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佛造像博物館

鄴城佛造像博物館

鄴城佛造像博物館位於河北省臨漳縣,總投資1億元,建築面積8700餘平方米。該館展廳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佛教東漸為主題,分為漢晉十六國佛教與鄴城和北魏佛教與鄴城兩個單元。第二部分以東魏北齊時期的鄴城佛教為主題,分為東魏遷都和佛教中心東移和全盛的鄴城佛教兩個單元。第三部分以鄴城佛學的衰與榮為主題,分為建德法難與鄴城佛教的衰亡和鄴下佛學流派影響深遠兩個單元。

臨漳古稱,西晉為避愍帝司馬鄴諱,將鄴城易名“臨漳”,因北臨漳河而得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鄴城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使臨漳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鄴城佛造像博物館
  • 類別:歷史類
  • 地點河北省臨漳縣
  • 館藏精品:佛造像等
發展歷史,建築布局,地理位置,

發展歷史

佛造像博物館正面圖佛造像博物館正面圖
臨漳歷史悠久,臨漳鄴城的文明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春秋時齊桓公納管仲之諫始築,戰國時屬魏、西門豹為鄴令投巫治水。西太平仰韶文化遺址(今習文鄉)和回漳仰韶文化遺址(今香菜營鄉)證明了原始社會後期新石器時代臨漳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臨漳古時稱鄴,西依太行,北臨漳水,為齊魯達西北、中原通幽燕必經之地,素有“三國故地”“天下之腰膂、河北之襟喉”之美稱。東漢末為冀州牧駐地,官渡之戰曹操擊敗袁紹,雄踞鄴城,營建王都,築銅雀三台,創建安文風。曹丕自此而代漢稱帝,鄴為曹魏政權“五都”之一。
鄴城都城建築前承秦漢後啟隋唐,中軸對稱、棋盤格局、功能分區明顯、單一宮城制,開都城規劃之先河、為古代都城建築之典範。其規劃設計思想和布局特點影響深遠,對後來的長安洛陽北京城的興建乃至日本的宮廷建築都有著很大影響。鄴城遺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三十六處大遺址之一。
臨漳縣先後被命名為省級園林縣城、省級衛生縣城、全國綠化模範縣、因境內鄴城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六次成為國都。2011年12月6日至8日,鄴都文化高峰論壇暨2011年中國古都學會年會在臨漳縣舉行,臨漳縣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三國故地,六朝古都
2012年春節期間,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鄴城考古隊,在鄴城遺址內搶救發掘了一“海量”佛造像埋藏坑,一次性出土佛造像2895件(塊),其數量之多、品相之美、材質之高位居全國之首。
據專家介紹,此次發掘出土的佛教造像絕大多數是漢白玉造像,少數為青石造像,時代跨越東魏北齊至唐代初期,有題記的超過百件。這些佛教造像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鄴城地區佛教造像的類型和題材提供了可靠的標本,也為研究這一時期鄴城的都城制度、佛教發展情況及中國古代史上滅佛運動和佛像瘞埋制度等提供了重要線索;同時,進一步有力的證實了鄴城作為中國佛都的歷史地位。
臨漳古時稱,西晉為避愍帝司馬鄴諱,將鄴城易名“臨漳”,因北臨漳河而得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境內鄴城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使臨漳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

建築布局

該館展廳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佛教東漸為主題,分為漢晉十六國佛教與鄴城和北魏佛教與鄴城兩個單元。第二部分以東魏北齊時期的鄴城佛教為主題,分為東魏遷都和佛教中心東移和全盛的鄴城佛教兩個單元。第三部分以鄴城佛學的衰與榮為主題,分為建德法難與鄴城佛教的衰亡和鄴下佛學流派影響深遠兩個單元。

地理位置

鄴城佛造像博物館位於河北省臨漳縣城,總投資1億元,建築面積8700餘平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