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台區(邯鄲市叢台區)

叢台區

邯鄲市叢台區一般指本詞條

叢台區,隸屬於河北省邯鄲市,位於河北省南部,邯鄲市城市北部偏東,東同經開區接壤,西與復興區相望,西北與武安市接壤,北與永年區相接,南到和平路與邯山區交界。介於東經114°27′—114°32′,北緯36°21′—36°36′之間,總面積192.33平方千米。下轄10個街道、1個鎮、4個鄉、114個社區居委會。截止2022年1月26日,常住人口65萬人。

叢台區因轄區內有古蹟武靈叢台而得名,始建於1980年10月,原為邯鄲市市區的一部分,在區劃調整時,與邯山區、復興區同時建區。叢台區境內有叢台公園、戰國趙王陵、紫山風景區等景點。

2020年,叢台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125億元增長到28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7562元增長到44474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叢台區
  • 外文名:Congtai District
  • 別名:叢台
  • 行政區劃代碼:130403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河北省邯鄲市
  • 地理位置:邯鄲市城市北部偏東
  • 面積:192.33 km
  • 下轄地區:10個街道、1個鎮、4個鄉、114個社區居委會 
  • 政府駐地:叢台西街道北倉路129號
  • 電話區號:0310
  • 郵政編碼:056004
  • 氣候條件: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叢台公園、黃粱夢呂仙祠、夢湖公園、龍湖公園
  • 車牌代碼:冀D
  • 地區生產總值:286 億元(2020年)
  • 人口:572175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概況,土壤類型,自然災害,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文化事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民俗文化,龍文化,成語典故文化,趙文化,夢文化,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叢台區歷史悠久,王朝時期現轄區域為殷商京畿地。
春秋,先屬衛,後屬晉。
叢台區
趙王城和大北城
周敬王二十九年(前491年),趙鞅(趙簡子)攻占邯鄲。從此,今叢台區轄地為趙鞅的世襲領。
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趙都城由中牟遷至邯鄲,今叢台區轄地位於趙都大北城的北部。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攻滅趙國。秦始皇帝元年(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今叢台區轄區屬邯鄲郡治。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八月,陳勝起義軍將領武臣攻占邯鄲,自立為趙王。翌年,秦將章邯率兵攻占邯鄲,將居民遷往河內(今河南省西北部),平毀邯鄲城。
漢高祖九年(前198年),劉邦封其子如意為趙王,以邯鄲為都邑。趙王官建在今叢台區轄域西部。
漢高后元年(前187年)五月丙申日,叢台失火。這是叢台之名第一次見於史書。
更始元年(23年),邯鄲人王郎(即王昌),自稱漢成帝之子劉子輿,十二月被西漢宗室劉林和大豪李育等在邯鄲擁立為漢帝。今叢台區轄域屬王郎政權。
