎建設投入,完成蜀光220千伏、薛家溝110千伏變電站建設,加快推進A區供水擴能工程,啟動人和110千伏變電站和A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儘快解決水、電、路不配套的問題。啟動征地拆遷1000畝、開工場平1000畝,續建場平2000畝,完成投資4億元。紮實推進鄉鎮工業小區建設,配套完善小區功能,形成與縣工業園區優勢互補、開發聯動的項目承接條件。力爭每個小區新增2家投資500萬元以上的企業。
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統一全縣抓工業的思想認識,把支持企業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和改進對企業的服務,落實領導聯繫、組團幫扶重點企業制度,開展“企業發展面對面”活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堅持領導力量向重大項目傾斜、資源要素向主導產業集中,力爭推進一批項目、見效一批企業。強化工業人才隊伍建設,選聘一批高素質人才充實工業幹部隊伍,開展民營企業家培訓,支持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搭建政銀企溝通平台,創新貸款擔保抵押方式,緩解企業融資難。引導扶持企業加強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培育市級以上企業技術創新中心1個,開發新產品5個。
(二)壯大產業規模,實現農業穩產增收
堅定不移推進“農業穩縣”戰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穩定糧食生產,壯大主導產業規模,提高農業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水平,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實現農業增加值21.5億元。
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穩定糧食麵積148萬畝,抓好部級萬畝糧油高產示範,實現糧食總產43萬噸以上。突出抓好柑橘、牛羊兩大主導產業,規劃並啟動實施“1123”重點工程。新建標準化優質晚熟柑橘園1.5萬畝,改造果園1000畝。鞏固柑橘園區建設成果,建立後期管護機制,幫助每個柑橘園培訓1-2名技術人員,努力提高管護水平。穩定牛羊產業扶持政策,落實牛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引導社會投資2億元以上,新增養殖大戶1500戶。新建良種肉牛、良種山羊繁殖場各1個。
加強城郊蔬菜基地建設,擴大生豬、蠶桑、茶葉、黑木耳、中藥材等特色產業規模。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支持龍頭企業擴大基地、打造品牌,提升產品知名度和競爭力。加強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繼續實施生豬、牛羊重大疫病免費防疫,啟動養殖大戶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努力降低產業發展風險。
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 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努力改善農村道路、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條件。加快梅峰水利工程、小江大灌區項目建設,整修渠堰25公里,新增有效灌面1500畝。擴大“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小水電代燃料項目的覆蓋範圍,開展農村清潔能源工程試點,實施“一池三改”5000戶。繼續實施農網改造,提高農村供電質量。建設基本農田7650畝,推廣使用新型農機,加強耕作便道、人行梯道建設,改善耕作和農民出行條件。
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 開展“百村結百企”活動,村企聯動,推進新農村建設。引導農民依法流轉土地,土地規模化經營率達20%以上。整合千百工程、陽光工程、雨露計畫等培訓資源,開展實用技術培訓2.5萬人次,技能培訓1萬人次,提高農民發展生產和轉移就業的能力。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培育農業專家大院1個,科技示範專業合作社10個。開展農村建設用地復墾,結合實施金土工程、避讓搬遷、生態移民、整村脫貧、巴渝新居建設、危舊房改造等項目,改善村容村貌,規劃建設一批農民新村。
(三)做強旅遊商貿,促進消費上檔升級
堅定不移推進“旅遊活縣”戰略。加大規劃、引導和培育力度,完善基礎,最佳化結構,拓寬領域,構築有特色、帶動強的旅遊商貿體系。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37.4億元。
做實做優旅遊產業 完成旅遊產業總體規劃修編。推進張飛廟景區提檔升級工程,加快南濱路綜合開發,實施旅遊碼頭、旅遊步道建設。整體推進龍缸地質公園開發,硬化雲利路至龍缸、歧山草場旅遊公路,開工建設清水至南三峽旅遊公路。基本完成張飛大酒店建設,增強旅遊服務功能。加快磐石城、龍脊嶺生態文化長廊、江南生態觀光旅遊休閒區建設,做好彭氏宗祠申報國保單位工作。策劃包裝一批旅遊項目,開通縣城“一日游”、“二日游”,發展鄉村旅遊、文物旅遊,辦好移民文化節、機車登梯賽、張飛廟廟會周等節會。接待遊客52萬人次,旅遊業收入突破1億元。
