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巴南區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重慶市巴南區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巴南區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 地區:重慶市巴南區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3年
一、2012年政府工作回顧
一年來,我們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委一系列決策部署,全面抓好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國際化和城鄉一體發展等重大工作,紮實推進社會建設和民生改善,有力推動了全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一)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0.8億元,同比增長10.6%。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34.1億元,增長13.4%;其中稅收收入17.7億元,增長10.8%,增幅居主城區第四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9.2億元,增長25.8%,增幅居主城區第二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8億元,增長18.6%,增幅居主城區第一位。市場主體總量突破4萬戶,增長20%,內資企業、電子商務等增速居主城區第一位。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20.5億元,比年初增長20.8%;貸款餘額445.7億元,增長23.4%,增幅高於全市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7元,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9588元,增長16.2%。工業園區連續第九年躋身全市“十強”,長安鈴木二工廠項目快速推進。實現工業總產值580億元,增長3.9%。
(二)產業布局逐步最佳化。完成全域性空間布局和產業定位,結構調整、發展轉型邁出關鍵一步。著力開發龍洲灣濱江片區、環樵坪經濟區、麻柳沿江開發區、生態休閒經濟區四大板塊,規劃審批和土地供應為歷年最多,招商引資力度為歷年最大,開發建設進度為歷年最快。龍洲灣濱江片區重點發展城市經濟,累計完成投資100億元,新開工186萬平方米,完工178萬平方米,領跑主城十大城市片區;7個商住、總部大樓、城市綜合體及休閒娛樂項目簽約入駐,重慶金融服務外包總部基地開工;高職城發展定位及啟動區控規獲市審批,正式簽約職業院校及項目5個。界石—南彭板塊分別布局電子信息產業、現代物流業,界石數碼產業園建成23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日立化成等6個項目入駐並部分投產,新引進項目12個;南彭公路物流基地建成“一橋兩路”、27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普洛斯等5個項目動工建設。麻柳沿江開發區重點布局現代製造業、化工醫藥等產業,5平方公里控規獲批,簽約項目11個。二環外其他鎮街規劃為生態休閒經濟區,是建設“城鄉一體發展示範區”的重點區域,著力發展都市型效益農業、休閒旅遊業、養生養老業。二聖、天星寺現代農業項目,納入全市首批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工程;光大生態奶業等項目順利推進,常青國際養生園、安瀾錦繡山鄉等城鄉一體項目加快建設。
(三)第三產業持續活躍。消費拉動經濟作用明顯,第三產業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55.6%,提高19.5個百分點。商品銷售總額實現436.9億元,增長28.8%,增幅居主城區第二位。商品交易市場綜合發展指數居全市第五位。鎧恩家居、西部汽車城、渝南汽車市場、花木世界躋身全市專業市場20強,全年交易額達到376億元。家博會現場銷售18.1億元,增長32.6%。歷時四年的“家電下鄉”結束,累計銷售補貼類家電19萬台(件),銷售金額4.9億元;2012年銷售5.4萬台(件),金額1.6億元,居主城區前列。完成東溫泉等12個鎮農貿市場規範化建設。全區接待遊客119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7.8億元,分別增長42.3%、42.1%。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72.8億元,增長63.8%。實際銷售商品房157.4萬平方米,成交金額81.3億元。
(四)經濟活力不斷增強。推進農村改革。探索農村集體土地承包股權化,建立新型股份制合作社21個。累計流轉土地28.8萬畝,適度規模經營耕地占總承包耕地面積22.9%。推動金融創新。新增浙江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18家,第一家外資銀行渣打銀行入駐,引進全市唯一特批的小額貸款融資中心。成功發行企業債券12億元,獲批外國政府貸款2450萬歐元,區屬國有公司新增融資95.5億元。新增“信用村”17個、“信用鎮”1個。新增馳名商標1件、著名商標25件,魚洞烏皮櫻桃核准為全區第二件地理標誌商標。出台民營經濟發展扶持政策,民營企業工業產值超過450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70%以上。宗申集團入選中國製造業500強、民營企業500強。對內對外開放力度加大,新簽約落地項目45個,簽約金額381億元。實際利用內資308.4億元,增長34.6%,增幅居主城區第三位。實際利用外資3.97億美元。進出口總額13.5億美元。培育航天巴山等5家全市出口暢銷品牌企業。
