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區(山西省陽泉市轄區)

郊區(山西省陽泉市轄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郊區,隸屬於山西省陽泉市,位於山西省東部,太行山西麓。東、南與平定縣相連,西與壽陽縣毗鄰,北與盂縣交界,並且環抱陽泉市城區礦區,總面積512.9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郊區下轄3個鎮、4個鄉。2022年,郊區常住人口27.59萬人。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131.11萬人,比上年增加84人。

漢,置上艾縣。1969年,蔭營區改稱郊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且冬夏季較長、春秋季偏短。年均氣溫10.1℃,年均降水540.2毫米,無霜期160天左右。郊區是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屋頂分散式光伏開發試點縣。經濟綜述

2022年,郊區地區生產總值172.97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8.7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1.18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1.8:57.1:41.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郊區
  • 行政區劃代碼:140311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山西省陽泉市
  • 地理位置:山西省東部、太行山西麓
  • 面積:512.93 km
  • 下轄地區:3個鎮、4個鄉
  • 政府駐地:江正大街1號
  • 電話區號:0353
  • 郵政編碼:045000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27.59 萬(2022年)
  • 著名景點玉泉山關王廟
  • 車牌代碼:晉C
  • 地區生產總值:172.97 億元(2022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政治,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秦,為太原郡地。
漢,置上艾縣,為上艾縣地。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廢上艾縣,孝昌年間(525年──527年),復建,改名石艾縣,為石艾縣地。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原仇縣,為石艾縣、原仇縣兩縣地。大業二年(606年),原仇縣更名盂縣,為石艾縣、盂縣兩縣地。
唐武德八年(625年),石艾縣、盂縣同屬受州。貞觀八年(634年),廢受州,石艾縣、盂縣改屬并州。唐天寶元年(742年),石艾縣更名廣陽縣,為廣陽縣、盂縣兩縣地。
五代,因之。
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建平定軍,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廣陽縣改名平定縣,為平定縣、盂縣兩縣地。
金大定二年(1162年),平定軍改為平定州。興定年間(1217年─1222年),盂縣升為盂州。為平定州、盂州兩州地。
元至元二年(1265年),平定縣併入平定州,歸屬依舊。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盂州為縣,為平定州、盂縣地。
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州升為直隸州,盂縣為其屬縣。為平定州地。
民國元年(1912年),平定州改為平定縣。民國26年(1937年)11月,平定(路北)縣抗日政府成立,12月,平(定)西縣、平(定)東縣抗日政府成立。民國27年,盂縣抗日政府成立。本區以正太鐵路為界,分成路北、路南兩部分。路北的東村、西南舁、牽牛鎮一帶屬盂縣,其餘屬平定(路北)縣,兩縣同屬晉察冀邊區。路南,小河、泊里一帶屬平(定)東縣,其餘屬平(定)西縣,兩縣同屬晉冀豫邊區。民國30年,盂縣東南部的牽牛鎮、東村等92個行政村劃歸平定(路北)縣。民國32年(1943年)1月,壽東縣抗日政府成立,7月,改稱盂壽縣。原屬晉察冀邊區的辛興、舊街鄉正太鐵路以北地區及燕龕鄉屬壽東縣(盂壽縣)。民國34年(1945年),撤銷盂壽縣,上述地區復歸平定(路北)縣。民國35年(1946年),平(定)東縣、平(定)西縣合併為平定(路南)縣。民國36年(1947年)5月,設陽泉市。7月,置二區。民國37年(1948年),改設二、三、四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改設二、三、四、五、六區。9月,陽泉市改稱陽泉工礦區。
1950年,改設二、三區公所。
1953年,復置二區。
1956年,二區改稱蔭營區。
1957年,蔭營區、站上區合併,為陽泉市郊區。
1958年,平定縣、陽泉市郊區合併,仍稱陽泉市郊區。
1961年,撤銷陽泉市郊區,設市直人民公社。
1963年,恢復蔭營區。
1969年,蔭營區改稱陽泉市郊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70年,北大街、義井2個公社,35個生產大隊劃歸城區
1971年,燕龕公社及所屬6個生產大隊劃歸郊區。
1978年,辛興、舊街、義井、平潭4個人民公社及所屬72個生產大隊劃歸郊區。
1993年,平潭垴、上五渡、下五渡、河坡、王壠(石家莊)5個村劃歸陽泉市開發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郊區下轄3個鎮、4個鄉:蔭營鎮河底鎮平坦鎮西南舁鄉楊家莊鄉李家莊鄉舊街鄉,另有1個:開發區。共101個村,26個城市社區,區政府駐江正大街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郊區,位於山西省東部,太行山西麓。地處北緯37°47′-38°05′,東經113°19′-113°43′。東面、南面與平定縣相連,西面與壽陽縣毗鄰,北面與盂縣交界,並且環抱陽泉市城區礦區。東西長33千米,南北寬35千米,總面積512.93平方千米。
陽泉市郊區人民政府

