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嫌》是王靖雯演唱的歌曲,發行於2023年7月21日,收錄於同名專輯《避嫌》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避嫌
- 所屬專輯:避嫌
- 歌曲原唱:王靖雯
- 填詞:允暢
- 譜曲:於冬然
- 編曲:韋星弟
- 發行日期:2023年7月21日
- 歌曲語言:國語
《避嫌》是王靖雯演唱的歌曲,發行於2023年7月21日,收錄於同名專輯《避嫌》中。
避嫌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bì xián,意思是避免嫌疑。出自《漢書·趙充國傳》。釋義避免嫌疑。1出處《漢書·趙充國傳》:“雖亡尺寸之功,媮得避慊之便,而亡後咎餘責。”顏師古註:“慊亦嫌字。”例句《漢書·馮野王傳》:“上...
《避嫌》是王靖雯演唱的歌曲,發行於2023年7月21日,收錄於同名專輯《避嫌》中。歌曲信息 避嫌-王靖雯 作詞:允暢 作曲:於冬然 編曲:韋星弟 吉他:Tommy Wu 和聲:小手鵝 混音:裴東文 弦樂:國際首席愛樂樂團 企劃:錦書 文案:...
拼音是bì xián shǒu yì,意思是指避開嫌疑,保守道義。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成語解釋 嫌:嫌疑;守義:保守道義。避開嫌疑,保守道義。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今主公避嫌守義,恐失眾人之望。”
“瓜田李下,自避嫌疑”是一個漢語俗語。簡介 “瓜田李下,自避嫌疑”是指在容易引起誤會、嫌疑的地方或時候,要自覺主動避嫌。因為在瓜田裡別彎腰提鞋子,這有拿提鞋打掩護偷瓜的嫌疑;在李子樹底下別伸手整理帽子,以免別人誤會你是...
《避嫌名敕》是五代後晉石敬瑭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避嫌名敕 朝廷之制,今古相沿,道在人宏,禮非天降。況以方開歷數,虔奉祖宗,雖逾孔子之文,未爽周公之訓,冀崇孝行,永載簡編。所為二名及嫌名事,宜依唐禮施行。仍...
作品名稱 賈全等不必避嫌詔 出處 《全唐文》 作者 李适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散文 目錄 1作品原文 2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播報 編輯 賈全等不必避嫌詔 功勞近臣,至親子弟,既處繁劇,或招遏犯,寬宥則撓法,取責則虧恩,不令守官,仍...
《避嫌朋友》是連載於落塵文學的婚戀類型網路小說,作者是一隻白翟。內容簡介 一次打架意外重遇兒時的玩伴,幾年不見兩人性格早已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晁言澤怎么也不想到眼前這個兒時玩伴,居然是自己姐姐請回來的補習老師。明明小時候長...
引嫌,讀音是yǐn xián。意思是避嫌。解釋 避嫌。出處 宋 徐度 《卻掃編》卷中:“近歲,中書舍人當制,而兄弟有除授,多引嫌,俾以次官行。”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 王 問後會,曰:‘既有官責,當引嫌...
嫌,漢語一級字,讀作嫌(xián),本義指疑惑,懷疑而有可能性。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嫌xián ⒈ 可疑之點:嫌疑。避嫌。涉嫌。⒉ 厭惡,不滿意:嫌惡(wù ㄨˋ)。嫌棄。討人嫌。⒊ 怨:盡釋前嫌。嫌隙(由猜疑而形成的仇怨)。...
本籍接壤迴避為官制名。清代官員有迴避之制。所謂迴避,即避嫌之意,亦即互相避開或調離,不在同一衙門或同一地區任職。其需要迴避的原因,有的屬於有血緣親姻關係,稱為親族迴避;有的是因籍貫相近相鄰,稱為本籍接壤迴避;更有師生...
師生迴避是清代官員迴避制度之一,即有師生關係的官員應該避嫌,不能有隸屬關係或在同一府州縣內任職等。雍正七年(1729) 議準,鄉會試考官取中之人,以外官額缺銓補者,為數甚多,不必迴避。但中式閱文的同考官,鄉試、會試合計不過...
防嫌,漢語詞語,拼音fánɡ xián,釋義是避嫌疑。解釋 猶避嫌。出處 《晉書·庾亮傳》:“夫萬物之所不通,聖賢因而不奪。冒親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四回:就是我哥哥說話不防頭,一時...
別嫌明微,避免,嫌疑尷尬,闡明精微的道理。別嫌明微:從精微處嚴格加以區別和避嫌。1、辨別淆雜的事物。《禮記·禮運》:“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度,別仁義。” 孫希旦 集解:“嫌者,事之淆雜,禮以別...
親族迴避,清朝官員迴避制度之一。即有血緣親姻關係的官員不能在同一部門或地區任職。清朝多位君主均對這一制度作出規定。簡介 官制名。清代官員迴避制度之一。即有血緣親姻關係的官員應互相避嫌,不能在同一衙門及同一地區內任職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