(五)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交通建設實現新突破,促成巴南與主城核心區緊密融合。巴濱路、龍洲大道全線正式通車。軌道3號線巴南段通車運行,比原規劃提前五年。外河坪公交站場、石龍立交、S106改線拓寬工程竣工,沿江高速公路、東城大道、鹿角立交、南彭百合立交、巴南立交、南溫泉立交、魚洞換乘樞紐等項目順利推進。創新農村公路建設模式,新建改建200餘公里,實現通鄉通暢率、通村通暢和通達率均為100%的“三百”目標。交通發展有力推動城鄉建設,各類在建項目達1200餘萬平方米,其中房地產550萬平方米,市政、公租房、幸福農莊等項目590萬平方米,工業項目60萬平方米。完成城鎮車行道“白改黑”和人行道整治66萬平方米,新增停車位5000餘個。實施一批電力工程建設,新建天然氣管道41公里,改造城區老舊水網近10公里。完成水利投資16.95億元,小南海水電站工程奠基,豐岩水庫二期、龍崗水庫建設順利推進,被確定為全國第四批小型農田水利高效節水灌溉試點重點縣(區)。改造中低產田1.9萬畝。新建農村人行便道500餘公里。推進幸福農莊建設項目10個,共2800餘戶、近30萬平方米。
(六)生態建設成效顯著。累計投入35.1億元,奮力推進創模工作。完成納入全市規劃的351個創模項目、區內自加287項任務,順利通過國家考核驗收。關閉搬遷企業187家、養殖場(戶)512家。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新建社區公園9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22.7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42%。新建城鎮污水處理廠19座,新建改建污水管網43公里,建成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5%。全面建成場鎮垃圾收運系統,建成5個鎮街垃圾中轉站,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42天,超出全年藍天目標任務26天。累計投入5269萬元,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完成15個鎮街44個村的示範項目。
(七)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新培育企業技術創新中心13家。高新技術產品和重點新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42.5%。舉辦全區首屆科技創新文化節。南溫泉國小、宗申國小建成開學。被評為全市基礎教育先進區、社區教育示範區,連續八年獲評全市科技教育先進區。完成區中醫院整體遷建,完成東溫泉中心衛生院、二聖衛生院、惠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人民醫院婦兒分院主體工程竣工。成功創建國家級慢性病防控示範區。被評為全國“陽光計生行動”示範單位。“六大文化工程”順利推進。新建鎮街文化中心4個、影劇會堂2個、社區書屋30個,22個鎮街綜合文化站通過國家評估定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被命名為全國文化示範點。向邊遠山區配發直播衛星接收設備5000套。推進“一鎮街一品牌”建設,新培育魚洞亂針繡等特色文化品牌16個。與台灣南投縣開啟文化交流合作。楊滄白故居對外開放,完成天心寺恢復重建。成功舉辦重慶國際馬拉松賽暨奧運選拔賽、重慶首屆“相約巴濱路”腳踏車比賽、重慶第三屆天坪腳踏車越野賽,參加全市第四屆運動會取得金牌榜第三名佳績。
(八)民生保障更加有力。財政對民生的投入達到36億元,占財政支出58.9%。城鎮新增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分別為2.6萬人、9700多人,創歷年新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84%。補助2487萬元扶持微型企業,新發展925戶。在全市率先建立微企融資服務中心,發放貸款1億元。五大保險參保達到69萬人次,比上一年增加7.8萬人次。在全市率先實現建築施工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全覆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合作醫療保險參保分別達32.9萬人和66.7萬人。完善大額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受益1200人次,受益金額650萬元。城鄉低保應保盡保,保障困難民眾2.5萬人,支出保障金7724萬元。實施各類醫療救助4萬餘人次,支出救助金1650餘萬元,被列為全國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單位。多渠道累計發放助學資助金3600多萬元。發展多元養老服務,實現81個社區居家養老工作站全覆蓋,被評為全國養老服務示範單位。雲篆山水公租房即將竣工並已接受申請,樵坪人家、百合佳園項目順利推進。累計建成廉租住房3061套,為1779戶困難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3215戶,竣工2733戶。建成22個鎮供水站、155處農村集中式供水站,完成南湖水廠、先鋒水廠擴建,解決農村5.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被評為全國農村飲水安全示範縣(區)。
(九)依法行政得到加強。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295件、政協提案331件,回執滿意率達到100%。財政預決算、政府性融資等重大事項提交人大審議22件次,區政府組成部門接受人大評議13次。政府工作接受政協委員視察70餘次,5個部門接受民主評議。規範電子政務建設,全面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深入推進廉政建設,嚴肅查處了政府系統濫用職權、貪污受賄、失職瀆職等案件。加強誠信政府建設,規範政府各類經濟行為,有效防控政府債務風險,無一筆逾期債務發生。認真處理髮展改革和依法行政的關係,抓好土地例行督察工作並落實整改,有效降低違法占用耕地比例,順利通過國家土地督察驗收。加強行政資源配置,完善財政體制、工商領域“並聯審批”制及城市管理、應急綜合協調等機制,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入推進幹部下訪活動,紮實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等工作,城鄉社會大局穩定。創新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監管,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積極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人民武裝工作、國防動員建設得到加強。完成對口幫扶城口縣等工作任務。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區工作圓滿完成。