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縣辣醬

郫縣辣醬

郫縣辣醬是一種川菜調味料,又稱“郫縣豆瓣”,也經常被簡稱為“郫辣醬”。郫縣辣醬最早出現在川西地區,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因其在川菜中的重要性,有“川菜之魂”的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郫縣辣醬
  • 別稱郫縣豆瓣
  • 主要原料胡豆,鮮辣椒,胡豆,鮮辣椒,麵粉,食用鹽
  • 主要食用功效:調味料
發展歷史,製作工藝,成分表,相關條目,

發展歷史

郫縣辣醬“郫縣豆瓣”起源於清代康熙年間(1688年),始為川西居民自製佐餐之鹽辣椒、醬菜之類,輾轉近百年。鹹豐年間,陳氏後人陳守信,號“益謙”,設立“益豐和”號醬園,陳守信悉心數年,獨創秘方,改鹽漬辣椒為“豆瓣辣椒”,“郫縣豆瓣”由此誕生。陳守信和他的“益豐和”號醬園也被人奉為“郫縣豆瓣”正宗老祖。解放後,“益豐和”號醬園與郫縣第二大醬園“元豐源”爭先回響政府號召實行公私合營,成立國營郫縣豆瓣廠,生產的郫縣豆瓣也更名為“鵑城”牌郫縣豆瓣。
郫縣辣醬郫縣辣醬

製作工藝

郫縣豆瓣醬用料配比是:胡豆44斤,鮮辣椒105斤,麵粉11斤,食鹽24斤,可出成品135斤至140斤。

胡豆即蠶豆  鮮辣椒青胡豆
郫縣辣醬郫縣辣醬
郫縣辣醬郫縣辣醬
郫縣辣醬郫縣辣醬
製作方法大體是:將胡豆收拾乾淨、去殼,在96度至100度的沸水中煮一分鐘,撈出放入冷水中降溫,淘去碎渣,浸泡三至四分鐘,然後撈出豆瓣拌進麵粉,拌勻攤放在簸箕內入發酵室進行發酵,控溫在40度左右。經過六至七天長出黃霉,初發酵即告完成。再將長霉的豆瓣放進陶缸內,同時放進食鹽11.5斤,清水50斤,混合均勻後進行翻曬。白天要翻缸,晚上露放,但注意避免雨淋。這樣經過40到50天,豆瓣變為紅褐色,加進碾碎的辣椒末及剩下的鹽,混合均勻,再經過3至5個月的貯存發酵,豆瓣醬方完全成熟。

成分表

食物名稱:郫縣辣醬,每100克含可食用部分100克
熱量(千卡): 89 B1硫胺素(毫克): .04 CA鈣(毫克): 106 蛋白質(克): 4 B2核黃素(毫克): .22 MG鎂(毫克): 121 脂肪(克): 1 B5煙酸(毫克): 2.1 FE鐵(毫克): 11.8 碳水化合物(克): 15.9 VC維生素C(毫克): 0 MA錳(毫克): .76 膳食纖維(克): 8.9 VE維生素E(毫克): 8.33 ZN鋅(毫克): .56 維生素A(微克): 173 膽固醇(毫克): 0 CU銅(毫克): .35 胡羅卜素(微克): 18.8 鉀(毫克): 585 P磷(毫克): 125 視黃醇當量(微克): 51.4 鈉(毫克): 5658.1 SE硒(微克): 1.23
熱量(千卡):
89
B1硫胺素(毫克):
.04
CA鈣(毫克):
106
蛋白質(克):
4
B2核黃素(毫克):
.22
MG鎂(毫克):
121
脂肪(克):
1
B5煙酸(毫克):
2.1
FE鐵(毫克):
11.8
碳水化合物(克):
15.9
VC維生素C(毫克):
0
MA錳(毫克):
.76
膳食纖維(克):
8.9
VE維生素E(毫克):
8.33
ZN鋅(毫克):
.56
維生素A(微克):
173
膽固醇(毫克):
0
CU銅(毫克):
.35
胡羅卜素(微克):
18.8
鉀(毫克):
585
P磷(毫克):
125
視黃醇當量(微克):
51.4
鈉(毫克):
5658.1
SE硒(微克):
1.23

相關條目

郫縣 康熙 鹹豐光緒 陳守信 益豐和 元豐源 公私合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