東漢獻帝建安十七年(212年),廢趙國置縣屬魏郡,叢台區所屬地域屬邯鄲縣。
曹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設定廣平郡,統轄15縣,叢台區所屬的邯鄲縣為其一。
晉至南北朝時期,叢台區地域長期處於殘酷的戰爭和無休止的動亂之中,經北魏、東魏及隋至唐,繼續呈衰退之勢。
貞觀元年(627年)全國設十道,叢台區所屬的邯鄲縣屬河北道為洺州所統領的四縣之一。
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廣平路,叢台區所屬的邯鄲縣屬廣平路磁州。
洪武元年(1368年)改廣平路為廣平府,叢台區所屬的邯鄲縣為其屬縣之一。
同治元年(1862年)十二月,山東莘縣白蓮教首領張錫珠率領起義軍數千人進攻邯鄲。第二年春,起義軍燒毀縣衙。
民國十五年(1926年)冬,直奉軍閥混戰,奉軍占領邯鄲城。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11日,日本侵略軍飛機轟炸邯鄲,國民黨軍政人員棄城逃走。17日,日軍片桐旅團占領邯鄲。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月,日偽邯鄲縣政府在城裡成立。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偽軍、土匪頭子郭化民搶占邯鄲城。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29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晉冀魯豫軍區冀南指揮部部署解放邯鄲。10月2日凌晨,解放邯鄲的戰鬥打響。10月4日晚,晉冀魯豫軍區冀南、太行部隊向邯鄲縣城發起總攻,經過數小時激戰,解放了邯鄲城。10月15日,邯鄲市人民政府成立。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初,晉冀魯豫中央局、邊區政府和軍區等領導機關陸續從武安遷至邯鄲。4月1日,邯鄲市與邯鄲縣分設。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三月,改為邯鄲鎮。
叢台區(邯鄲市叢台區)
明代城池圖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1月12日,邯鄲市改為邯鄲鎮,叢台區現轄區屬邯鄲鎮。1953年1月1日,邯鄲鎮改為專署轄市,今叢台區轄區屬邯鄲鎮。1954年1月1日,邯鄲市由專轄改為省轄市,今叢台區轄區屬邯鄲市。1955年1月,城區設街道工作委員會,為區級機構,今叢台區轄區屬街道工委。7月,建立街道辦事處,時為街道工作委員會的派出機關,在叢台區現轄區內建有城關、聯紡、中華、和平等辦事處。
1956年10月,撤銷街道工作委員會,建立邯鄲市市區,即叢台區的前身。1958年4月28日,邯鄲市由省轄改為邯鄲專轄市。8月1日,市區實現城市人民公社化。1968年2月,邯鄲市市區革命委員會成立,叢台區現轄區屬市區革委會。12月,邯鄲市市區與市郊區合併,改建為邯鄲市城郊區,叢台區現轄區屬邯鄲市城郊區。1974年6月9日,撤銷邯鄲市城郊區,恢復邯鄲市郊區與市區,叢台區現轄區的街道屬邯鄲市市區。
1980年10月27日,邯鄲市市區劃分為三個行政區,叢台區成立。12月27日,原郊區劉家場、春廠、南城、東莊4個生產大隊劃歸叢台區。
1986年6月,原郊區建制撤銷,四季青、蘇曹、柳林橋3鄉劃歸叢台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6年,國務院批覆,將原邯鄲縣尚璧鎮、南呂固鄉、兼莊鄉、三陵鄉劃歸邯鄲市叢台區管轄。將原永年縣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劃歸邯鄲市叢台區管轄。
截至2016年,叢台區轄10個街道,3個鎮。