地質

郊區出露地層由老至新有古生界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及新生界第四系。

地形地貌

郊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全為山地丘陵地貌。

氣候

郊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且冬夏季較長、春秋季偏短。氣溫年差較大,丘谷較山地變化小,南部較北部溫和。降水較均勻,屬半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0.1℃,年均降水540.2毫米,無霜期160天左右。

水文

郊區有桃河、溫河兩大季節性河流,均屬海河水系,在平定縣娘子關鎮河灘村西匯合為綿河,水量季節分布差異大。

土壤

郊區土壤總面積726955畝,隨地形高低升降呈有規律的排列,大致可分為1300~ 1500米、800~1300米、700~850 米、660~750米及600米以下5個台階,依次為褐土土類中的淋溶褐土、粗骨性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淡褐土和草甸土土類中的淺色草甸土。

植被

郊區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原始森林已破壞,天然林全部是次生林,且面積不大,僅存在於西部深山區。森林形成油松~黃刺梅、苔草群落和油松~櫟樹、榛群落。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郊區年均水資源總量1.43億立方米,其中本地水資源量1.03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郊區農用地面積42053.9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64.30%。包括:耕地面積10443.48公頃,占農用地面積24.80%。其中:水澆地168.59公頃,旱地10274.89公頃,分別占耕地面積1.61%和98.39%。
園地面積1384.43公頃,占農用地面積3.30%,其中果園1312.15公頃、其他園地72.28公頃;林地面積27656.49公頃,占農用地面積65.80%,其中有林地4803.19公頃、灌木林地12886.88公頃、其他林地9966.42公頃;其他農用地面積2569.54公頃,占農用地面積6.10%,其中:田坎、農村道路、坑塘水面、設施農用地、溝渠依次為1559.77公頃、808.78公頃、22.39公頃、111.79公頃、60.81公頃。

生物資源

郊區,植物有87科、212種。

礦產資源

郊區已發現的均為外生沉積礦產。計有礦產17種,其中燃料礦產2種,金屬礦產4種,其它非金屬礦產11種。

人口

截至2021年2月,郊區共有14個少數民族,人口241人,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其中:回族91人、滿族82人、白族2人、布依族6人、黎族11人、壯族10人、土家族18人、瑤族3人、藏族1人、苗族4人、羌族1人、朝鮮族1人、蒙古族10人、仫佬族1人。
2022年,郊區常住人口27.5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9.64萬人,鄉村常住人口7.95萬人;城鎮化率為71.18%。出生人口1701人,出生率為6.17‰;死亡人口2185人,死亡率為7.92‰;自然增長率為-1.75‰。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131.11萬人,比上年增加84人。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4.77萬人,占常住人口的72.2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6.34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7.71%。

經濟

綜述

2022年,郊區地區生產總值172.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5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98.74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71.18億元,增長2.2%。三次產業比重為1.8:57.1:41.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2721元,按2022年平均匯率計算為9325美元。
2022年,郊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8%,其中食品菸酒價格上漲2.9%。商品零售價格上漲3.6%。
人民生活
2022年,郊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15元,比上年增長5.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99元,增長5.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6元,增長5.5%。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郊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2.1%。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0%。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下降28.9%;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7.3%;第三產業投資下降6.8%。固定資產投資中,產業投資增長23.3%,民間投資下降25%,工業企業技改項目投資增長730.8%,製造業投資增長12.6%,基礎設施投資下降59.3%。在庫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含房地產開發項目) 108個。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項目7個。
財政
2022年,郊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5566萬元,增長18.80%。其中,稅收收入45386萬元,增長36.95%。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總計37369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2998萬元,下降0.65%。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下降30.22%,公共安全支出增長11.31%,教育支出下降10.52%,科學技術支出下降2.7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8.55%,衛生健康支出增長30.96%,節能環保支出下降52.87%,城鄉社區支出下降11.28%。