外事、民族、宗教、僑務及愛國衛生、老齡、殘疾人事業得到新發展,審計、人事、檔案、修志、保密、氣象、地震、民防、消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績,規劃、國土、工商、稅務、質監、食藥監、郵政等部門為全區發展作出新貢獻。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極不平凡。全區上下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統一到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重要決策上來,專心抓好發展建設,全力維護大局穩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廣大幹部民眾團結一心、沉著應戰,取得了“7.23”抗洪救災的全面勝利,彰顯了全區人民同舟共濟、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體現出幹部隊伍決戰決勝的堅定信心、不折不扣完成任務的執行能力,為我們開展好今後的工作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為巴南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廣大幹部民眾,向辛勤工作的建設者和勞動者,向駐區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幹警,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各界人士,向長期關心和支持巴南建設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並致以崇高敬意!
過去一年,存在的問題不容迴避:年初人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中,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指標未能完成。造成以上情況,除了外部經濟政治形勢衝擊,投產的工業大項目不多,創模、土地例行督察關停一批企業等客觀因素,也反映出我們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抓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的力度不夠大,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此,我們要更加堅定地推進新型工業化,更加有力地推動項目建設,更加積極地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我們還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一個時期,巴南作為重慶特殊市情的“縮影”這一現狀沒有根本改變,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還很多。比如,經濟總量仍然偏小,產業結構特別是工業結構不盡合理;建成區面積較小,城鎮化任務還很繁重;鎮域發展不平衡,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綜合財力薄弱,社會民生還需大量投入和保障。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些問題,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的奮鬥歷程,我們深切感受到: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並行。只要我們堅持科學發展的主題,自覺遵守發展規律,改革創新破解難題,就一定能夠開創“一城、一極、一區”建設的新局面!只要我們咬定目標不動搖,盡心履職不懈怠,團結奮鬥不折騰,凝聚精氣神,全力抓發展,就一定能夠抒寫巴南歷史輝煌的新篇章!
二、2013年工作目標和任務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的關鍵一年,是深入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是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拚搏的重要一年。我們務必堅定信心,提振精神,務實做好全年政府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市委四屆二次全會和區黨代會精神,以“強工業、抓建設、促效益、惠民生”為工作主線,著力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深化改革開放,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國際化和城鄉一體發展進程,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和民生改善,為加快實現“一城、一極、一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主要預期性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8.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主要約束性目標: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2%;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18天;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各項社會事業和政務工作全面進步。
開展好今年工作,要做到“五個必須”:必須準確把握巴南科學發展的正確方向,努力實現在2016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準確把握髮展是第一要務,儘快趕上主城發展步伐;必須準確把握以人為本這個核心,著力建設“大善巴南”;必須準確把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加快建設“大美巴南”;必須準確把握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協調推進“五化一體”進程,推動巴南“提標、提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具體實踐。
