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秦直道

所謂秦直道,指的是秦始皇為了抵禦北方匈奴的進攻,修築的一條軍事交通大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爾多斯秦直道
  • 修建者:秦始皇
  • 目的:抵禦北方匈奴的進攻
  • 修建時間: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
簡介,內容,

簡介

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後,除以國都鹹陽為中心,修築了通向原六國首都的馳道外,還命大將蒙恬由距鹹陽不遠的陝西淳化縣梁武帝村的雲陽林光宮(秦始皇的軍事指揮中心),沿陝西旬邑、黃陵、富縣、甘泉、志丹、安塞、榆林進入內蒙古繼續北行,經伊金霍洛旗西11公里的紅海子鄉掌崗兔村、東勝市西南45公里的漫賴鄉海子灣以東的二傾半村和達拉特旗西南50多公里的青達門鄉到高窯頭鄉交界處,越過黃河通向包頭西的九原郡遺址(今包頭市郊麻池古城),修起一條長1800里(約今1400里)的直道。由於是“直道”,所以遇山開山,遇溝填溝。這樣浩大的工程竟以兩年半的時間便迅速全部竣工。這條大道的築成,在當時曾使秦始皇的騎兵三天三夜即可馳抵陰山之下,出擊匈奴,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內容

直道的修築遇溝壑則以紅沙石土填平。伊金霍洛旗掌崗兔村為草原地帶,這裡修的直道從斷面上看,為夯築土砂石層,上下共8層,1——7層,每層厚25——80厘米,最上一層厚1.2米。以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物質條件來衡量這歷史記載中的“塹山工程”,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在荒無人煙之處,可以並排行駛四輛馬車。長達幾十里的秦時大道,由於年深月久,野草叢生,極目遠眺,宛若一條綠色的巨蟒,伸向遼闊的內蒙古草原.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這項直道工程始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三十七年九月以前完工。秦始皇死後的轀涼車就由直道回到鹹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