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木偶戲

遼西木偶造型藝術是雕塑、繪畫、結構裝置相結合,用物質來塑造人物形象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西木偶戲
  • 包括:中原漢民族與遼西北方民族
  • 方法:雕塑、繪畫、結構裝置相結合
  • 目的:塑造人物形象
簡要描述,藝術特色,表演特點,現狀,

簡要描述

遼西走廊似一條超越時空的彩練,把中原漢民族文化與遼西北方民族文化連在一起。獨特的地域,複合性的走廊文化,孕育了遼西自己的木偶藝術風格。

藝術特色

遼西木偶造型藝術是雕塑、繪畫、結構裝置相結合,用物質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它著重於人物形象本身的刻畫,表現人物本身的形貌特徵和思想品格,是被人操縱表演的戲具。遼西木偶的造型藝術和結構裝置經過久遠的進化過程,逐漸發展到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布袋木偶、鐵枝木偶、桿式木偶、人偶一體、卡通人偶、螢光木偶等不同的種類。

表演特點

遼西木偶戲是通過演員操縱木偶表演人物,並賦予故事情節。木偶戲表現手段豐富。既是一種真實的模仿性藝術。又是一種虛構誇張性藝術。由於木偶戲具有"以物象人"的特殊形式,故需將操縱者遮擋起來,從而決定了木偶戲舞台當有特殊的結構。遼西杖頭木偶和布袋木偶是演員把木偶舉過頭頂表演,所以,舞台上要設一道帷幕遮擋演員,帷幕上邊表演木偶戲,帷幕的大小由木偶的大小決定。常規用的帷幕長6米至8米,高1.6米至1.7米。,舞台上的布景安裝上1.65米的高腳,舞檯燈光布局設定需面光,側光,頂光、天幕光等以及其它效果流動光位。舞台設定邊幕、沿幕、天幕、帷幕等,景區設定網景、紗幕、推景、轉景、吊景等。舞台設施組成一種輕便靈活,具有框式結構的多功能木偶戲舞台,以適應多種表演形式的木偶戲,增強綜合藝術效果。遼西木偶戲多方借鑑國內外其它藝術之長,不斷改進和發展舞台美術的各種表現手段,使之成為綜合性的藝術。木偶戲舞台採用多種現代材料,同時借
代表人物
遼西木偶藝術設計、製作創始人蔡大田,(蔡萬榮)1899年(約)木偶劇《嫦娥奔月》雕刻的《蘇三起解》膾炙人口。由遼西黑山人張仃(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設計、蔡大田親自雕刻的《望娘灘》即《無孽龍》、《黑風洞》,得到了張仃的高度讚譽。前"青藝"美術家張光宇設計,蔡大田雕刻的《豬八戒背媳婦》、《小放牛》等膾炙人口。遺憾的是這些珍貴的佳作都在"文革"期間付之一炬了。
遼西木偶藝術表演主要傳承人關劍青,出生於1926年,系民間班社懸絲木偶藝人,代表作《平頂山》(即《三打白骨精》)。遼西木偶六代相傳,承襲至今。1953年1月遼西木偶劇隊一行23名隊員奉中央文化部調令赴北京,從此成立了今天的中國木偶藝術劇團。不甘寂寞的遼西木偶人,在此後的幾個時期,迎著困難,幾經磨難,六起五落。他們的作品陶冶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的情操,是東三省的稀有劇種,同時也填補了遼寧省木偶藝術的空白。

現狀

遼西木偶藝術設計、製作創始人蔡大田,(蔡萬榮)1899年(約)木偶劇《嫦娥奔月》雕刻的《蘇三起解》膾炙人口。由遼西黑山人張仃(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設計、蔡大田親自雕刻的《望娘灘》即《無孽龍》、《黑風洞》,得到了張仃的高度讚譽。美術家張光宇(當時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設計,蔡大田雕刻的《豬八戒背媳婦》、《小放牛》等膾炙人口。遺憾的是這些珍貴的佳作都在"文革"期間付之一炬了。
遼西木偶藝術表演主要傳承人關劍青,出生於1926年,系民間班社懸絲木偶藝人,代表作《平頂山》(即《三打白骨精》)。遼西木偶六代相傳,承襲至今。1953年1月遼西木偶劇隊一行23名隊員奉中央文化部調令赴北京,從此成立了今天的中國木偶藝術劇團。不甘寂寞的遼西木偶人,在此後的幾個時期,迎著困難,幾經磨難,六起五落。他們的作品陶冶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的情操,是東三省的稀有劇種,同時也填補了遼寧省木偶藝術的空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