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盆地油氣成藏規律和主控因素研究

《鄂爾多斯盆地油氣成藏規律和主控因素研究》是由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王毅,楊偉利,劉全有,王傳剛,孫宜朴,張劉平,周波,賈會沖,王付斌,劉樹平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爾多斯盆地油氣成藏規律和主控因素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 主要完成人:王毅,楊偉利,劉全有,王傳剛,孫宜朴,張劉平,周波,賈會沖,王付斌,劉樹平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20044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2-2-32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本項目研究屬於油氣勘探與開發類基礎型研究項目。鄂爾多斯盆地集多種能源礦產於一盆,且油、氣、煤、鈾礦主要資源很豐富,典型的盆地發展歷史和地質特點在我國和世界均較為少見。立項之初,盆地油氣資源探明程度較低,下古生界僅發現靖邊大氣田,20餘年未再有突破;上古生界發現幾個大型氣田,但都分布在北部,南部前景如何還值得關注。課題的目的旨在通過盆地整體動態研究,探討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分布主控因素和成藏條件,進而指出鄂爾多斯盆地有利勘探的新領域。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鄂爾多斯盆地油氣成藏動力學背景;(2)鄂爾多斯盆地油氣成藏地質條件比較;(3)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形成機理與成藏主控因素;(4)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勘探新領域。課題研究取得了創新成果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首次將中生代以來的鄂爾多斯盆地詳細刻畫為四個演化階段和五個後期改造階段;確定了西傾大單斜在早白堊紀已經開始形成,並對盆地關鍵成藏期(早白堊世)油氣運聚具有重要控制作用;(2)首次提出了盆地西南緣平涼組、背鍋山組具備良好的生烴潛力,是靖邊風化殼大氣田的油型氣主要來源,明確了成藏過程經歷古油藏到古氣藏、最終定位靖邊氣田的歷史過程。生烴演化歷史分析表明平涼組烴源岩已累計生成資源量4.3億噸,其中晚侏羅世-早白堊世末的主要生排烴期(盆地成藏關鍵時期)生成資源量占80%;(3)將流體包裹體分析結果與構造演化、儲層成岩作用過程相結合,首次提出了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深盆氣-成岩作用成藏機理,認為上古生界具有多期油氣成藏過程,晚期儲層的成岩緻密化使已經形成的深盆氣藏超越了通常的存在時間而得以保存,指出了杭錦旗探區常規氣藏和深盆氣藏的有利勘探區域;(4)成藏條件的綜合分析與對比,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具有下古生界海相烴源和岩溶、礁灘儲層條件、上古生界煤系生烴、三角洲砂體儲層條件和多套生儲蓋組合,認為盆地西南緣具有較大的勘探潛力。該成果有效推進了大牛地、杭錦旗、定北、富縣探區古生界天然氣勘探。2010年在大牛地氣田98井奧陶系風化殼大獲得19639方/日的穩定產能,提交天然氣預測儲量315.1億方;杭錦旗區塊多口鑽井獲得經濟產能,提交天然氣探明儲量105.18億方,開闢了中石化新的儲產量接替區;定北區塊定北10井天然氣產能首次突破6萬方/日,提交控制地質儲量322.62億方,為中石化培育了後備儲量接替區。中國石化華北分公司作為“陝京天然氣管線”供氣源之一,有利保障了首都及其周邊地區天然氣供應,社會效益顯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