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酪氨酸酶(TYR)是一種75kD含銅酶,來源於胚胎神經鞘細胞,是黑色素代謝和兒茶酚胺的關鍵酶。Spritz等人證實TYR是一種銅結合蛋白,有銅A和銅B位點。離子銅特異性能與人TYR結合,一個位點的銅結合可以促進另一個位點的銅結合。
組氨酸在銅B位點協調其結合。TYR的
多肽鏈的適當摺疊對銅結合及其
催化活性是具有關鍵性的,TYR突變可中斷銅結合使其催化活性喪失。眼、皮膚
白化病是TYR基因突變所致,該病TYR陽性患者色素性皮膚損害發生率高。
超氧化物負離子(O2-)能穿透
黑素細胞(MC)入胞內,TYR通過利用O2-保護MC,免受O2-細胞毒作用。在
黑素瘤患者黑素瘤細胞(MMC)和MC中
抗氧化系統失衡,內源性反應性氧生成,細胞內不能抵禦
內源性超氧化物的攻擊。
白癜風患者血清中TYR抗體的生成,提示白癜風的發病與自身免疫有關。
抗原性
酶是多種自身免疫紊亂性疾病的自身抗原,TYR作為抗原必需具備下列條件:①酶活躍性;②免疫原性;③能誘導識別自身的抗體。
TYR能暴露於免疫系統中,以惡性或正常色素細胞作為來源的TYR,可以作為自身抗體產物的靶抗原;TYR與蛋白酶等無交叉反應,提示抗TYR抗體對TYR是特異性的,MC能表達MHCⅡ類分子,可作為
抗原遞呈細胞。人MMC能分泌TYR,TYR抗體在黑素瘤患者血清中發現,其它惡性腫瘤患者血清中則沒有,提示惡性黑素瘤可產生抗TYR的抗體,TYR基因編碼抗原能被黑素瘤
細胞毒性T細胞(CTL)識別,顯示系統免疫系統能對TYR發揮作用。
哺乳動物黑素生成由多個基因位點共同參與調控。不同位點基因及相關蛋白具有多種特徵性結構位點(B位點,C位點,S位點和
P位點)。哺乳動物色素細胞
調節基因有多種,這些基因的最大特點是定位於C位點(C-allbino locus),編碼TYR。鼠C位點基因長70kb,定位第7號染色體,人C位點基因長50kb,定位11號染色體。鼠及人C位點基因均含有5個外顯子和4個內含子。TYR是一種膜糖蛋白,可在MC中特異性表達。B位點(brown locus)基因編碼TRP-1(gp75)。鼠B位點基因長18kb,有8個外顯子和7個內含子,定位
14號染色體。人B位點
基因定位第9號染色體。TRP-1能在MC中表達且定位
黑素體膜,具
酪氨酸羥化酶和
多巴氧化酶活性。S位點(slaty locus)基因編碼TRP-2,小鼠S位點基因位於第14號染色體,為多巴色素異構酶。鼠及人
P位點(Pmel-17 locus)基因編碼stablin蛋白,人及鼠P位點基因定位第10、12號染色體,參與黑素合成終末途徑的調節。
TYR、gp75、TRP-2結構相似,其基因產物有下列特點:①高同源性(
胺基酸序列相同40%,相似45%)。②分子量幾乎相同。③三級結構有
高度保守序列半胱氨酸殘基。④具有酶活性銅結合位點。⑤含有跨膜區。
TYR是黑素合成的關鍵酶,其已知的胺基酸序列含有一段前導信號肽和一個跨膜結構基元(motif),與黑素體膜上的錨定蛋白(anchorin)相一致。HLA-A2遞呈TYR抗原,不同的
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克隆識別具有活性基元的九肽LLAVLYCLL,說明TYR在不同個體的表達呈相當高的
同源性。TYR的表達均一性優於TRP-2,表達頻率亦較TRP-1高。除CD8+T細胞外,人
CD4+T細胞也能
特異性識別TYR
