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堡鄉(山西晉中市榆次區郭家堡鄉)

郭家堡鄉(山西晉中市榆次區郭家堡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郭家堡鄉地處晉中市、榆次城鄉結合部,總占地面積80.4平方公里。轄有17個行政村,4個實業公司,40000餘人。全鄉境內有太洛、榆長、榆刑、榆孟、榆太、108國道太舊高速公路等7條主幹道和東外環、南外環、西外環、迎賓西路等14條公路支線相交匯,石太、太焦、同蒲等3條鐵路幹線從本鄉穿行而過,省內唯一的空港----太原武宿飛機場與本鄉緊相依傍,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郭家堡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山西省晉中市榆次
  • 電話區號:0354
  • 地理位置:榆次城鄉結合部
  • 面積:80.4平方公里
  • 人口:14.8萬餘人
  • 方言:榆次話
  • 車牌代碼:晉K
簡介,人口信息,郭家堡鄉下轄,地理位置,氣候水文,礦產資源,基礎設施,科教文衛,經濟發展,歷史沿革,人才輩出,文化深厚,民風淳樸,

簡介

近年來,郭家堡鄉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廣大人民民眾大力實施“現代農業精品化、鄉鎮企業規模化、村鎮建設城市化、社會事業實用化”五化發展戰略,截止2005年,全鄉已形成南關千畝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園區和聶村、東外環、南外環等三個萬畝節水片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形成里鑄造冶煉、機械製造、輕工紡織、建築建材、食品加工等行業為主體,產品門類齊全的鄉鎮企業發展體系,已擁有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大型企業40個;已初步形成房地產開發、商貿物流中心、多功能商業街建設為重點,知識型服務業、生產型服務業、休閒式服務業全面發展的三產服務體系。到2005年底,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25.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858元。鄉黨委、政府已先後被民政部,山西省委、省政府,晉中市委授予“中國鄉鎮之星”,“模範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光榮稱號。
郭家堡鄉郭家堡鄉

人口信息

郭家堡鄉劃分為17個行政村,4個公司。農業人口39259人,農戶12985戶,農村勞動力18830個。
郭家堡鄉總占地面積53.3平方公里,其中平川33.8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3%,丘陵19.4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7%.現有耕地39554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1.01畝.其中水澆地面積30468畝,占總耕地面積的77%,旱地面積9086畝,占總耕地的23%.耕地類型主要有平川地、河灘地低洼地、坡地等。其中平川地面積最大,水源豐富,是主要產糧基地

郭家堡鄉下轄

地理位置

郭家堡鄉地處晉中市榆次區近郊。位於東經112°34′30″一113°7°20″,北緯37°28′8″-37°32′30″之間。瀟河從旁而過,西部與晉中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榆次區張慶鄉相連,北部與榆次經濟技術開發區、鳴謙鎮接壤,東部與東趙鄉、長凝鎮相接,南部、東南部分別與東趙鄉修文鎮接壤。
郭家堡鄉郭家堡鄉

氣候水文

鄉內氣候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基本特點:四季變化明顯。春季溫度回升快,晴朗天氣多,降雨量少,蒸發量多,多數年份春旱。夏季溫度高,降水量多,光照充足,有的年份出現伏旱、大風、暴雨冰雹。秋季溫度逐漸下降,降水量減少,晴朗天氣多,有的年份出現連陰雨。冬季溫度低,降水量少,晴天、少雲天氣較多,有的年份出現大風或劇烈降溫。 雨熱同季。高溫季節與多雨季節在同一時期出現。在一年中,夏半年(4月-9月)溫度比冬季半年(10-次年3月)溫度明顯偏高,7月份為最高,夏半年的降水量約占全年水量的87%,其中6-8月三個月的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58.9%,7-8兩個月的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46.3%。
熱量資源適中,水分較欠缺。境內太陽輻射能為130-1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數為2262.3小時,最多達2862小時(1980年)。月平均氣溫穩定通過零度持續天數為261天,活動積溫為4014.3℃;月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度的持續天數為189天,活動積溫為3590.6℃,歷年平均無霜期157天。
河流:郭家堡鏡內有過境河流瀟河,與修文鎮相隔。瀟河為汾河的一大支流,發源於昔陽縣尚鄉,經壽陽、榆次、清徐到太原南郊馬村注入汾河,全長137公里,在郭家堡鄉境內15.5公里,流經北合流、源渦、小東關、王村,年經流量按水文分析為2.23億立方米,瀟河源渦大壩實測資料為1.49億立方米/年。1962年曾出現最大洪峰2403立方米/秒,枯水期洪水流量小,境內的的石虎彎段僅0.1-0.3立方米/秒,下游基本斷流。

礦產資源

全鄉礦藏資源較少,境內已知礦種為磚瓦粘土、建築用砂、建築石料三種。磚瓦粘土,賦存於第三系第四系黃土沉積地層中,主要含礦層有3層,即全新統洪積層,上更新系統段積一坡積層,中更新統洪積層,含磚瓦粘土總厚度30米左右。建築用砂、礫石,賦存於上更新統一現代沖洪積層,分屬於境內黑河、澗河、瀟河、塗河水系,其中粗、中、細、礫石均有較豐富的資源儲藏。建築石料,儲藏豐富。含礦層為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的沉積砂岩,含礦層位有9層,主要開採層為3層,總厚度35米左右,資源量2600萬立方米。
郭家堡鄉郭家堡鄉

