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詮理答難》為敦煌道教文書之一。敦煌文書《道教診理答難》的具體內容是辯論道教義理。文書至少有六節,五節內容。豎因果義。標明題目的有四節:第三豎本跡義,第四豎真應義,第五豎境智義,現存第六第一豎內容完全看不到,王卡先生認為第一豎為有無義。第二豎無題名,但其內容都是關於“理”與“教”關係的辯論。《道教義樞》第二十六節為“理教義”,此節亦專門論述“理”與“教”的關係。所以,王卡先生將文書第二豎命名為“理教義”是正確的。
文書每節都是先豎義立論,然後是主客問答,用“問”、“問曰”、“難”、“難曰”、“難雲”、“責”、“責雲”表示客方一發問,用“答”、“答雲”表示豎義方回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教詮理答難
- 類型:理論
相關介紹
有關收錄佛道論衡之文獻不少,較重要者有《弘明集》、《廣弘明集》、道宣之《集古今佛道論衡》、法琳之破邪論、神清之北山錄、智升之續集古今佛道論衡等。關於漢末大叛亂以後的道教,我們擁有的材料也是令人失望的。它們要么所記日期不準確,要么根本不記日期,要么就根本抱有明顯的偏見,象在釋、道二教論戰交鋒時所寫的小冊子那樣。除此之外,由於這些現存材料未經充分細心研究,所以不可能給這個時期的道教描繪出一幅準確的畫面。元初時期因佛教徒奏請“自道德經外,宜悉焚去”,至元十八年(1281),詔令除《道德經》外,其餘道書和道經印板盡行燒毀。其中道家哲學義理精華,帝王崇道記和道士與佛教論戰之書,這些書經此焚經之後大部分不存。從此記錄歷代佛道論戰的典籍也只剩佛教單方面的記錄訴述。由於只剩佛教單方面的記錄訴述,其中對道教描繪多抱有明顯的偏見,這也導致研究佛道論衡的困境。直到敦煌出土《道教詮理答難》才得窺見佛道論衡真貌。
佛道論衡是學術界關注的一個問題"然而,有關佛道論衡的資料多為佛教方面的,由於各種原因,缺乏道教方面的記載"像《集古今佛道論衡》、《廣弘明集》等都是佛教典籍"這些古籍對研究佛道關係史有重要價值"但是,由於這些資料是佛教單方面的記載,其內容具有選擇性,難免有門戶之見"這種情況為現代人研究佛道論衡蓋上了重重迷霧"要了解佛道論衡的真實面目,除了要掌握佛教方面的一記載,道教方面的記載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刁-能比較全面地把握佛道論衡的歷史事實"敦煌文書BD4687是道教方面對義理答難的一記錄,無疑可以填補這一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