基因編碼的相關抗原。黑素瘤患者中檢出TYR,TYR是MMC上的分化抗原。可作為主動免疫的良好抗原靶。TYR既受MHC-Ⅰ限制,又受MHC-Ⅱ限制的黑素瘤共同抗原,誘生的CD8+T細胞和CD4+T細胞均能產生有效的抗腫瘤應答。TRP-1原位雜交證實編碼基因位於人第9號染色體q23區,為IgG抗體識別抗原,具有DHI-2
羧酸氧化酶活性,非
突變型TRP-1抗原可被HLA-A31特異性CTL識別。外源性TRP-1cDNA在MMC等中表達。gp100即MC/MMC特異性蛋白Pmel-17,
免疫電鏡證實gp100主要位於Ⅰ、Ⅱ期黑素體膜,廣泛表達於人MMC(50%)。HLA-A2 mMC的gp100可被自體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TIL)識別。識別部位是十肽LLDGTATLRL(aa457-486),從gp100提取的十肽能體外誘導TIL,將TIL細胞與IL-2配伍套用於HLA-A2+黑素瘤患者,可消除自發性黑素瘤的轉移灶。
抗體
檢測方法
TYR抗體在白癜風患者血清中檢出。Song等1994年用細菌合成人TYR,
免疫印跡法檢測TYR抗體。這種方法相對不敏感且不能定量檢測。Baharav等1996年使用
蘑菇TYR,
ELISA法檢測TYR抗體,此法敏感,但所用蘑菇TYR與人TYR同源性低。而Xie等1996年則用人MC提取物作為TYR的來源,
免疫沉澱法等檢測TYR抗體。Kemp等1997年採用放免法(RIA)檢測TYR抗體。近來此法已被用來檢測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這種方法能敏感定量檢測抗體。
特性
1.抗TYR抗體的產生:用人TYR cDNA轉染L細胞,獲得L-TY細胞,免疫同源性C3H鼠,即用5×106L-TY細胞與等量Frend佐劑混合,腹膜內注入有6周鼠齡的雌性C3H鼠體內,每次間隔2周,第3,4次用5×106細胞裂解物與等量Frend佐劑混合免疫動物。第4次注射後3天,抽血,分離血清,同時用未轉染
L細胞去除非特異反應性成分,結果用人TYR cDNA轉染L細胞免疫的8隻C3H鼠中,4次免疫後,有4隻對TYR cDNA轉染L細胞的鼠血清抗體滴度>10-4,C3H鼠免疫前及正常鼠對L-TY細胞無反應性。用L-TY細胞免疫動物獲得的血清能沉澱L-TY和有色素MMC細胞裂解物。
免疫沉澱法可見分子量為70kD~80kD的寬幅條帶,可能為TYR
生物合成中間代謝產物,未轉染L細胞,TYR陰性無色素MMC中未見特異性條帶。
2.免疫印跡法檢測TYR抗體:用抗TYR血清10-3稀釋度,在TYR轉染L細胞和有色素MMC可見細胞內顆粒染色,親代L細胞內無胞內染色,在L-TY細胞,細胞內染色顆粒位於核周和胞質內。無色素MMC,不表達TYR mRNA,無TYR活性,與TYR抗體無相互作用。有色素MMC和培養MC,高度表達TYR活性,黑素形成多,細胞質顆粒深度染色。
3.單克隆抗體.AT99能識別TRP-1糖蛋白,AT99能與人有色素MMC表達的TRP-1和轉染L-GP細(用編碼TRP-1全長cDNA轉染鼠L細胞獲得)表達的全長人TRP-1cDNA相互作用,且免疫耗竭實驗證實AT99不耗竭能產生分子量為70kD~80kD條帶的抗TYR血清,免疫螢光分析抗TYR抗體與TRP-1,TYR l-GP細胞無相互作用,抗TYR抗體不沉澱來自L-GP細胞的TRP-1。
3.TYR抗體使TYR活性喪失:免疫鼠血清能沉澱鼠MMC,L-TY細胞裂解物,提示免疫鼠血清能滅活有色素MMC及L-TY細胞TYR的活性,加入L-多巴底物後,見黑素形成,提示TYR活性恢復,免疫沉澱時如用免疫前血清則無黑素形成。
白癜風
簡介
白癜風與TYR抗體:TYR抗體在白癜風中常常發生。Song等套用
免疫印跡法檢測了26例白癜風患者血清,其中有16例(61%)可與重組TYR
