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英雄故事,蘇區紅孩子,鐵流一小兵,皖南險突圍,血灑虎山廟,
簡介
鄧復生(1922—1942),福建龍巖人。少年鄧復生目睹國民黨反動派對蘇區民眾的暴行,並受伯父鄧子恢革命思想的薰陶,從小便參加革命。1939年4月輾轉赴安徽皖南參加新四軍,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教導總隊青年隊和政治隊學習,任第三支隊第五團第三營書記員。1940年冬,在第三支隊第五團任營部書記員。1941年1月在“皖南事變”的突圍中被俘,囚禁於鉛山石塘監獄。同年底,越獄潛逃,在往武夷山途中復被捕,解送上饒集中營。1942年6月19日在國民黨特務的大屠殺中犧牲。
英雄故事
蘇區紅孩子
1929年秋,毛澤東、鄧子恢等領導閩西土地革命,“分田分地真忙”,鄧復生家中也按人口分到田地,但孤兒寡母,缺乏勞力,一年辛苦耕耘,仍不足以餬口。鄧復生9歲時,因生活所迫,母親強忍失去骨肉之痛,不得不離開復生而改嫁了。臨別前夜,她抱著復生痛哭到黎明,以後隨夫去了河南。母親走了,只剩下慈祥的祖母與復生相依為命,祖孫倆靠母親從遠方匯來一些錢款補貼,過著艱苦的生活。
家雖窮,祖母仍然千方百計,省吃儉用,好讓復生入學。復生非常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勤奮學習,家貧買不起油燈,他便天天早起朗讀課文,每門功課都名列前茅。但因當時紅、白拉鋸厲害,學校時開時停,復生的學習也隨之時繼時輟。
在國小學習階段,鄧復生憎愛分明,他鄙視一些有錢人家的子弟,這些人愛顯示自己的物質享受,嘲笑和欺凌貧困同學,或者辱罵共產黨、紅軍游擊隊。對此,他揮拳相對,扶弱抑強。富有的學生向老師告狀,因此,復生也遭致少數思想落後老師的處罰,但他並不氣餒。
雖然是國小學生,但同學之中也無形中分成派別,思想傾向當然是以擁護紅軍和擁護白軍為區分。貧苦的學生因占多數,數量上有優勢。放學回家路上,往往因觀點不同,你一群我一幫吵吵嚷嚷,甚至發展至互擲石子形同打仗。少數一方往往被多數一方所震懾,不敢逞強,夾著尾巴逃走了。
1936年,14歲的鄧復生高小畢業,因經濟困難,他無法上中學讀書。
鐵流一小兵
1937年7月29日,閩西國共兩黨簽訂合作協定。8月底,時任新四軍政治部副主任的鄧子恢致信在廣東始興縣江口鎮萬泰昌菸絲雜貨店當店員的胞弟鄧子鳴及當學徒的長子鄧毅生,建議他們棄商回鄉參軍,並寄來一些有關抗戰的宣傳刊物。鄧子鳴他們決定加入抗日鐵流。1938年7月,鄧子鳴同新婚妻子結伴返鄉。8月,鄧子鳴再去廣東時,便將侄兒鄧復生一起帶去當店員。經南雄縣時,他們與龍巖大池鄉友吳悲憂會晤,在場的還有他的堂弟吳慶秋,年輕人血氣方剛,愛國熱情很高,都想參加新四軍。於是一拍即合,約定投軍的手續由鄧子鳴負責辦理,所需路費由吳悲憂贊助。鄧子鳴函告鄧子恢,鄧子恢十分讚許,立即寄來一張軍用通行證。1939年4月,鄧復生和吳慶秋持此通行證由江西乘浙贛線火車前往安徽皖南新四軍軍部報到。
在皖南,鄧復生見到多年沒見面的伯父鄧子恢,心中十分高興,激動得熱淚盈眶。鄧子恢拉著鄧復生的手,仔細端祥著面容清瘦、體質羸弱的侄兒,一陣心酸,他憐子之情頓生,欲留鄧復生在他身邊小住一段時間。鄧復生何嘗不想和難得相聚的伯父多住一段日子呢?可一想,參加革命隊伍是為了抗日救國,消滅日本鬼子,為了窮苦百姓過好日子,自己應該即刻投身革命洪流,多學點革命的知識和本領。他主意拿定,便向伯父請戰。鄧子恢為侄兒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動,便介紹他進入新四軍教導隊青年隊學習。
在青年隊里,鄧復生第一次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溫暖。到青年隊學習的同志們,雖然來自全國各地,語言和生活習慣各有差異,但都是為了抗日救國走到一起來了,彼此稱呼同志,互相平等相待、坦誠相處。鄧復生如魚得水,感到由衷的高興。他回想起孩提生活,無論是經濟生活或精神生活,都處於受壓抑狀態,如今在革命大熔爐里,有領導的關懷、老師的教導和同志們的幫助,他感到歡欣鼓舞。
