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是200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簡帛書法選》編輯組。

基本介紹

  • 書名: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
  • 作者:《簡帛書法選》編輯組 
  • ISBN:9787501014224
  • 頁數:74
  • 定價:15.00元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12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簡帛書法選。1993年秋,荊門市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在沙洋縣紀山鎮搶救性清理髮掘了郭店一號楚墓。該墓雖小,發掘前又曾兩次被盜,但隨葬器物仍很豐富,有禮器、樂器、車馬器、生活用器、喪葬器、竹簡等,根據墓中陪葬物,得知墓主人生活在戰國中晚期,其身份為上士。郭店楚墓隨葬物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八百餘枚竹簡,一經公布於世,即在海內外學術界掀起了研究簡牘熱潮,許多專家學者為之著書立說,發表自己的觀點見解。郭店楚簡經過專家們長達五年的艱辛整理,確定郭店楚簡包括十六篇先秦時期的文獻,其中道家典籍三篇,分別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語叢四》(《說之道》》;儒道共同典籍《五行》;儒家典籍為十二篇,分別為《緇衣》、《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聞之》、《尊德義》、《性自命出》、《六德》、《語叢一》、《語叢二》、《語叢三》。這批典籍除《老子》、《緇衣》見諸傳世本,《五行》見於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外,其餘皆為兩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
《性自命出》是郭店楚簡儒家文獻之一。本篇存簡六七枚。簡兩端削成梯形,簡長三二.五厘米。編線兩道,編成間距為一七·五厘米。

編輯推薦

本篇是重要的心性說理論著作,也是研究先秦人性論的重要材料。簡文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陸相近,習相遠』的觀點,提出了『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於情,情生於性』 的觀點。『性』指人的本性。《苟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命』指生命;『天』指自然界;『情』是指人的真情流露;『道』指行為規範。認為人有生命,就有性,人的生命是自然界給予的。人的真情流露來源於人的本性,人的行為規範又是從人的真情開始的。
本文詳細分析『性』。認為性,不僅人有,而且動物也有,人的性表現出來便是好惡,是喜、怒、哀、樂之氣,這種氣發於外,便是情。簡文還陳述了『性』的七種類別及其相應的含義和外界作用於『性』的七種方式。
簡文闡述了心性之間的關係。認為人都有性,而且都是相同的,因為它受命於同一個天,但人心各異,因為它受教於不同的對象。這裡的心指道德意識水平,這個『心』是沒有既定的方向的。所以『心』要接受教育,使人心如一,不受外物所誘。這是統治階級的一種願望,希望天下臣民一心一意都擁戴他們,並臣服於他們的統治。
簡文還講了如何讓心受教,認為要以樂養心,要在心之德性上下功夫,使德與行合一。這樣有情、有德的君子,即使地位低下,眾人也會認為他高貴。
簡文通篇未涉及治國之道,雖提到了『道』,但其論道的內容,主要是講禮樂,特別是樂對喜、怒、哀、樂之情的調節、修養,是修身之道而非治國之道。
《郭店楚墓竹簡》的有關墓葬年代、地域環境、墓主人身份考證,墓中所出先秦竹簡典籍文獻內容反映的楚人治國思想,竹簡的製作、書寫形式規格、書體,以及簡文所反映的楚文化對華夏文化發展的貢獻等,請詳閱《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
根據《郭店楚墓竹簡》整理的十六篇先秦典籍文獻,文物出版社特將此簡文影印放大,分十五冊出版。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和讀者了解楚簡、了解華夏文明史提供真實的文物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