特異性結合。26例白癜風患者,有16例(61%)血清TYR抗體陽性,其中7例伴發非
胰島素性糖尿病(IDDM)有4例(57%)、8例伴發
橋本甲狀腺炎有4例(50%)、3例伴發Grave病有3例(100%)、7例伴發Addison病有4例(57%)陽性。Kemp等[14]套用35S標記人TYR,放免法(RIA)檢測白癜風患者血清TYR抗體。在被檢測的46例白癜風患者的血清中,5例(10.9%)TYR抗體陽性,20例對照血清及10例橋本甲狀腺炎患者血清陰性。Baharav等套用固相ELISA法檢測18例白癜風患者(瀰漫性7例,局限性1例)血清中的TYR igG
抗體滴度,結果(OD均值)瀰漫性白癜風為0.658±0.251,局限性白癜風0.188±0.05,健康對照組0.093±0.049,顯示瀰漫性白癜風TYR igG抗體滴度較局限性白癜風及健康對照組顯著增高。這些TYR抗體與TYR的親和力高,與b位點
基因產物TRP-1沒有交叉反應。
大多數急性白癜風及黑素瘤患者有對MC、MMC的抗體,這些抗體在體外通過補體介導細胞毒作用和抗體依賴細胞毒作用殺傷MC。Cui等檢測發現30例黑素瘤患者血清有24例(80%)、29例白癜風患者血清有24例(83%)抗體陽性,而28例對照組只有2例(7%)陽性。人及動物黑素瘤中,白癜風的出現能改變其進程。用MMC免疫動物可誘發白癜風。重組抗MMC抗體對黑素瘤有效。黑素瘤伴發白癜風時預後較好,白癜風患者抗體出現的頻率和水平與黑素瘤
退變(regression)一致。提示抗白癜風和黑素瘤抗體作用於
色素細胞(MC,MMC)上有相同的抗原,並且這些抗原能在MC和MMC上表達。白癜風MC抗體既能溶解MC,致皮膚白斑形成,又能有效破壞MMC;MMC抗體也能與正常MC結合,誘導黑素瘤產生白癜風樣白斑,TYR抗體則是二者之間的橋樑。
白癜風患者血清MC抗體滴度與該病活動性和嚴重程度密切相關,50%局限性白癜風患者血清中有對MC的抗體,而瀰漫性白癜風則高達93%,且瀰漫性白癜風MC抗體能與MMC結合,抑制其增殖。在補體存在的情況下溶解細胞,減少體內鼠黑素瘤轉移,MMC上抗體
表位滴度在白癜風較健康者及黑素瘤高。黑素體是黑素合成和貯存的亞細胞器,Ando等認為黑素體數量變化與TYR mRNA水平有關。UVB上調TYR mRNA水平致皮膚色素沉著。TYR和gp75都是黑素體轉膜糖蛋白,TYR抗體與gp75沒有交叉反應。
白癜風患者血清含有抗MC抗體,MC抗體在Smyth雞模型中於脫色前數周被檢測到。近來黑素瘤患者血清中亦分離到TRP-1自身抗體,循環中的這些抗體被認為是導致Smyth雞色素脫失斑的主要原因[23,24]。白癜風患者血清中TYR抗體的檢出,進一步提示白癜風的分子發病機制,為臨床分型、分期、治療及預後提供依據。
其他
一種皮膚及其附屬物色素缺乏的遺傳病。可分全身性白化病和局部性白化病兩種,以前者最為常見。患者皮膚呈白色,毛髮銀白或淡黃色;虹膜呈淡紅色或淡灰色,半透明,瞳孔淡紅,視網膜無色素、羞光,眼球震顫,視力下降;病人對陽光很敏感,日曬後,皮膚可增厚並發生鱗狀上皮癌。白化病的發病是由於
黑色素代謝障礙所致。正常人體內的黑色素由
黑色素細胞合成,黑色素細胞內有黑素小體,它含有
