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由中國傳統文化孕育和發展起來的宗教。由唐那碧編著的《道教的故事/人文故事》以道教歷史興衰為主軸,將道教的歷史分為孕育誕生(先秦~東漢末年)、限制整頓(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的轉型)、奉天承運(隋唐皇室對道教的神化)、興盛發展(隋唐五代時期道教的鼎盛)、難以為繼(兩宋時期道教的尷尬)、全其本真(金元時期道教的變革)、日漸式徽(明清道教的俗化與衰落)七個階段,採用故事的形式,講述了道教的神祗、道教的思想源流、歷代著名的道教名人、道教各種經典及其誕生的因果、道教與政府的關係等,使讀者對中國道教及其發展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
基本介紹
- 書名:道教的故事/人文故事
-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頁數:194頁
- 開本:16
- 作者:唐那碧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2084562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古道青牛幽關
老子,何許人也
從老子到太上老君
赴約青羊之市
《道德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老子與孔子交往的故事
道教崇拜的尊神
第二章 孕育誕生(先秦-東漢末年)
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
黃老的南面之術和養生術
莊周:道家思想的繼承和光大者
鄒衍陰陽五行說與儒家思想
越演越熾的神仙方術
《太平經》:最早的道教經典
“丹經之祖”魏伯陽
“三茅真君”濟世人
張陵創立“五斗米道”
“黃天當立”:張角扯起了第一面反叛大旗
第三章 限制整頓(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的轉型)
“五斗米道”的北移
“妖賊”與“妖道”:統治者眼中的道教
曹操:“聚而禁之”
太極左仙公葛玄
遠離權力:嵇康問鬼求道的故事
葛洪與葛氏道:原始道教的發展成熟
魏華存:上清派第一代宗師
寇謙之對五斗米道的改造
《靈寶經》、靈寶派與陸修靜
“山中宰相”陶弘景
第四章 奉天承運(隋唐皇室對道教的神化)
隋帝父子:“慨然慕秦皇、漢武之事”
李淵:“歷數有歸,實惟天命”
李世民無為治天下
唐高宗廣求天下道
李隆基迷道釀內亂
“會昌法難”與唐武宗
第五章 興盛發展(隋唐五代時期道教的鼎盛)
隋唐修煉方術的大發展
蘇玄朗首開內丹煉養之風
道士醫學家:“妙應真人”孫思邈
杜光庭:道教理論的集大成者
唐末五代的隱逸道士與八仙傳說
第六章 難以為繼(兩宋時期道教的尷尬).
“混沌道士”的預言
“鼾睡神仙”陳希夷
劉海何曾戲金蟾
宋真宗上演的崇道鬧劇
金丹派南宗開山之祖張伯端
至死不悟的“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
第七章全其本真(金元時期道教的變革)
新道派的崛起:王重陽創全真教
全真七子的故事
丘處機萬里謁大汗
三教合一的真大道教
正一道“三山歸一”
第八章 口漸式微(明清道教的俗化與衰落)
兩手政策:扶持與約束並重
“邋遢神仙”張三豐的故事
世宗迷道:登峰造極,老而彌篤
無可奈何花落去:清代道教的衰降與擴滲
小詞典
老子化胡說
道教神祗
太平道
五斗米道
北天師道
南天師道
《夷夏論》
三武一宗法難
內丹
外丹
洞天福地
南五祖
北五祖
正一道
文摘
然而在我國道教中,老子又被奉為“太上老君”,成了道教崇拜的尊神、開山始祖,《道德經》也被尊為道教的主要經典。
老子與道教究竟是什麼關係,他又是怎樣被神化並推上道教教主寶座的?古道青牛幽關
吞秋末年。
在東周王朝都城雒邑(今河南洛陽東)通往西部邊陲函谷關的漫漫長路上,一位滿頭白髮的老者正駕著青牛緩緩西行。車輪輾過坎坷不平的山道,發出“吱咯、吱咯”的響聲,顯得沉悶而單調。
函谷關位於現河南省靈寶縣境內西南,是周王朝西去秦國的重要關隘。
自武王姬發滅商起,周王朝歷經數百年,曾經有過那么多的輝煌。如今氣數將盡,群雄並起,戰亂頻仍,簡直沒有一塊安靜的地方讓人打理生計,更不用說做學問了,因此每天經由這裡出關躲避戰亂的人不少,那位老者只不過是西去人流中的一個。
負責守衛函谷關的關令名叫尹喜(又稱關尹)。他自幼聰慧過人,好觀天文,精通占星之術,並能根據星體的明昏和位置來預測人的吉凶禍福。
尹喜曾在朝廷中擔任大夫,他廉潔勤政,學識高深,頗受王室賞識,如果繼續做下去,肯定前途無量。不過尹喜的志向並不在此。有一天觀看天象,他發現有一團祥瑞的紫氣在東方聚集並緩緩向西移動,便知有聖人將要經函谷關西去。於是主動辭去大夫的職務,到這個偏僻的邊防關隘當了關令。
上任伊始,尹喜就特別叮囑一個叫孫景的關吏:“如果發現一個容貌與眾不同或者服飾奇特的人從這裡出關,要及時稟告我,千萬不要錯過了。”
在函谷關旁,尹喜結草為樓,稱之“樓觀”。他日目齋戒,堅持觀察天象,靜心修道,密切注意紫氣的行跡,等候聖人的到來。