實現今年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更大力度推進工業化。以“工業經濟攻堅年”為主題,把提振工業作為經濟成長的首要任務,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8%,完成工業投資120億元。
圍繞項目推進打造工業集群。落實區委、區政府關於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意見》,緊密結合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深化橫向聯合,推動工業集群式發展。加快項目建設,推進“五個一批”:投產、開工、落地、簽約和儲備項目各一批。打造魚洞千億汽車城。以天明組團為主要載體,以長安鈴木為龍頭,發展汽車製造產業集群;長安鈴木二工廠新車型試生產,寶鋼集團等配套項目開工建設。打造數碼電子產業集群。界石數碼產業園引進筆電配套項目、數位相機等消費類電子項目,力爭引進台灣永塑等印表機及配套企業10家以上;加快曙光·江南新型都市工業園、寧輝創業園等項目建設;完成標準廠房招租,簽約入駐項目20個以上,總投資20億元以上;A區全部在建項目達產,新增40億元產能。南彭公路物流基地加快發展增值加工,確保一批項目簽約或落地建設。發展精細化工和新材料集群。麻柳沿江開發區加快引進附加值高、產出率高的企業落戶,投資總額50億元以上;開工建設北大國際醫院集團醫藥產業園、攀鋼鈦白粉基地、安全產業園、木洞輕紡城等項目。
圍繞基礎配套加快園區建設。經濟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80億元,完成投資60億元,完成征地拆遷土地3000畝。界石數碼產業園力爭引進社會資本,新開工標準廠房50萬平方米。建成梨花大道和界石消防站,啟動商務中心和城市綜合體建設。天明組團推進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建成長安鈴木二工廠一期衝壓、焊接、塗裝、總裝廠房,完成配套產業園征地平場。麻柳沿江開發區完成投資30億元,平場整治土地4100畝。建成梓桐大道、黃金大道部分路段,推進污水處理廠、木洞青年湖水廠、麻柳清溪供水工程、梓桐壩110千伏輸變電站建設,實施木洞、麻柳嘴組團20公里天然氣管線及2個配氣站建設。建成麻柳科技孵化樓,啟動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實施高新技術產品和重點新產品80項。建成區科技孵化樓。深化與重慶理工大學的戰略合作,搭建中小企業信息服務平台。深化與市科委的戰略合作,加快實施雲教育產業園項目,推進新能源汽車機車等項目。支持長安鈴木、宗申集團、大江工業、建設工業等重點企業進行擴能技改,加大科技研發及自主創新力度,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支持大江工業研發能源裝備和海洋工程裝備新產品。
(二)以更高標準推進城鎮化。堅持“美麗中國·大美巴南”理念,以加快產業、人口集聚和功能完善為重點,以“生態+現代”為目標,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發展的新型城鎮集群。
提升城市聚集區。高起點、大手筆進行規劃建設,建成一批城市標誌性項目,打造巴南城市形象和功能的集中展示區。以龍洲灣濱江片區為重點,加快布局高端商務、高檔住宅、休閒購物、星級酒店、總部經濟、大型城市綜合體,全力打造重慶中央活動區(CAZ)。濱江城市經濟帶開工建設100萬平方米,完成項目投資50億元。推進博澳城市綜合體、漢海極地海洋公園等項目及華宇·龍灣酒店項目建設,啟動融匯廣場綜合體建設。龍洲灣組團以龍洲灣B區為重點,著力打造重慶城市副中心、綜合性濱江生態新城。完成通江廣場以北全部征地工作,推進B區高壓線搬遷,加快步行街、通江廣場、萬達城市綜合體建設。魚洞組團抓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改造和完善城市功能,建成區體育館和市民健身廣場,改善大江片區市政設施,推進小南海水電站大壩主體工程施工。鹿角組團以20萬人口大型聚居區為目標,基本形成骨架路網,推進唯泰重慶購物村項目落地建設。完善城市聚集區交通基礎設施,推進巴濱路、龍洲大道、渝南大道、內環快速的連線道建設,啟動實施龍江大道、花溪大道等項目。建成魚洞換乘樞紐、巴南立交、南溫泉立交、龍洲灣B區主幹道,高職城啟動渝南大道D段拓寬改造。
打造產城融合帶。結合南彭公路物流基地、界石數碼產業園、麻柳沿江開發區產業發展,推進工貿物流城、數碼科技產業城、沿江產業新城建設,並推動所在5個鎮街的場鎮改造。南彭工貿物流城加快道路、通訊、加油站建設,推進污水處理廠、110千伏變電站和公租房項目。界石數碼科技產業城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公租房、安置房項目加快商業、學校、醫院等配套建設。南北縱貫工貿物流城、數碼科技產業城的東城大道,年內全線初通。麻柳沿江產業新城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啟動長江防洪護岸工程,配合完成沿江高速公路建設。推進木洞舊城改造,加快綠色低碳試點示範鎮建設,啟動實施桃花島、中壩島開發項目。麻柳嘴依託產業發展和港區建設,規劃布局新的人口聚居區。實施雙河口場鎮改造,推進歐洲科技城規劃建設。
建設城郊特色鎮。城郊特色鎮是城鄉一體發展的紐帶和主戰場。完成豐盛等7個鎮規劃修編。加快豐盛歷史文化名鎮建設,實現古鎮開街試運營。加快打造天星寺禪茶文化特色小鎮。推進惠民場鎮改造,完成主要街面“白改黑”。推進安瀾龍崗場鎮風貌設計和改造。開發一品橋口壩國家森林公園,整合溫泉資源,規劃打造生態溫泉小鎮。推進“生態文明、幸福姜家”建設,突出生態特色和文化傳承。推進接龍打造民俗文化特色鎮。加快跳石聖燈山場鎮風貌改造。規劃建設石龍湖濱田園養生小鎮。推動石灘創建市級生態鎮,打造主城生態養生養老中心。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環保“五大行動”,鞏固和擴大創模工作成果。持續推進花溪河、一品河、五布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鎮街污水處理廠全面投入達標運營。深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森林覆蓋率達到43%。打造城市景觀大道。沿渝南大道、龍洲大道和巴濱路,加快完善市政設施和園林綠化,美化亮化重要節點,實施道路兩側立面改造、固定燈飾工程。建成樵坪山等生態文化公路。完善市政園林設施。對重要節點、人流集中及市民反映強烈等區域,實施一批“白改黑”、人行道、過街系統、綠化帶、公廁、路燈等建設,推進樓式垃圾站壓縮式改建,建設停車誘導系統。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完善城市道路占道挖掘管理辦法,強化揚塵污染監管手段,整治規範市容秩序。創新現代城市管理模式,深入推進數位化城管系統建設,有效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三)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在做強工業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消費拉動經濟成長。實現商品銷售總額53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80億元以上。
