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國風·邶風1·日月2
日居月諸3,照臨下土4。乃如之人兮5,逝不古處6?胡能有定7?寧不我顧8。
日居月諸,下土是冒9。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10。胡能有定?寧不我報11。
日居月諸,出自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12。胡能有定?俾也可忘13。
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14,畜我不卒15。胡能有定?報我不述1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邶(bèi):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地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日月:古人多用日月比喻丈夫,此處也有隱喻之意。
居、諸:都是語尾助詞。
照臨:照耀到。下土:大地。
乃:可是。之人:這個人,指她的丈夫。
逝:助詞,無實義,起調整音節的作用。古處:一說舊處,和原來一樣相處;一說以古道相處。
胡:何,怎么。定:止。指心定、心安。
寧:一說乃,曾;一說豈,竟然,難道。我顧:顧我。顧,念。
冒:覆蓋,照臨。
相好:相愛。
報:答。
德音:善言,另一意為好名譽。無良:不好,不良。
俾(bǐ):使。
父兮母兮:呼喚父母。
畜我不卒:即好我不終。畜,同“慉”,喜愛。不卒,不到最後。
不述:不循義理。
白話譯文
太陽月亮放光芒,光明照徹大地上。可是竟有這種人,不依古道把人傷。何時日子能正常?竟然不顧我心傷。
太陽月亮放光芒,光輝普照大地上。可是竟有這種人,背義和我斷來往。何時日子能正常?為何與我不搭腔?
太陽月亮放光芒,每天升起在東方。可是像他這種人,說和做的不一樣。何時日子能正常?使我憂傷全遺忘。
太陽月亮放光芒,日夜運行自東方。我的爹啊我的娘,為何讓我離身旁。何時日子能正常?讓我不再述冤枉。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的背景,《
毛詩序》說:“《日月》,衛莊姜傷己也。遭州吁之難,傷己不見答於先君,以至困窮之詩也。”
朱熹《
詩集傳》說:“莊姜不見答於莊公,故呼日月而訴之。言日月之照臨下土久矣,今乃有如是之人,而不以古道相處,是其心志回惑,亦何能有定哉?”都說此詩作於衛國
莊姜被
衛莊公遺棄後,以此詩作者為衛莊姜,所指責的男子為衛莊公。而《
魯詩》則認為是
衛宣公夫人
宣姜為讓自己的兒子
姬壽繼位而欲殺
太子伋,姬壽為救太子伋,亦死,後人傷之,為作此詩。還有人將這首詩同樣視為殷遺懷舊的歌謠。今人一般認為這是棄婦因丈夫變心而申訴怨憤的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第一章描繪了這樣的境界:在太陽或月亮的光輝照耀下,一位婦人在她的屋旁呼日月而申訴:日月能如常地照耀大地,為何我的丈夫不能如以往一樣顧念我!以後各章的第一句“日居月諸”作為起興,還有一種陪襯的作用。日月出自東方、照臨大地,是有定所,而結為夫婦的“之人”竟心志回惑,“胡能有定”。作者之所以反覆吟詠日月,正是為了陪襯其反覆強調的“胡能有定”的。
第二章與第三章承第一章的反覆詠嘆,真是“一訴不已,乃再訴之,再訴不已,更三訴之”(出自
方玉潤《
詩經原始》)。第四章沉痛已極,無可奈何,只有自呼父母而嘆其生之不辰了,前面感情的迴旋,到此突然一縱,扣人心弦。
詩中沒有具體去描寫棄婦的內心痛苦,而是著重於棄婦的心理刻畫。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是很複雜的,有種被遺棄後的幽憤,指責丈夫無定止。同時她又很懷念她的丈夫,仍希望丈夫能回心轉意,能夠“顧”(想念)她,“報”(答理)她。理智上,她清醒地認識到丈夫“德音無良”;但情感上,她仍希望丈夫“畜我”以“卒”。朱熹《詩集傳》說:“見棄如此,而猶有望之之意焉。此詩之所為厚也。”這種見棄與有望之間的矛盾,又恰恰是棄婦真實感情的流露。因此,《邶風·日月》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名家點評
宋代
朱熹《詩集傳》:“莊姜不見答於莊公,故呼日月以訴之,言:日月之照臨下土之久矣,今乃有如實之人,而不以古道相處,是其心志回惑,亦何有定哉!而何為其獨不我顧也。見棄如此,而猶有望之之意,此詩之所以厚也。”“不得其夫,而嘆父母養我之不終,蓋憂患疾痛之極,必呼父母,人之至情也。”
清代
姚際恆《
詩經通論》:“(一章)舊解‘日、月’為喻君與夫人。《集傳》謂‘呼日、月而訴之’,甚迂。”“(三章)‘德音無良’,‘音’字不必泥,猶雲‘其德不良’耳。集傳作兩平解,非。‘俾也可忘’,接‘有定’言,謂胡能有定乎,則使我可忘其憂矣。《集傳》曰:‘言何獨使我為可忘者耶?’語義晦。”
清代
牛運震《
詩志》:“埋怨父母極無理,卻有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