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叢台區轄10個街道、1個鎮、4個鄉。叢台區人民政府駐叢台西街道北倉路129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130403001000
叢台西街道
130403002000
聯紡西街道
130403003000
聯紡東街道
130403004000
光明橋街道
130403005000
叢台東街道
130403006000
四季青街道
130403007000
和平街道
130403008000
中華街道
130403009000
人民路街道
130403010000
柳林橋街道
130403101000
黃粱夢鎮
130403200000
蘇曹鄉
130403205000
三陵鄉
130403206000
南呂固鄉
130403207000
兼莊鄉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叢台區位於河北省南部,邯鄲市城市北部偏東,東同經開區接壤,西與復興區相望,西北與武安市接壤,北與永年區相接,南到和平路與邯山區交界。介於東經114°27′—114°32′,北緯36°21′—36°36′之間,總面積192.33平方千米。
叢台區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叢台區地處廣闊的太行山前洪積、沖積平原,它是由西部山地上升,平原區相對下降,山脊破壞產物由地表水攜帶到山前淤積而成。全區地勢較平坦,呈西高東低勢,海拔標高49米—58米,平均坡度為5%一10%。

氣候特徵

叢台區屬溫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變化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晝暖夜寒,冬季寒冷少雪。
日照
叢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87.5小時,日照率58%,太陽輻射總量為1171.505千卡/平方厘米。
氣溫
叢台區年平均氣溫為13℃,日平均氣溫大於0℃的農耕期為291.7天,積溫為5042.7℃。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生長期為209天,積溫為4530℃。一月份為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平均氣溫—2.1℃,絕對最低氣溫為—19℃,出現在1958年1月16日;7月份為最熱月份,平均氣溫為26—9℃,絕對最高溫度達42.5℃,出現在1955年7月24日。平均氣溫較差為29℃。年平均無霜期為220天。
叢台區地面土壤穩定凍結日期一般在12月25日,最早在11月29日,最晚在1月21日。解凍日期一般在2月5日,最早在1月4日,最晚在2月28日。
降水
叢台區全年平均降水量為575.91毫米,但年降水量變化幅度很大。降雨季節分布不均,7—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0%左右,面12月和1—2月的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
風力風速
叢台區年平均風速為2.6米/秒,風力為2級,最大為8級,大部分年份最大風力為7級,最大風速為20米/秒。

水文概況

叢台區降水主要來自太平洋上東南季風帶來的大量水氣,降水的年際與年內變化均較大。由於春秋季節經常出現少雨,往往形成乾旱。全區多年平均徑流深39.4毫米,流徑的年內分配與降水特點相似,多產生於降水集中的汛期。一年中,全區水面蒸發量以夏季為最大,占全年蒸發量的38.4%,春季占33,9%,秋季占20%,冬季占7.7%。據監測計算,轄區滏陽河段的年均含沙量為0.61公斤/立方米,年平均最大為1.19公斤/立方米,年平均最小為0.35公斤/立方米,年內分布集中於6—9月,占年輸沙量的54%以上。
流經叢台區的主要河流有滏陽河、沁河、輸元河。
滏陽河
為子牙河南源,屬海河水系。發源於峰峰礦區鼓山西麓,系群泉匯流而成。自峰峰礦區注入東武仕水庫,流經磁縣、市邯山區、本區柳林橋鄉、蘇曹鄉人邯鄲縣境內。流經叢台區河長約7.5千米。
沁河
屬時令河,原名牛首河,發源於紫山,由邯鄲縣工程鄉、康莊鄉南北兩大支流匯合而成。南接高級渠,東經復興區、入本區注入滏陽河。流經叢台區長約4千米,橫穿區中心。解放後,由於水流逐年減少,廢水充斥,污染環境;河道堵塞,常常發生水患,人稱邯鄲“龍鬚溝”。1983年市政府撥款治理、改造修建為帶狀公園。
輸元河
位於叢台區北部與邯鄲縣交界處,河床淺而寬,常年乾枯,多起徘澇防洪作用。流經本區長約4000米,由西向東,流經劉二莊村北注入滏陽河。

土壤類型

叢台區土壤分為兩個土類(褐土、潮土)、5個亞類(褐土性土,石灰性褐土、草甸褐土、潮土、鹽化潮土)、7個土屬及29個土種。兩個土類中褐土類占的比重較大,潮土類面積較少。其中,石灰性褐土主要分布在四季青鄉。此土PH值在7.6—8.6之間,耕層有機質含量在2.25—3.78%;保水、保肥,通透性能較好,肥力較高,一般為高產糧菜田。草甸褐土,分布在柳林橋鄉及蘇曹鄉的五里舖。此土PH值在7.4—8.6之間,耕層有機質含量為2.4—3,54%,肥力較高,多為高產的糧菜田。潮土,主要分布在蘇曹鄉的東、北部。此土PH值在7.7—8.8之間,耕層有機質含量為1.43%—3.74%。

自然災害

叢台區自然災害主要表現為季節性乾旱,其中春旱較嚴重。夏季天氣炎熱,有時出現人、畜中暑現象。秋季乾旱,平均四年左右一次。由於降雨量集中,也導致澇災。有時出現冰雹。蟲害也時有發生。冬季乾冷少雪。在農作物生長期間,由於受西伯利亞寒流侵襲,也常使農作物凍壞、凍死。邯鄲屬地震活躍區,五級以下地震發生過多次。1966年3月和1976年7月,邢台、唐山地震曾波及本區,造成一定損失。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喬木
楊樹楓樹、國槐、刺槐榆樹、柳樹、松樹、柏樹、桐樹、皂王、香椿、臭椿、榕樹等;
灌木
編柳白蠟條、紫穗槐、荊條、棘祭等;
果樹
蘋果、梨、酸棗、黑棗、桃、杏、柿子、甜子、核桃、葡萄、石榴、桑椹、沙果等;
藥用植物
甜葉菊、地黃、蒼耳、蒺莉、薄荷車前、瓜萎、艾、地膚、沙參、蒲公英、金銀花、板蘭、雞冠、沙草、蘆葦;
其它植物
爬山虎蒲草等。