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推進商圈建設。李家沱市級核心商圈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啟動濱江片區商業綜合體、土橋片區商業綜合體建設。推進龍洲灣城市副中心商圈建設,實施老街商業街區項目,完善龍洲灣商街設施和功能。提升最佳化魚洞商圈,建成商社匯·巴南購物中心。建成李家沱融匯、魚洞典雅天城等大型社區便民商圈。推進接龍市級商貿中心鎮建設,實施界石等3個鎮級商貿中心建設。拓展專業市場群。推進鎧恩國際家居名都三期建設,打造渝南大道、龍洲大道、紅光大道汽車4S店集群。加快重慶花木世界C區開發,發展花卉網上交易。規劃布局農產品交易市場。公路物流基地積極爭取工貿城政策支持,打造“一江兩翼”國際物流大通道西南翼的戰略起點,建設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重慶試驗區。加快普洛斯等5個項目建設進度,促成5個以上籤約項目落地開工。完成標準廠房招租,形成20億元產能。
著力打造精品旅遊。以塑造“中國溫泉之鄉”品牌為主線,推進溫泉旅遊標準化建設,實施“三環、一線、一區”旅遊發展戰略。推進南溫泉整體開發,建成商業步行街、五星級酒店。推動東溫泉景區提檔升級,打造“最美山水溫泉小鎮”,力爭兩年內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完成跳石佛影峽漂流二期項目。推進聖燈山旅遊度假區整體開發,加快建設養生養老養心休閒旅遊綜合體。加快推進重報集團樵坪山護養中心項目。完善巴國天潭、鴛鴦生態園等鄉村旅遊項目,花木世界爭創國家4A級旅遊景區。加強宣傳行銷,積極拓展旅遊消費市場。辦好溫泉旅遊文化節、聖燈山休閒旅遊文化節。全年接待遊客13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0億元。
推進長江上游金融服務中心建設。加快推進人行重慶綜合服務基地“三庫”“三中心”、重慶農商行總部授權中心建設。引進金融機構10家以上,金融機構貸款餘額400億元以上。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促進融資租賃、外國政府貸款及基金投資區內項目,力爭發行企業債券20億元,全年融資90億元以上。建立投融資協會,打造金融機構和實體經濟交流合作平台。建立融資服務超市,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滿足各層次融資需求。利用“商會通”、“微保通”等方式,幫助中小企業融資1億元以上。新增2—3家民營企業進入OTC市場。引導民營資本投資金融業,積極發展村鎮銀行、農村金融綜合服務體及非銀行金融業。
促進消費需求增長。培育和擴大消費熱點,引導擴大汽車消費、信息服務、文化娛樂、休閒購物、健身康體等舒適性消費,發展社區商業、物業、家政、醫護等服務性消費,發展會展經濟、假日經濟,辦好家博會、首屆重慶花博會等會展節慶。提升餐飲住宿業,推進典雅天城美食娛樂街、浩立—華宇美食風情街、融匯美食大道等項目,提升完善巴縣大道美食娛樂街、魚洞濱江茶飲文化休閒街。扶持一批餐飲企業做大做強。建成典雅華美達五星級酒店。發展經濟型酒店、星級農家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運行,支持自住型、改善型住房消費。
(四)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堅持農業現代化方向,堅持“以農民為本”“以效益為先”理念,突出農民增收這箇中心,以城鄉一體發展項目為重要抓手,加快發展都市型效益農業。
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編制實施都市型效益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構建特色效益農業“3+5”產業體系。整合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水利整治、農村公路、電氣化改造等政策資金,推進城鄉一體項目建設。二聖打造全市現代農業示範鎮,抓好天坪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工程,推動重慶茶業集團創建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魚洞加快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園建設。南泉深化萬河村綜合改革,做強果木、花卉專業合作社。安瀾推進棋盤錦秀山鄉項目建設,建成“三紫”農業集中展示區。一品依託無土栽培技術,逐步發展生態綠色蔬菜。惠民提升優質葡萄品牌,壯大生態漁業,打造最美生態漁村。姜家做強黑豬養殖綜合開發項目。天星寺加快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工程基礎建設,啟動合作經濟產業園建設。石龍建成標準化無公害蔬菜示範園。石灘加快美德集團有機農業示範基地、天台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跳石配合推進光大奶業項目投產,提升跳石林海項目。豐盛“七彩林海”項目建成開園。雙河口依託常青國際養生園,發展休閒觀光農業。麻柳嘴著力打造果蔬、蠶桑基地。庫區農業鎮積極爭取三峽後續工作國家專項資金,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在穩定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同時,盤活農村資產,壯大集體組織實力,持續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試點推行集體資產股權化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並確保農民集體收益分配權。試點推行集體土地承包權股權化改革,新增農村新型股份制合作社10個。探索符合村級“兩規”集中居住區內農房使用權流轉,試點農房上市交易新模式,拓展農民財產性收入來源。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促進農民工資性收入持續增加。新增土地流轉3萬畝,持續提高規模化經營程度。深化農村“三權”抵押融資,力爭實現抵押貸款1500萬元。