酪氨酸酶,這種酶能將酪氨酸轉變成黑色素。白化病患者體內黑色素細胞數目正常,細胞內也有黑素小體,但由於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發生突變,不能合成酪氨酸酶,於是黑素小體中酪氨酸酶缺乏,不能使酪氨酸轉變成黑色素,從而導致皮膚、黏膜、毛髮、眼等白化現象。白化病有多種遺傳方式。全身性白化病屬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方式。局部白化病為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眼白化病(皮膚、毛髮均正常)可為X伴性隱性或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白化病遍及全世界,總發病率為1/10000~1/20000。對白化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應以預防為主。禁止近親結婚是重要的預防措施之一。對此病也可作產前診斷。在妊娠4~5個月時,通過胎兒鏡取胎兒一小塊皮膚,在電子顯微境下檢查胎兒是否為白化病,以避免患兒的出生,達到優生的目的。在遺傳的方式上白化病是屬於正常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只有當個體為隱性純合子(aa)時,才表現為白化病,通常白化病患者的父母為表型正常的雜合子,其因型為(Aa)是致病基因的攜帶者,患者同胞中也有1/4的發病風險。
關係
酪氨酸酶是一種含銅酶,來源於胚胎神經峭細胞,是黑色素代謝和兒茶酚胺的關鍵酶,並且是白癜風自身免疫的重要抗原。最近發現部分白癜風患者血清中有酪氨酸酶抗體,且與白癜風臨床類型和分期密切相關。提示自身免疫性白癜風發病機制與酪氨酸酶抗體水平有關,為其免疫治療提供依據,酪氨酸酶抗體可以作為白癜風活動性的一個指標。
酪氨酸酶其實是一種銅結合蛋白,所含的離子銅特異性能與人酪氨酸酶結合,一個位點的銅結合可以促進另一個位點的銅結合,組氨酸在銅B位點協調其結合。酪氨酸酶的
多肽鏈的適當摺疊對銅結合及其催化活性是關鍵性的,酪氨酸酶突變可中斷銅結合使其催化活性喪失,眼、皮膚白化病是由於酪氨酸酶
基因突變所致,該病酪氨酸酶陽性患者色素性皮膚損害發生率高。
食物
富含酪氨酸酶的食物有鮐鮁魚、藍圓參、竹莢魚、鮪魚、帶魚、鱸魚、鰳魚、黃花魚、鯖魚、鯉魚、鮑魚。 茶葉、白酒、水果酒、啤酒、陳醋、大醬、腐乳、臭豆腐、松花蛋等.
白癜風
白化病與白癜風均屬於色素障礙性皮膚病。二者都是以皮膚出現白斑為主要臨床表現,無明顯癢痛感覺。但白化病與白癜風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臨床多從如下幾方面來區分:
發病年齡
白化病自出生時就有明顯的“變白”表現;而白癜風為後天發生,可開始於任何年齡,但以20歲以前發病人數最多。
家族史
白化病有典型的家族遺傳史;白癜風的發病與遺傳有一定關係,但無大量的統計資料來證實,我國學者報告白癜風與遺傳有關聯者僅占3.9%~10.7%。
好發部位
泛發性白化病是全身的皮膚、毛髮及眼睛均變白;白癜風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好發於暴露及皺褶部位。
白斑特點
白化病的皮膚全部變白,毛髮呈白色或淡黃色,眼睛缺乏色素,畏光,白天視物不清;白癜風的白斑僅限於局部,邊緣清楚,周邊色素稍深,白斑中有的散在島嶼狀色素區,白斑大小、形態不一,物理刺激可誘發新的白斑或使原有白斑擴大。白斑上的毛髮可以變白或者不白。
病理檢查
取患者皮膚組織製成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白化病患者表皮黑色素完全消失;而白癜風患者白斑區黑色素減少或完全消失,而邊緣則黑色素相對增加。
治療
白化病藥物治療無效,僅能通過物理方法遮光以減輕患者不適症狀;白癜風通過使用光敏性藥物、激素及中藥等治療後白斑會減弱甚至消失。
白化病人應該注意些什麼?
