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元晞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重慶市
- 出生日期:1950年12月
- 職業:經濟學家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經濟系
- 主要成就:中國圖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 代表作品:《資本經營》、《資本擴張》、《市長手記》
- 籍貫:江蘇海門
主要事跡,主要經歷,學術成就,代表作品,作品解讀,《資本經營》,《資本擴張》,《市長手記》,
主要事跡
郭元晞從1979年就開始參加了四川省率先開始的擴大企業自主權到首都鋼鐵公司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到重慶等城市進行以計畫單列為主要內容的中心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到參加國家體改委“358規劃”的研究起草,攀鋼調查、宜賓改革和丘陵農業大縣的改革與發展研究等一系列重大活動。參加了國家、省、市一些重要檔案的討論和寫作。尤其是為呼籲將重慶列為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而與林凌合作寫的《發揮重慶的經濟中心作用》一文發表後產生了重大影響,並在重慶市綜合改革試點之初擔任常駐代表。
1993年5月參加四川省22戶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試點,擔任中共四川省委聯絡員。1995年起4月(中共四川省委1995年13號檔案)任命為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企業改革試點領導小組顧問,由省委抽調設在省經委的企業改革試點辦公室工作3年,1998年5月被任命為四川省德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分管金融、工業、改革和安全生產。2003年回到西南財經大學後,郭元晞除繼續擔任指導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MBA學生的教學工作外,還擔任了四川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000858)、成都成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828)、新疆啤酒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090)、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601107)、四川綿陽九洲集團、四川老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獨立董事或顧問。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後,郭元晞擔任了上海對口援建都江堰的專家組成員,與上海有關部門和大學的專家學者交流論證四川都江堰地區的災後重建問題。2011年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2008年度成果驗收而被列入“成果鑑定工作信譽良好專家榜”。
從1996年至今,已指導博士研究生45名,博士後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24名,MBA研究生41名。
主要經歷
郭元晞,1969年5月參加工作,197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8月—1994年12月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從事經濟研究工作,其中,1983年6月起任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85年1月起任《經濟體制改革》雜誌常務副總編,1987年4月起任副研究員,1987年6月起兼任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長、《經濟體制改革》雜誌常務副主編,1992年2月起任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所長、《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社長、常務副主編。1992年6月起任研究員。1994年12月起調西南財經大學。其中,1994年12月至2010年7月任西南財經大學校長助理。1995年任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生指導小組成員。1996年7月至今任博士生導師。其中,1997年5月—2002年8月任四川省第5屆科協常委,1998年5月—2003年1月任四川省德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分管工業經濟、金融、體制改革、安全生產。1992年9月至1994年12月任四川省社會科學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編輯系列職稱評審委員。1995年起任西南財經大學高級職稱評審委員、西南財經大學學術委員。
學術成就