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完成交通鎮域規劃編制。建設農村公路100公里以上,實現85%的行政村通客車。新建雙河口、豐盛場鎮客運站。新建人行便道500公里,拓寬部分便道方便農機具等通行。推進骨幹水源工程建設,豐岩水庫水廠投入運行,龍崗水庫完成大壩樞紐工程並下閘蓄水,推進觀景口水庫、高洞子水庫前期工作。建成南湖水廠至忠興11公里主供水管道,完成石龍、接龍、姜家場鎮供水水源改造工程,木洞青年湖、跳石石林水廠投入使用。完成二聖、跳石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實施一批邊遠山區幸福農莊和城鄉一體項目飲水灌溉工程。結合幸福農莊和新農村建設,完成24座農村小水電站增效擴容,完善農村醫療、文化、體育、通訊等基礎設施,推進網路寬頻入戶。
(五)著力深化改革開放。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開放,努力在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上取得更大突破,推進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的統一。
創新工作推進機制。建立新型工業化“一盤棋”推進機制。區經信委總牽頭,匯集規劃、國土、招商、建設、工商、發改、各平台公司等力量和資源,統籌協調、通盤考慮,創新舉措推進征地、能源保障、項目落地開工、園區開發建設等工作,推動工業經濟“超常規”發展。建立新型城鎮化統籌推進機制。區城鄉建委總牽頭,規劃、國土、市政園林、房管、交通、民政、消防等相關部門參與,建立城市建設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在城市建設管理的各個環節不留空檔、不留遺憾。創新社區建設管理機制。提前跟進、提前介入新樓盤、新片區,按人口規模提前組建和布局社區,及時入駐開展社區建設和管理工作。完善園區及區屬國有公司管理體制。創新土地儲備和開發模式,充分利用土地價值,為工業化發展、城鎮化建設籌集資金。各平台公司實現發展“轉型”,重心由建設轉向建設與服務並重,服務由被動轉向主動,資金調度由“輸血”轉向“造血”。創新項目跟蹤服務管理機制,將項目進度與用地、優惠政策掛鈎,提高管理水平。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創新推進信息化、國際化。制定出台推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擬定實施推進國際化的行動方案,建立完善有利於信息化、國際化高效推進的體制機制,推動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深度融合,促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發展模式創新。深化統籌城鄉改革。研究制定綜合配套改革第二階段的思路、意見和措施,結合全區城鄉一體發展決策部署,爭取將重大改革內容納入市級項目,納入“一圈”城鄉統籌發展示範區總體規劃。積極爭取更多的市級戰略平台。力爭長江上游金融服務中心、中央休閒購物區(CSD)、中央遊憩區(CRD)等上升為市級戰略,打造市級沿江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著力增強市場活力。引導和規範市場主體發展,市場主體總量增長15%,提高創新型和新興產業市場主體比例。新發展微企900戶,建成科技文化微企創業園全市示範基地,打造惠民顯林村市級微企示範村。推進電子交易平台建設,提速發展電子商務,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強化品牌建設,重慶名牌產品增長20%,註冊商標增長10%以上,馳名商標持續增加。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用足用活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促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
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力度,實際利用內資370億元,增長20%;進出口總額達到12.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億美元。舉辦專題招商推介會、產業論壇,積極參加國內外大型展會活動,抓好產業集群招商。針對希捷硬碟及高科技、車載電子、養生養老等項目,加快引進3—5個龍頭企業。推進公路物流基地口岸及保稅倉庫建設,力爭在龍洲灣濱江片區、鹿角聚居區設立消費品免稅店或免稅倉庫。支持佛耳岩碼頭建立重慶海關預約通關臨時監管點,與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建立聯繫機制。推進全國唯一綜合性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建設。
(六)大力促進社會建設。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以“江南宜學城、品質教育區”為目標,推動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區、基礎教育強區建設,打造西部高等職業教育高地。全面完成學前三年行動計畫,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達到60%。完成土橋中學遷建和新屋國小主體工程,建成龍洲灣國小。嚴格督促開發商修建小區配套學校,緩解城區入學矛盾。推進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和薄弱學校改造,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接受國家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縣評估認定。加快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推進區職教中心搬遷,引導社會力量興辦職校。妥善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問題,著力促進教育公平。
