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禪的故事/人文故事
-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頁數:207頁
- 開本:16
- 作者:黃復彩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2079542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分為達摩西來意、本來無一物、源遠流“禪”、禪人禪事、禪聞禪趣等六章來展現了中國禪宗的佛教智慧和獨特的思維機鋒。
圖書目錄
拈花與微笑
一葦渡江
嵩山面壁待來者
逃難路上
僧璨懺罪
解縛解縛
姓非常性
第二章 本來無一物
彎柴不彎火
求法雙峰寺
本來無
夜傳心燈
大庚嶺之戰
風動還是幡動
曹溪說法
寂滅之前
第三章 源遠流“禪”(南嶽懷讓禪系)
南嶽懷讓
馬祖道一
百丈懷海
南泉普願
黃檗希運
臨濟義玄
溈山靈佑
仰山慧寂
大珠慧海
趙州從諗
第四章 源遠流“禪”(青原行思禪系)
青原行思
石頭希遷
天皇道悟
雪峰義存
玄沙師備
法眼文益
雲門文偃
雪竇重顯
藥山惟儼
洞山良價
曹山本寂
丹霞天然
德山宣鑒
第五章 禪人禪事
荷澤神會見慧能
神會北上定宗旨
法融另闢牛頭宗
智岩會見舊友
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本淨舌戰群僧
善慧為梁武帝說法
放開捏攏全在我
一宿覺和尚
芥子納須彌
慧忠虛空不眨眼
惟寬答自居易
自居易與鳥窠禪師
逢佛殺佛,逢祖殺祖
倒立而逝鄧隱峰
投子大同賣油翁
楊岐方會雨中得法
千峰頂上一間屋,老僧半間雲半間
法遠浮山應棋說法
我有明珠一顆
仁德悟道終南山
第六章 禪聞禪趣
哪頭牛不是菩薩
菩薩為皇帝說法
鳥有佛性,你無佛性
佛與屠夫
一指禪
布袋和尚
今生不學佛法啦
還你一餅
尼姑原是女人做的
你是明白了,我卻糊塗了
做個能做主的漢
佛頭上的鳥糞
善昭上堂說法
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
小詞典
禪心
佛性
衣缽
頓悟與漸悟
機鋒
公案
參禪
法眼宗
雲門宗
曹洞宗
舍利
參禪
供養
受戒
楊岐派
黃龍派
三昧
機鋒
溈仰宗
文摘
這大庚嶺是一座橫垣於南北之間的高山,平常的日子裡,除了少數打獵的人們,很少會有人自嶺上走過。然而慧能偏偏選擇了這條高山捷徑,就是因為聽了師父的勸告,躲避可能存在的追殺。現在,追殺的第一輪高潮終於退落了,他知道,戰鬥遠遠還沒有結束,還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師父的話是對的,在他老人家尚未示寂之前,頓悟法門暫不能對外弘傳。眼前對於他
來說,最要緊者,就是要深藏於崇山峻岭之中,與山人為伍,與獵者為伴,等待合適的時機,將禪宗的頓悟法門一代代弘傳下去。
日已西斜,慧能已馬不停蹄地走了大半天的時光,這大半天的時間內,他沒有吃一口東西,沒有喝一口水。現在,當危險稍稍過去之後,他終於覺得有些累了。
眼前一泓清流自山中汩汩流下,慧能伸手掬一捧泉水送入口中,頓時覺得甜美無比。他又撩一掬清泉洗了把臉,精神隨之一爽。趁著天尚未黑,他須抓緊時間趕路要緊。
忽然,耳畔傳來一陣急迫的腳步聲,他豎耳細聽,從他的背後傳來叫喊聲:“慧能止步,行者慢走!”
遠處裸露的山坡上,來者手提戒刀,惡狠狠地向這邊撲了過來。等到近了,慧能終於認出,那人正是雙峰寺的僧人惠順。惠順軍旅出身,曾做過三品將軍,此人行為粗暴,性情險惡,被人稱為惹不起的角色。說時遲,那時快,惠順已離慧能不過半里路程。真正的危險就在眼前,自己又何曾是惠順的對手。慧能知道惠順仍只是為衣缽而來,於是,便將衣缽放在路邊顯眼的大石上,自己則藏身於一處灌木叢中。
不一刻,那惠順已追到慧能藏身的所在。首先進入惠順眼帘的是路邊的衣缽。望著那件使不知多少人眼紅心跳的衣缽,惠順忽然喜極而泣,攬開雙臂,便向衣缽撲將而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那輕巧的衣缽此刻正躺在路邊,任憑惠順如何用力,那衣缽卻好似被膠水粘在了石上,被釘子釘在了路上。惠順終於明白,一切俱是天意,衣缽為佛法的信物,又哪裡是他這樣的人輕易能夠得到的?
