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

《重慶市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是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的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
  • 發布單位: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全文,修訂信息,

全文

重慶市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
消費品工業是直接服務生產、滿足消費需求的重要民生產業,是我市傳統支柱產業之一,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服務高品質生活的重要引擎,在穩經濟、促就業、惠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進入新發展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打造特色消費品產業集群,為未來一段時期重慶消費品工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為貫徹落實製造強市戰略,建設特色消費品產業集群,依據《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的意見》《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重慶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等檔案,特制定本規劃。本規劃所指消費品工業門類按照《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印發全市工業“6+1”支柱產業統計分類(2018年)》劃分。
一、現狀及形勢
(一)重慶消費品工業主要發展成效。
“十三五”以來,重慶消費品工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大數據智慧型化為引領,加快建設西部地區消費品工業先進生產基地和創新創意中心,深入實施“三品”戰略,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培育新興產業,加快產業特色化、集群化步伐,全市消費品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產業規模穩步壯大。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消費品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產值3321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穩定在15%,“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6.7%,為全市工業經濟調結構、促轉型,實現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特色集群發展初顯。造紙及紙製品業、塑膠製品業、玻璃製品業等百億級子行業加速發展,規模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21%、66.8%、210%,眼鏡產業持續培育。構建了江津區、涪陵區2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14個市級特色產業基地的發展載體。
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組建重慶消費品工業創新設計研究院,創建市級工業設計中心6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家、市級智慧型工廠10家,數位化車間57家、重慶市綠色工廠24家,國家級綠色工廠5家,2020年認定重慶市企業技術中心7家。
骨幹企業快速成長。培育市級“專精特新”企業81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3家,有友食品、百亞股份登入主機板上市,新增百億級企業(集團)1家。“渝見美品”集合品牌形象初步建立,涪陵榨菜、大足五金等區域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江小白”清香型白酒成為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酒類消費品牌。