發展衛生體育事業。推進與重醫大附二醫院合作建設三甲醫院。實施市七院綜合業務大樓建設及南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精神衛生中心、界石中心衛生院遷建項目,完成接龍、安瀾、豐盛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加強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發展中醫事業。完善醫療急救服務體系、醫療急救預案。繼續免費向居民提供十大類、4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及10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切實做好重大傳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工作。加強婦女兒童保健工作。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環中國國際腳踏車、國際馬拉松比賽,舉辦首屆區農民運動會。加強學校體育,青少年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推進天坪山國家級青少年戶外運動營地建設。規劃建設龍洲灣濱江片區趣味運動帶,沿巴濱路布局室外籃球場、羽毛球場等運動健身設施。
大力推進文化建設。深入實施“六大文化工程”,塑造讓巴南走得更遠的“精氣神”,強化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推進巴文化公園博物館建設,建成一批文化公園、文化廣場和城市雕塑。推進區文化中心、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服務平台建設。完成鎮街影劇會堂、文化中心戶、社區文化中心建設年度任務。推進數字檔案館建設和地方志編修。深化廣播電視“村村通”,推進直播衛星“戶戶通”。廣泛開展民眾文化活動,打造“歡笑巴南”、鄉村文藝匯演等文化品牌。繼續推進“一鎮街一品牌”特色文化創建活動,深入發掘木洞山歌、接龍吹打等特色文化資源,深化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新亮點,豐富提升文化內涵及藝術表現。推進抗戰及陪都文化遺址、彭氏民居等保護和開發利用,圍繞天心寺加強宗教文化的研究利用。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科協等深入開展工作,更好地聯繫和服務民眾。對政府公共資源實行公開出讓,通過委託、服務外包等方式將部分公共服務社會化,探索推行政府購買、特許經營、土地出讓協定配建等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方式。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村、居辦公陣地。完善物業管理機制,加大對物業企業的監督指導力度,加強物業專項維修資金使用管理。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堅持用民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推行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制度,推動幹部下訪接訪制度化、常態化。以平安建設、法制建設、政法隊伍建設為載體,防範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夯實安全生產基層基礎,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抓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增強應急處置和救助保障能力。加強人民武裝工作和國防動員建設,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完成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我區相關工作。
(七)全面抓好民生實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科學發展的根本要求,是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幸福中國·大善巴南”理念,著力解決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
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構建統籌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創建全市就業服務示範區。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60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8000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500人。向市信息產業重點企業輸送就業4000人以上。職業技能培訓1萬人,創業培訓1500人以上。農村勞動力穩定轉移就業6000人。全面加強人才引進工作,推進“三百六千”重點人才培養計畫,建設覆蓋城鄉的人力資源市場。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徵收力度,實現五險同增同減。城鄉養老和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85%、95%。完善大額補充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基金支出管理。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支出。逐步提高醫療救助比例,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慢性疾病門診救助機制,簡化程式辦理並提高救助效率。創建全市和諧勞動關係示範區,完善農民工工資保障長效機制。實施“陽光”低保,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推進自然災害救助和臨時救助,發展慈善事業和社會幫扶,及時保障受災民眾和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加強鎮街敬老院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市級社區養老服務示範點。加快公租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建設,改善職工、農民工和住房困難群體居住條件。