第一產業

2022年,郊區農作物種植面積4727.4公頃,比上年增長1.9%。其中,糧食種植面積4178.1公頃,增長0.3%;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425公頃,增長21.4%;水果種植面積880.1公頃,下降0.4%。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3627.2公頃,增長0.8%。
糧食總產量15300噸,增長1.7%;蔬菜產量13108噸,增長5.5%;水果產量10773噸,增長6.2%。肉類總產量5856噸,增長10.0%;牛奶產量679噸,下降2.9%;禽蛋產量7171噸,增長19.0%。造林面積1400公頃,增長50.1%。
2022年,郊區農業機械總動力47631千瓦,比上年增長1.1%。機械耕地面積3728公頃,增長1.3%;機械播種面積3740公頃,增長1.1%;機械收穫面積1598公頃,增長2.0%。

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郊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家,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8%。其中,煤炭行業增加值增長0.1%,非煤工業增加值增長15.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1%,占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2.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煤產量962.74萬噸,比上年增長3.4%;洗煤產量207.04萬噸,下降62.3%;發電量42.12億千瓦時,增長8.5%。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20.70億元,增長19.6 %;利稅29.35億元,增長27.5%。其中,利潤總額16.15億元,增長38.1%。虧損企業17 家,虧損面為26.6%;虧損額1.02億元,下降73.1%。
建築業
2022年,郊區具有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20家,實現總產值5.2億元,增長3.6%;利潤總額2818萬元,增長41.1%;營業稅金及附加194萬元,增長11.5 %。簽訂契約額8.19億元,增長2.7%。

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2年,郊區服務業增加值71.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2%。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8.99億元,下降10.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7.41億元,增長1.2%;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2.10億元,下降4.0%;金融業增加值8.90億元,增長5.9%;房地產業增加值12.36億元,下降0.5%;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7.98億元,增長5.5%;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23.28億元,增長7.2%。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26.2%,利潤總額增長511.3%。
郵電業
2022年,郊區共有固定電話用戶為9403戶,行動電話用戶達15.99萬戶。寬頻接入用戶5.01萬戶。
旅遊
截至2022年,郊區共有A級景區4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個,山西省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4個,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3個。
國內貿易
2022年,郊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86億元,比上年增長0.7%。其中,限額以上單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0.15億元,增長1.6%。
金融業
2022年,郊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305.38 億元,比年初增加33.12億元,增長12.2 %。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 236.75億元,增長11.3%。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 169.47億元,比年初增加20.06億元,增長13.4%。保費收入5628.6萬元。其中,人壽保險業務保費收入2074.1萬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3554.5萬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597.2萬元。其中,人壽保險業務給付720.5萬元,財產險業務賠款1876.7萬元。

政治

現任領導
區委書記:
區長:
孫儒
截至2023年12月

交通運輸

石太鐵路陽涉鐵路、陽盂鐵路、石太高速公路陽泉—五台山高速公路207國道307國道太舊高速公路、陽盂公路、陽盂高速公路穿過郊區。
2022年,郊區縣鄉村公路共421條699.485公里,其中縣級公路9條80.285公里,鄉級公路17條110.216公里,村級公路395條508.984公里。道路貨物營運車輛達到2745輛,比上年增長5.74%。其中,個體貨運車529輛。現有公交線路53條,候車廳158個,招呼站牌10個,鄉鎮通公交率100%,行政村通公交率100%。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2年,郊區普通中學招生人數1785人,在校生人數5851人,畢業生人數2135人;職業中學招生人數397人,在校生人數1027人,畢業生人數342人;國小招生人數725人,在校生人數4855人,畢業生人數974人;學前教育入園幼兒人數999人,在園幼兒人數3271人,離園幼兒人數969人。

科學技術

2022年,郊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國家地理標誌商標1件,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8件。

文化事業

國家三級圖書館:郊區圖書館。
2022年,郊區深入開展“三個一批”民眾文化惠民活動2540餘場,免費送戲下鄉80場、“送文化、下基層”免費開放培訓15場。郊區選送的三支文藝隊囊括“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2022年民眾文化活動全市“舞動三晉”民歌廣場舞大賽一、二、三等獎,在全市農民工歌手大賽中我區獲得二、三等獎。共有圖書館1個,分館7個,文化站6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35個。有線電視用戶6.5萬戶。共出版《陽泉日報·郊區周刊》47期,期發行量達1.3萬份。微信公眾號《陽泉郊區之窗》共推送2766條信息。郊區圖書館藏書7.27萬冊。

體育事業

2022年,郊區共有體育場地1075個,體育場地總面積達49.0228萬平方米,增長1.3309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78平方米/每人,增長0.05平方米/每人。