同時,我市消費品工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有行業總體規模小,子行業發展不平衡,資源加工轉化率不高;產業創新生態不健全,新模式新業態套用水平不深;重點關鍵產業環節有所缺失,鏈群效應不明顯;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較低,品牌影響力較弱,新興消費品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區域協同發展有差距,產業間協作配套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新時期重慶消費品工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十四五”時期,我市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大開發新十年等重大戰略深入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推進,為我市消費品工業實現新發展提供國家戰略引領。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發展格局不斷形成,依託重慶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將進一步暢通全市消費品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渠道。消費模式新變化、新消費人群及國內龐大消費市場空間,為引導推動產品品質提升提供市場動力。同時,碳達峰、碳中和以及生產要素的變化對產業可持續發展提出更高要求;伴隨著進一步擴大開放,傳統產品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新興消費品培育緊迫;差異化、集群化、協同化發展任務艱巨。重慶消費品工業發展必須適應新變化、搶抓新機遇,創新發展思路,走出一條高質量的發展新路子。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高品質生活為統領,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為根本動力,以特色產業鏈為重點,深入實施“三品”專項行動,完善產業創新生態,最佳化功能布局,促進產業融合,增強區域協同,提質增效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新興消費品產業,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產業特色化、集群化邁向更高水平,進一步壯大行業規模,鞏固提升消費品工業對全市工業經濟的支撐作用,打造時尚和生態的高質量發展產業新格局。
(二)基本原則。
1. 政企互動,產業聯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和激發企業積極性。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科學引導產業和企業發展,回應行業關切。聚焦產業資源整合利用,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 創新驅動,品牌引領。強化創新對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作用,搭建創新要素集聚平台,推動存量提質,加快增量培育。以品牌建設為牽引,推動品種豐富、品質提升,提高市場競爭力。
3. 突出特色,區域協同。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貫徹落實“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以特色產業基地為載體,最佳化區域功能和空間布局,推動實現區域協同化、特色化發展。
4. 補鏈強鏈,集群發展。依託龍頭企業,鞏固現有優勢產業鏈重要環節生產能力;依託連片化特色資源,加強資源轉化,拓展形成下游加工產能。創新整合模式,著力補齊短板弱項。聚焦特色產品,強化關聯產業聯動,推動集群化發展。
5. 智造賦能,生態優先。全面推進大數據智慧型化普及套用,推廣柔性化、個性化的生產方式,探索反向定製新智造模式路徑。適應碳達峰碳中和、能耗“雙控”等新要求,嚴格新項目環境、安全準入,推動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市消費品工業規模不斷壯大,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5000億元,食品、輕工、紡織服裝產業協調發展,新興消費品產業培育取得明顯成效,產業創新生態基本形成,基本建成彰顯時尚和生態為特色的西部地區消費品工業先進制造基地和創新創意中心。
重慶消費品工業“十四五”主要發展目標
指標
類別
指標名稱
-
指標屬性
2020年
現狀
2025年
目標
1
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億元)
總產值
預期性
3321
5000
2
食品行業
預期性
1546
2300
3
紡織行業
預期性
185
300
4
輕工行業
預期性
1590
2400
5
新增百億級子行業(個)
預期性
[2-3]
6
市級特色產業基地(個)
預期性
19
25
7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
預期性
0.8
1.2
8
新增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個)
預期性
[10-15]
9
新增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個)
預期性
[10-20]
10
新增綠色工廠(個)
預期性
[5-10]
11
新增綠色設計產品(個)
預期性
[5-10]
12
新增節水型企業(家)
預期性
[5-10]
13
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家)
預期性
[3-5]
14
