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低調務實、少說多乾、敢於擔當、積極作為,通過全區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項目標任務。初步統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0億元,比上年增長13.5%(下同)。全區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3億元,增長13.8%。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2億元,增長14.7%;基金收入35.4億元,增長11.9%。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加強運行調度,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全年區本級工商稅收8.5億元,增長34.9%。重視投資對穩增長、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1億元,增長25%。完成工業投資120億元,增長30.4%,占投資比重達42.7%。實施區級重點項目176個,完成投資223.8億元,33個項目列為市級重點。克服消費下行壓力,努力激發市場活力。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5億元,增長15%;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餐飲住宿業營業額分別增長17%、15.5%。公路貨運和客運周轉量分別增長18.5%、18%。強化要素保障。成功發行國資集團12億元、開投集團10億元企業債券,國資系統融資46.3億元。新增金融機構3家,存貸款餘額分別達230億元、148億元,分別增長24.2%、38.9%。加強土地保護和集約利用,成功列為國土資源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示範區”。盤活存量閒置土地1063畝,土地儲備3216畝。全區用電量增長15.9%。完成中衛—貴陽大足段天然氣管道建設。
——推進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三次產業比調整為11.4:59.3:29.3,非農產業占比提高1.4個百分點。
工業主導作用凸顯。實現工業總產值650億元、增加值140億元,分別增長18.2%、15.8%,拉動經濟成長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達309戶,產值過億元企業70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65億元、利潤18.4億元,分別增長16%、12.9%。工業園區化水平達96.9%,提高2.4個百分點。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現代五金三大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2%。雙錢輪胎、重汽專用車、鞍鋼貝卡爾特、足航鋼構等項目擴能增產,上依紅30萬根車橋、30萬噸鑄造中心、恒隆轉向器等項目穩步推進。電子信息、現代家居、循環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集聚,獲批為市級智慧型製造裝備產業基地和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列入國家首批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創建單位。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家、高新技術產品27個,專利授權239件,科技成果轉化率90%以上。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最佳化產業區域布局,出台《農業發展指南》。水稻單產刷新全市紀錄,糧食產量實現7連增。出欄生豬73.1萬頭,連續6年列入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建成尚然現代農業園,新建蔬菜、枇杷、葡萄大棚基地4000畝。建成國家級肉雞標準化示範場和黑山羊資源保護場,成功舉辦黑山羊賽羊會暨產業發展研討會,“綠鄉豬”通過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新建高標準農田2.6萬畝,完成農村土地開發整理7.2萬畝。新發展區級龍頭企業1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86個,土地流轉率達38.5%。建成“綠優鮮”農產品超市10個。農業耕種收機械化率達44.8%。實現農業總產值51.4億元,增長10%。
旅遊產業提速發展。召開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編制完成《旅遊產業發展戰略策劃》及石刻旅遊開發區、龍水湖度假區、美麗鄉村旅遊規劃。寶頂山景區提檔升級、千手觀音修復、龍水湖溫泉水世界主題樂園等項目順利推進,昌州古城、石馬真原堂正式開放,聖壽寺修繕工程主體完工。石刻國際旅遊文化節、鬱金香節、花雕節、枇杷節、荷花節等成功舉辦。旅遊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通過國家驗收。接待海內外遊客突破10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1億元,分別增長25%、19%。
商貿業態調整步伐加快。優丹、童萌等百貨商場正式營業,“大足印象”、重百等項目順利推進,新城“七星伴月”建設正式啟動,中國西南城、五金商貿城、汽摩配件市場及倉儲中心、汽博中心、二手車市場、普洛斯物流園等商貿項目有序實施。完成1個市級示範社區商圈建設。電子商務活動主體達500餘戶。龍水五金市場年交易額228億元,增長39.8%。
市場主體壯大、結構最佳化。全年新增市場主體9620戶,每萬人擁有市場主體數從390戶提高到402戶,個企比從5.2:1調整為3.9:1,市場主體中企業占比從16%提高到20%。全面開展“四轉一改”工作,推動市場主體轉型升級、做大做強,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競爭力、最佳化了工商業結構、盤活了經濟存量。完成無證轉有證2846戶、個體轉企業1261戶、限下轉限上140戶、規下轉規上83戶、股份制改造30戶。新增施工總承包一級企業3家。小微企業有序發展,創建市級小微企業創業基地2個,新發展微型企業745戶,解決和帶動就業2.2萬人。非公有制經濟占GDP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
——深入實施城鎮化戰略,城市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城鎮化率上升1.8個百分點,建成區面積新增2平方公里。