醫療衛生

2022年,郊區共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168個。其中,醫院3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62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695張。其中,醫院床位數367張,基層醫療衛生床位數328張。衛生技術人員870人,其中,基層衛生技術人員381人。執業(助理)醫師408人,其中,基層執業(助理)醫師254人。註冊護士364人,其中,基層衛生醫療機構註冊護士101人。藥師35人,其中,基層衛生醫療機構藥師13人。

社會保障

2022年,郊區城鎮新增就業2007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294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41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17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控制在4%以內。
2022年,郊區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2.43萬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0.38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9.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1.21 萬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為4.98萬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6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人數為  1.4萬人。
共有4347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5860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542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共有養老機構9個,床位數580張。日間照料中心115個。享受國家撫恤補助優撫人數1064人。

風景名勝

關王廟
關王廟,位於陽泉市郊區白泉鄉林里村南。始建於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重修於宣和四年(1122),元、明、清代屢經修葺。占地面積近7000平方米,分內外兩大院落。
郊區(山西省陽泉市轄區)
玉泉山關王廟景區
關王廟,建成已有900多年,據有關資料證實,是中國最早的關羽廟建築。以關王正殿為主,由獻殿、馬殿、南北配殿,以及外院的戲台、大門、忠恕牌坊、落箭亭、飲馬亭等組成,布局合理,氣勢雄偉。1981年被收入《中國名勝詞典》,1986年被確定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關王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團大戰紀念碑景區
百團大戰紀念碑景區,位於山西省陽泉市區西南5公里處的獅腦山風景區,建成於1995年,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百團大戰紀念碑位於獅腦山巔,建成於1987年6月30日。紀念碑座北朝南,由主碑、3座副碑、1座大型圓雕、2座題字碑、烽火台及“長城”組成。整個建築群占地25畝,碑群前面是大型鍛銅圓雕――“奮起的母親”。3座副碑上鑲著6塊巨大的鍛銅浮雕,生動地反映了百團大戰中軍民“出擊”、“破路”、“攻堅”、“支前”、“轉移”、“勝利”的情景。
陽泉市革命烈士紀念館
陽泉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原名陽泉市烈士陵園,始建於1954年,位於城區德勝街南側。2005年6月,遷建於百團大戰第一階段主戰場——獅腦山,並改名為陽泉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占地面積為1.58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革命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碑、展覽陳列室、紀念廣場等。先後獲得山西省國防教育基地、陽泉市十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陽泉市國防教育基地等稱號。
翠楓山自然風景區
翠楓山自然風景區,位於郊區平坦鎮後峪村,總面積13平方公里,海拔1430米,年平均氣溫11℃。由於特殊的地質地貌和氣候環境,翠楓山匯集和保存了大量比較完整的原始次生植物群落,各類植物生長茂盛且分布均勻,自然森林覆蓋率達97%以上。是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和國家水利風景區。

地方特產

砂貨
砂貨,燒制工藝十分講究。砂器有燒飯不變色、煎藥不變性、燉肉不變味、煮水無水垢等特點和耐酸鹼、耐冷熱、透氣性好等性能。2009年,平定砂貨燒制工藝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陽泉鐵鍋
陽泉鐵鍋,是生活用品,主要有砂換鍋和廣鍋兩大類,規格數百種。特點是:煮食不變味,銹不脫皮,色澤光潔,邊沿整齊,壁厚均勻,不炸不裂等。

著名人物

張清
張清,男,漢族,1950年1月出生,陽泉市郊區人,1968年8月參加工作,1971年1月入黨,省委黨校脫產專科畢業,經濟師,曾任陽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王玉田
王玉田,陽泉郊區林里村人。民國33年(1944)參加革命工作後,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市農工部副部長、市人民委員會副市長兼農建局長、市革委會副主任兼農工部長。
郭一平
郭一平,陽泉郊區河底村人。民國26年(1937)參加八路軍戰地工作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華東監察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央監察部高級檢察員,中央內務部城市司副司長,國家民政幹校副校長,農村救濟司副司長等。1966年到1968年,擔任周恩來總理聯絡辦公室聯絡員。1978年,調任國家民政部農救司副司長、接待安置印支難民辦公室主任、民政幹校副校長等職。

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6日,郊區入選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31日,郊區入選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
2020年,郊區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2021年1月,郊區入選2020年度山西省“平安農機”示範縣。
2021年9月,郊區入選屋頂分散式光伏開發試點縣。
2021年12月,郊區入選2017—2020年度擬授牌命名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
2022年4月,郊區入選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