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厚峰

鄭厚峰

鄭厚峰,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10年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2010年至2014年,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從事博士後研究,主攻人類遺傳學。同年入選杭州市“僑界十大傑出人物”。2017年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同年加入西湖大學(其前身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疾病與群體遺傳信息實驗室【Disease & Population Geninfo Lab (DaP)】”,致力於衰老相關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研究和中國人群群體遺傳學研究。2022年增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杭州市委員會委員(科學技術界)。

2015年,《自然》雜誌線上發表大規模的群體基因組測序成果(Whole-gen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EN1 as a determinant of bone density and fracture)。該文第一作者為鄭厚峰博士。

2022年,西湖大學大型生物樣本庫【Westlake BioBank for Chinese (WBBC)】初試階段(Pilot)成果發表,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探索了中國人群的遺傳結構、選擇信號特徵、進化歷史和提供了中國人群單體型遺傳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厚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代表作品:Genomic analyses of 10,376 individuals in the Westlake BioBank for Chinese(WBBC) pilot project
  • 性別:男
主要經歷,個人專長,主要研究方向,學術成績,獲獎情況,社會兼職,主要論文論著,

主要經歷

2010至2014,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人類遺傳學博士後。
2015至2018,杭州師範大學教授。
2017至2018,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獨立實驗室負責人。
2019,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獨立實驗室負責人。

個人專長

利用生物信息學手段對遺傳學大數據進行分析。基因型推演/填補(Genotype imputation)技術,和二代測序大數據分析包的建立。熟悉各種生物統計軟體的套用和編程。獲得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熟練常見內科疾病診療。

主要研究方向

一直致力於複雜疾病遺傳學研究。
1、衰老相關的肌肉骨骼系統性狀遺傳學研究:青春期骨密度峰值的影響因素與易感基因;老年人骨質疏鬆骨折的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研究,肌少症相關研究。
2、群體遺傳學研究:中國人群單體型研究,中國人群遺傳結構,中國漢族人姓氏研究。
3、腸道微生物與複雜疾病。
正在開展的項目是大型佇列研究暨WBBC(Westlake BioBank for Chinese)項目,包括基因組數據和健康數據,最終做到預測健康風險和精準用藥。

學術成績

先後在Nature、BMJ、Nat Genet、Ann Rheum Dis和Nat Commun等雜誌發表通訊作者/第一作者論文45篇。論文累計引用次數在Google Scholar為7800多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包括在研和完成),包括一項國際合作項目;主持完成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傑青項目1項。為SCI收錄雜誌BMJ,Sci Transl Med,Genome Biol和Nat Commun等審稿,美國人類遺傳學國際會議審稿人,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評審人。

獲獎情況

杭州市首批傑出教育工作者(2021)
杭州市“僑界十大傑出人物” (2015)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青年研究者Travel獎(2014)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青年研究者Travel獎(2013)
ASBMR肌研究論壇青年研究者Travel獎(2013)
歐洲鈣化組織學會“青年科學家”獎(2012)
美國骨礦物質研究學會青年研究者Travel獎(2011)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年度SCI論文”一等獎(2010)
安徽省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獎(2010)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優秀論文一等獎(2007)

社會兼職

浙江省數理醫學學會生物醫學大數據專委會 主任委員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基礎與轉化醫學分會 常務委員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骨質疏鬆分會 常務委員
美國人類遺傳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會員
美國骨骼和礦物質研究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會員
浙江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主要論文論著

發表論文(僅列影響因子IF>10):
*通訊作者
#共同第一作者
1. Cong PK, Bai WY, LiJC, Yang MY, Khederzadeh S, Gai SR, Li N, Liu YH, Yu SH, Zhao WW, Liu JQ, SunY, Zhu XW, Zhao PP, Xia JW, Guan PL, Qian Y, Tao JG, Xu L, Tian G, Wang PY, XieSY, Qiu MC, Liu KQ, Tang BS, Zheng HF*. Genomic analyses of 10,376 individuals in the Westlake BioBank for Chinese(WBBC) pilot project. Nat Commun. 2022 May26;13(1):2939. doi: 10.1038/s41467-022-30526-x.
2. Cong PK, KhederzadehS, Yuan CD, Ma RJ, Zhang YY, Liu JQ, Yu SH, Xu L, Gao JH, Pan HX, Li JC, XieSY, Liu KQ, Tang BS, Zheng HF*. Identification of clinically actionable secondary genetic variants fromwhole-genome sequencing in a large-scale Chinese population. Clin Transl Med. 2022 May;12(5):e866. doi: 10.1002/ctm2.866.
3. Zhu X, Bai W, Zheng H*. Twelve years of GWASdiscoveries for osteoporosis and related traits: advances, challenges andapplications. Bone Res. 2021 Apr 29;9(1):23.doi: 10.1038/s41413-021-00143-3.
4. Xia J, Xie SY, Liu KQ,Xu L, Zhao PP, Gai SR, Guan PL, Zhao JQ, Zhu YP, Tsoi LC, Stuart PE, Nair RP,Yang HQ, Liao YT, Mao K, Qiu MC, Ying ZM, Hu B, Yang ZH, Bai WY, Zhu XW, CongPK, Elder JT, Ye ZM, Wang B, Zheng HF*. Systemic evaluation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oriasis, psoriatic arthritis and osteoporosis:observational and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study. Ann RheumDis. 2020 Nov;79(11):1460-1467.
5. Bai WY, Zhu XW, Cong PK, Zhang XJ, Richards JB, ZhengHF*. Genotype imputation and reference panel: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on haplotype size and diversity. Brief Bioinform, 2019 Nov 6. pii: bbz108. doi: 10.1093/bib/bbz108.
6. Trajanoska K#, Morris JA#, Oei L#, Zheng HF#,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genetic and clinical determinants of fracture risk: genome wide association and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study. BMJ. 2018 Aug 29;362:k3225.
7.Zheng HF,Forgetta V, Hsu YH, Estrada K, et al. Whole-gen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EN1 as a determinant of bone density and fracture. Nature. 2015 Oct 1;526(7571):112-7.
8. Chen J#, Zheng H#, et al.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Han Chinese Population Revealed by Genome-wide SNP Variation,Am J Hum Genet. 2009 Dec;85(6):775-85.
9. Han JW#, Zheng HF#, Cui Y#, et al.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n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 identifies nine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at Genet. 2009 Nov;41(11):1234-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