新增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家)
預期性
[100-200]
註:[ ]內為規劃期累計數三、重點方向
“十四五”期間,全市消費品工業加快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穩定最佳化傳統優勢產業供應鏈,提升產品價值,大力培育市場潛力大、生態環境友好的新興消費品產業,打造市場競爭力強的拳頭產品,鞏固壯大產業規模,以時尚和生態的產業本底更好服務美好生活。
(一)提質增效傳統優勢產業。
1. 食品加工特色化發展。以糧食、果蔬、油料、薯類、茶葉、菌類、菸葉等為重點,依託特色農副食品原料相對連片比較優勢,全面提升農產品保鮮、烘乾、清選分級等初加工轉化率。發揮物流通道比較優勢,精準發展大宗農產品加工。加大技術集成套用力度,提升飼料、蔬菜製品、肉製品、菸草製品等精深加工水平,提質發展火鍋底料、發酵調味品、渝菜複合調味料等特色調味品。藉助區域釀酒傳統,發揮龍頭企業作用,提高釀造標準,建設西部地區白酒優勢產區。最佳化奶業產品結構,建設都市型奶業製造高地,提高奶業精品化水平和品牌影響力。
2. 服裝服飾品牌化發展。創新連結方式,藉助國內生產資源,主動融入和搭建穩定、高效、競爭力強的供應鏈體系,形成製造後發優勢。提升多品種印染能力。穩定生產能力,有序承接產業和訂單轉移。推動家紡產業集聚化、集約化發展。加強市場消費習慣、消費偏好及消費趨勢研究,滿足個性化需求,塑造“渝派服裝”新形象定位,推廣基於網際網路新技術的智慧型化定製生產方式。打造特點鮮明、彰顯文化的設計師服裝品牌和特色紡織品品牌。注重與時尚美學的融合,搭建時尚要素匯集與創新平台,建設富有國際影響力的時尚都市和時尚文化新地標。
3. 家居製造智慧型化發展。加大環保材質的使用範圍,對標高標準,強化產品認證,擴大綠色產品有效供給。適應家庭場景需要,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路通信、自動控制等技術,建立從客戶管理、產品下單到自動排單、智慧型化生產、銷售維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壯大智慧型家具生產規模。以家居智慧型化為目標,橫向打通家電、照明、安防、家具等行業,提供智慧家居綜合解決方案。提高人體工程學、美學在產品創意設計的套用,提升家具製造與家庭裝修、精裝房一體化融合發展新水平,推動家居一體化發展。拓展適老化、兒童化家居市場,開發功能型家居產品。提高照明產品節能環保效果和家用金屬製品精度。
4. 塑膠製品綠色化發展。嚴格落實國家對塑膠製品的禁限管理要求。圍繞汽摩、電子、醫藥等產業,提高塑膠配件製品、醫用塑膠製品配套規模;適應終端產品需求,加強輕量化方向研究,加大功能性塑膠顆粒使用範圍,擴大多樣性塑膠製品供應。推行綠色設計,提升塑膠製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積極採用新型綠色環保功能材料,增加使用符合質量控制標準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膠,加強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產品研發,降低套用成本,有效增加綠色產品供給。引進和培育中高端家用塑膠製品品牌。
5. 造紙及紙製品中高端發展。以節能減排、發展下游高附加值產品為重點方向,鼓勵大型造紙企業實施兼併重組,充分釋放現有產能,支持現有產能向重點區域集聚。支持大型造紙企業提升廢紙分揀加工自動化水平和標準化程度,推廣廢紙自動分選技術和裝備,推動廢紙利用過程中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降低廢紙加工利用過程中的環境影響。支持現有造紙企業實施廢紙可替代項目技術改造。推進紙包裝與快遞業融合發展,推廣可循環、可降解、可摺疊的新型包裝業態。最佳化紙製品產品結構,發展擦拭紙、廚房用紙和高檔包裝紙。
(二)加快培育新興消費品產業。
1. 美食工業化。圍繞安全性、多樣性、功能性、便利性方向,聚焦重慶小面、重慶火鍋推動美食工業化,發展方便速食產品。全面提升原材料供給能力,推動特色美食原輔料本地化規模化生產;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風味功能研究和食物設計,提高產品味道還原度;建立全產業鏈環節標準體系,健全產品認證制度,強化標識管理;推動企業上雲上平台,探索C2M新智造模式套用;挖掘文化內涵,創新品牌保護機制,增強區域品牌識別度。適應和引領消費方式,開發營養型休閒食品,做靚渝味特色調味品。
2. 個護美妝。加強頂層設計,高標準規劃布局美妝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功能性護膚品、彩妝及複合化妝品。創新培育方式,以商貿為引導,支持品牌商在渝設立品牌孵化中心,營造產業基礎氛圍。依託獨特的生物多樣性生態優勢,開展成分研究,搭建科創交易平台,推動科技成果在渝轉化;探索共享工廠模式,壯大原料加工規模;培育區域文化特色的民族品牌,形成渝派美妝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協同推進配套產業發展。支持現有日化企業豐富品種,開發健康安全、功能多樣的洗護洗漱產品。
3. 產業用紡織品。依託日用衛生用品龍頭企業,連結配套企業,規劃產業用紡織品集中加工區。鞏固色紡紗、氨綸包芯紗等產品規模,提高產業鏈配套協作水平。依託功能性纖維研發成果,推動纖維基複合材料及其他高性能紡織材料的產業化。加強汽車、電子、醫藥等行業協同,引進龍頭企業,加快汽車濾清器、空氣淨化器、吸塵器、淨水器等用途非織造過濾材料的開發套用,大力發展智慧型健康、康復保健、老年易護理等功能性醫療用紡織品。