區域交通最佳化提升。境內高速通道加快建設,渝蓉高速重慶段正式通車,重慶三環、“南大瀘”高速公路順利推進,市域鐵路前期工作全面啟動。龍棠大道、繞城南路等14條城市幹道建成通車。經開區經開大道一期基本建成,紅岩大道、郵亭工業大道等骨幹道路加快推進。大榮路、珠雙路大修改造完成。農村公路硬化改造98.9公里。
城鎮建設全面提速。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期評估,完善了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及控制性詳細規劃。全區建築業總產值69.9億元,增長22%。房地產開發投資35.5億元,增長28.6%;開工、竣工面積分別增長78%、65%。海棠新城快速擴張,中央商務區商業綜合體項目開工,水電氣配套管網同步實施。體育中心二期、永定河整治、聖跡公園等項目有序推進,南山公園、體育運動場基本建成。加大村鎮扶持力度,安排建設補助資金1.5億元。建設新型農民社區12個、2240戶;新開工農民新村53個,建成市級示範農民新村4個。寶頂鎮榮獲全國特色鎮最佳案例獎。
城鄉環境持續改善。完成老城區、海棠新城新建幹道LED路燈安裝和改造。建成城區公交站台47個。城區人力客運三輪車全部有序退出營運市場。數位化城市管理中心正式運行。應急應戰指揮平台和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台建成投用。城區清掃保潔率、生活垃圾清運率達100%,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2%。農村垃圾收運系統建設走在全市前列。全面完成35項總量減排目標。新增城鎮綠化面積16萬平方米,城區綠地率達44.2%,森林覆蓋率達43.1%,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35天。建成投運污水處理廠14個,取締關停酸洗電鍍企業112家,飲用水源水質達標90.7%以上。清明橋水廠擴建開工,玉灘湖生態環境保護列入國家重點支持項目。
——堅持改革開放,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新成立海棠新城開發區、萬古工業園區、大足石刻旅遊開發區等功能平台,全面推進八大功能板塊建設。理順招商引資體制,積極推行專業招商。新引進中鋼汽車拆卸及深加工、西南塑膠新材料產業基地、江蘇太湖鍋爐等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90個,巨騰鎂鋁合金筆電機殼項目落地開工,家居產業園80戶企業加快入駐。對台招商進展順利,成功引進台灣中小企業園、標準廠房、台商國際學校等項目。實際利用內資121億元、外資5000萬美元。生產型企業外貿進出口總額4000萬美元,增長70%。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啟動10個鎮街行政服務中心建設,“五星級”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成效明顯。大力推進企業登記和建設項目並聯審批改革,承諾審批時限由原來的500多天壓縮到37個工作日;工業項目審批時限縮減到60天。加快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基本實現區級預算單位全覆蓋,財政代管資金轉軌順利完成。“營改增”和公務卡改革有序推進,“以地控稅、以稅節地”試點正式啟動。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一批公益類事業單位實現撤併整合。
——紮實做好民生實事,民眾利益切實保障。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755元,分別增長12%、16%。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農民工返鄉創業6670戶,回引農村勞動力3.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在2.95%以內。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各項保險參保和徵收情況在全市綜合排名第三,全年發放各類保險金14億元。完成城鄉低保覆核清理。動態脫貧5500人,市級貧困村全部脫貧銷號。發放住房公積金1.3億元。60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主體完工。整合專項資金補助每戶3.7萬元,幫助196戶農村低保殘疾人新建住房。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1.5萬戶。整治小(2)型病險水庫15座、山坪塘176口,解決6.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連續7年實現地災零傷亡。實施困難民眾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13.2萬人次,發放救助金2230萬元。區中心敬老院和郵亭、鐵山、回龍敬老院正式投用,拾萬、季家敬老院和8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動工建設。解決了133萬平方米土地房屋“兩證”遺留問題。平安建設深入推進,領導幹部下訪民眾2.3萬人次,成功創建市級“法治區縣”,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及主要刑事案件立案數明顯下降,民眾安全感指數達94.4%,較去年(2013年)上升2個百分點。
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完成“校安工程”、5所國中校舍改造、38所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和41所特色村小打造,208所中國小食堂升級達標,建成34所數字校園。引進重慶正大軟體、重慶物流工程、重慶資源與環境保護、重慶服裝工程等職業學院,重慶電信職業學院揭牌投用。職教中心“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項目”啟動建設。全區初升高比例95%,高考上線率92.8%。成功舉辦首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區長獎和培育獎評選活動。“三甲”醫院裝修工程加快推進,經開區人民醫院與市急救中心開展戰略合作,精神衛生中心、區二院遷建和中醫院擴建正式啟動,6個標準化鎮衛生院和145個行政村衛生室全面建成。實施出生缺陷三級干預工程,受益人口2.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24‰。完成鎮街綜合文化站國家級等級站評估。惠民電影放映2640場,舉辦各類文體活動120餘場。區電視台被評為“全國第五屆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成功創建1個國家級、4個市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完成村級農民健身工程35個。區體育局榮獲“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稱號。
