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邵醉翁1922年集股經營
笑舞台,演出文明戲,並創辦“
和平社”劇團,演出自編諷世劇本。1925年以和平社演員作班底,與弟村人、仁枚、逸夫在上海創辦
天一影片公司,任總經理兼導演。同年導演影片《
立地成佛》。後相繼導演《
梁祝痛史》、《白蛇傳》、《
孟姜女》、《七俠五義》、《
乾隆游江南》等。1932年
一二八事變後,在
左翼電影運動的影響下,導演抨擊
封建婚姻制度的影片《芸蘭姑娘》、《掙扎》,並將改編自法國作家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鍊》的電影劇本《一夜豪華》搬上銀幕。天一公司的影片受到南洋各地觀眾的歡迎。1936年後期,天一公司陸續將製片資材運往香港,建立香港分廠。抗日戰爭爆發後,天一公司結束在上海的製片業務,將全部資材運往香港分廠,改名南洋影片公司。建國後閒居上海,後在上海病逝。
人物經歷
邵醉翁,鎮海縣莊市
朱家橋老
邵人。其父
邵玉軒,早年在上海經營錦泰昌顏料行。醉翁生於1896年,原名同章,字仁傑,號醉翁,在他創辦
天一影片公司後,以號行。
1914年,邵醉翁在神州大學法科畢業後,任上海地方法院及
會審公廨執業律師。嗣後,先後與人在上海、天津、
鎮江、寧波、
嘉興、湖州等地,合股開辦顏料、北貨、綢布、紙張、錢莊等商號,還與
朱葆三、
張小松、倪幼丹、盧子嘉等合資創辦中法振業銀行,並被推為經理。後因經營華友蛋廠失敗,感到商業活動中,有的不講誠信,甚至爾虞我詐。認為要感化人心,移風易俗,舞台劇(當時稱文明戲)投資不多,通俗易懂,倒可試試。
從商經過
1921年改行從商,在津、滬、浙與人合辦30餘家商號。由於經營失敗,於1922年和
張石川等集股經營“
笑舞台”演出文明戲,並創辦了“和平社”劇團,演出自編諷世劇本。不久,張石川離“笑舞台”
1922年初,邵醉翁在上海與人合作,經營笑舞台,由張石川任顧問,(張,鎮海縣
霞浦人,後為
明星影片公司創辦人),張石川為
前台經理,
鄭正秋(我國著名戲劇活動家)為後台經理,從事文明戲演出。不久,張石川兄弟,鄭正秋等,創辦了明星影片公司。這樣,笑舞台失去了兩個骨幹台柱,邵醉翁對搞文明戲又產生了動搖。
1923年底,張石川,鄭正秋等,以8個月時間拍攝的《
孤兒救祖記》獲得成功,觀眾擁躍,票房收入甚豐。這對邵醉翁是一個有力的吸引,於是決心投身電影事業。
建立天一
1925年6月,邵醉公司以原來
笑舞台文明戲賞為班底,投資1萬銀元,在
閘北橫浜橋,創辦了
天一影片公司,自任總經理兼導演,他
二弟邵村人(仁棣)任會計,三弟
邵仁枚任發行,六弟
邵逸夫(仁楞)任外埠發行,在南洋建立發行網。
天一公司成立後,第一部影片是《
立地成佛》,接下去是《女俠李飛飛》,《忠孝節義》,三部片子都是邵醉翁自己導演,使他賺了不少錢。
由於拍電影能賺錢,一時電影公司如雨後春筍,上海一地多達40餘家。片子內容大都雷同,很快失去市場。邵醉翁另闢蹊征,專拍以民間故事和古典小說為蘭本的古裝本。如《梁祝痛史》、《義妖
白蛇傳》、《珍珠塔》、《
孟姜女》等。故事內容觀眾比較熟悉,因此很受歡迎,特別是在南洋一帶。於是邵醉翁便把發行重點放到南洋,並與南洋製版商開設的青年影片公司合資拍片,把“天一”改名為“天一青年影片公司”。拍攝了《劉關張大破黃巾》、《西遊記女兒國》等近10部這類影片。在這期間,邵醉翁還以天元公司,天生公司名義,獨資拍攝了《宏碧緣》、(連續4集)、《滑稽空城計》、《裁縫店》以及《狸貓換太子》、《
五鼠鬧東京》、《
七俠五義》等連續集。
1927年,又設法在南洋建立和發展電影機構。後改名天一青年影片公司(1928年下半年復原名),復以天元公司、天生公司名獨資拍攝《七俠五義》等。邵醉翁的如夫人
陳玉梅,既是“天一”的“老闆娘”,又是“天一”的“台柱”,曾經主演過不少影片。
擴大規模
1928年秋,“