4. 健康消費品。面向學生及老年人市場,發展具有保護視力、脊椎等功能的文體工具及助視器、助聽器等適老化智慧型康體產品。以運動健身服務業和特色旅遊為牽引,培育發展智慧型健身器材、休閒運動器材等大眾休閒運動用品,騎行、登山、自駕等戶外旅遊運動中高端器材。加快眼鏡產業全產業鏈集聚發展,培育功能性眼鏡鏡片、智慧型眼鏡等產品門類,提高現有產品智慧型化生產水平和本地化配套能力,加強產品創新,開發智慧型穿戴用品。發展低糖、減鹽、生物活性肽等養生保健食品,引進發展對標先進標準的食品添加劑。
5. 文創消費品。挖掘文化消費新潛力,以發展民族特色消費品為目標,依託城市景觀、旅遊資源,培育形成以“文化+”動漫、遊戲、玩具、工藝品等重點領域,IP核心屬性的多元發展格局。推動與創意設計機構、文化單位合作,聯合打造具有市場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品品牌體系。深化工商文旅融合,以創意設計開發提升旅遊商品價值。鼓勵企業開發文創類周邊產品。創建國家級、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品牌,搭建多層級、多品類的供應體系。四、重點任務
(一)最佳化功能布局,構建多點支撐的產業格局。
最佳化區域協同功能。發揮中心城區在人才集中、要素集聚的極核引領作用,布局建設消費品工業創新創意中心,重點發展品牌創新、研發設計、行銷推廣等業態,打造服務消費品工業的創新動能策源地。發揮主城新區製造資源集聚優勢,布局建設消費品工業優勢產業先進制造基地,圍繞特色產業鏈打造支撐中高端消費品工業發展的產業集群。依託“兩群”特色資源稟賦,有效利用渝東北、川東北、渝湘黔等毗鄰地區資源,布局發展特色輕工、康養食品、服裝加工、民俗消費品,打造消費品工業綠色生態加工基地。
構建“2+N”的特色區域發展格局。以巴南區建設消費品工業創新生態示範區、江津區建設消費品工業集聚發展示範區為引領,著力完善創新服務功能,提升示範區能級,在服務全市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打造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特色消費品產業中發揮更大作用。以打造成渝地區消費品工業合作協同區為樣板,聚焦區域內共性特色產業,豐富合作內容,在促進雙圈互動兩翼協同中發揮示範作用。以特色產業基地和中小企業集聚區為重點,大力培育發展特色產業,鞏固壯大產業規模,發揮吸附作用,構建形成多層級、多點面的發展格局。
“十四五”重慶消費品工業重點產業布局指引
產業門類
(中類)
小類
重點布局指引
農副食品加工業
穀物磨製
江津、涪陵、萬州、忠縣、雲陽
飼料加工
榮昌、江津、涪陵
植物油加工
江津、涪陵、潼南、奉節、酉陽、萬州、豐都
屠宰及肉類加工
豐都、萬州、合川、城口、綦江、墊江、榮昌
蔬菜、菌類、水果和堅果加工
潼南、梁平、綦江、涪陵、石柱、武隆
食品製造業
方便食品製造
大渡口、江津、梁平、綦江、永川、秀山、南川、雲陽
乳製品製造
渝北、巴南、南岸、涪陵
調味品、發酵製品製造
江津、合川、涪陵、綦江、永川、
雲陽、石柱、萬州
酒、飲料和精製茶
製造業
酒的製造
江津、萬州、南川、永川
飲料製造
忠縣、潼南、合川、彭水、璧山、綦江
精製茶加工
巴南、永川、萬盛、南川、城口、黔江、武隆
菸草製品業
捲菸製造
南岸、涪陵、黔江
紡織業
-
巴南、江津、萬州、涪陵、黔江
紡織服裝、服飾業
-
渝北、巴南、榮昌、萬州、開州、酉陽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
製鞋業
璧山、墊江、彭水、石柱、巫山
家具製造業
-
江津、永川、大足、開州、梁平、雲陽、墊江
造紙和紙製品業
-
江津、永川、潼南、長壽、巴南、豐都、雲陽、武隆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
-
榮昌、城口、巫溪、武隆、北碚
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
日用化學產品製造
銅梁、南川、潼南
化學纖維製造業
-
涪陵、大足
-
塑膠製品業
涪陵、銅梁、璧山、梁平、雲陽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玻璃製品製造
合川、榮昌、北碚、銅梁、墊江、南川
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
照明器具製造
萬州、潼南
-
眼鏡製造
榮昌、奉節
專欄1  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計畫
1.特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工程。以主城都市區為重點,支持大渡口區圍繞重慶小面產業化,加快要素集聚,建設多業融合示範園;支持綦江區建設特色調味品示範基地,拓展以特醫特膳保健食品產學研為一體的食品特色產業;支持涪陵區提升以榨菜為重點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發展水平;支持江津區圍繞清香型白酒建設重慶酒城,打造“渝酒振興”核心承載地;支持永川區、潼南區釋放現有生活用紙產能,建設西部地區重要的生活用紙製造集聚區;支持銅梁區圍繞個護美妝,創新發展模式,加快建設“西部美谷”;支持大足區日用五金製品轉型升級。