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市委七條實施意見和區委“十個嚴禁”,切實整治“四風”頑疾,嚴格控制“三公”支出。加強廉政風險防控、行政效能督查,深入開展正風肅紀專項行動,嚴肅處理了一批頂風違紀的人和事。拓寬民眾維權和參政渠道,推出“小馬幫你忙”百姓平台。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辦理人大建議234件,政協提案314件,全部辦結。
此外,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民防、編制、地方志、統計、物價、審計、保密、司法、檔案、地震、氣象、鹽務、食品藥品安全、通信、郵政、菸草、婦女兒童、青少年、慈善、雙擁、國防、民兵預備役等各項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各條戰線同志們的辛勤工作,離不開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廣大幹部民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及各界人士,向駐足部隊官兵、公安幹警、離退休老同志和市級駐區單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的大足仍然處於爬坡上坎、趕超跨越的關鍵時期,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主要是:綜合經濟實力不夠強,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明顯;土地、能源、環境保護壓力不斷加大;一些民生領域投入不夠、欠賬較多,離民眾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一些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工作作風不實等問題依然存在。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在今後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4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今年(2014年),發展環境依然錯綜複雜,但是國內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改革將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大足則面臨城市發展新區建設、進入“高速時代”等重大歷史機遇,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自加壓力,埋頭苦幹,勇於擔當,積極作為,推動大足持續快速發展。
新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市委四屆三次、四次全會及區委一屆五次、六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138”發展思路,以產業發展為著力點,加快八大功能板塊建設,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切實推進改革開放,全力建設現代新興產業城市和西部一流國家級千億經開區,努力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綜合考慮,2014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左右;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2%、13%以上。主要約束性指標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單位GDP能耗降低2.5%以上。
三、全力建設八大功能板塊
以城市發展新區建設為契機,以產業發展引導城市建設,以產業集聚吸引人口集聚,集中優勢資源,迅速提升各個功能板塊的經濟凝聚力和輻射力。
——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經開區概念性總體規劃報批,加快建設全市產城融合發展示範開發區。完成經開大道、郵亭工業大道、車城大道西延伸段等道路建設,啟動通新路改造等項目,推進千葉·中央廣場、成渝高鐵綜合服務區建設。圍繞“5+1”產業體系,力爭全年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20個,到位資金50億元以上。確保巨騰項目7月投產,抓好配套企業入駐。推動30萬根車橋、瑞橋金屬等重點項目投產,支持雙錢輪胎等企業技改擴能。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億元,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0億元,增長25%。
——龍水工業園區。完成3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啟動標準廠房五期、模具城二期和園區總部經濟樓項目。力促家居產業園一期80戶企業開工、30戶竣工投產。推動國恩汽車零部件、靜電粉末噴塗柵欄等20個重點項目投產。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20個。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0億元,增長23%。
——萬古工業園區。完成首期3.6公里工業大道及1.5平方公里土地整治,新征地3000畝,開工保障房10萬平方米。開建台商標準廠房、大聯統機車、旭升電子等項目。強化智慧型製造裝備、輪胎、光電、汽車輪轂和環保產業等項目招商,引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0個。積極推進重慶市智慧型製造裝備研究院和檢測檢驗中心建設。
——海棠新城開發區。加快建設公共建築群、商業綜合體和現代城市景觀。全力推進“三館、一湖、一中心”、聖跡北路、文化路、三甲醫院、體育中心二期、聖跡公園、永定河整治等項目及房地產開發,科學實施排水排污、燃氣、電力、供水、通訊等配套工程。力爭完成投資30億元。
——大足石刻旅遊開發區。完成寶頂山景區提檔升級、千手觀音修復、北山石刻景區環境綜合整治,建成寶頂旅遊環線。開建昌州古城二期、東南亞“泰歡樂”主題樂園、蓮華濕地山莊4A級景區、陶然居小鎮、禪藝天地等項目。啟動國際旅遊綜合服務中心、寶頂山香山佛國、九龍河民俗生態濕地建設。進一步做好大足石刻研究保護。
——龍水湖旅遊度假區。按照“大足龍水湖,千手圓千夢”的形象定位,全面打造“中國第一養生福地”。完成溫泉水世界主題樂園、環湖景觀慢游步道、水上休閒運動項目、馬術公園建設,開工建設五洲文化小鎮、龍水湖豪廷五星級酒店、千手觀音文化景區、禮宴天下主題公園,加快建設渝西遊客集散中心。加強巴岳山、龍水湖生態環境保護。力爭完成投資20億元。
——市場物流園區。建成投用五金商貿城、汽摩配件市場及倉儲中心一期。加快汽博中心、渝西汽貿商業廣場、普洛斯物流園、五金商貿城建設。提檔升級五金市場群,力爭市場交易額突破270億元。建設特色電子商務平台,發展200家電子商務企業。
