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的故事/人文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釋迦牟尼的故事/人文故事
  •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頁數:211頁
  • 開本:16
  • 作者:張琳 李正榮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為了解除人生無盡的痛苦,立志尋求一條解脫之路,依靠堅忍不拔的意志,最終領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釋迦牟尼成佛以後,人們稱之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語中的“覺悟者”幾千年來,釋迦牟尼成佛的傳奇故事,總是帶給人們深刻的啟迪。張琳、李正榮編著的《釋迦牟尼的故事》通過科學簡明的編寫體例、流暢生動的敘述文字、豐富精美的圖片和新穎獨到的版式設計,融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使讀者在輕鬆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更為廣闊的文化視野、審美感受、想像空間和愉快體驗。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生命吉象
愛,失去愛
腳踏七朵蓮花
第二章 心靈氛圍
智慧的氛圍
向無極處探問
智慧誘惑
第三章 釋迦牟尼的世界觸摸
初識無常遠離凡俗
追尋無上正法
第四章 智慧修煉
心中有一條通向無極的路
戰勝心魔
證得無上菩提道果
第五章 傳法旅程
於紅塵俗世中度化眾生
將法雨灑遍故國
在罪業中傳播救贖之道
第六章 釋迦牟尼的悲嘆
生命於無常中升華
果報隨著戰火來臨
第七章 涅槃
涅槃前的囑託
涅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
小詞典
灌佛會
結跏趺坐

剃髮
因緣
成道
娑婆
法輪
精舍與伽藍
十大弟子
四聖諦
佛的十大名號
八正道
涅槃
三藏

文摘

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山終年白雪皚皚,千萬年來一直巍巍佇立。她那聖潔的光芒輝映藍天,永無盡頭的高峰直刺天穹,似乎與天相接,那是最接近神的山峰,那是至高的境界,凡人難以企及。聖山的南麓卻屬於凡俗世界,山腳下,人們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天佑聖國
距今2500年前,喜馬拉雅山腳下,古印度北部的旨列國國王都想把自己家的女兒嫁給迦毗羅衛國的淨飯王首因陀那一一釋迦族的族長,祥和世界的主人。
迦毗羅衛國是個小國家,位於巴格馬提河和比興馬提河的會合處,北靠終年積雪的喜馬拉雅山,南面廣闊的大陸,土地肥沃,人口繁多,氣候宜人。它的首府迦毗羅衛城又被稱作紅土城,那優美的風景,繁茂的森林,富庶的物產,純樸的民風,使這個都城永遠顯得美麗而安詳。
從最初受到迦毗羅仙人指引來到這裡開始,釋迦族就一直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他們信奉天神,將一切佳肴供奉給神明,祈求幸福安康。城中高大繁茂的樹木帶給人們涼爽的濃蔭,搖曳多姿的鮮花鋪滿道路兩旁,兒童們在花園、河邊嬉戲,婦女們穿著艷麗的長裙,虔誠地在神明腳邊放下珍貴的貢品。王公大臣們建起議事大廳,商討內政外交大事,互相辯論,廣開視聽。平民百姓也可以洗耳恭聽,或者發表見解參與辯論,不分尊卑討論神明信仰問題。流浪者捨棄了世俗的歡愉在艱辛中修行,家庭和財富與他們無關,在煩擾的塵世中尋求心靈的澄澈透明才是他們唯一的追求。雨季使他們的腳步稍作停留,雨過天晴的陽光又送他們踏上新的神秘征途,繼續向著閃耀的聖山和人生的真諦邁進。還有森林中的隱者,他們與樹木相伴,慈祥和善,平靜恬淡,在細微中體察世界的奧秘,在冥想中與神明合二為一。他們的心靈超脫了俗世,向著聖山上神明所在的崇高寶殿不斷攀登。在這片樂土上,第六世國王淨飯王秉承祖先的遺德,勤政愛民,英明果敢,使百姓得享安樂。他擁有無數的稻米、牛羊和大象,但他不因財富而盛氣凌人;他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他不因為身份而自高自大。他時常注視著聖潔的喜馬拉雅山,思憶祖先的功績,渴望自己的作為超過先人。他年輕有為、善良睿智、風度翩翩,威儀和名聲傳遍喜馬拉雅山腳的廣闊地區,四壤鄰邦的王室公主和名門貴媛都希望能嫁給這位尊貴威武的國王。
鄰邦拘利族天臂城善覺大王的胞妹摩耶公主,長得端莊秀麗,儀態大方,尤其她那溫和賢德的品行、超乎尋常的聰敏,更是遠近聞名。不久,年輕的淨飯王與摩耶公主共結連理。婚後他們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淨飯王與摩耶公主有著纏綿而深厚的感情,無論勤政的淨飯王多么忙碌,他每天都會抽出時間陪妻子散步,聽她訴說對季節的感悟、對生活的期望,感受她的纖細敏銳。只要能與對方在黃昏時靜謐安詳的花園中漫步,即使沒有過多的話語,也是短暫生命中的幸福。春去秋來、斗轉星移,時光流水般匆匆逝去,歲月悄悄改變著淨飯王和摩耶夫人的面容,但他們的愛情卻恆久不變,依然相親相愛,互相扶持。也許世事不會完美,也許命運不可預測,憂鬱和煩悶也開始漸漸圍繞在淨飯王夫婦的心上。縱然有深厚堅貞的愛情、享不盡的錦衣玉食,但20年的美好的婚姻,卻因為膝下無子而慢慢籠上陰影。圍繞在母鳥身邊的小鳥,依偎在母鹿身邊的小鹿,甚至拂面而過的清風都會使摩耶夫人傷懷流淚。淨飯王為沒有子嗣而焦躁不安,他多么渴望能有個活潑的王子來繼承王位,使釋迦族永遠在這片土地上統治下去,使自己的祖先的靈魂永遠得到後人的祭奠。但同時他也為夫人的憂傷而擔心,美麗忠貞的妻子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財富,看著摩耶夫人憂愁的面容,淨飯王也感到深深的不安。他儘量不在摩耶夫人面前表露出自己的憂慮,一如既往地安慰她。摩耶夫人深知,不能為淨飯王生下一位王子,這不僅是夫婦二人之間的單純子嗣問題,還是關係到迦毗羅衛國未來王位繼承的大事。她真誠地勸淨飯王多納宮妃,來增加子嗣,但是淨飯王深深地愛著摩耶王后,他倔強地回絕說:“如果婆羅賀摩神的意志要我沒有後嗣,那么,我娶多少妃子也是枉然。”婆羅賀神,即創造之神,是婆羅門教的三大主神之一。難道真的是神的旨意決定淨飯王沒有子嗣?
摩耶夫人40歲那一年的夏秋之交,一個萬籟俱寂的夜晚,明月高掛在深邃澄澈的夜空,群星閃爍,夜風陣陣輕拂。摩耶夫人躺在潔白涼爽的象牙床上,依偎在淨飯王身邊,在舒暢、平和的心情下安然進入了夢鄉。安靜祥和的氣氛籠罩了大地山川、花草樹木。朦朧中,摩耶夫人夢見白象入懷,身心暢快和美。自從做過這個夢後,摩耶夫人的憂愁、焦慮都不見了,心情變得寧靜、祥和,常常獨自在林間散步,在池水邊靜坐。不久,摩耶夫人懷孕的訊息傳遍了整個王宮,迦毗羅衛國將來會有一位太子了。日子一天天過去,隨著臨產日期的接近,摩耶夫人要按照迦毗羅衛國的風俗,回到娘家生育她的孩子。淨飯王為夫人和未出世的孩子祈福,向神明祈求平安,然後才派遣無數的隨從駕著寶馬香車載著摩耶夫人向天臂城走去。這是春天一個美好的清晨,和風徐徐,白雲在藍天上輕輕浮動,鳥兒唱著婉轉的歌,當車隊行進到藍毗尼花園時,摩耶夫人被這裡明媚的春光吸引,吩咐立即停車,以便仔細觀賞美麗的景色。摩耶夫人輕緩地走到無憂樹下,伸手撫摸垂曲的樹枝,仰望虛空。這時,她腹中的孩子從右肋生出。這一天是公元前565年四月初八,釋迦族這個後來被命名為悉達多的孩子誕生了。這位迦毗羅衛國的王太子,後來佛教創立者釋迦牟尼誕生的日子被人們稱為“浴佛節”。P2-5