動物資源

哺乳類
黃鼬刺蝟狐狸、蝙蝠等;
爬行動物
壁虎蜥蜴等;
禽類
鴿鵪鶉麻雀喜鵲、烏鴉、貓頭鷹、明雞、燕子、啄木鳥、布穀、黃鸝、老鷹等;
魚類
鰱魚草魚鯉魚鯽魚、虎頭魚、泥鰍、鱔魚等;
昆蟲
蜜蜂馬蜂蟈蟈蟋蟀、螞蟻、螞蚱、草蛉、蜻蜓等;
其它動物
蚯蚓蜘蛛蠍子、螺蟲、蝸牛、蛙等。

人口

據邯鄲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叢台區常住人口572175人。
全區共有家庭戶190476戶,集體戶9155戶,家庭戶人口為532818人,集體戶人口為39357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0人。
全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84086人,占49.65%;女性人口為288089人,占50.3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98.61。
全區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14014人,占19.93%;15-59歲人口為352279人,占61.57%;60歲及以上人口為105882人,占18.5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74144人,占全區常住人口12.96%。
全區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8274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27213人;擁有國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70085人;擁有國小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09545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全區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5]為11.15年。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3404人,文盲率0.59%。
全區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99406人,占87.2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72769人,占12.7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叢台區常住人口為572175人。

政治

強延峰:邯鄲市叢台區委書記
劉丹:邯鄲市叢台區委副書記、副區長、代理區長

經濟

綜述

2018年,叢台區生產總值完成278億元,增長6.7%,總量全市第二;全部財政收入完成62億元,同比增長13.1%,總量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6.9億元,同比增長20.3%;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230億元,增長5%;服務業增加值預計完成190億元,增長8%,總量全市第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04億元,增長10.6%,增速全市第一;外貿出口完成3.68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3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39593元,增長7.8%,總量全市第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15992元,增長8%,總量全市第三。
2020年,叢台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125億元增長到28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7562元增長到4447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8303元增長到18772元;2020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6億元,年均增長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015年的160.8億元增加到254億元,年均增長9.6%,累計完成1223億元;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2億元,較“十二五”末提高33%,年均增長5.9%。2020年出口總額2.48億元,是2015年的3倍。三次產業結構從2015年的0.63∶24.83∶74.54調整為2020年的0.14:34.06:65.8,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第一產業

截至2016年,叢台區以三陵鄉工程村為中心的“萬畝核桃產業基地”項目,大力推廣“龍頭+基地+農戶”模式,已種植核桃6000餘畝。依託紫山核心景區建設積極建設紫山現代農業生態產業園區,帶動形成周邊500畝以上農業園區9個,涵蓋果樹、藥材、苗木花卉、設施農業和休閒農業等多個項目。全區共有農業種植大戶、公司18個,流轉土地9000餘畝,投資總規模達1.9億元,輻射帶動轄區農戶4500餘戶,戶均增收3500餘元。