天一”與“青年”合作終止,邵醉翁又恢復了天一公司原名。這時的天一,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
邵氏兄弟經過商量決定在南洋各地建立放映網點,開設電影院,並在新加坡建立邵氏電影機構,由
邵仁枚和邵逸夫負責;同時在上海繼續拍攝武打神怪片,抓經濟效益。如《火燒百花台》、《唐皇游地府》、《
乾隆游江南》等。邵醉翁在拍片中運用電影特技,劇中人物能騰雲駕霧,御風而行,再加刀光劍影,飛檐走壁,觀眾驚奇之餘,成為閒談中熱門話題,提高了片子賣產率。
有聲電影是1926年在美國試製成功,當年8月6日開始公映。當年就傳到我國,12月16日在上海
虹口新
中央大戲院試映有聲短片。
1928年11月,上海青年會裝有一台特福萊有聲機,只是在片中插入幾段歌曲。
面臨挑戰
1929年,美國有聲影片大星進入中國,壟斷了整個
上海電影市場,各家首輪影院紛紛改換設備,放映有聲影片。形勢逼人,上海各影片公司面臨挑戰。
邵氏兄弟分析形勢,認為市面上尚有不少默片影院,默片仍有一定市場,但非長遠之計,必須跟上時代潮流,才能與洋商抗衡,因此,邵醉翁積極籌備有聲影片的
試拍工作。
當時有聲影片有蠟盤配音與片上發音兩種。前者製作簡單,成本低,但質量差,往往影聲不能同步。後者製作複雜,成本高,而且美國西電公司和亞爾西愛公司擁有專利權,他們規定要拍有聲片要簽訂契約,除了攝製費外,發行時還要提取著作權費,放映電影院的發音裝置,也得由其承裝包辦。
1930年,天一公司開始蠟盤發聲的短片《鐘聲》試製。不料,中途攝影棚失火,影片燒毀。邵醉翁並不灰心,決定:一,選址法租界甘世東路(今嘉善路),重建攝影棚。二,不惜重舍,從美國聘請了攝音師
凱恩,錄音師白立登、克林等人來華,並租借了這些美國人的有聲器材。在苛刻條件下,拍攝了片上發聲的《歌場春色》。為了加強號召力,還
羅致了別家影片廠的著名女演員來客串演出。1931年10月10日,天一公司片上發聲的《歌場春色》,在上海“光陵”、“南京”兩家電影院首映。因是國產第一部片上發聲影片,曾轟動一時。此後,在國內和南洋各地映出,都很賣座,邵醉翁各利雙收。但天一公司在這幾個美國人身上,確也花了不少錢。次年,天一公司的技術人員邵維鶴(邵醉翁的兒子)等人,掌握了有聲片製作技術後,邵醉翁便把這幾個外國人都辭退了。
當天一拍《歌場春色》時,明星影片公司也於1931年6月,派
洪深去美國聘用美國技師,洽購有聲器材。8月,洪深回國時,帶來美國製片人茄遜,攝影師司密斯,助於威廉遜和其他人員一共15人,拍攝片上發聲《舊時京華》,到1932年1月底完成。原來計畫春節時在
卡爾登大戲院上映,不料一二八戰事發生,票房收入受到不少影響。
宣傳抗日
一二八戰事發生,在民族存亡關鍵時刻,廣大愛國同胞抗日情緒高漲,紛紛向電影工作者提出攝製進步電影的要求。邵醉翁很快拍攝了《上海浩劫記》等宣傳抗日的有聲紀錄片,此片很快在國內和南洋上映,得到廣大觀眾和輿論的肯定。同時,天一公司還吸收了
湯曉丹、
沈西苓、
司徒慧敏(中共地下黨員,建國後中央影局技術處長),
田方(建國後中央電影局副局長、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等一批進步文藝工作者,請他們分別擔任編劇、導演、演員、
美工、錄音等工作。在當時
左翼電影運動開展情況下,邵醉翁當年拍攝的9部影片中,有抨擊
封建婚姻制度的《芸蘭姑娘》,根據
莫泊桑短篇小說《
項鍊》改編的,在一定適度上針對部分城市婦女愛慕虛榮的《一夜豪華》,宣傳抗日的《東北二女子》等。
1932年5月,國民黨政府與日本帝國主義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對上海各影片廠發出了禁拍抗日片的通知。天一的紀錄片《上海浩劫記》和故事片《東北二女子》被禁映。一二八事變後,隨著民族危機到來,邵醉翁在製片路線方面也作了些改變,吸收一部分
左翼電影工作者擔任導演﹑編劇﹑攝影等工作,製作抨擊