2.生態工業融合發展先行地打造工程。以渝東北、渝東南“兩群”為重點,支持萬州區打造糧油倉儲物流加工基地和綠色照明特色產業基地;支持梁平區打造西部預製菜之都(重要的休閒食品基地);支持豐都縣建設全市現代畜禽肉製品產業基地;支持忠縣等塑造“三峽”區域品牌,建設發展特色果蔬食品飲料加工基地;支持雲陽縣建設廣告材料產業示範基地和綠色新包裝材料產業基地;支持墊江縣打造休閒食品產業集聚區;支持奉節縣鞏固眼鏡產業培育基礎,加快集聚形成鏈群;支持黔江區打造全市繭絲綢加工全產業鏈示範基地;支持武隆區發展特色旅遊消費品;支持石柱縣培育發展康養消費品,建設全市康養消費品示範基地;支持秀山縣發揮區位比較優勢,依託電商基礎做大休閒食品;支持酉陽縣圍繞油茶推動產業化發展。
3.成渝地區產業協同合作區打造工程。以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和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為重點,支持榮昌區用好農牧特色國家高新區“金字招牌”,持續做響國家畜牧科技城,與內江(隆昌)共同打造日用玻陶、食品等優勢產業集群;支持銅梁區與成都市武侯區聯動,建設西部地區重要的美妝產業基地;支持潼南區與遂寧市發揮在檸檬、果蔬、肉製品等特色產品加工優勢,共同打造潼遂綠色食品飲料產業基地;支持江津區、永川區與瀘州市聯動發展,打造瀘永江消費品工業合作示範區;支持江津區與郫都區共建川式調味品協同創新中心;支持萬州區、開州區與達州市圍繞糧油及肉製品加工打造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支持梁平區、墊江縣與四川毗鄰區縣聚焦特色農產品,共建明月山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帶。
  • (二)加強科技創新,完善產業創新生態體系。
加強技術創新增加中高端供給。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激勵機制,實施企業研發機構倍增計畫。支持龍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協同創新,推動研發成果產業化。推進食品領域關鍵配料技術、特殊膳食配方技術、新食品資源前瞻性技術的研發和套用,提升營養水平,提高食品工業與農業的總產值比值。加大造紙、塑膠、家具、日用五金等行業產品附加值高、輕量化、多性能、綠色安全新材料的研發和套用。加強功能性纖維套用,開發特色紡織品。
推動平台創新和套用。對標創建消費品領域的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發展消費品工業創意設計,推動建立消費品工業設計中心、研發設計眾創平台,建設創新生態示範功能區,促進設計成果轉化。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培育建設個護美妝成分研究、功能性纖維的成果轉化和交易平台,培育“產學研”一體的創新孵化平台。推動建設家具行業線上一體化設計方案和執行能力輸出平台。搭建“雙循環”市場渠道平台,支持服裝、日用五金、眼鏡等外貿企業轉型,積極開拓國內消費市場。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建設品牌孵化基地。
專欄2:創新生態加速計畫
1.關鍵技術及材料突破套用工程。脫膠及梳紡、高支苧麻面料加工、特種紡織複合結構及成形、耐久抗菌及無甲醛阻燃、多功能超吸水纖維、高性能聚氨酯纖維加工等技術。輕量化玻璃瓶罐生產、廢雜塑膠包裝材料綠色循環與高效利用、可降解材料開發與生產、食用級新型綠色包裝材料等技術。動植物源美妝活性成分開發利用。食品殺菌、均質、乾燥、離心、灌裝、儲藏保鮮技術。
2.創新生態最佳化工程。建立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市場為支撐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支持領軍企業聯合行業上下游組建創新聯合體,支持共建多層架構的技術創新實驗室、工業設計研究院,發布年度消費品創新計畫,組織創投資源對接會。支持圍繞重點區域特色搭建集設計、製造、行銷於一體的全要素創新示範平台。強化時尚元素印記,通過專題活動、展會、賽事引導創新要素資源匯集。
(三)創新發展模式,推動“三品”專項行動走深走實。
強化品牌建設的牽引作用。深入實施品牌發展戰略,聚焦重點優勢產品,搭建市區(縣)品牌培育主體隊伍,整合資源形成品牌創建、品牌管理、品牌保護的全鏈路品牌建設融合體系。鼓勵企業制定品牌發展計畫,科學品牌定位,推動從區域產品向全國和海外市場拓展,建設有文化價值觀的品牌符號。支持品牌優勢企業拓展周邊關聯產品,探索跨界融合,推動品牌創新。更加注重質量作為品牌的本質和基礎作用。支持特色產業基地打造區域品牌,塑造一批集合品牌,發展一批特色產品。支持行業協會發揮更大作用,培育和推廣行業品牌。大力發展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
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支持龍頭骨幹企業參與標準制(修)訂,自主公開高於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先進企業標準,推進專利向標準轉化。鼓勵社會團體承接標準供給,推動團體標準套用示範。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強化區域品牌認證體系建設,增強企業質量管理能力。推動兒童用品、化妝品、紡織服裝、家居等重點領域完善並適用先進安全標準、檢測標準,持續推進開展“同線同標同質”工程。研究並推廣消費品質量分等級標準體系。完善產品質量追溯標準。
專欄3:品牌和標準躍升計畫
