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簡介
大連理工大學1949年4月建校,學校以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為中心,本科生教育與研究生教育並重,已形成以理工為主,經、管、文、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學科體系。學校設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含EMBA)、公共管理碩士(MPA)、建築學、工程碩士四個專業學位授予權以及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科研工作具有較強實力,有1個國家培訓基地(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三束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等。學校廣泛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現與2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4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係,聘請名譽教授、客座教授、顧問教授235人。
研究所概況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研究廣東流溪河拱壩(1956年)和雲南以禮河土石壩工程(1958年)的抗震問題。水工結構工程學科是我國首批建立的碩士點(1978)和博士點(1981),1988年獲準成立了土木、水利博士後流動站,1998年獲水利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是大連理工大學“211工程”以及“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所內設有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兩個博士後流動站,水工結構工程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水工結構工程和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兩個博士及碩士學位授予點。
承擔課題
近20多年,研究所不僅完成了10多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近20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外,還完成了水工、港工、海工、核電以及工民建等方面數十項委託項目,包括豐滿、白山、桓仁、碧流河、龍羊峽、安康、魯布革、瀑布溝、吉林台、天生橋、大山口、關門山、冶勒、拉西瓦、小灣、龍灘、溪洛渡、錦屏、金安橋、吉林台、糯扎渡、下坂地等大壩工程;大連、秦皇島、蓋州灘等港口和海岸工程;山東東營黃河大橋、吉林紅石大橋、廣州郵電通信樞紐大廈等橋樑和高層建築結構工程以及秦山核電站壓力殼、廣東嶺澳、陽江核電站海域工程、江蘇田灣核電站海域工程、廣東大亞灣核電站SEC管廊等核電項目。目前,研究所正主持1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重點項目4項,傑出青年基金2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