鄧復生膽大心細,對荷槍實彈的輪值站崗懷有濃厚的興趣,他出生於農村,習慣於夜間行走於古木參天的森林。尤其是夜間值崗,同班的學員中,一些來自大城市的學生,膽子小,從未在夜間值勤過,碰到夜間行人和村野小獸動彈所發出的聲響都毛骨悚然。鄧復生總是像兄長一樣主動替代,或把自己的白天輪值讓予,專值夜班。
1939年3月5日,是鄧復生終生難忘的日子,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鄧復生以及其他幾位同志調到軍部機要訓練班,學習做譯電工作。他高興地走上工作單位,努力為革命效力。他埋頭苦幹,練習熟寫阿拉伯數字和翻譯電碼的一些基本功。由於疲勞過度,他的老毛病———癲癇症復發了,組織上即送他到老河口軍醫院治療,他暫時離開了朝夕相處的戰友。年底,他出院,繼續到教導隊政治隊學習。1940年秋,鄧復生調到第三支隊五團三營任書記員。
皖南險突圍
在皖南事變中,鄧復生英勇作戰,奮不顧身。東流山戰鬥是保衛軍部轉移的激戰地,由第三支隊司令員張正坤親自指揮。鄧復生雖然是戰鬥部隊成員,由於我軍武器缺乏,他作為營部書記員卻手無寸鐵,在激烈的戰鬥中,他從犧牲了的同志手中取得武器,投入戰鬥,和戰友們一起射出憤怒的子彈,阻擊了頑軍正面的反覆衝擊。戰鬥持續到下午,司令員張正坤被敵炮彈所傷。待撤出戰鬥時,五團———第三支隊唯一的戰鬥建制,幾乎被打光。深夜,鄧復生與五團零星戰鬥人員隨同軍部由石井坑突圍到大王坑,又陷入頑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我軍指揮員將零散的指戰員集中起來,組編成數支突擊隊,左衝右突,始終未能衝出重圍。由於頑軍以強大火力封鎖,傾下槍林彈雨,我軍數以百計的同志壯烈犧牲。
血灑虎山廟
1942年春,被囚禁在鉛山的軍士大隊和兩個步兵大隊被分散補充到國民黨的各部隊中。解散之前,鄧復生越獄逃出,但在往武夷山的輾轉途中被地方鄉保哨卡捕獲,被認出是鉛山的“逃犯”。因鉛山的集中營已不存在,遂把他解往上饒集中營。
6月,日軍向浙贛鐵路沿線進犯。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官司令部急忙由江西上饒撤退到福建建陽。囚禁於上饒集中營(原名為“軍官大隊”)的新四軍將士和愛國志士,被更名為“青年訓導團東南分團”,也隨之被武裝押送向福建閩北轉移。此時,蔣特來不及把鄧復生編隊而一道押解同行。鄧復生艱難地行走著,等待著重見天日的一天。
1942年6月5日,被囚人員由江西上饒啟程,第二天到達鉛山縣石塘鎮。集中營第六中隊秘密黨支部根據在上饒時確定的暴動計畫,擬在遷閩途中伺機行動,由原新四軍軍事幹部王羲亭擔任暴動總指揮。1942年6月17日,隊伍在崇安縣(今武夷山市)赤石鎮崇溪河畔等待過渡時,暴動領導核心成員迅速交換了意見,決定利用當時的有利時機、有利地形發起暴動。當輪到第六中隊過渡時,夕陽已經西下,先行過河的第一、二、三、五中隊都已由特務、憲兵押走。此時,王羲亭當機立斷,把手一揮,高呼:“同志們!沖啊!”該中隊80多位革命戰士,立即像弓弦上的箭一樣射出去,向著山崗衝去,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在國民黨頑固派的刺刀下,舉行了震撼人心的赤石暴動!
赤石暴動的勝利,給國民黨頑固派以沉重的打擊,但是他們不甘心失敗,趁機進行瘋狂報復。1942年6月19日,即赤石暴動後的第二天,集中營憲兵特務從未參加暴動的隊伍中抽出一批人,加上暴動後被抓回的共50多人,押解到崇安縣赤石鎮附近的角亭虎山廟側,分三批集體槍殺。
憲兵隊長喝道:“你為什麼逃離軍士大隊?你是屬於潛逃人員!你認罪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