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本願念佛集

日本淨土宗之根本聖典,一卷。日僧法然源空著。略稱《選擇集》,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三冊。系建久九年(1198),法然上人應關白九條兼實之請而撰。全書敘述他力本願之深旨,並彰顯念佛法門為末代相應之法門。內容由十六章組成,每章均揭示引文,再以問答體方式,加上作者的解釋。書中所揭舉的引文,以淨土三經及善導《觀經疏》為主,並延引道綽《安樂集》、法照《淨土五會法事贊》、慈恩《西方要決》等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選擇本願念佛集
  • 類別:聖典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全書概況,教相章,二行章,本願章,三輩章,利益章,特留章,攝取章,三心章,四修章,化贊章,讚嘆章,付囑章,多善章,證誠章,護念章,殷勤章,相關著作,

全書概況

日本淨土宗之根本聖典。一卷。日僧法然源空著。略稱《選擇集》。收在《大正藏》第八十三冊。系建久九年(1198),法然源空應關白九條兼實之請而撰。全書敘述他力本願之深旨,並彰顯念佛法門為末代相應之法門。內容由十六章組成,每章均揭示引文,再以問答體方式,加上作者的解釋。書中所揭舉的引文,以淨土三部經及善導《觀經疏》為主,並延引道綽《安樂集》、法照《淨土五會法事贊》、慈恩《西方要決》等書。全書十六章之內容層次,略如下列︰

教相章

又稱二門章。依聖淨二門、難易二道之判,說明應歸淨土。
首先依道綽禪師《安樂集》上卷「聖淨二門判」之文,以確立聖淨二門、難易二道之「教判」(教判論),而勸導舍「聖道門」歸入「淨土門」。亦即以聖道與淨土之二門,分類佛教全體之教相,表明於聖道門諸宗之外建立淨土宗;並且說明欲速離生死界,欲速入涅槃界,應舍難行難證之聖道門,歸入易行易往之淨土門。
其次,私釋之處建立「淨土宗」之宗名(宗名論),舉出《淨土三經》及《往生論》等「三經一論」,作為淨土宗之「所依經論」(經典論);並以善導流的傳承為「師資傳承」(傳承論)。
由此可知,此第一章除了勸導「舍聖歸淨」之外,亦有「開宗宣言」之意。

二行章

揭示應專修稱名正定業。
前章建立淨土宗之宗名及「教判」,此章則確立淨土宗之正行為「行判」。
依善導大師《觀經疏》〈散善義〉「就行立信」之文,說明往生淨土之行有「正行」與「雜行」,而雜行「雖可回向得生」,然而非彌陀本願,與彌陀疏而不親、遠而不近,故勸導「舍雜行歸正行」。
又,正行有五種,其中以「念佛」為「正定業」,是必定往生淨土之行業,其理由是「順彼佛願故」。其餘為「助業」,此助業之目的在於引導行者專依正定業之念佛。更且以念佛正定業之五正行對比五雜行,而舉出正行五得,雜行五失;也以此勸導舍雜行歸正行,而專修念佛之正定業。
特別於第四「回向不回向」之處,舉出善導大師之「六字釋」作為「他力念佛」之論證,顯明「但念佛」之一行自然具足往生的功能。

本願章

明示彌陀本願即在念佛往生。
前章舉出正定業之念佛是順彼佛願之故,此章則詳明佛願(阿彌陀佛之本願)之所以選擇念佛一行為其本願的理由與經過。
引用《無量壽經》第十八願,及善導大師《觀念法門》、《往生禮讚》等文,闡釋唯有稱名念佛才是阿彌陀佛所選擇之本願,而提出「勝易二德」以說明其理由;並且勸導舍諸行歸念佛。

三輩章

引《無量壽經》所說一向專念無量壽佛,立念佛之說。
引用〈無量壽經〉「三輩段」之文說明三輩九品雖說諸行,其目的在於導歸念佛之一行;並以「廢、助、傍」(廢立、助正、傍正)三義解說之。

利益章

謂一念稱名有無上大利。
引用《無量壽經》〈流通分〉「一念得大利」之文,及《往生禮讚》之釋文,說明一念之稱名有無上之功德,以比對諸行有上小利,念佛具足無上大利之德。

特留章

謂末法萬年之後,余行悉滅,惟念佛為住止百歲的有緣殊勝法。
引用《無量壽經》〈流通分〉「特留此經,止住百歲」之文,顯示末法萬年之後,余行悉滅;唯有念佛是永住不滅、有緣殊勝之法門,並舉出「四意」以說明之。

