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概況,經濟產業,社會事業,人民生活,基層組織,人 物,
概況
酒流凹村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常袋鎮,位於常袋鎮西北部,小浪底專用線北側2公里處,東鄰西小梵村,西連姚凹村,北邊是小浪底鎮寺凹村,南鄰小浪底專用線,村有耕地1200畝,村莊占地200畝,是丘陵區,交通便利,柏油路從村中間通過。全村轄5個村民組,190戶,730人,黨員25名。耕地面積1000餘畝,人均純收入976元,是省級貧困村。村內一條深溝將村莊分為兩部分,土壤瘠薄,十年九旱,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村內有深井一眼,僅供人畜飲水。
相傳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不但學富五車,詞章華麗,名重當地,且喜飲酒,長飲不醉。一日南遊至杜康仙莊,見酒旗飄飄,上書“杜康造酒醉天下”,頗不依為然,遂與仙莊掌柜杜康訂下協約:劉先生如喝醉,需付酒錢:如喝不醉,杜掌柜分文不收。於是劉伶開懷暢飲,數十碗下肚,依舊談笑風生,似無醉意。杜掌柜微笑送至門口,二人話別。
劉伶當時居於北邙,還家時行至常袋村西北嶺上,山風吹來,酒意大發,遂醉倒在路邊,酣睡過去,口中汩汩流出香氣四溢的酒液,像一條溪直達北面窪底,即現在的酒流凹村之所在。後稱為酒流凹村。
隨行家人見劉伶如此醉倒,久喚不醒。立即扶他用車送至家中。劉伶三天三夜不曾醒來,家人以為其醉死,遂以棺槨盛殮,擇日下葬。
事過三年,家人們商議為劉伶舉行三周紀念之禮,見一鶴髮童顏老漢走上門來相問:“此處可是劉伶劉先生府上?”家人說:是!老先生有啥事情?三年前我與劉先生簽約,喝醉酒需付酒錢,今日特來討要,望能通報。家人一聽,怒氣衝天,喝道:大膽老兒,我家老爺已過三世,今不向你索賠,反而討要酒錢。看打!齊刷刷圍上一圈,就要動手。杜掌柜將手一拱,道:慢來,你家老爺現在何處?家人怒日:已殯葬三年。杜掌柜道:“快快掘墓開棺,先生今日將醒!”家人以為這老頭兒說瘋話,又欲動手,內中有見多識廣之人觀此老漢,仙風道骨,聲若洪鐘,氣度不凡,對家人道:“老先生既如此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量他走不了,何不開棺一試?”眾人答應,齊前往墓地,傾刻間墓已掘開,抬出棺木。開棺一看,眾皆驚訝,劉伶面色如生,一遇陽光眼睛微睜,家人上前扶起,但聽劉伶打個哈欠,口中念念有詞:“真是好酒啊!真是好酒啊!”眾人皆信杜掌柜之言是真,遂向劉伶說杜掌柜前來討要酒錢,劉伶即令回府款待。
酒飯已畢,劉伶問道:“杜掌柜,要多少酒錢?”杜掌柜從腰間扯出一小布袋說:“造酒需要糧食,只要裝滿這一袋就可以了!”劉伶一笑,吩咐道:“打開倉庫,盡袋裝滿。”誰知糧倉已盡,袋仍未滿。原是仙袋一條,此即常袋村名由來。
此雖為民間傳說,但言之鑿鑿,村名確確。
酒流凹村共有姓氏9個,其中劉姓79戶,楊姓30戶,寧姓29戶,梅姓16戶,武姓12戶,陳姓10戶,張姓8戶,馬姓3戶,李姓2戶。除馬姓和李姓兩姓是外來姓氏,其它七姓都是祖居姓。
經濟產業
全村從過去到現在都是靠農業為主,人均耕地1.5畝,是糧食生產區,小麥、玉米、紅薯是主要農作物。解放初期每畝產量僅50公斤,建國後,通過興修水利、化肥的套用、機械程度的提高,使小麥畝產達400公斤。
社會事業
村裡的社會事業快速發展。通過上級扶持,集資、捐資於1997年建成“酒流凹村希望國小”。
2000年鋪成柏油路,1999年對全村電網改造。80%的農戶通上了電話。
2000年依靠移民資金修油路2公里。
2008年投資30萬元通組通戶道路建設,已完成硬化1000米,基本實現村內道路全覆蓋。引進投資30萬元的大棚蔬菜種植項目,已完成大棚建設10個。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建國前及建國初期的吃糠咽菜,到60至70年代的瓜菜代,80至90年代的糧食自給有餘,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呀。看住房,建國初期全村只有6家大戶住房子,還是土坯房子,其餘全部是窯洞。
現在全村住的全部是樓房和平房,沒有一戶住窯洞。
基層組織
酒流凹村解放後至1958年和西小梵村一直是一個農會和小鄉,主要幹部是西小梵的張清雲和李富順同志。
1959年至1962年是酒流凹村的初級社,支部劉致學、社長劉修甲,後轉為高級社。
1963年至1979年和姚凹村合組並成姚凹大隊,支部書記是姚凹村董廷漢、大隊長是劉修申。
1980年至今都是酒流凹村。全村現有黨員25名,支部書記劉紅旗,支部委員劉莫民、武金標共3人。
人 物
寧恆子:原洛陽市鋼管廠副廠長。
武修亞:原洛陽市房管局局長。
寧銓:原洛陽軸承廠職工醫院院長。
劉占斌:任洛陽市委宣傳部理論科科長。
劉文文:現任平樂鎮黨委副書記、鎮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