《資本經營》(專著,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獲1998年第11屆中國圖書獎、第11屆全國優秀暢銷書獎、四川省人民政府頒發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998年四川省最佳圖書獎);《資本擴張》(專著,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現代企業制度論》(專著,第一副主編,獲1997年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社會主義個人消費品分配研究》(專著,1986年6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1988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頒發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主持“八五”國家社會科學重點課題《全國百家大中型企業調查》中的“攀枝花鋼鐵公司調查”,主編了《攀枝花鋼鐵公司》(1996年8月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和主筆了《攀鋼:中國鋼鐵工業的驕傲》(1994年9月重慶出版社出版,1996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頒發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市長手記—地方政府執政能力的經濟學思考》(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等。
郭元晞1992年10月獲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993年10月獲國務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994年3月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第三、四、五屆四川省科技顧問團顧問。2001年11月起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代表作品
郭元晞公開出版的12本專著中,《資本經營》、《資本擴張》和《市長手記—地方政府執政能力的經濟學思考》3本著作,代表了郭元晞的主要經歷和他在幾個重要階段的歷練中經過認真思考的學術觀點,文筆也很大眾化,讓人有希望一口氣讀完的感覺。雖然他的其他著作也獲得了社會的承認和政府的獎勵,但這3本著作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使他成為人們關注的明星學者。
郭元晞於1996年2月21日在《光明日報》理論版上發表了《從生產經營向資本經營的飛躍》。這之後他接連出版了《資本經營》和《資本擴張》。
郭元晞的《資本經營》和《資本擴張》分別在1997年12月和1998年4月由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後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影響,長時間居全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開創了學術著作成為暢銷書的歷史。
作品解讀
《資本經營》
2、郭元晞闡述了資本存在著各種形態,資本的增值是通過形態的變化實現的。明確指出了資本經營寓於一切生產經營之中。
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評價說“在計畫經濟中沒有資本的範疇,並認為資本與社會主義不相容。郭元晞同志重新闡述資本的概念,提出資本的屬性是實現盈利最大化。按照這種認識,對於資本來說,經營何種商業、何種商品(實物商品、貨幣商品、勞務商品)都無非是資本經營的一種具體形式,其本質都是追求最大的利潤。這種理解突破了傳統理論的束縛,使人們不致受到對資本的社會屬性的理解的束縛而不敢按照資本追逐最大利潤的自然屬性去開展資本經營。”“郭元晞教授拓寬了資本經營的概念,實際上把一切運用資本追求最大利潤的活動總稱為資本經營,這樣的理解是從絕對資本的屬性引申出來的,具有創新意義。”
3、明確指出了資本的生命在於運動。資本停止了運動就不成其為資本。資本的增值過程表現為資本的不斷擴張運動。資產的轉讓只是資本形態變化的運動,是一種產權關係的流動,而不是資產的流失。資產的流失只存在於靜止狀態和流動中的定價不合理問題上,而不是資產轉讓的行為上。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認為:“這個理論有助於人們認識資本流動的重要性。當前,要提高國有資本的使用效率,保持國有資本的活力,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就必須為資本的流動和轉移創造體制條件和運行機制。”
4、構建了資本財務管理體系的框架。在資本管理中要做到使資本科學的流動和運營,必須大家實行嚴格有效的資本財務管理體系。資本財務不同於傳統的企業財務。資本財務的根本點就是對出資者負責,即要約束經營者的財務行為,以保證資本的安全和增值。《資本經營》詳細地分析了資本財務的基本任務、資本財務的主體、資本財務管理等,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立資本財務體系的框架,以及建立法人資本結構的構想。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認為“本書對證券市場中資本的經營、資本的財務體系的管理的論述也有許多創見。”
5、探討了政府對資本的管理。《資本經營》分析了政府對資本管理的二層含義,提出政府要實現對資本市場的有效駕馭:一是必須實現政府社會經濟管理職能與國有資本所有者職能的分開;二是國有資本監督管理職能與國有資本經營職能的分開;三是國有資本經營職能與企業法人資本的經營職能的分開。為此,需要營造三個主體:一是國有資本的所有者主體,即國有資本監督管理委員會;二是國有資本的投資主體,即多種國有資本投資經營公司;三是國有資本的基層運營主體,即具體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這三個主體都必須明確國有資本的產權關係。上述觀點,郭元晞在《經濟研究》1997年第2期發表的《論政企分開與政策分開》一文中已有闡述。
《資本擴張》