1.區域品牌打造工程。以“渝見美品”為集合品牌符號,統籌標準、認證、定位、美學、文化等發展維度,突出“重慶味道”“重慶工藝”“重慶品味”,塑造“重慶小面”“重慶火鍋底料”“渝派服裝”“渝派家居”等富含時尚標籤的特色消費品區域品牌。依託山水都市、三峽庫區、武陵山民族地區等獨特農旅資源,挖掘巴渝文化底蘊,講好品牌故事。促進品牌與商貿流通業、旅遊業連線融合。
2.先進標準創建推廣工程。開展重慶小面產業化通用標準制訂套用,將標準制訂融入共性技術平台建設。支持使用新食品原料開發新產品。支持開展家居一體化、服裝定製等領域的服務型製造標準制訂和推廣。鼓勵企業加強從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到售後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與模式。支持優質品牌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品牌價值評價體系。
(四)補鏈強鏈穩鏈,進一步提升產業鏈韌性。
圍繞特色食品、特色紡織品、綠色包裝、個護美妝等重點產業鏈,進一步增強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提升推動全市消費品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著力擴大麵粉、食品添加劑、畜禽等食品製造上游和中間體供應規模,推進淨菜加工等中央廚房業態發展。發揮行業龍頭企業作用,暢通廢紙回收渠道,加快可替代廢紙原料技術改造,穩定包裝原紙產量供應。擴大可降解材料在塑膠包裝的生產能力和套用比重。增強輕量化日用玻璃包裝製品供應。聯動食品、電子、醫藥、家具等行業,建立健全產品供需對接機制,提升配套能力。以數位化供應鏈為依託,推動紡織服裝在染整、設計、服飾等環節的訂單、產能、渠道等信息共享,構建高水平高層次承接新一輪產業轉移的產業網際網路平台新優勢。建立完善以植物原料為特色,科創要素創新集聚平台,以共享工廠模式帶動形成西部地區美妝加工供應體系。加強區域協作,深化產業內的供應鏈整合與供應鏈中的跨組織合作創新,支持具有產業鏈、供應鏈帶動能力的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打造產業數據中台,以信息流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協同聯動,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專欄4:特色產業鏈築牢計畫  
1.產業鏈供應鏈補短板工程。支持建立行業供應鏈信息化綜合服務平台,拓展質量管理、追溯服務、金融服務。建設造紙--紙板--紙箱三級信息協同平台,以市場化方式有效預警價格周期,穩定鏈條產能和產業效益。建立基於中央廚房的農產品加工、配送、倉儲管理系統,強化食品安全。創新平台商業模式,搭建紡織服裝面輔料虛擬圖書館,提高訂單回響速度和生產效率。依託出境出海大通道和中新項目試點示範,探索建立西部(國際)大宗農產品交易集散中心。
2.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培育工程。全面實施“鏈長制”,開展“一鏈一案”個性化培育。突出創新驅動,強化要素保障,著力培育一批具有行業主導力的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支持重點產業鏈的重要環節生產企業做專做精,形成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與鏈主企業形成良好協同效應。強化優勢要素資源配置,推動向多層資本市場上市,增強“資本賦能”,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五)供需雙向發力,培育龍頭企業拳頭產品。
培育龍頭企業增強支撐能力。支持企業通過上市掛牌、兼併收購、合資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強。支持已上市企業合理髮揮資本優勢,鞏固做強主業拓寬渠道,做大體量提升品牌影響力。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發揮技術和品牌優勢,推動“龍頭+配套”發展,引導上下游關聯中小企業快速向龍頭企業集聚,形成全產業鏈協同、全供應鏈融通的完整產業生態體系。支持資源型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豐富產品線,在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支持服務型製造企業深耕個性化定製市場,發展成為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著力打造一批“專精特新”企業。
打造拳頭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強化原料源頭管控,將質量鏈拓展到供應鏈,提升優質原料供應能力。注重市場趨勢研究,加強品類和產品創新,做深做精主導產品,開發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創新型產品,加快系列新產品疊代。避免產品同質化競爭。進一步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健全質量治理體系,提升質量治理能力,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品質保障度高、品牌影響力強的優勢拳頭產品,更好滿足市場需要,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信心和忠誠度。
