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工程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工程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於2007年11月由遼寧省科技廳批准建設,本實驗室的前身是1977年成立的大連理工大學抗震實驗室。實驗室涵蓋了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兩個一級學科(防災減災及防護工程和水工結構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寧省工程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
  • 目的:防災減災
遼寧省工程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於2007年11月由遼寧省科技廳批准建設,本實驗室的前身是1977年成立的大連理工大學抗震實驗室。實驗室涵蓋了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兩個一級學科(防災減災及防護工程和水工結構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實驗室研究方向包括:
(1)建築物檢測、監測和安全評價技術;
(2)各類建築物災變機理研究;
(3)各類建築結構抗震和減震技術;
(4)城鄉區域防洪技術;
(5)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理論和技術;
(6)城鎮生命線工程減災技術;
(7)各種災害預測和危機管理、決策系統。
實驗室固定人員總人數 39 人:教授 16 人,副教授 15 人,講師 8 人,其中院士 1 人,長江學者 1 人,傑青 2 人,優青 1 人,新世紀 4 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1個
實驗室主要大型儀器設備包括:
(1) 水下地震模擬系統
由美國MTS公司生產的國內唯一水下地震模擬系統(1000萬元),主要用於模擬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反應。
(2)大型液壓伺服三軸儀
自己研製的大型動態三軸儀(100萬元),關鍵設備引進於日本島津公司,主要用於土工材料參數的試驗確定,為土坡穩定提供計算依據。
(3)地質探測雷達
瑞典地質公司(SGAB)的RAMAC系列地質雷達(60萬元),採用無線電波檢測地下介質分布和對不可見目標體或地下界面進行掃描,以確定其內部結構形態或位置的電磁技術。
(4)光纖光柵解調儀、OTDR儀和光纖熔接機
上述設備(120萬元)主要用於光纖感測器得製造,用於測量各種結構的溫度和應變,具有抗干擾、高精度的特點。
(5)複雜荷載試驗機
自主研製的複雜荷載試驗機(320萬元),主要用於管道在內壓、軸力和彎矩組合作用下的破壞機理研究。
(6)聯動電磁地震模擬試驗系統
蘇州東菱振動試驗儀器有限公司和杭州億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雙台聯動電磁地震模擬試驗系統(200萬元),可用於進行考慮大跨結構地震輸入的相位、強度差異以及行波效應的影響,又可進行縮尺結構高階模態影響的振動試驗
主要獲獎:
(1) 2010年,結構抗災控制新技術研究與工程套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李宏男(第1完成人)
(2) 2010年,核電廠地基及防護構築物的抗震安全評價及其工程實踐,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孔憲京(第1完成人)
(3) 2010年,工程結構施工與服役期的健康監測關鍵技術及套用,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李宏男(第1完成人)
(4) 2012年,高土石壩抗震設計理論研究與工程套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孔憲京(第1完成人)
(5) 2010年,粗粒土靜、動力材料特性研究及工程套用,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孔憲京(第1完成人)
(6) 2011年,高土石壩地震破壞機理、動力分析方法及其抗震對策研究,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一等獎,孔憲京(第1完成人)
(7) 2012年,大型岩土工程有限元靜、動力分析軟體系統,中國水利發電科技一等獎,孔憲京(第1完成人)
主要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建築與橋樑結構地震災變集成研究,李宏男,2700萬元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工程安全與監控,李宏男,240萬元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儀器專項,分散式結構健康監測數據同步採集儀器的研製,李宏男,280萬元
(4) “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村鎮災害監測與應急管理系統研發與套用,李宏男,114.00萬元,
(5) “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教育部,村鎮建築抗震和減震技術與示範,李宏男,87.00萬元
(6) 973,近海重大交通工程結構全壽命抗震性能評價與設計,李宏男,184.00萬元
(7) 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混凝土結構多維非線性地震災變機理與過程模擬,李宏男,300.00萬元
(8) 國家基金重點項目,結構多維非線性地震災變機理及其控制,李宏男,120.00萬元
(9) 國家基金重點項目,地震作用下核電廠工程結構的功能失效機理及抗震安全評價,孔憲京,116.00萬元
(10)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重大專項合作,深水流動安全保障與水合物風險控制技術,孔憲京,50.00萬元
(11) 國家基金重點合作,高土石壩地震災變模擬及安全控制方法研究,孔憲京,55.00萬元
(12) 國家基金面上項目,深水橋樑群樁基礎抗震性能分析及振動台試驗研究,57.6萬元
(13) 地震行業專項,複雜高層建築多維地震反應分析及智慧型控制,李宏男,71.00萬元
(14) 地震行業專項,核電廠取排水構築物地震回響特徵和破壞機理研究,孔憲京,75.00萬元
本實驗室每年培養博士研究生約10人,碩士研究生約40人。
本實驗室已經與美國休斯敦大學和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形成固定合作單位。並於2010年和2013年兩次舉辦土木工程與環境工程國際會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