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湖村

王湖村

王湖村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北郊,東臨錦綸路,西臨中都路,南至校園路,北靠儲備局139處,錦綸路貫穿南北,龍湖路橫貫東西,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村容整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湖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晉中市
  • 面積:4000餘畝
  • 人口:3700餘人
概況,歷史,

概況

王湖村在歷史上又稱王胡,是榆次八鎮之一【榆次四大古鎮:源渦(明·萬曆)永康(明·萬曆)東陽(明·萬曆)王胡(明·萬曆);八鎮:原四大鎮基礎上添加北田(清·康熙)什貼(清·乾隆)懷仁(清·乾隆)鳴謙(清·乾隆)四鎮;清朝末年民國初期又增加:長凝、南要、要村、六堡、使趙、大峪口六鎮,發展為十四個鎮】。也是原榆次縣京陝官道三大驛站之一(另兩個為永康鎮、什貼鎮)。
全村現有戶數2000餘戶,人口3700餘人,占地面積4000餘畝。村內常年出租大中小型推土機、裝載機、挖掘機;王湖建築工程公司可承建各種工程項目,永磁材料廠可加工各種磁性材料;養殖業較為發達,有雞蛋、鵪鶉蛋等產品。該村處榆次北部新城規劃範圍之內,村內大中專院校集中,有“文化教育區”之稱。

歷史

王湖原名王胡,因位於古“王胡山”(今榆次壽陽交界的要羅山)西南腳下而得名。古代榆次森林繁茂,到唐宋時王胡山綿延四五十里都是茂密的黑松林,因周邊溝壑的山泉、雨水常匯聚村中,故更名為“王湖”。明代的王胡與永康、東陽、源渦並稱“榆次四大古鎮”。王湖的張姓、藥姓、馮姓等是村中較古老的姓氏。古地圖中的“明張九河墓”是王湖的明代舉人張九河的墓地。張九河是秦末漢初與韓信、蕭何並稱“漢初三傑”助劉邦奪取天下的謀士張良的後裔。張九河的遠祖於明永樂年間從河北涿鹿遷至王胡,張九河與兒子張養青年時都被錄取為舉人,均官至七品,因為官清廉,在遭人排擠或陷害後回鄉養老,去世後都被祀為鄉賢,並建有祠堂。
王湖村
王湖地處京陝官道要衝,王湖驛就位於王湖村北口,設有公館,馬匹最多時70餘匹。王湖驛站東岔路(現鳳翔街規劃路)的北側,曾有重建於金大定十二年(1172)的菩薩堂,堂內原有塑像二十餘尊,有明成化十四年造鐵佛一尊,50年代拆除,現存的古柏至今約有800餘年。從王湖驛站沿村主路向南,原王湖中學和榆次五幼的位置曾建有常興寺。常興寺在金、元時已有,寺門兩側有鐘、鼓樓,門上掛金字匾額,寺內中間有正大殿,東西有廂房,南面為四大天王殿、廣場、樂亭等。上世紀70年代拆除後,原址改建為王湖中學。常興寺南側的路中央是過街閣樓——北閣;沿村主路繼續南行,原村委會大院南側的路中央是王湖南閣,這是一座四明樓建築,閣樓下方四面通行。閣樓往東是今樂平街,通往王湖東溝,1948年解放戰爭攻打太原期間,王震、徐向前曾暫住東溝。王湖村南口,在今王湖牌樓南曾有一座供奉關羽寺廟——老爺廟(關公祠),老爺廟西側就是清代烈女趙二姑牌坊,趙二姑牌坊所在的京陝古驛道路段經多次改造,老爺廟也被拆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