白化病是一種遺傳性皮膚病,治療上沒有確切有效的方法。白化病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①避免強烈的日光照射;②注意保護眼睛;③避免近親結婚。
汗斑白斑
區別
有人說是白瘢風,也有人說不是,是汗斑。兩種病到底應該怎么區別?汗斑是一種容易和白癜風混淆的皮膚病,尤其是在白癜風初期症狀不是特別明顯時,很容易發生誤診。蘇州北兵營醫院白癜風醫生告訴廣大白癜風患者如何區分白癜風和汗斑。汗斑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膚病,皮膚損害以淡白色為主,其皮損大多數呈圓形或卵圓形斑,邊緣模糊,重點是汗斑表面往往有許多微細的鱗屑,所以也叫花斑癬。患者皮膚表面有折光性,可直接通過鏡檢找到真菌,汗斑主要出現在皮脂腺發達部位,如頸、上胸、背部與上肢。花斑癬俗稱汗斑,是由糠批馬拉色菌感染
表皮角質層引起的一種淺表真菌病。本病遍布世界各地,花斑癬的早期症狀常見於相對濕度較高的熱帶和溫帶地區。青年人,特別是男青年,由於活動多而出汗多,如果不及時換洗衣服和揩乾皮膚,則很容易發生花斑癬。花斑癬還多見於套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的人,因這類人的表皮細胞更換周期延長,有利於真菌生長,若停用激素後花斑癬即好轉。此外,身體虛弱、營養不良、糖尿病以及妊娠都可誘發本病。
而白癜風患者的皮膚色素脫失為點狀的或者連成一片的白斑,邊緣可有色素沉著,在白癜風穩定期界限很清晰,表面也無鱗屑,出汗過多也不會不加重,當然,在顯微鏡下也找不到真菌,這就是白癜風與汗斑的區別。希望大家在了解兩種疾病之後能有效地區分開它們,另外,有些人還問白癜風會不會傳染,在這裡我們告訴大家它是不會傳染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幼兒病例中可見與面頰、額及眉間,由於經常擦洗,表面不宜附著鱗屑,故易於早期風混淆。
白癜風患者的皮膚色素脫失為成片的白色,邊緣可有色素沉著,表面無鱗屑,出汗過多並不加重,當然,在顯微鏡下也找不到真菌。了解這些知識,可有助於鑑別兩病。
美白原理
皮膚白不白,主要取決於黑色素細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在人的表皮基底層細胞間,分布著黑色素細胞,它含有的酪氨酸酶可以將酪氨酸氧化成多糖,中間再經過一系列的代謝過程,最後便可生成黑色素。黑色素生成越多,皮膚就越黝黑;反之,則皮膚就越白皙。
酪氨酸酶具有獨特的雙重催化功能,是生物體內黑色素合成的關鍵酶,與人的衰老有密切關係。其異常過量表達可導致人體的色素沉著性疾病。酪氨酸酶抑制劑可以治療目前常見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如雀斑、黃褐斑、老年斑。市場上流行的美白化妝品中的熊果苷、維生素C衍生物、曲酸及其衍生物、綠茶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等中藥提取物等均為酪氨酸酶抑制劑,主要是通過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而達到抑制黑色素合成,進而發揮美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