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大足區五金科技文化研究會是2019年12月23日登記成立的社會團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大足區五金科技文化研究會
- 登記單位:大足區民政局
- 屬性:社會團體
- 成立時間:2019年12月23日
重慶市大足區五金科技文化研究會是2019年12月23日登記成立的社會團體。
重慶市大足區五金科技文化研究會是2019年12月23日登記成立的社會團體。業務範圍依法守章開展(一)普及五金機械行業科學技術與文化知識,推廣五金機械工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成果;促進五金機械行業發展。(二)舉辦學術交流、理...
重慶市大足工業園區,是經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市)級特色工業園區,由龍水工業園區和郵亭工業園區兩部分組成,由重慶市公路工程集團以BT方式承建。 現正在籌備規劃建設萬古工業園區。項目介紹 遠期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龍水20平方公里,郵亭30平方公里),近期規劃面積12.13平方公里,規劃有日用五金加工園、家用五金...
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遺產。學校是重慶市唯一以“精善”主題元素打造石刻文化、開設石刻專業的中職學校,以弘揚石刻文化、傳承石刻技藝為使命,以石刻文化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素,提出了“千錘百鍊,點石成金”的學校文化建設理念,實施了校園石刻景觀文化建設規劃,學校已被命名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基地。(二...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所有石刻造像的總稱。迄今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多達75處,造像5萬餘尊。其中尤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窟最具特色。大足石刻造像始建於初唐,歷經唐末、五代,興盛於兩宋,餘緒綿延至明清。大足石刻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品,與敦煌、雲岡、龍門等石窟一起構成了...
大足位於重慶西部,地處成渝經濟區腹心,是重慶城市發展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生機無限,已成為國內外投資者青睞的沃土。“強化企業服務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典型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通報表揚。雙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原系國內三大重型汽車生產基地之一,被譽為中國重型汽車工業的“搖籃”。“五金之鄉...
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三級體系,實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演出服務,支持民眾文化社團和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積極創建重慶市文明城市。探索設立文化發展專項基金,挖掘大足石刻、石馬真原堂等文化資源,積極培育文化創意產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全面完成千手觀音修復工程,抓好“大足學”學科建設,辦好中國文化遺產...
《重慶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是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對重慶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的規劃。規劃期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1] ...
學校位於中國石刻之鄉、西部五金之都的重慶市大足區,現有占地面積約438畝,規劃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擁有包括教學樓、實驗實訓樓、圖書館、足球場、籃球場、學生公寓、食堂、超市等完善的教學、運動、生活基礎配套設施。學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教學實訓設備總值1500萬元,購置多媒體投影教學系統、教學計算機等。校園網...
重慶市大足第一中學校是一所普通高級中學,簡稱“一中”,坐落在全國聞名的五金之鄉大足區龍水鎮。沿革 1956年建校,命名為大足縣第一初級中學。面積狹小、簡陋、只有國中、師生不足500人。1959年被四川省教育廳批准為完全高中。1978年被縣確定為四川省重點中學。1979年被四川省教育廳授名為大足縣第一中學。1984年...
重慶市大足田家炳中學校,坐落在著名的“海棠香國”、“石刻之鄉”、“五金之鄉”——大足,直屬於大足區教育委員會,是重慶市重點中學、聯招學校。創建於1947年,歷經七十餘年的發展,為重慶教育譜寫了新的篇章,為國家培養了許多的棟樑之材。發展速度在全市同類高級中學中位居前列,正在朝著努力建設成具有中國教育...
“十四五”重慶消費品工業重點產業布局指引 專欄1 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計畫 (二)加強科技創新,完善產業創新生態體系。加強技術創新增加中高端供給。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激勵機制,實施企業研發機構倍增計畫。支持龍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協同創新,推動研發成果產業化。推進食品領域關鍵配料技術、特殊膳食...
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大足區稅務局機關黨委(黨建工作科)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大足供電分公司行銷部電費核算班 重慶橋豐五金製造有限公司菜刀部手工開刃口班組 重慶大江動力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新能源車間 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巨量轉移中心 重慶市璧山區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重慶銅安高速公路...
發展創新文化,在全社會形成關注創新、支持創新、參與創新的濃厚氛圍。重點推進重慶汽車零部件科技支撐套用示範工程,健全完善五金創新服務,力爭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創建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建成大足智慧型機械分中心。辦好“大足杯”設計大賽、技術創新大賽。實施智慧財產權創新工程,力爭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增長20%。——...
重慶市先進制造業發展“渝西跨越計畫”(2023—2027年)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等渝西地區地處我市中心城區和成都市之間,發展條件良好,是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全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的“主戰場”。為推動渝西地區加快先進制造業一體化高質量跨越式發...
(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生態環境局、重慶海關、重慶市稅務局,各綜合保稅區管委會)15.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爭取大足區五金市場儘快獲批國家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建立市場採購貿易綜合聯網信息平台,強化源頭可溯、風險可控、責任可究的綜合管理機制,完善市場採購貿易便利化舉措。開展市級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以下簡稱綜...
充分發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自貿試驗區、兩江新區、西部(重慶)科學城、高新區、經開區等國家級平台的示範引領作用,突出先行先試優勢,打造全市對外開放的制高點。推動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最佳化開放平檯布局,積極爭取增設長壽等綜合保稅區,推動銅梁、潼南、涪陵、大足、合川、南川...
加快建設國際文化名城,高標準打造釣魚嘴音樂半島、九龍美術半島、大足石刻文化公園,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巴渝文化藝術精品,打造國際化多元化的文化傳播地。加快建設國際體育賽事名城,集聚國際性賽事資源和品牌。建設國際會展名城,打造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專業性品牌展會。加快建設“不夜重慶”,擦亮“兩江游”...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昌元街道有各類科技人才40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2人,經營管理人才210人,農村實用技術人才136人;主要科研機構有西南大學(榮昌校區)、重慶市養豬科學研究院、重慶市畜牧科技城。文體事業 2011年末,昌元街道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村(社區)有文化活動中心9個;有各類圖書室4個,藏書23萬餘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