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都轉運使司”。官署名。西夏有都轉運使司,設轉運使等官。金代中都路置都轉運司,掌本路稅賦錢穀、倉庫出納、權衡度量之制。設使為長官,正三品。下設同...
官署名。金朝置。掌轄區稅賦錢穀、倉庫出納、權衡度量之制。初以臨潢府為北京,設司,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改北京為臨潢府路,以北京都轉運司為臨潢路轉運司。...
上京路都轉運司,官署名。金朝置。掌本路稅賦錢穀、倉庫出納、權衡度量。天德三年(1151)設於上京路濟州。四年,改為濟州路轉運司。 ...
亦稱“轉運使司”。官署名。宋代諸道(路)皆置,均調一道(路)租稅以供國用,以轉運使、副使主其事。兼分巡所部,監察官吏。遼代置山西路都轉運使司及奉聖州...
官名。宋朝諸路置轉運使,如五品以上官充任,則為都轉運使,掌經度一路財賦,監察各州官吏。遼朝山西路都轉運使司亦設。金朝中都路都轉運司所置為正三品,掌本路...
地方官署名。金朝置。掌本路稅賦錢穀、倉庫出納、權衡度量之制。設於濟州路。原稱上京路都轉運司,海陵王天德四年 (1151) 改名。設轉運使領司故,秩正三品。下...
轉運使 ,官名。中國唐代以後各王朝主管運輸事務的中央或地方官職。北宋前期轉運使職掌擴大實際上已成為一路之最高行政長官。以後﹐陸續設立了提點刑獄司﹑安撫司等...
大都河間等路都轉運鹽使司,秩正三品,掌場灶榷辦鹽貨,以資國用。...... 大都河間等路都轉運鹽使司,秩正三品,掌場灶榷辦鹽貨,以資國用。使二員,正三品;...
山東東路轉運鹽使司,品秩、職掌同上,運判止一員。國初,始置益都課稅所,管領山東鹽場,以總鹽課,後改置運司。...
在四川又設立茶鹽轉運司,管理茶鹽稅務。十四年江淮、荊湖、福建全部置榷。十七年,在江州設榷茶都運司。詞條標籤: 語言, 字詞 圖集 茶鹽轉運司圖冊 V百科往期...
河東陝西等處轉運鹽使司,品秩、職掌同前,運判增一員。國初,設平陽府以征課程之利。...... 河東陝西等處轉運鹽使司,品秩、職掌同前,運判增一員。國初,設...
四川茶鹽都轉運司,官署名。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始置,設都轉運使、同知、副使、判官等員,掌四川茶、鹽事務。十年罷。 ...
②宋期三司三部各置一員,分掌諸案事,任滿三年無遺缺則出西頭供奉官; 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隨司而廢。③金朝都轉運司置二員,掌勾稽文牘。 [1] ...
鹽運使司,鹽務管理機構。其名稱始於元太宗六年(1234)。太宗十二年(]240)改立提舉榷鹽所。中統四年(1263)又改為都轉運鹽使司。明洪武二年(1369)設都轉運鹽...
歷任滑州(今河南滑縣)軍事判官,上洛縣(今陝西商縣)令,安化、順義軍節度判官,尚書省令史,汾陽軍節度副使,都轉運司戶籍判官,太常博士,太常丞兼秘書郎,左司...
朝廷在中都地區,另設立有與大興府平行的若干專門機構,如司法機構中都路按察司、警察機構中都警巡院、經濟管理機構中都都轉運司等。...
從征爪哇軍,往招占城、甘不察,詔授阿里三珠虎符,張存一珠虎符,仍蠲阿里父布伯所負斡脫鈔三千錠","壬午,罷江南茶稅,以其數三千錠添入江西榷茶都轉運司歲額...
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改北京為臨潢府路,以北京路都轉運司為臨潢府路轉運司,尋罷。從此本地免去京號。金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建中都於燕京,為置...
《金石萃編·宋渾王廟牒》:“承準都轉運司牒準朝旨訪尋管下名山靈祠,委所在長吏躬親精虔祈禱。”《清平山堂話本·柳耆卿詩酒翫江樓記》:“這 柳耆卿 詩詞...
耦耕堂地名,始見於清乾隆年間“兩淮”(淮安、淮陰)漕督都轉運司使盧見曾(山東德州人,清康熙丁酉科進士)所作的淮六屬《鹽實錄》...
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金都會寧府建號上京,本地改稱北京臨潢府,置北京路都轉運司於此。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改北京為臨潢府路,以北京路都轉運司為臨潢...
官署名統稱。西夏第三等官衙。包括大恆歷院、都轉運司、陳告司、都磨勘司、審刑司、群牧司、農田司、受納司、邊境監軍司、宮前侍司、磨勘軍案殿前司、鳴沙...
兩浙鹽務官制, 漢代置鹽官於會稽郡。唐代設鹽鐵使。宋代鹽官,或以監司兼管,或特設提舉兼監司之事。明代設都轉運司、鹽道、鹽提舉等職,以巡鹽御史統管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