1、任何資本都具有頑強的個性,它總是要千方百計地表現自己,並不斷地向各個領域滲透。這個表現自己和不斷地進行滲透,就是資本的競爭。資本的生命力就在於運動,而且是在運動中不斷地進行擴張。資本擴張的目的也在於競爭。資本要是不能擴張,它不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甚至就會逐步地被別的資本所吞噬,自己也會不斷地萎縮。資本擴張是企業發展的普遍規律。
2、資本擴張必然帶來技術進步。近現代市場經濟是規模不斷擴大的經濟,是資本不斷擴大的經濟。資本的擴張,其直接的結果就是生產規模的擴大。由生產規模的擴大必然引起進一步的分工與協作。科技的進步,正是由於生產規模的擴大而帶來的分工與協作才發生的。分工使人們在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突出地提高,技能的更加精湛和設備的改進提高,從而帶來了科技的進步。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認為,沒有資本的擴張,也就不可能有企業的科技進步。
3、企業兼併是資本擴張的重要手段。通過兼併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是資本經營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實現資本的低成本、高效率擴張,形成強大的規模效應,是近一個多世紀以來世界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重要特點。兼併的意義在於資本的構成、資本的運行方式、資本所發生的質和量的變化。企業的兼併,本身也就是一種投資。一部企業發展史,本質上就是一部資本不斷擴張的歷史。
4、企業兼併是一種經濟行為,對於企業來說,一定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因此,企業的兼併不能像中國現在某些政府官員要求企業單純地為他們分擔責任那樣,由他們指定什麼企業應當兼併,由誰兼併。
5、企業兼併一定要考慮兼併成本。企業兼併成本是指一個企業對另一個企業實施兼併所要花費的全部費用。有的稱這種企業的兼併費用為資本的交易費用。這個費用的形成,要考慮可評估的資產、兼併雙方對同一投資的機會成本的比較、兼併雙方對未來預期的收益、兼併市場的供求狀況和經營環境的變化……等因素。其中,資產的評估是企業兼併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沒有科學合理的資產評估,就不能確定兼併對象的基本費用,不能獲得兼併對象的可靠依據,不能有效實施對於兼併企業的責任,不能使兼併工作規範化。
6、通過兼併、收購、控股、參股形式,促進存量資本最佳化組合,壯大集團資本規模。兼併一批企業,形成集團的緊密層。與此同時,以參股、控股等方式大力發展模向聯合,發展一批定點協作企業。還應當重視無形資本擴張。企業的無形資本包括商標、品牌、銷售渠道、管理經驗、技術專利等。
郭元晞的上述理論,正如著名經濟學家常修澤評論的:“書中所提出的關於重視資本的組織和來源,關於強化資本的使用和管理的思路,關於有效地對資本進行營運的種種方略,關於著力提高資本運行質量、政策建議等,不僅對企業開展資本經營,而且對政府加強對國有資本的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套用價值。”這也為當時中國大多數沒有資本和資本經營理念的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改革攻堅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思想基礎。
《市長手記》
郭元晞在德陽期間分管的事情多,任職是相當認真的,所以,他能夠在《市長手記》中緊扣“德陽企業七年無虧損”、“金路資產重組與奪權”、中江絲綢公司破產案、“851”天然氣井搶險、三次礦難、安全生產等,對親身經歷的在全國影響很大的15個事件分別進行了案例分析。
正如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劉茂才在2005年2月13日《人民日報》和2005年2月17日《光明日報》為市長手記寫的書評所說:“政府增強親和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要通過增強政府的透明度使人民能夠了解地方政府在想什麼、要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想,為什麼要這樣做;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麼成效;哪些事情成功了,為什麼有的事件會失敗,經驗和教訓是什麼。了解才能理解,了解才能監督,了解才能讓地方政府把事情辦得更好。對執政者來說,執政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固然值得重視,但也不應當忽視負面的教訓,這是人們都明白的一個問題。但在現實中總是對成功者的歌功頌德多,而缺少如何把失敗的教訓轉化為對規律的認識的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講,《市長手記》中的十五個案例,從經濟學層面上反思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對提高政府執政能力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林凌說:“郭元晞同志將要結束從政生涯時,我曾問過他以後打算乾什麼,他告訴我要寫市長手記一類的書,但寫什麼,怎樣寫,他沒有說。讀了新出版的書,使我深深感到,這不僅是一本可讀性非常強的書,而且是用全新的手法將現實經濟生活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問題用最通俗的學術語言表述出來。可以說,它是一部經濟學的著作,也是一段學者從政的歷史。書中的十五個問題,件件都蘊含著我國經濟轉型期經濟學需要研究的深刻道理。郭元晞同志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我感到非常欣慰,也不能不使我掩卷長思。”
《市長手記》當時契約約定首印10萬冊。出版後為國內外媒體紛紛報導,部分章節被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