封建婚姻制度的《芸蘭姑娘》﹑《掙扎》(被禁止在租界公映)等影片,並將改編自法國作家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
項鍊》的電影劇本《一夜豪華》搬上銀幕。
1933年初,天一公司除原有的攝片部外,又增加了代攝部、播音部、機器部、唱片部和印刷部。這一年,天一公司共拍了10部片子,為適應尚未改裝的無聲電影院放映需要,拍了4部無聲片。6部為有聲片。其中有反帝反封建內容的《掙扎》,深受左翼電影評論界的讚揚,但也引起帝國主義分子的不滿,被
上海租界當局禁止在租界上映。當年,天一公司還為
百代公司拍攝了由
譚富英主演的中國第一部有聲戲曲紀錄片《
四郎探母》。替香港公司拍攝了有聲故事片《白金龍》。
1933年,國民黨政府為配合第五次反共圍剿,加緊了對電影的檢查,他們任意剪刪進步電影,或將片子扣壓,遲遲不得上映。11月12日國民黨
特務組織藍衣社派出三十餘名打手,搗毀了
田漢任編導的藝華影片公司,並對各影片公司和電影院進行威嚇。一時白色恐怖,籠罩上海電影界;邵醉翁只好重走老路,拍社會言情片。
1934年天一公司共拍攝了18部片子,多半是
鴛鴦蝴蝶派題材,比較有影響的是根據
葉淺予同名
連環畫改編的《王先生》,另一部是《誨葬》,該片比較真實地描寫了當時社會窮苦渙民的悲慘苦難生活。經過
邵仁枚、邵逸夫在南洋近十年的艱苦努力,他們在當地己有一定的經營基礎。
建設分廠
1934年夏,邵醉翁把上海的一部份資料運到了香港,在九龍
清水灣設立香港分廠,專攝粵語片。
1935年開始,相繼推出《泣荊花》、《哥哥我愛你》、《鄉下佬游埠》、《梁山伯祝英台》、《火燒阿房宮》等10餘部片子。當時,奧語片除港澳外,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緬甸、
菲律賓、澳大利亞,以及南北美洲,都有大量華僑觀眾,因此業務發展很快。相反,自1935年後,天一在上海的製片活動逐漸下降,
1937年上半年,勉強完成《王先生奇俠傳》等7部影片後,八一三日軍發動對上海的進攻,邵醉翁把天一公司的資金器材,全部遷往香港。不久,改名為南洋影片公司,以拍粵語片為主,其中宣傳抗日的有《回祖國去》和《女戰士》兩部影片,一部以揭露漢奸醜惡面目的《國難財主》。
1938年,邵醉翁和他的弟弟們創建的南洋影片公司,和在新加坡的邵氏機構,己擁有設在香港九龍清水灣製片廠的4座攝影棚,和設在香港以及東南亞的79家電影院。後又在新加坡建立攝影棚,可以在香港和新加坡,兩地同時拍片。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香港淪陷,
邵氏兄弟電影事業陷入困境。
退居幕後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邵氏兄弟重振雄風。邵醉翁因家著住在上海,經常往返港、滬兩地,此時他己年過半百,留港時間逐漸減少;事業大權也就逐步移交
邵仁枚,
邵逸夫。
1949年上海解放後,他就長住上海了。曾任
上海市政協第三、四屆委員會委員。
作品集
導演作品
《女俠李飛飛》1925年
《梁祝痛史》
《電影女明星》
《忠孝節義 》
《孟姜女》
《夫妻之秘密》
《孫行者大戰金錢豹》
《唐伯虎點秋香》
1927年
《劉關張大破黃巾》
《鐵扇公主》
《宏碧緣第2集》
《白蛇傳第三集》
1928年
《尋父遇仙記》
《夜光珠》
《拳大王》
《雙珠鳳前後集》
1929年
《江洋大盜》
《無敵英雄》
1931年
《芸蘭姑娘 》
《空門紅淚 》
《最後之愛》
1933年
《飛絮》
《生機》
《野俠 》
《孽海雙鴛》
《吉地》
1934年
《萬花團》《王先生》
1935年
《梁山伯祝英台後集 》
《梁山伯祝英台前集》
《廣州一婦人》1936年
《女同學 》
《黃浦江邊》
《廣州一婦人 》
《富貴榮華 》(1937)
編劇作品
《劉關張大破黃巾》 (1927)
1928年
《紅寶石前後集》
《尋父遇仙記》
《夜光珠》
1929年
《乾隆游江南第2集》
《乾隆游江南》
1930年
《施公案初集》