第二產業

2015年,叢台區新增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255家,累計申請專利1600餘項。通過調結構、轉方式,服務業占GDP比重達到72%,高於全市35%。全區市場主體達到3.2萬戶,是“十一五”末的4倍,萬人擁有市場主體增加到706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叢台區新登記市場主體10532戶,總量達到58477戶,萬人市場主體擁有量達到1071戶,總量增量全市第一。
服務業
2015年,叢台區服務業占GDP比重達到72%,高於全市35%。被列為全國第三批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單位,河北網商園一期入駐企業37家,年交易額達到6億元。通過“一園帶兩圈”,帶動稽山、鑫港商圈1000餘家企業向電商轉型,銷售額同比2014年增加30%。中信銀行、滄州銀行等一批金融機構落戶叢台,邯鄲金融發展中心建成投用,金融服務業稅收貢獻率達到33.8%。服務業占GDP比重達到72%,高於邯鄲市35%。
旅遊業
2016年,叢台區被邯鄲市政府確定為旅遊重點區。叢台區旅遊局文化館工作人員柴松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青年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中國畫創作名單,河北省唯一。邯鄲市文化市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觀摩會在叢台區UME影城、新世紀網咖召開。重點打造紫山文化休閒產業園項目和周窯古村落旅遊開發項目,入選邯鄲市40個重點旅遊項目,錄入河北省“十三五”期間旅遊重點項目管理系統。實施紫山生態恢復工程,將該區域的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16%提升到93%,建成了庫容約30萬立方的紫雲湖,核心區內實現觀光車道和腳踏車道相結合,建成後年遊客量達20餘萬人次。
截至2016年上半年,叢台區旅遊人數達457萬人次,旅遊收入約34.23億元,排名邯鄲市縣區第二。

交通運輸

京港澳高速107國道京廣鐵路縱貫叢台區南北;青(島)蘭(州)高速、309國道、邯—濟(南)鐵路溝通東西;邯鄲國際機場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幹線機場。叢台區具備鐵路交叉、國道交匯、高速縱橫過境和航空港四位一體的立體交通條件。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叢台區新建市級以上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58家,大學生創業園被評為省級示範創業就業孵化基地。

教育事業

2018年,叢台區推進中國小幼稚園建設三年行動計畫,15所中國小幼稚園開工建設,其中4所投入使用。北師大邯鄲附屬學校幼稚園、市第二外國語學校投入使用,區教育系統榮獲75項市級以上榮譽。

衛生事業

2018年,叢台區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合作建設的區人民醫院“疼痛診療康復中心”建成投用。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簽約19.2萬人。新建、提檔升級“健康小屋”138家,優質醫療資源惠及更多民眾。“醫廚、醫動、醫心、醫助、醫宣”五創健康互動服務模式在全省推廣。

文化事業

2016年,叢台區舉辦了“我們的節日—春節”系列活動,“臘鼓騰歡笑,叢台慶陽春”鬧元宵民間花會展演活動,是邯鄲市唯一入選河北省的縣區級節目。5月至10月,拉開“彩色周末·魅力叢台”系列活動帷幕,舉辦了龍湖合唱團“成立十周年專場匯報演出”、“叢台區彩色周末音樂會”和“唱響中國夢,魅力叢台行”慶祝建黨95周年中國夢主題歌曲展演,“魅力叢台喜迎國慶”叢台區彩色周末文藝匯演、共慶建軍89周年文藝演出。全區共舉辦各類主題活動共200餘場。
2016年,叢台區新建、改建、擴建北環二建、東門裡等17個村級文化活動室,先後為社區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配備圖書6000多冊,樂器、音響設備、服裝等400餘件。培育業餘民眾文化隊伍160餘支,其中的夕陽紅藝術團、龍湖合唱團、叢台激情廣場合唱團、鴻雁舞蹈隊、叢台韻舞蹈隊等多次參加全國和省市區比賽,屢獲殊榮。

社會保障

2018年,叢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246戶、555人全部實現脫貧。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10個方面民生實事如期完成。全年新增就業崗位13273個,實現再就業1401人,分別占年度計畫的137%、119%。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人數81842人,居民醫療保險覆蓋人數29萬人,企業養老保險征繳4.1億元,全面完成參保擴面任務。完成叢東、和平等5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居家養老服務覆蓋率達80%,夢城養老院被評為“三星級”養老機構。

環境保護

2018年,叢台區發現並整改問題3600多個。231項交辦問題全面整改到位。治理“散亂污”企業618家,拆除廠房63.5萬平方米。“氣代煤”“電代煤”改造5507戶。主城區128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企業全部外遷。15家重點工業企業安裝線上監控設施。環路內1029家餐飲飯店全部安裝油煙淨化設施,治理居民樓油煙109棟。完成火情預警綜合監控系統和熱點格線監測平台建設。整治空地裸地25萬平方米。全年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7.1,同比改善18%;PM2.5平均濃度為6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1%,改善率全市第一,獲得考核獎勵580萬元,空氣品質為五年來最好水平。實施“碧水保衛戰”,推進“河湖坑塘溝渠”清理攻堅行動,高標準完成滏陽河、輸元河等河流退污還清,以及勝利溝、河北二溝等溝渠清淤工作,清理河道50.7千米,創新造林模式,完成造林綠化3萬畝,植樹127.5萬株。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因“武靈叢台”坐落轄區而得名。