這一天,天氣特別悶熱。尹喜用過午膳,便覺兩隻眼皮發沉,於是回到房內和衣小憩。剛倒在床上,便迷迷糊糊地入了夢境。朦朧中感到天空仙樂悠揚,紫氣氤氳,有人對著他的耳朵輕聲地說:“紫氣東來三萬里,聖人西行經此地。青牛駕車載老翁,藏行匿跡混元氣。”聽到這裡,尹喜猛然從夢中驚醒。恰在這時,就聽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孫景前來報告:一位相貌奇特之人駕著青牛準備過關。
雖然早有預感,但聽到孫景的報告,尹喜還是無法控制心中的欣喜。他命人趕快把道路打掃乾淨,將客房收拾好,自己則急忙整理衣冠前往迎接。
到了面前,尹喜才看清青牛所駕之車中,一位老翁鬚髮如雪,臉色紅潤,神態安祥,一對大耳朵垂及肩上,白色的眉毛足足有五寸多長,果然道骨仙風,氣度不凡。尹喜跪拜在老翁面前,恭恭敬敬地行過大禮,然後,小心翼翼地向老翁提出,請他在函谷關住些日子。
老翁婉言謝絕說:“我只是個沒用的糟老頭子,家住關東,出關只是為了搬運一些柴草回來,你留我在這裡有什麼用呢?”
尹喜連連叩首說:“我知道您是一位聖人,要西行出關,已經在此恭候多時,萬望暫留神駕。”
老翁聽尹喜這么一說,十分意外:“喔?你怎么會知道我呢?”
尹喜說:“去年十月我觀天象時,看到東方有紫氣向這邊移動,知道這是聖人行動的徵兆,所以專程從雒邑來到這裡恭候多時。您老也不必隱瞞了。”
老翁笑問道:“你到底要我做什麼?”
尹喜叩首問:“敢問聖人尊諱?”
老者答:“我現在姓李,名耳,字聃。”
尹喜說:“我早知道先生是一個學問高深的人,提起先生大名,猶如霹靂在耳,讓人仰慕不已。
P2-P3
序言
所謂道教,是指在漢代黃老道家理論基礎上,廣泛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術和民間巫術、鬼神信仰逐漸形成的中國傳統宗教。它以“道”為最高信仰,相信人通過某種實踐,即通過精神和形體的修煉,可以長生不死、得道成仙。道教奉老子為教主,尊老子的著作《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與外來的宗教相比,道教有以下幾點不同之處:
首先,道教是在我國古代文化的母體中形成的本土宗教。它上溯千古,兼容百家,其思想淵源與我國古代社會的宗教意識和民族文化緊密相聯,始終保持著固有的中國本色。因此,道教與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及傳統生活方式貼得最近,它的教義信仰、修持方術、制度儀式等等,無不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的特點,是集中國士大夫雅文化與民間俗文化於一體、融上層正統思想與下層異端意識為一爐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綜合體。
其次,道教對於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道教不僅對我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學術思想、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醫藥科技等各方面產生重要影響,而且也深刻地影響我國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思維方式、倫理道德、思想情操等。所以,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無法迴避道教文化的影響,正如魯迅所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
第三,道教是最重視現實生命的宗教。它以現實的生命為基礎,以長生不死、得道成仙作為最高目標,強調形神相守、性命雙修,最後達到脫胎換骨、性命永固的目的。道教的所謂成仙,並不一定要死後靈魂才能進入“天堂”,而是經過修煉的肉身就可以長生不死,既可以和凡眾生活在一起當“活神仙”,也可以到遠離人間的仙境去超脫自在。道教的這種樂生、重生主張,比起外來諸宗教提倡的在世時苦修,死後才能升人天堂的說教來,更接近人世、更符合人的現實要求,也更富有人情味。
第四,道教與其他宗教的不同,還表現在它沒有集中的創教時間和統一的創教教主。在時間上,它的孕育過程漫長而分散,是經過多種渠道、在不同地區發展,然後才逐漸匯合到一起;在神靈崇拜上,道教不是“一神教”,而是多神信仰,除了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和道教自己編造出來的神靈外,大量的是現實生活中人們非常熟悉的人物,如老子、莊子、徐福、張道陵、葛洪、關羽、丘處機、張三豐等等。這些來自人間世界的神靈,不僅使道教更加貼近民眾,也使民眾對道教更加感到可親可近。
本書試圖通過一個一個小故事的展示,使讀者對中國道教及其發展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由於作者水平有限,不足之處希望讀者予以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