專欄5:精品打造計畫
1.優質原料供應打造工程。穩定和增強市內果蔬、畜禽生產和保障能力,建設國家優質糧油保障基地、國家重要生豬生產基地、渝遂綿優質蔬菜生產帶、長江上游柑橘產業帶、安岳潼南優質檸檬產業區、渝南綿蠶桑產業帶,打造川渝地區農產品進出口分撥中心,共建渝西川東農產品集散中心,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拓展農產品初加工,為食品加工、特色紡織品提供優質原料和初級產品供應。暢通優質木材、紙漿進口渠道。
2.拳頭產品打造工程。重點圍繞“一盒精品煙、一瓶文化酒、一袋養生茶、一碟開胃菜、一包麻辣料、一桶健康油、一杯放心奶、一套美家居、一張生態紙、一身潮流服”等產品系列,建立重慶消費品工業拳頭名錄,編制發布重慶消費品供給指南。整合社會資源,按照市場化方式,成立服務聯合體,提供產品創新、品牌建設、市場拓展等系列化服務。鼓勵各區縣因地制宜制定拳頭產品培育計畫。加快培育個護美妝等拳頭產品。
(六)借力數字經濟,提升產業整體發展能級。
加大技術改造和智慧型化改造力度。推動企業數位化升級,強化信息系統建設和集成套用,提升企業資源配置、生產管理、科學決策能力,建設數位化車間和智慧型工廠。加強大數據技術與傳統產品融合,研發生產智慧型化產品。推動民生消費品向個性化定製、眾包設計、網路新零售等服務型製造轉型。分領域建設網路化製造資源協同平台,推動上下游產品開發、生產製造、經營管理、製造服務等鏈條企業間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運用消費大數據快速感知能力,推廣C2M反向定製模式,增強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
深化數字行銷體系建設。支持建立產品開發測試消費者信息庫,強化消費者數據分析套用,以消費者畫像驅動新品開發。建立涵蓋投放指標、價格指標、庫存指標、動銷指標的市場狀態評價體系,打通產品開發到市場投放的信息盲區。創新數字行銷商業模式,有效整合和運用新媒體資源,增強產品直接與終端消費者接觸深度,提高消費者互動頻次,構建線上線下數位化協同行銷體系,提升海外數位化行銷渠道推廣能級。探索數字行銷新場景,增強從產品行銷向內容行銷的適應和引領能力。
專欄6:數字賦能計畫
1.大數據智慧型化普及套用工程。推動食品行業擴大自動化加工生產線、分揀機器人、線上監測等生產工藝設備使用比重;紡織服裝行業擴大數字儀表、可程式控制器等染整工藝設備,智慧型打版剪裁、智慧型縫紉機械等成衣工藝設備;塑膠製品、皮革製品、造紙等輕工行業企業生產設備智慧型化改造;支持服裝、家具、家紡等行業實現個性化定製生產;在食品、服裝、家具、眼鏡等時尚消費品領域,推廣C2M(反向定製)模式。圍繞食品安全建設可追溯智慧型化體系。
2.數字行銷推廣工程。搭建行業企業與平台企業、數位化行銷服務商的對接機制,支持圍繞特色產業,建設區域數字內容公共服務平台,常態化開展內容輸出、直播等新服務;培育引進跨境電商服務機構,推動企業行銷渠道數位化升級。聯合城市行銷,開展重慶造消費品市場拓展系列活動。
(七)統籌兩個市場,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
打造消費品優質供應鏈體系。依託重慶開放通道優勢,充分發揮既有綜合保稅區、進境糧食、肉類、水果等指定監管場地政策優勢,鼓勵加工企業鄰近相關開放平檯布局,實現通道+產業雙向互動。強化消費品工業與跨境電商聯動,引導重點消費品企業參照國際先進標準組織生產,進一步拓展出口消費品國際市場。加強線上線下聯動,加強重慶消費品在“一帶一路”、東協商品進出口集采中心等相關專業市場推廣,培育形成進口與出口聯動、上行與下行結合、內貿與外貿融合的寬領域。
推動農工商文旅融合發展。貫徹實施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發揮消費品工業連結農業和商貿服務業的作用,推動生產企業與市內主要農產品產區建立穩定、共贏的採購體系,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帶動持續農戶增收;建立市區聯動機制,探索試點推動特色消費品下鄉合作模式,滿足鄉村市場消費需求;深化工旅融合發展,在產品開發中嵌入特色旅遊元素,不斷豐富研學內容,推動特色旅遊進工廠、特色消費品進景區;進一步暢通特色消費品進入商貿流通市場渠道,支持重點區縣與大型流通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打造區域特色品牌。
專欄7:開放融合拓展計畫
1.內外市場拓展工程。發揮好國內商協會、駐外機構、海外中資企業協會作用,積極對接國外商協會,幫助紡織服裝、家具、塑膠製品、食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企業對接更多海外買家,穩定國外訂單。支持綜保區開展面向東協的委內加工業務。藉助海外市場服務商平台,鼓勵企業建設出口商品“海外倉”、海外運營中心、商品展示中心。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業務。支持外貿企業轉型拓展國內市場,參與國內專業展會,發展區域經銷商。
2.多產融合發展工程。支持重點生產企業向上游延伸,發展集科研、種植、加工、行銷、培訓、觀光於一體的產業發展模式,打造一批標桿企業。鼓勵特色產業示範區與農產品主產區縣結對,建立幫扶協同機制,探索建設一批消費品工業供需協作基地。支持重點商超與區縣結對,加大定向採購,開設行銷專區。支持旅遊平台與重點生產企業合作開發系列化定製旅遊產品,與區縣合作設計一批精品工旅線路。
(八)踐行生態和安全理念,夯實綠色可持續發展根基。