基礎設施

全鄉有機電井300眼,機電灌站5處,安裝提水設備321套,裝機容量5880平瓦,有灌溉主渠道82公里,建成防滲渠道56公時,已鋪設地下軌水管道108公里,修築渠系建築物18處座。平川農田已基本實現田、林、路、機、電、井、渠七配套。

科教文衛

教育:全鄉普通初級中學5所,教師193人,在校學生1995人;普通國小13所,教師228人,在校學生2243人,國小適齡兒入學率達到100%。幼兒入園率95.5% 科技:全鄉有專業人員2200人,其中初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860人,農業科技技術含量增高新品種覆蓋率超過65%。鄉、村服務組織28個全鄉17個村都配有專兼職工的科技副村長,並有自己的科技服務點,全鄉共有科技師範戶40多戶。農民技術人員260餘人
鄉民體檢
衛生:2002年全鄉共有衛生機構25家,其中,醫院一個,衛生所24家,病床床位153張;衛生技術人員155人,其中醫生129人。卡介苗接種率為98.3%;白百破三聯製劑接種率96.4%;B肝疫苗接種率為100%;麻疹疫苗接種率98.6%;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率為90.2%。

經濟發展

郭家堡鄉藉助獨特的區位優勢,全鄉鄉鎮企業蓬勃發展,轄區內有亞洲最大的經緯紡織機械廠、全國最大的液壓機械廠、榆次掛車總廠等一大批大中型骨幹企業,依靠這些企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郭家堡鄉的鄉鎮企業得以全面、快速發展,成為全區的龍頭鄉鎮,形成了以冶煉、機械製造、農副產品加工、建築業為主的多元化工業體系,通過投融資創新、科技創新、機制創新培育了一批市場前景較好的潛力產品,紡機城、液壓城、鑄造城的格局逐步形成,優勢效應日益顯現

歷史沿革

一部榆次的歷史就是郭家堡鄉的歷史。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郭家堡鄉諸村歷來為榆次首輔,城東名鎮源渦村以歷史悠久和風景優美著稱。唐貞觀年間為府兵駐地稱洞渦府。明代建鎮,成為榆次的東大門。城北王湖村,明代曾在此建鎮制,為當時京陝、京省官道要衝。清乾隆時為驛站,與鳴謙驛同重,是榆次城北的重要屏障。榆次城南南關村,明嘉靖二十一年建土城,張鶴騰任縣令時築為磚城。民國初年村內閣北街、沙家巷、小西關店鋪林立,使南關村既是榆次的南大門,同時也是榆次當時的商業中心、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人才輩出

榆次物華天寶,郭家堡更是人傑地靈。戰國時期,邑人蓋聶既以劍術聞名於世,刺客荊軻曾慕名千里來訪而因劍術不精而遭其此責。太史公司馬遷《史記》中,“荊軻嘗游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蓋聶敢於對習劍不精但名氣很大的荊軻直言不諱地提出批評,成為榆次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唐代,源渦產生了後來被唐太宗李世民賜名“空王佛”的田志超。明清以來,出現了被稱為“榮村三”的榮村侯樹林,王村的郭鳳山等武術名家,南關的米崇、米文、王愛愛、王永年、莜桂花、白桂枝,郭家堡的郭鳳英等一大批享譽海內外的文藝界名人。產生了以南關村為籍的明代直諫大理寺少卿李敏,長於史學文學的清代王介石,長於詩詞的王欣、閻南圖,現代在教育史上有建樹的鄭思孝……

文化深厚

早在新石器時代,郭家堡範圍內即有人類活動,古文化遺址、古墓群、古建築極為豐富。境內有位於源渦村東龍王堂100米處和北合流村的兩處屬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有位於聶村的聶蓋古墓遺址。
建於明成化五年(公元1149年)位於南關的清虛閣,系純木結構,二層樓,三重檐,十字歇山頂,高25米,構造奇巧、雄偉壯觀。
建成於明代位於東聶村的妙智寺,建成於清代位於源渦的龍王堂,建成於清代位於大東關村的水草廟,皆因建築精妙,風格獨特而在魏榆大地煜煜生輝。

民風淳樸

郭家堡鄉民風厚道淳樸,向以剛直節儉、誠實守信、忠勇仁義、恭而有禮尊師重教、互幫互助著稱。
根據明成化年間《山西通志》卷二“風俗”記載:榆次“民素剛直,俗尚節儉,好學力田,孝悌之風在焉”,民間有“訥於言而敏於行,嚴於己而寬於人”之論。
榆次人生計向以農商為主,手工業次之。清代以來,除守田耕耘外,赴境外求學、經商之風日盛,諺語中有“若要發家快,莊稼攪買賣”。耕讀傳家和農商並重奠定了榆次人的尚俗節儉、誠實守信的基礎。
榆次人愛國家,狠奸邪、尚品德、重清廉。儒家之仁,佛家之善、道家之儉、均有感於民性。綜觀榆次史志,愛國志士,良吏清官,多為鴻儒,其政績行狀,展卷可得。士農工商中,急公好義,樂善好施,克己奉公的比比皆是。
榆次人尊長愛幼,歷代沿襲相傳,對長者直呼其名被視為不敬,扶老弱、護婦幼,街頭巷尾,家庭內外,習見不鮮。
榆次境內有“一日為師,終身事之”之習,學生對師長,學徒對師傅,向來尊敬備至,無論男女老幼均呼師長為“先生”、“老師”。此習至今仍存於榆次各行各業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