努力擴大消費需求 推進蓮花池外灘商圈打造,支持區域中心鎮商貿發展。爭取市級糧食儲備庫、渝東北工副食品及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畜產品期貨交割庫等項目落戶。落實“家電下鄉”政策,引導培育消費熱點。擴大外灘美食街規模,打造濱江公園休閒娛樂街,辦好美食文化節、產品促銷會等活動。引進品牌商貿企業1-2戶,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5戶。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深入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治理,依法打擊制假售假及價格違法行為,確保民眾放心消費。規範房地產開發秩序,增加商住用地供給,推出一批優質高檔樓盤和住宅小區,促進居民住房消費。發揮便利的水陸交通優勢,重點發展水上運輸,壯大物流運輸產業,實現產值4億元以上。
(四)拓展對外開放,增添經濟發展動力
堅定不移推進“開放強縣”戰略。營造開放氛圍,創優發展軟環境,強化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構建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發展格局。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圍繞優勢資源和傳統產業,策劃儲備一批高質量的項目。組建專業化、高效能的招商引資隊伍,發揮駐外招商聯繫點的作用,拓展縣領導招商、以商招商和中介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資成功率。突出重大項目、重點產業招商,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100個、億元以上項目10個,簽約資金120億元。加強項目跟蹤服務,提高契約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項目開工率,力爭開工項目110個、到位資金40億元。深化江蘇省、九龍坡區對口支援,強化幹部交流和經濟合作,抓好產業轉移項目承接,促進對口支援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發展外經外貿,新增2-3戶出口企業,實現外貿出口250萬美元,利用外資200萬美元,外派勞務100人。
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策劃一批中小投資項目,建立“返鄉創業園”,發揮鄉鎮工業小區、中小企業創業基地作用,為創業人員提供發展平台。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專項基金,加大財政、稅收、金融支持力度,保障民營經濟的公平待遇。進一步最佳化政務環境、市場環境和人文環境,做到政策優惠、環境寬鬆、服務優質。著力構建良好的社會秩序,確保投資者安居樂業,放心發展。
(五)建設生態文明,提高生活環境質量
堅定不移推進“生態興縣”戰略。把維護庫區生態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強化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發展生態產業,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實施澎溪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力爭南溪、雲安、盤龍集鎮污水處理項目開工。加強城集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監管,提高污水垃圾收集處理率,確保庫區水環境安全。加強節能減排,完成“十一五”污染物減排目標任務。做好三峽水庫蓄水重大地質災害的應急防範,啟動縣城北區及部分集鎮庫岸整治和消落區治理。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管理,推進煤礦、非煤礦山關閉工作。加強土地開發整理,實施項目20個,開發整理土地5100公頃,新增耕地800公頃。盤活存量土地,置換建設用地指標1500畝。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盤活林業資源,實施“農戶萬元增收”工程,發展林業經濟,力求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六)建設五個雲陽,創優發展基礎條件
“五個雲陽”建設關係全局,是最佳化發展環境的重要抓手,必須強化措施,突出重點,抓緊抓實,為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推動宜居雲陽建設 加速推進城鎮化,擴大建成區1.5平方公里,增加城鎮人口1.5萬人。圍繞“宜居、宜業、宜游”目標,繼續實施居住品質提升、公共空間最佳化、服務設施完善工程。堅持高標準規劃,嚴格建築風貌控制,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和知名度。做好盤龍片區、北部新區控規編制和城市設計,推進集鎮、農民新村規劃編制。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大手筆推進城市建設。打通移民大道至復興場鎮連線道路,完成濱江大道“白改黑”、雲江大道人行道改造和創業大道路基工程,啟動紫金溝片區道路及市政設施建設。改造水庫公園,基本建成木魚包公園、畔江公園和龍脊嶺生態文化長廊二期工程,完工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和兩江廣場改造。改造濱江大道風貌和青龍路、大雁路燈飾,完善公廁、停車場(位)、小遊園等公共服務設施,推進小區物業管理,保持城市乾淨整潔有序。鞏固“三城同創”成果,繼續抓好園林綠化,創建市級森林城市。整合資金,改造部分區域民居風貌。突出抓好城鄉結合部綜合治理,加大用地和規劃執法力度,規範建設秩序,不斷提高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推動暢通雲陽建設 做好協調服務工作,確保高速公路雲奉段及紅獅互通工程建成通車,力爭人和互通工程開工建設。硬化江長公路,完成渝巴路葛藤段、衛星段滑坡區改道工程。建設沙市新家大橋、江口和平大橋,力爭開工建設養鹿大橋。硬化連線周邊區縣的通暢公路80公里,建設村通暢公路100公里、通達公路1000公里。加快推進汽車東站二期工程,建設鄉鎮客運站6個,改造渡口12處,安裝公路防撞護欄50公里。大力發展農村客運,合理增加公交運力,強化水陸交通秩序監管,提高道路養護水平,方便民眾暢通出行。