民俗文化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習慣、情感與信仰而產生的文化。 由於民俗文化的集體性培育了社會的一致性。民俗文化增強了民族的認同,強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體遵從,反覆演示,不斷實行,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三里不同風,五里不同俗”。在漫長的生產、生活中而形成的人生禮儀、歲時節令、衣食住行、民間信仰等多種形式的民風民俗與百姓的生活緊密相關且時代延續。如現在還流行於邯鄲叢台區一帶的冀南扇鼓舞、黃粱夢廟會、叢中民間花會、除夕扔臭帽(扔晦)、送羊等,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成為地方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一項巨大的文化遺產。

龍文化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華夏氣節的象徵,中華民族作為龍的傳人,古往今來對龍頂禮膜拜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龍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多起來,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中國北方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每當春龍節到來,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人們把這種儀式叫作“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以此比喻“挑龍頭”、“吃龍膽”、“金盤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古石龍景區,位於邯鄲市西北10千米處,因發掘出舉世無雙的古石龍群而得名,以龍文化為主題結合自然風光而建設,是至今全國唯一集古石龍原形和龍的傳說為一體的風景區。 巨龍的不遠處,正是戰國時期趙國三位君主長眠的陵墓,巨龍迷陣所處之地恰好符合易經所推算的尊貴方位。因此,有關石龍的傳說便眾說紛紜,熱議不斷。
2009年中央電視台《百科探秘》欄目對大規模巨型龍陣的起因、以及如何深埋地下進行了解析,破解了巨龍陣給觀眾留下的種種“謎團”,肯定了石龍群對研究中國古代地質狀況和研究龍文化、龍起源,特別是新舊石器前期先民的生活和思想等,均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成語典故文化

邯鄲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廣袤地域的輝煌歷史、深厚豐腴的文化積澱為邯鄲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和歷史故事,經過千百年的披沙揀金,凝聚成了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據不完全統計,由邯鄲歷史和相關史書中所滋生、蘊積、提煉出的具有邯鄲地方特色或與邯鄲有密切關係的成語典故達1500條之多,如“胡服騎射”、“邯鄲學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黃粱美夢”等,它們以言簡意賅、精闢神妙、富於哲理、寓於情趣、耐人尋味而成為中國漢語言藝術中的一枝奇葩。邯鄲的成語典故,集中原與邊塞之風韻、蘊文化與哲理之內涵,在華夏歷史文化長廊中獨樹一幟,堪稱國之瑰寶。這些成語典故中,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也有500條之多。另外還有眾多的成語典故遺址景觀。位於邯鄲市趙苑景區內的“成語典故苑”,占地102畝,以園林為載體,以發生在邯鄲的成語典故為內容,以碑刻、浮雕、繪畫、自然山石象形喻義等多種藝術手法為表現形式,將發生在邯鄲的成語典故再現世人面前。它以古喻今,鞭策鼓勵後人,是中國唯一的以成語典故為主題的文化園林。2005年10月26日,經中國文聯批准,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邯鄲市舉行命名頒牌儀式,授予邯鄲市“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號。成語典故文化已成為邯鄲市十大文化脈系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趙文化