惠順丟下手中的戒刀,面對衣缽,伏身倒地,連連叩首。他知道慧能就藏在附近,於是便又對著山野叫著:“慧能大師,惠順非為衣缽而來,弟子是為求法而來。”
直到這時,慧能方從草叢中露出身來。惠順見了,伏身倒地,口中連稱:“師父請受弟子一拜。”
慧能說:“衣缽不過是信物而已,真正的佛法,師父已傳在慧能的心裡。”
惠順說:“弟子愚頑,雖放下屠刀多年,然而卻半點不曾開悟,今得聞大師開悟成佛,特意風雨兼程,日夜趕來,望大師慈悲,將禪法傳承於我。”
當下慧能就坐在大庚嶺的頑石之上,將佛法的精妙傳承於惠順。當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時,惠順似乎有所領悟,慧能又進一步啟發他說:“不思善,也不思惡,這種時候,能體會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嗎?”
惠順頓時淚流滿面,激動地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現在終於明白了。”
惠順說:“師父今欲往何處而去,弟子願追隨師父,從此效犬馬之勞。”
慧能說:“弘忍師父囑我往南而行,將頓悟法門傳至南方,從而度脫南方信眾,你今受我佛法,為我首傳弟子,你可往北而去,從今以後,你我師徒一南一北,一旦時機成熟,不愁頓悟法門不弘傳於中國南北大地。”
當下是惠順與慧能作別,師徒二人一南一北相向而去。
P34-35
序言
禪,就這樣誕生了。
又過了很久很久,在中國嵩山一個冷幽幽的山洞裡,一個從西竺來的和尚對著一面石壁一坐就是九年。直到某一個大雪紛飛的黎明,當他打開山洞的石門時,卻看到了一個被凍成雪凌的活生生的人。那是一位請求皈依的弟子。如果說慧可的立雪只是在菩提達摩冷若冰霜的內心泛起一絲漣漪,而慧可隨後的揮刀斷臂,則使菩提達摩再也無法漠視這位弟子堅貞求法的現實了。於是,中國禪宗史上第一次以心傳心的連結開始了。菩提達摩被認為是中國禪宗的初祖,而立雪斷臂終而得法的慧可則是禪宗中的第一個中國人。
又過了很久很久,在中國湖北的一座寺廟裡,一個叫弘忍的和尚以號召弟子寫詩作偈的方式選取他的接班人。幾天之後,一個叫神秀的和尚呈上他的詩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神秀是寺里的首座和尚,又是大眾的教授師,現在做出這樣好的詩偈,看來繼承弘忍衣缽的必是神秀無疑了。然而過了一些天,在神秀的詩偈旁又貼出另一首詩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後來知道,把禪宗的空無觀演繹到一個極致的是一個不識一字的農夫。這個農夫出人意料地得到弘忍的衣缽,成了中國禪宗的六祖。隨著這首著名詩偈的橫空出世,中國禪宗史上不僅有了六祖慧能這樣的名字,“中國禪宗”也應運而生。
禪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是一種非凡的智慧。禪的處世哲學是非常規的,其思維是逆向性的。禪宗的大師們既否定外界,也否定自身,甚至也否定佛本身,禪宗史中就曾出現“燒佛取暖”的事件。他們只承認內心的當下體驗,只重視心靈在一剎那間的真實感受。開口失卻禪,閉口卻又不成其為禪。禪,是說不盡的。
又有人說,禪宗是佛教中的精神貴族,因為禪宗是經無數代大師們一代一代培養的結果。可以說,禪宗是中國佛教諸宗中的文化先驅,雖然禪宗一直強調不立文字,但是,禪宗所創造出來的卻是有形的文字無法表達的文字效果。然而人們又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文字,今天的我們又怎能認識禪這一獨特的精神現象?就像面對一個不識月亮為何物的人,你必須用手指給他看:那就是月亮!當然大師們也一再強調說,千萬不要把我的手指當作月亮啊!
如此看來,要認識禪,文字是必須的,如欲認識月亮,就必須順著導師們的手指去看天上那輪圓潤而燦爛的物體。就像仲秋的月亮一樣,禪是美麗而圓潤的。為了獲得對這一美麗而圓潤的認識,讓我們通過有形的文字,進入禪的境界,去咀嚼生活中的如許禪味,去領受人生的無盡禪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