構建綠色發展體系。加強與網際網路、信息化、智慧型化等新技術結合,擴大清潔能源使用,構建科學的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為實現“雙碳”目標打下堅實基礎。發展綠色產品和綠色供應鏈,推動食品行業建立從原料生產到終端消費全產業鏈有效銜接的質量追溯體系;推動紡織服裝行業強化廢水循環利用和廢氣餘熱、余壓回收利用;擴大造紙、家具、日用玻璃、塑膠等領域的綠色設計產品供給。推進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建設,強化行業間橫向耦合、生態連結、原料互供、資源共享。研究推進包裝、紡織等產品回收加工和使用。
嚴守生態安全發展底線。嚴守生態環保底線,全面落實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相關要求,執行國家產業準入規定,嚴格企業準入條件,持續推動中小企業及新建項目向園區集聚;發揮“倒逼”效應,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推進綠色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嚴守安全生產底線,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常態化開展安全培訓。加強環保和安全的應急體系建設,建立預警、回響、處置的反應機制。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建設。
專欄8:綠色發展倡導計畫
1.降碳節能工程。進一步最佳化消費品重點行業能源結構,落實國家“雙碳”行動。支持食品製造、日用玻璃、造紙、紡織業等行業推廣清潔能源,降低火電等高碳能源需求。加快循環經濟構建力度,加強綜合回收利用。加強工業用水定額宣貫,進一步提升工業水效;實施節水技術改造,推進現有企業開展以節水為重點的綠色高質量轉型升級和循環改造。
2.綠色技術推廣套用工程。推廣非木材纖維原料清潔製漿、污冷凝水分級氣提回用、廢水回用、生物質精煉等綠色造紙技術套用;推廣環保處理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污染處理技術及智慧型印染等綠色印染技術套用,研究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技術路線;推廣日用玻璃瓶罐輕量化製造技術運用;加強食品高效菌種套用和高效提取純化、機械式蒸汽再壓縮、中低溫蒸煮糊化套用,研究推進食品加工副產物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成衣高效烘乾定型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建立深化部市共建、對口支援、東西部協作、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區兩群”協同、市區(縣)聯動發展機制,統籌推進全市消費品工業發展的重大政策、重要任務、專項工程、重點項目的組織和實施,制定年度實施方案,開展規劃執行評估。
(二)強化政策引導。落實好現有各項產業政策,最佳化完善在創新發展、能耗控制、平台搭建、品牌建設、主題活動等方面政策措施,提高重點項目政策精準性和支持度。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消費品工業產業引導投資基金。鼓勵有條件的區縣配套設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三)夯實人才基礎。建立消費品領域諮詢專家庫,增強智庫對行業發展的前瞻性引領和決策諮詢作用。最佳化人才引育,建立完善高效的用人機制、順暢的流動機制、合理的激勵機制,提升企業家素質,培育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形成與全市消費品高質量工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支撐體系。發揮好行業協會作用,支持開展人才培養、行業交流、技能競賽等活動。
(四)營造良好環境。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支持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對服務產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倡導誠信經營,加強先進人才和優秀企業的宣傳。強化監管執法,打擊假冒仿製、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保護企業勞動成果和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修訂信息

渝經信消費〔2022〕50號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關於印發重慶市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各區縣(自治縣)經濟信息委,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經信部門,有關單位:
現將《重慶市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22年11月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