推動森林雲陽建設 以“一點兩線三片”森林工程為重點,實施造林綠化30萬畝,再建長江森林工程10萬畝。圍繞“生態建設提質、產業發展提速”目標,大力發展經果林、苗木花卉、林下種養等林業產業,建設產業基地5萬畝,實現產值6億元。堅持建管並重,抓好退耕還林補植補造、天然林保護工程,抓好柏木葉蜂、松材線蟲除治工作,遏制森林病蟲害蔓延的勢頭。努力建設以森林資源保護培育為基礎、林業產業發展為核心的“森林雲陽”。
推動平安雲陽建設 進一步暢通民眾信訪渠道,深入開展大走訪、大接訪和信訪積案化解活動。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提升全民道德素質。深化普法教育,加強人民調解,開展法律援助,抓好社區矯正工作,民間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達到97%以上。建立黨政幹部安全工作政績檔案,強化基層基礎工作,加大監管執法力度,推進“安全保障型示範縣”創建。深化公安“三基”建設,加強治安巡邏防控,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民眾安全感滿意率達到95%以上。強化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建成5個市級減災示範社區,加強氣象監測工作,加快預警信息發布平台建設,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推動健康雲陽建設 啟動縣中醫院遷建工程,建設縣醫院醫技樓和精衛院、高陽、沙沱中心衛生院綜合樓。抓好國家衛生縣城和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創建,推動縣醫院創“三乙”工作。建設市級規範化鄉鎮衛生院5個、合格村衛生室25個,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率93%以上。積極開展民眾體育活動,辦好“9·28”登梯邀請賽和環城腳踏車賽。開工建設體育廣場二期工程、體育館和游泳池,建成學校塑膠運動場13片,安裝登山步道健身器材,為民眾強身健體創造更好條件。
(七)狠抓財政金融,增強發展保障能力
積極培植財源,實施財政精細化管理,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增強財政活力。最佳化金融結構,整合融資平台,完善激勵機制,引導金融支持地方經濟建設。
增強財政保障能力 立足發展產業培植財源,強化收入組織,最佳化收入結構。嚴格減免緩稅,做到應收盡收。強化“以票管收”措施,規範非稅收入解繳,確保及時足額入庫。研究巨觀政策導向,搞好政策對接,千方百計爭取轉移支付和專項補助,做大財政資金盤子。深化財政投資評審改革,嚴格財政資金使用追蹤問效。啟動“鄉財鄉用縣監管”和國庫集中收付改革試點。嚴格執行部門預算,壓縮專項經費支出,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公用經費支出“零增長”。健全債務防控機制,嚴格控制新增赤字,多措並舉化解債務,確保財政穩健運行。
努力提升金融服務 積極引進重慶銀行、三峽銀行等金融機構入駐,推動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試點工作。擴充雲康擔保公司註冊資本,整合融資平台,集中政府優勢資源,提升融資能力。建立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增加中小企業的貸款投放。放寬投資領域,採取多元融資模式,吸納更多的民間資本參與經濟建設。
(八)努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盡力讓全縣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和諧雲陽建設。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 落實義務教育惠民政策,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海峽國小建設,推進鳳鳴中學創市級重點高中工作,抓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和標準化建設,完成雙水、沙市等15所中國小校舍改造。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保障民眾看病就醫需求。落實計畫生育獎勵扶持政策,引導民眾轉變生育觀念,穩定低生育水平。實施農村應急廣播建設工程,啟動群益廣場數字電影院建設,實現鄉鎮綜合文化站全覆蓋,建成農家書屋150個。挖掘文化資源,鼓勵文藝創作,抓好文物保護,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啟動國家文明縣城創建。實施文化交流“走出去”工程,提高雲陽知名度。抓好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為工業發展、城市規劃等重點領域提供人才支撐。加強基層政權建設,深化擁軍優屬、軍民共建活動,增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抓好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工作。推動修志、檔案、民族宗教、氣象、民防等工作全面發展。
推進移民工作轉型 打好“移民牌”、“庫區牌”,完善三峽工程後續工作實施規劃,策劃爭取一批重大項目,實現移民搬遷安置與後續工作精確對接。抓緊移民遷建工程掃尾,完善遷建區基礎設施功能配套。抓好移民培訓,幫助移民子女就讀職業學校,落實移民後扶直補、特困救助政策,完成農轉非移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加快庫周生態屏障建設,加強三峽水庫綜合管理,確保庫區長治久安。