《乾隆游江南第5集 》
1933年
《生機》
《孽海雙鴛》
1936年
《女同學》
《黃浦江邊》《富貴榮華》(1937)
製作作品
1927年
《宋江 》
《大俠白毛腿》
《青春之火》 (1933)
《歌台艷史》(1934)
《太平洋上的風雲》(1938)
成立公司
邵醉翁先生的天一電影公司,拍攝
古裝片的規模日漸壯大,這不能不說招來了明星等公司的嫉妒。於是乎,一場被稱為“六合圍剿”的行動開始了。
面對天一公司的迅速崛起,明星公司老闆之一的
周劍雲聯合大中華百合、友聯、上海、神州、
國光五家電影公司組成“六合影業公司”,針對“天一”採取低、快、多戰略,造成一些影片品質不好的現象。對“天一”最具殺傷力的是,“六合”與包括南洋片商在內的電影發行商簽訂契約,規定如果經銷“六合”的影片就不準再與“天一”合作。“六合”幾乎占有
中國電影市場三分之二的江山,各發行商不敢得罪“六合”,紛紛拒絕經銷“天一”影片。
為
殺出重圍,邵醉翁一方面派出發行人員在國內建立非“六合”院線,一面派三弟、六弟帶著拷貝和放映機赴南洋開闢新的市場。南洋片商不敢與“天一”合作,兄弟倆無奈採取了
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他們買了一輛
大篷車,拉上放映機,到窮鄉僻壤放映。他們在
泥濘中跋涉,住在鄉村小店裡,有時甚至在樹下露宿,艱苦異常。不過,回報也是豐厚的。鄉村的人們從沒見過電影,對那些會動的影像給予了極大的熱情,扶老攜幼,穿村走巷前來觀看。見此情景,一些小的片商和劇院老闆開始經營“天一”影片。
周劍雲一計不成,又施一計,想出了“雙胞”計策,即打探到“天一”正在拍攝的影片,馬上動手拍攝同名影片,趕在“天一”之前面世。但是此行為不夠光明磊落,反使“天一”得到觀眾同情。“圍剿”了一年之後,“六合”的做法遭到了電影圈內外許多人的非議,內部也開始爆發矛盾,其他公司感到自己受到“明星”的利用。更兼之正值武俠神怪片泛濫,眾多小公司以低成本影片進入市場,“六合”遂逐漸失勢。
在
邵氏兄弟齊心協力的時候,“六合”卻因內部紛爭而解體,邵氏兄弟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沒有再回上海,他們在南洋娶妻生子,並於1930年在新加坡註冊了
邵氏兄弟公司。
淞滬之戰後,時局動盪,導致“天一”市場萎縮,而1933年拍攝的粵語片《白金龍》卻走紅穗港南洋市場。鑒於此,邵醉翁對“天一”戰略做出重大調整,決定南遷香港,以拍攝粵語片為主。1934年天一公司的絕大部分人員和設備移往香港,成立
天一影片公司香港分廠(簡稱天一港廠)。
1936年,天一港廠的片庫接連發生兩次大火,幾乎將之前所拍影片的
母片全部燒毀,邵醉翁心灰意冷,遂返回上海,從此退出電影界。留守上海的邵牧人到香港掌管天一港廠,直至1957年邵逸夫回到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接手全部電影業務。
30年間,
邵氏兄弟以股權與決策權異常集中的權力形態、
兄終弟及的權力傳承方式,協力同心,開闢出一片新天地。這一時期,他們共拍攝影片100餘部,擁有了100多家影院,和10座大型遊樂場及不少房地產項目。而如此雄厚的實力,還只不過是未來邵氏電影王國的基礎。
“六合圍剿”看似驚心動魄,競爭雙方在輿論上卻保持“低調”。由於中國電影業正飽受美國電影壟斷之苦,“明星”並不願以“以強凌弱”的新壟斷面目出現;而“
天一”確因粗製濫造不少古裝片而受輿論指責,對於“六合”的“圍剿”做法也只得暗吞
苦果。
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醉翁老先生回憶往事的時候,或許還要感謝當時年輕氣盛的周劍雲,正是他的逼迫,才使得“天一”遠赴南洋發現了一片“新大陸”,從而建立起“邵氏影業”這個東方電影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