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趙文化,其基本內涵為開放、進取、包容,展現出趙國在逐鹿中原時所表現出的改革創新精神。她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源頭之一,是華夏文化與北方草原遊牧文化的交匯、融合和升華的結晶,具有中原華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構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區諸民族衝突與融合的過程。她豐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鄲地域文化中的代表。趙文化濫觴於舂秋,興旺於戰國,延續至兩漢,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韻。這裡產生了發達的冶鐵、制銅、制陶等手工業,形成了繁榮的城市商業貿易,孕育了荀子、公孫龍、慎到等一代學術大師,湧現出趙武靈王、廉頗、藺相如、趙奢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它與燕文化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趙文化其主流內涵是“開拓進取,競爭圖強,兼收並蓄,改革創新”,貫穿其中的以人為本、廣攬賢才、團結向上、忠勇報國等思想,對於我們今天的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仍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夢文化

以“一枕黃粱”名夢和黃粱夢呂仙祠古建築群為代表的夢文化,蘊含著極為深厚的中國哲學思想,表現出中華民族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執著追求。產生於唐代的黃粱美夢傳奇故事,就發生在邯鄲的黃粱夢鎮。從古到今,黃粱一夢以及由此演繹、發展而形成的“夢文化”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典藏中,留下了一幅幅濃墨重彩的絢麗畫卷。黃粱夢的美妙故事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國外也是聲名遠播,甚至於登上了日本國小的教課書。夢文化涵蓋歷史、心理、生理、民俗、宗教、文藝等領域,具有神秘的特性。依據唐傳奇《枕中記》而建的千年古觀“黃梁夢呂仙祠”,建築規模宏偉,內有中國“名夢館”,是研究中國“夢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也是中國“夢文化”唯一的載體,它對中國小說、戲劇、詩文的創作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黃粱夢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夢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組成部分。邯鄲因此被海內外人士譽為“美夢之鄉”。

風景名勝

叢台公園
叢台公園位於邯鄲市面上中華大街頭中段,是以武靈叢台為中辟成的一座大型園林,占地面積360畝。這裡原為武靈王觀看軍事操演與歌舞的地方。叢台湖位於公園正中,面積約40多畝,湖中建成有苑在亭、曲欄橋、西湖亭,望諸榭,湖邊建有長廓,假山,花圃,茶亭,飯莊。園林建築,除古叢台、望諸榭外,還陸續增建了工農兵塑像、春歌亭、醉月亭、長廊、碑林、二度梅雕塑等,並對原在湖邊已破敗的七賢祠遷址翻建,彩塑了趙國在立國前後樹有特殊功勳的七位賢者。
叢台區(邯鄲市叢台區)
叢台區
戰國趙王陵
趙王陵位於叢台區與永年縣的西北交界處。趙王陵由五座較為集中的陵墓和眾多的陪葬墓組成,陵區由陵台、封墓、神道、陵堂、陵園所組成。陵區南北長7千米,東西長4千米,占地約28平方千米。五座王陵依古老的輸元河的走向呈環形分布,五座陵都建築在丘嶺上,其中三座在邯鄲縣三陵鄉,定名為“寺西窖墓群”,另兩座位於永年縣北西崗鄉境內,定名為“溫窖墓群”。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叢台區(邯鄲市叢台區)
叢台區
趙王陵對於研究戰國及秦漢時期的喪葬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趙肅侯是趙國由弱小走向強盛時期的過渡人物,他所實行的外交政策在列國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去世時秦、楚、燕、齊、魏等大國各派出精兵一萬人參加了隆重的葬禮。說明當時喪葬文化在各國的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舉足輕重的影響。
紫山風景區
紫山風景區位於邯鄲市西北15千米處,座落於叢台區與武安市和永年縣的交界地帶。其主峰海拔498.4米。風景區面積約20平方千米,山體裸露的巨岩和聳立的峭壁多為紫色、金黃色和褐色的“紫石英”,故取名為紫山。馬服山的東部為趙國的王陵區,因趙奢墓的修建,而使趙國的皇陵區西擴十里之遙。這裡正擬建造馬氏宗祠陳列館,紫山也成為中華馬姓嚮往的祖源之山。
叢台區(邯鄲市叢台區)
叢台區

榮譽稱號

2021年4月29日,叢台區被教育部命名為2020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縣(市、區)。
2022年3月,叢台區入選2021年河北省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名單。
2022年6月,叢台區入選河北省2022年第一批潔淨城市(區)。
2023年10月,叢台區入選全國第六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