努力改善民生質量 加強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服務,促進就業穩定增長。創建充分就業社區15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8億元。抓好社會保險參保擴面,新增各類保險參保3000人。落實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醫療救助8.5萬人次。完工縣老年活動中心,加快鄉鎮敬老院建設和管理,推動養老、托老事業健康發展。完善保障性住房財政投入政策和優先供地機制,加快廉租房、安置房建設。加快整村脫貧步伐,落實到戶扶持政策,抓好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試點,減少貧困人口1.1萬人。
辦好十項民心工程 ①就業服務工程。開展技能培訓1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3000人,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500人。②愛心扶助工程。建成殘疾人康復中心,新改建鄉鎮敬老院5所,建成“稻草援助中心”10個、慈善愛心工作站3個。③脫貧解困工程。實現20個村整村脫貧,新啟動10個村整村脫貧工作;為貧困村建設公路100公里;扶貧移民1000人,從根本上解決部分邊遠吊散戶脫貧難的問題。④飲水安全工程。開工建設縣城肖家灣水廠;新改擴建鄉鎮、村集中供水工程11處,解決9.5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⑤城區路網完善工程。完成雲江大道與體育路連線路(B11號路)、望江大道與白雲路連線路(EA2號路)、雲江大道與EA2號路連線路的路面硬化,完成杏花路與大雁路連線梯道、濱江大道與順通路連線梯道工程。⑥宜居家園工程。生態移民5000人;建設康居點30個,推廣巴渝新居1000戶,改造危舊房3500戶。⑦困難居民安居工程。新建廉租住房4.5萬平方米,解決1000戶居民的住房困難。⑧高寒山區學校溫暖工程。排除校舍危房2300平方米,配置標準黑板200塊、課桌凳3500套;為海拔800米以上學校教室安裝取暖器;在海拔1000米以上學校啟動學生“飲奶計畫”。⑨ 居民健康關愛工程。為2.5萬名高中學生免費篩查治療肺結核病,為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並建立檔案,為1萬名城鄉居民免費健康體檢。⑩平安基礎條件改善工程。完善基層綜治機構設備設施,42個鄉鎮(街道)綜治辦、509個村(社區)綜治站建設達標;安裝、改造視頻鏡頭520個,升級改造城區治安、交通秩序監控視頻信息系統。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0年,要以“服務提升年”活動為契機,順應民心期待,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水平,努力在政府自身建設上取得新的進步。
(一)以民為本,建設服務型政府
堅持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做到傾聽民聲,匯聚民智,發展民利。堅持政府領導集中走訪基層、值周接待民眾信訪、辦好“行風熱線”、開展“民生面對面” 活動,盡心竭力為民眾辦實事、解難事。增強改善民生的普惠性,切實解決影響民生的突出問題。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把更多的財政資金投向公共服務領域,把公共資源向農村和困難民眾傾斜,增強基層組織為公眾服務的能力。
(二)務求實幹,建設效能型政府
把抓落實作為政府工作的頭等大事,著力提高政府的執行力、攻堅力和戰鬥力。強化責任分解,做到主體明確、責任量化,以責任推進執行;強化政務督查,實行重點工作督查通報、限時辦結,以督查推進執行;強化考核管理,完善獎優罰劣機制和績效考評辦法,以考核推進執行;強化效能監察,推行投訴舉報、民主評議制度,拓展公眾參與評議政府工作的途徑,以監督推進執行。
(三)開拓奮進,建設創新型政府
深化思想大解放活動,牢固樹立發展意識、大局意識和創新意識,教育引導各級幹部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大膽實踐,做勤學善謀的表率,做踏實幹事的榜樣,做奮發有為的標桿。始終保持工作為先、事業第一的拼勁,始終保持不怕挫折、自強不息的韌勁,始終保持敢想敢幹、勇擔風險的闖勁,主動調整策略,尋找出路,應對挑戰,創新破難,推動雲陽跨越發展。
(四)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民主法治進程。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堅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民眾代表列席政府常務會制度,主動接受人民民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促進政府決策更加科學透明。加強政府法制工作,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責任追究和考核機制。落實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制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執法水平。
(五)乾淨幹事,建設廉潔型政府
建好公共資源交易平台,規範工程招投標、國有資產交易、政府採購等行為。建立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規範行政審批服務行為。加強財政性資金、重大投資項目、政府性融資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審計,實行政府性投資審查和媒體公示。落實懲治和預防腐敗機制,推進權力運行更加規範和公開、透明。開展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清理超標準配備公務用車和單位“小金庫”。堅持勤儉辦事,嚴禁鋪張浪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