——現代農業示範區。推進現代農業觀光旅遊區建設,啟動綠色芳香產業園、雅美佳濕地生態園、農耕文化休閒體驗園、中華蜜蜂文化產業園等“美麗鄉村”產業項目。加快西部特色農業展示園、東部現代農業科技園建設,壯大優質糧油、蔬菜、林果、畜禽、生態漁業等優勢產業。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建設改造農村公路80公里,整治山坪塘480口,建設高標準農田3.6萬畝,完成農村土地開發整理14萬畝。實施渝蓉高速大足段景觀林帶綠化。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基地、批發交易市場、鮮活冷凍物流中心。推廣農業科技。力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8%。
四、大力推動經濟加快發展
堅持“穩中求進”,有效盤活存量,擴大增量,做大做強產業支撐,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加快結構調整。力爭二、三產業占比突破90%。大力推動汽摩及零部件、裝備製造、現代五金等支柱產業集群發展。著力培育智慧型製造、電子信息、現代家居、環保產業、通用航空等百億級產業集群。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區建設。加強鍶礦等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加快構建園區和特色小企業創業基地梯次發展格局。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420億元,增長17%。以都市需求為導向,以特色產業為基礎,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休閒觀光農業。新發展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0個、“綠優鮮”超市10個,登記註冊家庭農場50家。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大足印象”、重百、“七星伴月”等項目,打造100億級核心商圈。大力發展連鎖經營、農超對接、物流配送、電子商務、會展行銷等新型流通業,支持康體休療、養老、家政、物管等生活性服務業,培育工業設計、科技服務、戰略諮詢等生產性服務業。力爭限額以上社零總額達到52.6億元,增長20%。推進旅遊產業上檔升級。科學編制全區旅遊產業總體策劃和中長期規劃,完善旅遊整體宣傳行銷規劃、旅遊商品開發設計規劃。深入推進“智慧旅遊”建設,加強“渝西旅遊經濟帶”協作。強化商旅聯動,鼓勵景區景點商業設施建設、旅遊商品研發和行銷。開展特色文化演藝,發展石雕、剪紙、竹編等文化旅遊產業。充分發揮旅遊協會作用,加強涉旅行業管理,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提升旅遊服務質量。
——積極發展開放型經濟。堅持大項目、大集群和專業化招商。推動汽摩整車及發動機、精密鑄件等關鍵部件項目落戶,加強以智慧型製造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招商,力爭全年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60個,實際利用內資增長15%,自營進出口總額4500萬美元以上。加快打造“品牌大足”,創響龍水五金、大足汽摩配、大足黑山羊、大足冬菜等區域品牌。繼續落實提振實體經濟、發展民營經濟、扶持微型企業等各項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平等參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金融創新、能源保障等領域發展。繼續推進“四轉一改”,建立完善長效工作機制,最佳化和落實扶持政策。力爭新發展微型企業500個、市場主體3000個。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支持一批優質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行銷創新,切實增強市場競爭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對中小企業、微型企業創新活動的扶持力度。支持企業依託科技進步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動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大力推進創新型園區建設,促進園區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推進科教協同創新,支持骨幹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校企聯盟、技術轉移聯盟等創新合作組織。發展創新文化,在全社會形成關注創新、支持創新、參與創新的濃厚氛圍。重點推進重慶汽車零部件科技支撐套用示範工程,健全完善五金創新服務,力爭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創建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建成大足智慧型機械分中心。辦好“大足杯”設計大賽、技術創新大賽。實施智慧財產權創新工程,力爭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增長20%。
——強化投資和項目管理。圍繞產業和功能板塊策劃並儲備一批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對重點項目實行土地、環境容量、資金、資源配置、審批“五優先”。推行重點項目分級管理,完善攻堅和服務機制,對重大項目設立專門工作組。最佳化投資結構,完成工業投資138億元,不斷提高社會投資比例。
——加強生產要素保障。爭取城鄉總體規劃獲批,編制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加強房地產市場的引導和調控。進一步加大征地拆遷安置補償、土地儲備、閒置土地清收和違法用地處置力度。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示範”工作。鼓勵企業向園區集中,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積極爭取功能區建設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完成雙路5萬噸水廠一期工程和郵亭220KV、巨騰110KV、團結110KV輸變電站項目建設,力爭建成“永川—郵亭—大足城區”天然氣主管網,促成勝天湖擴建、西湖變電站升級改造和西禪變電站建設開工。加大電、氣外購和儲備力度,合理分配大中小企業能源供應。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切實加強人才工作,強化勞動力保障。
五、努力推動城市上檔升級
