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盆地中生代原盆恢復及其演化-改造動力學環境》是依託西北大學,由劉池陽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爾多斯盆地中生代原盆恢復及其演化-改造動力學環境
- 項目類別:重大研究計畫
- 項目負責人:劉池陽
- 依託單位:西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選擇在時間演化和形成動力學環境上與華北克拉通破壞密切相關、在空間上相鄰、在地質記錄上更為系統全面的鄂爾多斯盆地及鄰區為重點解剖對象,研究盆地的克拉通屬性和特徵、盆地演化、後期改造和東部區域隆升時限及期次;剔去後期改造的影響,恢復地層剝蝕厚度和中生代盆地主要演化階段原始沉積面貌;研究中生代盆地演化過程主要地質事件的表現形式、基本特徵、空間展布及其形成的區域地球動力學背景;分析盆地油氣、煤、鈾成藏(礦)和分布的基本規律、資源豐富的主控因素及其形成的動力環境;在此基礎上探討盆地形成演化及改造、能源礦產富集成藏(礦)與克拉通破壞的效應聯繫及回響關係。本項目研究可望在(1)克拉通破壞的表淺部地學效應和回響方面取得創新認識;(2)為初步揭示和明晰華北克拉通破壞的起始-結束時限及其過程和階段提供回響證據和約束條件;(3)為華北克拉通破壞相關的沉積能源礦產的富集成藏(礦)效應提供剖析實例和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鄂爾多斯盆地位於華北克拉通西部。根據多種資料進行的原始盆地恢復揭示,在鄂爾多斯盆地發育的鼎盛時期--中晚三疊世延長期,盆地的沉積範圍和湖區面積均十分寬闊,沉積東部邊界跨入晉豫,東南部已達冀皖,原始沉積範圍逾60萬km2,為今殘留盆地範圍的2倍多,為華北克拉通上面積最大的中生代沉積盆地。華北克拉通在印支期的大變革中形成東隆西坳的區域格局,東部隆起區普遍缺失晚三疊世沉積,在西部坳陷區發發育了大型鄂爾多斯盆地。從而拉開了華北克拉通東部破壞的序幕。在中侏羅世延安期,盆地的沉積邊界雖較延長期有所變化,但沉積的廣闊範圍大體相當。隨著華北克拉通東部隆升的加強和範圍向西擴大,盆地的沉積東界逐步向西遷移。到侏羅紀晚期,東部隆起幅度達到高潮而發生破裂和岩漿活動,克拉通進入強烈破壞期。早白堊世的進一步的裂陷疊加和岩漿活動,加強和進而完成了華北克拉通的破壞。大致與華北克拉通強烈破壞的結束同步,鄂爾多斯盆地於早白堊世末(晚)期消亡,整個華北克拉通西部廣闊地區再沒有接受大範圍區域性沉積。在華北克拉通東部,晚白堊世以來和之前的岩漿活動、構造作用和沉積盆地發育等地質特徵也迥然不同,表明前後分別處於完全不同的構造動力學環境之中。這從另一方面驗證了上述華北克拉通東部破壞發生的時限,同時證明了鄂爾多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消亡、改造與華北克拉通東部破壞的明顯回響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