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增科繪黛玉葬花圖

鄭增科繪黛玉葬花圖

鄭增科繪黛玉葬花圖》是現代畫家鄭增科創作的一幅繪畫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增科繪黛玉葬花圖
  • 作者:鄭增科
  • 創作年代現代
  • 畫作類型:設色畫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此幅《黛玉葬花》圖是鄭增科工筆仕女畫的代表作之一,畫中的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溫婉動人,整個畫面設色雅致,麗而不俗。頗具唐風。

作品賞析

鄭增科以傳統仕女畫為主,兼擅山水、花鳥。而他的仕女畫中,以人物的表現為中心,山水花鳥等技法的運用,是為體現人物喜怒哀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品位,為人物布置特定的活動場景服務。畫面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閣樓迴廊,衣冠修飾,無不顧盼人物情緒身份需要,精緻熨貼,位置適當,從而表現出其廣博的傳統文化修養和深厚的繪畫功底。
從繪畫技法來看,鄭增科借鑑了傳統年畫版畫、歷史畫和故事畫的創作特點,著眼於 “傳神”和“繡像”的功夫,注重 “章法”和“布局”,豐富色彩的運用。在畫面的經營上,他總是精心營造出適合畫面人物的活動場景,使“人”與“境”諧,“形”與“神”諧,從中體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喜怒愛憎,身份地位,社會關係等。同時,他借用戲劇臉譜來襯托人物神情表現人物精神特點,運用豐富的色彩來渲染氣氛活躍作品內在的思想,選取有特定寓意的花草樹木襯托突出主題,並提升繪畫格調;對於畫面的處理比較乾淨舒適,人物情緒的把握,畫面意境的深化也十分到位,達到了用很藝術的東西和技術融合,讓它與歷史揉合,與傳說和故事揉合到一起的功效,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鄭增科曾說:“藝術的生命力,在於表現出其有生命特性的東西,骨子裡美的東西。”不拘末節,自得真體。其仕女畫因其30餘載錘鍊,而精工巧繪,絢爛綺美,爐火純青,得到行家一致讚譽。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王麥稈評價他的畫:“既有傳統,又有創新。”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黃均評價他的作品,“丹青妙手,粉黛三千。”“美而不媚,麗而不佻,纖雅精巧,細膩婉約,頗具唐宋之風。無論工筆重彩、淡彩、白描作品中的人物,無不神態各異,筆墨清新。”
他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積累了大量寫生素材,題材多為古典文學和歷史人物,尤以工筆仕女最佳,"美而不媚","麗而不窕"無論工筆重彩,淡彩,白描,神態各異,筆精工妙。專攻工筆重彩人物,其作品多次獲獎,作品被日本、新加坡、韓國、香港等地收藏。

作者簡介

鄭增科是河北寧晉人,生於1957年,先後就學於天津美術學院王麥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黃均教授等畫家,並得到王雪濤、田世光、俞致貞老師的指教,攻習人物和花鳥,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黃均收為入室弟子,現為九河工筆畫學會會長。其人物畫以古代仕女居多,人物形象“美而不媚”、“設色妍雅,麗而不佻”,神態各異,頗有古代遺風和傳統筆法功夫。如展覽中的《執扇雙美》、《春夜靜思》、《消夏圖》、《蕉蔭仕女》四屏組圖的風格,就頗有古人風韻,既有詩意的存在,又有戲劇的情節。又如《易安填詞》一幅,刻畫的是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形象,畫家通過用墨設色等技巧,傳遞出中華民族藝術典雅和深蘊內斂的雋永之美。在鄭增科的作品裡,還有不少是取材於《紅樓夢》的,如《黛玉調鸚》、《寶琴立雪》、《王熙鳳》,以及《秋爽齋》、《香菱學詩》等。
鄭增科選擇的繪畫題材,大都來自於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歷史故事和優秀民間傳說,他選擇的故事和傳說,能給人以想像的空間,引起人們對歷史故事和傳統文化的久久回想與品味。比如《水月觀音》《西施》《昭君》《貂蟬》《貴妃醉酒》《貴妃調鸚》《畫龍點睛》《吹簫引鳳》《八仙過海》《吳彩鸞跨虎入山圖》,以及小說《紅樓夢》中人物《黛玉》《惜春》等,無不使人產生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聯想和思考,從而很容易使人產生藝術共鳴,喚起人們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尊重和至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