以產城互動、宜居宜業為抓手,城市組團開發為重點,公建項目為帶動,著力提升區域性城市承載力和輻射力,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努力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力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8個百分點。
——加快改善城市交通。爭取儘快啟動重慶主城至大足和合川至大足市域鐵路建設,推進“南大瀘”高速公路、重慶三環高速大足段建設。完成玉龍接經開區紅岩大道、龍水接經開區西湖大道及成渝高鐵連線道建設,實現渝蓉高速與成渝高速、成渝高鐵之間的快速通達。加速建設東西互通連線道、寶棠大道,完成迎賓大道高速下道口連線線建設,實現高速下道口與城區、景區、園區的無縫對接。開工建設文化路、聖跡北路、佛都大道延伸段,加快完善城區道路。最佳化公交線路,開通城區至寶頂景區、郵亭公車,增加計程車投放。強化市政道路管理,規範城市交通秩序。
——進一步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加快大銅路城區段開發,推進綠地海棠灣、觀棠曉月、金科公園城等項目,確保60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交付入住。推動教育、衛生、體育、文化設施建設。實施城區學校擴容工程,新建或改擴建城區國小6所、幼稚園2所、國中3所。建成重慶物流工程職業學院,推動重慶正大軟體職業學院實現招生。加快精神衛生中心、區二院遷建和中醫院擴建,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設施。規劃建設全民健身中心,推進區市民文化中心建設。遷擴建城區污水處理廠,實施城區河道防洪護岸綜合治理。改造一批公園、廣場、人行道、節能路燈、排水排污管網。加快西城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園林綠化日常管護,完成海棠新城新建幹道、東西互通連線道綠化。新建或改造一批公廁、停車場,努力解決入廁難、停車難。加強小區管理,規範小區物業,創新老舊小區治理方式。推進城區“十亂”整治,積極開展市容和園林“三創”。加快完善小城鎮功能。圍繞功能板塊建設,科學確定城鎮定位,推進中心鎮規劃修編和布局調整。加強基礎設施擴容、升級和改造,解決好以街為市、功能殘缺、設施老舊等問題,提高城鎮運行保障能力。推進新型農民社區建設,打造一批城鄉統籌集中示範點,解決居民集中居住點用電用氣困難。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創建國家級生態區為統攬,深入開展“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五大行動,大力實施“生活污水處理、工業污染治理、垃圾收運系統、面源污染治理、治大氣降噪聲、生態環境修復”六大工程。狠抓節能減排,推廣低碳建築、綠色照明。加強玉灘湖生態環境保護。加速建設鐵山、回龍、季家、龍石、古龍5個場鎮污水處理廠,實現建制鎮場鎮污水處理全覆蓋,新建場鎮生活污水二、三級管網20公里以上。開展25個村莊環境連片整治,加強規模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強化飲用水源保護。科學規劃生態紅線,實施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嚴格耕地、林地保護,開展通道綠化、補植補造,森林覆蓋率達到43.5%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平方公里。創建拾萬、高升2個國家級生態鎮和15個市級生態鎮。加強環保能力建設,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有效防止環境污染事件。加快遷建國家基本氣象觀測站。
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用改革的思路和可持續的辦法做好民生工作,讓民眾享受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不折不扣辦好民生實事。按照全市22件民生實事實施方案,分解各項目標任務,整合專項資金,切實解決民眾在居住、出行、醫療、教育、飲水安全等方面的重點民生問題。健全民生實事長效工作機制,嚴格落實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和倒查問責制,加強信息公開和督促檢查,確保各項民生實事落到實處。
——把促進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推動就業政策與招商引資、創業扶持等政策相互協調,與教育培訓、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等政策有機結合。完善本地勞動力資源庫,引導農民工返鄉就業,保障重點企業用工。建立失業預警制度,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支持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力爭全年就業培訓7500人次,發放小額貸款1.2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增強社會保障能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全年完成五大保險徵收10.7億元以上,城鄉養老保險和城鄉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3%、98%。加大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提升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保障水平。規範社會救助,促進城鄉低保與專項救助、臨時救助有效銜接。加強養老設施建設,新增敬老院床位200張,建成10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支持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加強優撫安置工作。啟動殘疾人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改造低保殘疾人危房200戶。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