序言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幹。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這是蘇東坡的一首詩,寫的是佛。所謂八風,就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詩小,意境卻不小,反映出中國古代知識精英的一種文化胸襟和精神建構。
對佛(釋迦牟尼)和他所創立的佛教,我們可以疏離,可以批評,卻無法漠視其影響。當代著名學者季羨林指出:“這一件工作(指佛教研究),不管多么艱巨,是遲早非做不行的,而且早比遲要好,否則我們就無法寫什麼中國哲學史、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化史,再細分起來,更無法寫中國繪畫史、中國語言史、中國音韻學史、中國建築史、中國音樂史、中國舞蹈史,等等。”(1986年第10期《文史知識》)應該說,這樣的論斷並非聳人聽聞,它是有充分的事實作根據的。
無論對釋迦牟尼有何爭議,他畢竟是一個思想者。他的思想,除佛教教義外,尚有不少可以被人們辯證吸收。如種無貴賤、眾生平等的社會思想,就很可貴。釋迦牟尼在居薩羅國作的一首偈頌,反映了這一思想:
不應問生處,宜問其所行。
微木能生火,卑賤生賢達。
毛澤東從政治家的角度,對釋迦牟尼的社會思想也有所肯定:“我們再把眼光放大,要把中國、把世界搞好,佛教教義就有這個思想。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主張普度眾生,是代表當時在印度受壓迫的人講話。”(毛澤東1955年3月達賴喇嘛的談話)
本書所講述的釋迦牟尼的故事,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其中有些是真實的歷史,有些或許是虛構的,有些近似神話。我在寫作時除了參照佛教典籍,也來自我多年來遍訪名山勝寺聆聽各位高僧大德們的弘法故事。考慮到佛教藝術作品中常常出現一些奇異情節,為方便讀者欣賞佛教藝術,本書也敘述了這類情節。儘管釋迦牟尼的故事充滿著傳說色彩,但仍可以從中發現他的一些行跡,了解他的重要思想。
本書編寫時曾參考了許多著作,因本書並非學術性質,未能一一註明,在此特向這些著作的作者,致以誠摯的謝意!
佛教文化博大精神,本人學識尚淺,疏漏謬誤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