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生產率

邊際生產率

邊際生產率(marginal productivity)是對生產函式一階導數,是指在各種產業中每多增加一單位的生產要素(如勞工、資本等)所能增加的生產量。當邊際生產率過低或接近零時,表示該產業的發展規模已經接近飽和,人力物力應轉投向其他的產業。當生產要素中只有一個是可變的(如:資本)則邊際生產率就是邊際產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邊際生產率
  • 外文名:Marginal productivity
  • 定義:生產函式的一階導數
  • 提出者:杜能 
  •  : 
邊際生產率,邊際生產率說,

邊際生產率

邊際生產率與就業關係非常密切,在經濟部門中存在邊際勞動生產率等於或者小於零時,會隱性失業的現象。

邊際生產率說

關於利息和工資的資產階級庸俗經濟理論。德國經濟學家杜能首先提出,美國經濟學家克拉克加以發展,為現代庸俗經濟學者廣泛採用。 認為當勞動量不變而資本(生產資料)相繼增加時,每增加一個單位資本所生產的產量或價值依次遞減,即所謂“生產率遞減律”,最後增加一個單位資本所生產的產量或價值,稱為“資本的邊際生產率”,它決定利息的高低;同樣,當資本不變而勞動量相繼增加時,則“勞動的邊際生產率”決定勞動者工資的多寡。因而認為資本越多,利息越低;勞動力越多,工資越降。 這一理論把生產資料也說成是創造價值的,並把資本主義制度所造成的勞動人民的貧困歸之於“勞動邊際生產率”下降,反映了其局限性。但其為經濟學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