——促進社會事業協調進步。依法落實教育投入,加快創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升區域內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服務地方發展能力,構建適應新區發展的教育體系。實施“三名工程”,提升教師隊伍素質。鼓勵支持民辦教育發展。推進“大足學”學科建設,創作文藝精品,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積極創建“全國中醫藥文化先進區”和“全國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創建市級衛生單位2個。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強化醫德醫風建設,整頓醫療行業不正之風,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改進醫患糾紛協調機制,維護醫療機構和從業人員合法權益。貫徹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倡全民健身,推動學校體育設施、體育場館對社會有序開放,實施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培訓計畫,舉辦首屆全民運動會,新建一批農民健身工程。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加強基層政權的民主管理,強化基層基礎工作。著眼於民眾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健全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權益保障機制,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及時理順情緒、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改革信訪工作制度,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制軌道解決。深化平安大足建設。加強“三基”工作,健全治安防控體系。建成應急聯動指揮中心、10個派出所,依法防範和懲治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提升民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障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健全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行業主管部門直接監管、安全監管部門綜合監管、地方政府屬地監管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五位一體”責任體系,杜絕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開展“建設工程監理治理年”活動,實施建築安全專項整治。加強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提高應對各類突發事件能力。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聯繫和服務民眾作用,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支持駐足部隊和民兵建設,促進軍民融合發展。
七、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改革創新,科學理政。推進政企、政資、政事分開,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切實解決政府越位、缺位和錯位問題。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培養和建設一支精幹、高效、廉潔的公務員隊伍。繼續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深入推進並聯審批改革,進一步最佳化審批流程,積極為各類市場主體“鬆綁”。全面完成區、鎮街、村社區三級行政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鎮街行政服務中心的放權力度。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全程代理代辦,最大限度方便企業和民眾辦事。加強政府性債務管控,完善風險防範機制。按照市場化改革方向,最佳化功能平台及國有公司管理體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加快推進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強化財政投資評審,深化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公務卡”。
——轉變作風,高效勤政。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市委七條實施意見、市紀委“八嚴禁”“十二不準”和區委“十個嚴禁”等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若干規定,嚴格控制評比表彰、節慶論壇會展和外出考察,嚴格規範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會議活動、辦公用房等,嚴肅查處違規超標行為。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推進正風肅紀、提升效能服務市場主體發展、幹部下訪化積案解難題辦實事等專項行動,大力整治民眾反映強烈的“四風”突出問題。推進政務公開。妥善處理民眾來信來電來訪,高度重視網路輿情處置和引導。最佳化目標考核,強化督促檢查,確保政令暢通。紮實開展百名科所長評議、企業評價部門等活動,辦好“陽光大足”網、“小馬幫你忙”等特色欄目,促進行風政風不斷最佳化。
——依法行政,廉潔從政。完善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制度,建立決策執行的過程監督和反饋糾偏機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完善行政執法程式和方式,推行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執法不作為等問題,堅決糾正簡單、粗暴、野蠻執法。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媒體輿論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人民團體的意見,認真辦理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嚴格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廉政教育,嚴守紀律和道德底線。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完善防控廉政風險制度。強化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政府採購等重點領域監管,加強對權力集中部門和資金、資源密集領域的監督,有效預防腐敗。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有案必查、有腐必懲,促進清正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