實施一批民生工程。推進特色小鎮和幸福農莊項目,一品等13個鎮街建成市民廣場等公用設施,公共服務功能得到提升;建成石龍等4個鎮街幸福農莊,其他13個鎮街加快推進。建成一批飲用水工程,解決2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完成10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實施一批山坪塘整治。實施生態環保工程,修建污水管網10公里,完成花溪河部分河道和岸線整治。實施交通工程,整治加固病害橋樑,推進惠一路(惠南段)等5條公路建設及惠二路油化工程,新建招呼站點50個,建成道角公車保養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建成公路物流基地限價安置房二期、李家沱危改安置房,建成岔路口、建新村安置房。推進社會保障工程,完成16個村居社保服務平台標準化建設。實施公共服務工程,推進社會安全事件應急聯動指揮系統建設,人民醫院婦兒分院投入使用,安裝農村公路護欄等設施20公里,完成83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
(八)努力提高政府服務水平。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圍繞推動科學發展、增進民生福祉,努力建設親民務實、行為規範、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
堅持為民執政。始終牢記政府前面有“人民”二字。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密切聯繫民眾,熱忱服務民眾。大力加強作風建設,作風正則民心順、事業興。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克服本本主義、經驗主義,知民情、說實話、出實招。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敢擔當、乾實事、求實效。大興艱苦奮鬥之風,勤儉節約、節儉辦事,把有限資金和資源用在發展建設、改善民生上。根據中央政治局“八項規定”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對照檢查和整改。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紮實開展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進糾風專項治理和政風行風評議,重點解決嚴重侵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促進部門和行業風氣不斷最佳化。
堅持依法行政。堅持依法用權,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嚴格執行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制度。堅持依法治區,充分發揮法治在政府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堅持依法自律,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人民團體、網路輿論的意見。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與聽證制度,認真執行重大決策和事項經政協協商、提交人大審議制度。建設誠信政府,規範經濟行為,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行政務公開,擴大政府信息主動公開覆蓋面,增強宣傳意識和輿論處置能力。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切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堅持科學理政。以科學發展的要求指導政府工作,自覺按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辦事。用科學的態度研究問題,用科學的方法推動發展,用科學的制度規範行為,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推進政府機構、鎮街行政體制改革,建立決策科學、權責對等、分工合理、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提高行政管理效益。尊重市場規律,深入推進政企、政資、政事及政府與社會中介組織的分開,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建設、市政及公益設施建設。轉變政府職能,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加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兩集中、兩到位”改革,紮實推行“並聯審批”制度。鞏固創模、土地例行督察工作成果,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實行嚴厲的問責制度。
堅持清廉從政。實施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新的五年規劃,努力推進源頭治腐。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制度,堅決執行廉政準則等各項規定。認真執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加強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強化工程招投標、土地出讓、產權交易、政府採購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加強對權力集中部門和資金、資源密集領域的監督,積極支持監察、審計等部門依法獨立履行職責,嚴肅查處各類案件。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各類腐敗行為。政府全體工作人員,要牢記全區人民對巴南發展的期待、對人民政府的重託,腦中時刻裝有“紅綠燈”,明明白白做人、清清白白為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