攝取章

謂彌陀光明唯攝取念佛行者。
引用《觀經》第九真身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之文,及《觀經疏》〈定善義〉之釋,並《觀念法門》之偈,解說彌陀光明不照攝修余行之人,唯攝取念佛之行者。

三心章

謂念佛者須具備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
引用《觀經》「具三心者」之文,與《觀經疏》〈散善義〉及《往生禮讚》之三心釋,說明念佛行者必須具足也容易具足「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等三心,並解釋此三心皆攝於「深心」,而深心即是「深信之心」,深信「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一念,亦得往生」之信心,顯示「往生之業,念佛為本」之義。

四修章

明示念佛者須遵行恭敬、無餘、無間、長時的四修法。
前章舉出信「念佛為本」之信心,此章則舉出念佛之行的落實方法,而引用《往生禮讚》「四修文」及慈恩大師《西方要訣》所出之四修文以說明之。四修即是「長時修、恭敬修、無餘修、無間修」;其中以「長時修」為代表,顯明既信「本願稱名」,則應長時稱念彌陀佛名,不夾雜、不間斷,畢命為期,誓不中止。

化贊章

謂彌陀化佛來迎時,只讚嘆念佛之行。
引用《觀經》下上品之文與《觀經疏》〈散善義〉之釋,顯示「聞經」與「念佛」之優劣。亦即彌陀之化佛來迎時,不讚嘆聞經之善,唯讚嘆念佛之一行。並說明聞經之善是雜行非本願,故化佛不讚嘆;念佛之行是本願,是正定業,故化佛讚嘆。

讚嘆章

對雜善念佛之讚嘆。
引用《觀經》「芬陀利花」之文,及《觀經疏》〈散善義〉之釋,與雜善相比較,以讚嘆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二聖為勝友,念佛功德得現當二世之利益;實非雜善得為比類。

付囑章

引《觀經疏》之文,謂釋尊唯以念佛一行付囑阿難。
引用《觀經》〈付囑文〉「汝好持是語」之文,及《觀經疏》〈散善義〉之釋。釋尊在〈正宗分〉雖說「定散二善」,而到了〈流通分〉則不付囑定散二善,唯付囑念佛一行。然而何故前面宣說非需要之定散二善呢?乃是為了顯示念佛勝德超過余善,若不說定散二善,則不能顯出念佛特秀之故;並有以此引導聖道門之行人歸入淨土門之意。

多善章

闡明余行是少善根,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
引證《阿彌陀經》〈修因段〉「執持名號」之文,及善導大師《法事贊》「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之偈,突顯念佛是多善根,具足「大、多、勝」之三德,以反顯雜善是小、少、劣。

證誠章

謂六方恆沙諸佛不證誠余行,唯證誠念佛一行。
引證《觀念法門》、《往生禮讚》、《散善義》等文,說明唯有念佛是彌陀本願,故十方諸佛皆證誠之;余行非彌陀本願,故十方諸佛不證誠之。

護念章

明示諸佛護念念佛行者。
引用《觀念法門》及《往生禮讚》之文,顯明念佛之行者,受十方諸佛菩薩之護念,惡鬼遠離,災障消除。

殷勤章

依《阿彌陀經》,敘述釋迦如來特以彌陀名號,殷勤付囑舍利弗。
引證《阿彌陀經》等,說明釋尊以彌陀名號付囑舍利弗等;並依據佛意,顯明彌陀、釋尊、諸佛於《淨土三部經》及《般舟三昧經》之處,共有八選擇,所謂選擇「本願、讚嘆、留教、攝取、化贊、付囑、證誠、我名」等,而言「故知三經俱選念佛以為宗致」,指出三經共同選擇念佛一行。
最後以「三選文」顯示余之雜行皆應「舍閉擱拋」,以念佛一行作為本書十六章之旨歸(宗致)與結論。

相關著作

本書問世時,曾引起激烈的反應,先後有公胤《淨土決疑鈔》、明慧《選擇集摧邪論》及《摧邪論莊嚴記》等書加以反駁。然後世仍盛行不衰。注釋書頗多,如《徹選擇本願念佛集》二卷(辨長)、《選擇傳弘決疑鈔》五卷(良忠)、《選擇密要決》五卷(證空)、《顯選擇》(隆寬)等,不勝枚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