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對外合作,學院領導,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精神文化,獲得榮譽,
歷史沿革
學院始建於1993年;
校門

1995年9月,四川師範大學成人高等教育永川培訓中心成立中專部——重慶電子信息工程學校;
2001年3月,經重慶市教委批准原重慶電子信息工程學校與重慶社會大學合併成立信息工程學院;
2003年6月,經重慶市教委批准成立重慶大華信息工程專修學院;
2005年2月,重慶市教委批准本校更名為重慶信息工程專修學院;
2016年6月,重慶理工大學與重慶科創職業學院簽訂對口幫扶協定,重慶理工大學將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特色專業打造、課程體系構建、課程標準編制等方面對口幫扶重慶科創職業學院,幫助其提升辦學能力,促進其內涵建設整體提升。
2021年9月30日,通過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組織的現代學徒制第三批試點驗收。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23年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設有智慧型製造學院、人工智慧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建築工程學院和經濟管理學院、藝術與教育學院、數字創意產業學院、基礎教學部等教學單位,已構建起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契合的智慧型製造、人工智慧、智慧型汽車、智慧型建造、智慧財經、智慧教育、智慧設計、智慧健康8大專業群,41個專業。
二級院系 | 專業名稱 | 招生科類 |
---|---|---|
建築工程學院 | 文、理科 土建類 | |
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 | 文、理科 機械加工類 |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3D列印技術方向) | ||
文、理科 電子技術類 | ||
文、理科 計算機類 | ||
軟體技術 | ||
軟體技術(遊戲軟體技術方向) | ||
藝術與教育學院 | 藝術(美術) | |
汽車工程學院 | 文、理科 汽車類 | |
工商管理學院 | 文、理 會計類 | |
工商企業管理 | ||
文、理 | ||
師資力量
據2023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院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努力建立一支師德高尚、專兼結合、結構合理,適應高職教育要求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占比超過30%,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教師占比超過50%,“雙師型”教師占比近50%,還建有由行業企業高管、工程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組成的兼職教師庫,教師創新能力在全國同類高校排名第七。
對外合作
據2023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創新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與科大訊飛、長城汽車、華中數控、摩立斯等大型企業建有6個產業學院,校企共建國家級工業機器人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級人工智慧生產性實訓基地、國家級工業機器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國家級智慧型製造套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眾創空間、國家級機械行業能力評價技能考試站等,牽頭組建重慶市人工智慧職業教育集團,重慶現代製造技術與裝備職業教育集團2個市級職業教育集團;建有國家級機器人及智慧型裝備科普基地、重慶市工業機器人套用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科創智慧型裝備研究院、重慶市智慧型製造協同創新及套用型人才培養基地等技術創新和套用服務平台。學院以“2+4”平台為核心,以二級學院建設的7大套用型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中心為基礎,以校企共建的20個智慧型製造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為支撐,構建完善的技術創新和社會服務體系,已與近300家大中型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學院堅持開放辦學,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先後與德國、加拿大、新加坡、韓國、高棉等國的高等院校、行業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在專業人才培養、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課程資源建設等方面開展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索職業教育多元化辦學模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學院領導
職務 | 姓名 |
---|---|
董事長 | 何濟 |
校長 | 陳流汀 |
校黨委書記、督導專員 | 董 剛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田一平、劉鴻飛、滕斌 |
參考資料: |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徽

精神文化
- 校訓
修身、強體、博學、感恩
出處:“修身”出自《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強體”意為“使體強”;“博學”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感恩”最早出自《三國志·吳志·駱統傳》:“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濕,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指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對他人要知恩圖報。
詮釋:修身養心,努力提高道德水平;勤於鍛鍊,增強體質;善於學習,博覽群書;感恩父母,感恩對自己有過幫助的人,感恩黨和人民。
- 校風
和諧共濟,博愛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