緇衣(詩經中的一篇詩歌)

緇衣(詩經中的一篇詩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緇衣,漢族服飾。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

《緇衣》本首詩選自《詩經·國風·鄭風》。為先秦時代鄭地漢族民歌。全詩三章,每章四句。鄭武公愛賢,賢者朝服破舊,武公重做新衣送給他。《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緇衣
  • 創作年代:先秦
  • 作品出處:《詩經·國風·鄭風》
  • 文學體裁:古體詩
  • 地區:中國
出處,原詩,注釋,譯文,賞析,服裝,僧尼的服裝,

出處

先秦 詩經鄭風

原詩

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緇衣之席[1]兮,敝,予又改作兮。
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注釋

1、緇(茲zī)衣:黑衣。《傳疏》:“朝服以緇布為衣,故謂之緇衣。”  2、敝:破舊。予:而。 3、館:館舍。 4、粲:上等白米 5、席:寬大。《毛傳》:“席,大也。”

譯文

黑色官服真合適,破了我再來縫製。
你到館捨去辦事,回來我為你做飯。
黑色官服真美好,破了我再來製造。
你到館捨去辦事,回來我為你做飯。
黑色官服寬又長,破了我再制新裝。
你到館捨去辦事,回來我為你做飯。

賞析

《緇衣》為鄭風的第一首。這首詩,儘管在現今大學的教科書中根本不提,在各種《詩經》選本中也不見蹤影,可在古代典籍中卻不時提到。《禮記》中就有“好賢如《緇衣》”和“於《緇衣》見好賢之至”的記載(轉引自《詩集傳》)。鄭國開國之君桓公為周幽王時的司徒,他的兒子武公則為周平王時的司徒。因此,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的《鄭世家》“述贊”中說:“厲王之子。得封於鄭。代職司徒,《緇衣》在詠。”宋代的朱熹在《詩集傳》中說:“舊說,鄭桓公、武公,相繼為周司徒,善於其職,周人愛之,故作是詩。”他似乎是贊成這一“舊說”的。而清代的姚際恆、方玉潤則以為這是“美武公好賢之詩”(《詩經原始》)。當代學者高亨先生也同意此說。他說:“鄭國某一統治貴族遇有賢士來歸,則為他安排館舍,供給衣食,並親自去看他。這首詩就是敘寫此事”(《詩經今注》)。至於鄭國統治者是真“好賢”,還是政治手腕,論者也是有不同看法的。如王夫之就認為:“《緇衣》之詩,王子友(桓公)之工其術以歆天下者也。”(《詩廣傳》)意思是,所謂“好賢”,乃是鞏固其統治地位的權術耳。
其實,我們仔細玩味這首詩,會充分感受到詩中有一種溫馨的親情洋溢其間,因此,與其說這是一首描寫國君與臣下關係的詩,還不如說這是一首寫家庭親情的詩更為確切。當代不少學者認為,這是一首贈衣詩。詩中“予”的身份,看來像是穿緇衣的人之妻妾。孔穎達毛詩正義》說:“卿士旦朝於王,服皮弁,不服緇衣。退適治事之館,釋皮弁而服(緇衣),以聽其所朝之政也。”說明古代卿大夫到官署理事(古稱私朝),要穿上黑色朝服。詩中所詠的黑色朝服看來是抒情主人公親手縫製的,所以她極口稱讚丈夫穿上朝服是如何的合體,如何的稱身,稱頌之詞無以復加。她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如果這件朝服破舊了,我將再為你做新的。還再三叮囑,你去官署辦完公事回來,我就給你試穿剛做好的新衣,真是一往而情深。表面上看來,詩中寫的只是普普通通的贈衣,而骨子裡卻唱出了一位妻子深深摯愛自己丈夫的心聲。我們不必因為詩的主人公是卿大夫的妻妾,而說贈衣給丈夫僅僅是為了博得丈夫的寵愛。
全詩共三章,直敘其事,屬賦體。採用的是《詩經》中常見的復沓聯章形式。詩中形容緇衣之合身,雖用了三個形容詞:“宜”、“好”、“席”,實際上都是一個意思,無非是說,好得不能再好;準備為丈夫改制新的朝衣,也用了三個動詞:“改為”、“改造”、“改作”,實際上也都是一個意思,只是變換語氣而已。每章的最後兩句都是相同的。全詩用的是夫妻之間日常所說的話語,一唱而三嘆,把抒情主人公對丈夫無微不至的體貼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服裝

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詩·鄭風·緇衣》:“緇衣之宜兮。”毛傳:“緇,黑色,卿士聽朝之正服也。”
紅樓夢》惜春判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此處緇衣應為黑色的布衣。
3 澄子亡淄衣
宋有澄子①者,亡淄衣,求之塗②.見婦人衣緇衣③掾而弗舍④,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緇衣!"婦人曰:"公⑤雖亡緇衣,此實吾所自為⑥也."澄子曰:"子不如速與我衣,昔吾所亡者紡緇⑦也,今子之衣禪緇⑧也.以禪緇當紡緇,子豈不得⑨哉⑨ " .(《呂氏春秋》)
注釋
①澄子—人名.亡——遺失.緇'(zi資)衣一黑色的衣服。
②求之塗一到路上尋找.塗,通"途"。
③衣(yi易)緇衣—穿著黑色的衣服.第一個"衣"是動詞,"穿"的意思,讀第四聲.
④援而弗舍一扯著不放開.援,扯,牽.舍,放棄.
⑤公—對男子的敬稱.
⑥吾所自為—我自己縫製的.
⑦紡緇一指黑色的袷衣.
⑧禪(chan蟬)衣—黑色的單衣.
⑨得—合算
譯文
宋國有個人名叫澄子,丟了一件黑衣服,到路上去找.看見一個婦人穿一件黑衣服,拉住不放,想扒下她那件衣服來,說:"剛才我丟了一件黑衣服!"婦人說:"先生雖然丟了黑衣服,可是這件衣服卻是我自己做的呀."澄子說:" 你不如趕快把衣服給了我,我原先丟的是件袷衣,如今你這件是單衣,拿單衣當袷衣,你難道還不合算嗎 "

僧尼的服裝

韋應物《秋景詣琅琊精舍》詩:“悟言緇衣子,蕭灑中林行。”
彭乘 《續墨客揮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檐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
《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郭沫若《孔雀膽》第四幕:“橋上走出一位以黑紗蒙面的僧人,身著緇衣,手敲金鐘,口念‘南無 阿彌陀佛 ’。”
引申指佛教
唐 沈亞之 《送洪遜師序》:“自佛行中國已來,國人為緇衣之學多,幾與儒等。” 宋 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廬山詩》之三一:“ 歐公 辟浮屠,晚乃好緇衣。”
借指僧人
劉商《題禪居廢寺》詩:“凋殘精舍在,連步訪緇衣。” 明 陳汝元《金蓮記·詬奸》:“丞相是當朝黃閣,小尼是出世緇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