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兩難情境,是使人感到左右為難、模稜兩可的道德情境。面對這種情境,個體無法對它作出“是”或“非”的斷然判斷,只能對矛盾情境進行分析和思考,再作出謹慎的選擇。提出兩難情境,最早出現於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的教學中。20世紀5O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科爾伯格借用這種方法設計出若干個對因素加以控制的道德兩難情境故事,作為測驗材料,考察兒童、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推理髮展規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德兩難情境
- 定義:使人感到左右為難、模稜兩可的道德情境
- 釋義:使人感到左右為難、模稜兩可的道德情境
道德兩難情境,是使人感到左右為難、模稜兩可的道德情境。面對這種情境,個體無法對它作出“是”或“非”的斷然判斷,只能對矛盾情境進行分析和思考,再作出謹慎的選擇。提出兩難情境,最早出現於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的教學中。20世紀5O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科爾伯格借用這種方法設計出若干個對因素加以控制的道德兩難情境故事,作為測驗材料,考察兒童、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推理髮展規律。
道德兩難情境,是使人感到左右為難、模稜兩可的道德情境。面對這種情境,個體無法對它作出“是”或“非”的斷然判斷,只能對矛盾情境進行分析和思考,再作出謹慎的選擇。提出兩難情境,最早出現於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的教學中。20世紀5...
道德兩難是倫理學中表示道德衝突和道德困惑的用語,指人們面對複雜的道德情境和交叉性的道德價值網路往往很難分清主次,無法選擇,或者說選擇任何一種方案都無法滿足自己道德上的需求。它常常是同一道德體系內不同道德原則、道德要求之間衝突...
兩難故事法是心理學家採用的研究兒童道德判斷水平的一種方法,其要求個體考慮是非價值並做出困難的決策,但又不可能圓滿解決的假設性情境。它們是以故事形式描述的兩難情境,讓被試者對進退兩難的道德問題做出回答,從而研究不同文化、階層、...
艾森伯格則區分並設計出不同於柯爾伯格兩難情境的另一種道德兩難情境——親社會道德兩難情境(prosocial moral dilemmas)來研究兒童的親社會道德判斷。親社會兩難情境的特點是“一個人必須在滿足自己的願望、需要和(或)價值與滿足他人的...
科爾伯格對道德發展的研究是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的。理論的思想淵源主要來自杜威和皮亞傑關於道德發展理論的觀點:①道德發展的核心是認知;②促進道德發展的因素是社會交往。主要運用道德兩難法,這也是論證他的三個水平六個階段道德發展...
《道德兩難決策權衡》是2019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艷。內容簡介 決策是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人們在決策過程中經常會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被迫做出艱難的抉擇。人們通常會思考自己的決策...
科爾伯格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他套用道德兩難論的方法研究道德的發展問題。這種方法也稱兩難故事法。故事包含一個在道德價值上具有矛盾衝突的情境,讓被試聽完故事後對故事中的人物行為進行評論,從而了解被試進行道德判斷所依據的原則及其道德...
該測驗仍以科爾伯格揭示的道德發展階段為基礎,以兩難道德情境為材料。但該測驗具有的簡潔、易學、易用的特點,使其在80年代初得到了廣泛的使用。“確定問題測驗”即“DIT”是當代了解個體道德判斷在方法技術上的一個突破性的進展。過程...
科爾伯格認為帶有衝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適合於促進個體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兒童通過對假設性道德兩難問題的討論,能夠理解和同化高於自己一介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於自己道德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圍繞道德兩難問題的小組...
皮亞傑認為只有達到了這個水平,兒童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研究,雖沿用皮亞傑的方法,但目的卻不像皮亞傑那樣旨在了解兒童對行為是非的道德判斷,而是藉助道德兩難的問題情境,希望了解兒童作出...
《道德兩難怎么辦》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 就像我們今天有人問:“母親和妻子同時掉進水裡,你先救哪一個?”或者問:“妻子難產,母親和孩子只能保住一個,你保哪一個?”作品原文 桃應①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
事先設計一種情境,觀察受測者在該情境條件下的反應,據此來對其心理狀態加以評價。情境測驗的種類很多,表現形式可以是各種各樣的,有團體討論的情境,學習成績考試評分的情境,遊戲的情境,兩難道德情境等。若按所要測驗的目標說,有...
他認為,用它評價兒童的道德判斷和推理能力,既應注意內容,也應注重形式。內容即故事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該量表把道德內容分為是非概念.權利義務觀念、責任觀念、賞罰觀念等30個維度.每一個維度設定一個含有道德衝突情境的故事,即兩...
道德判斷 在道德研究領域,最為經典的問題就是道德判斷,尤其是道德兩難困境。道德情緒 另一個將哲學與認知科學研究結合得非常好的是道德情緒的具身研究。在道德哲學中,隱喻是道德具身化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對兩種物體或現象的關係進行描述...
第十章 黑白對比與道德 一 引言 二 實驗一 黑白對比與道德兩難問題 三 實驗二 黑白對比與社會問題 四 總討論 第十一章 顏色與道德 一 引言 二 調查研究紅綠顏色與道德行為 三 實驗一 紅綠顏色與道德行為評價 四 實驗二 顏色、效價...
2.3 道德的心理歸因 心理學的歸因理論★道德問責★道德歸因的偏差 2.4 他人與環境 虛假共識的自我安慰★“人眾無知”縫製的皇帝新衣★情境的力量有多大 3.道德的心理度量 3.1 道德兩難費思量 他該怎么辦★道德發展階段的考量★...
21. 假想的道德兩難情境下國小兒童對說謊或說真話的抉擇.《心理科學》、ISSN 1671-6981(核心一級).2006年第5期.排名第二(共2人).人大複印資料B4心理學、ISSN 1001-2532,2007年第1期全文轉載 22.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狀況的...
通過對組織中領導者的角色以及與其行為相聯繫的道德責任的討論和自我反省,或與榜樣(包括其他領導者)一起討論或體驗道德兩難困境,進行換位思考,從而提高道德能力。道德勇氣的發展可以通過道德兩難情境中的角色扮演來進行,這種活動可以培養...
183 第十章 系統干預和心理教育 207第五部分 維持與終止 223 第十一章 維持療效,預防復發,終止治療 225第六部分 有效的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實務篇) 249 第十二章 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和道德兩難情境 251 第十三章 富有成效...
如何促進兒童的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呢?科爾伯格認為帶有衝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適合於促進個體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兒童通過對假設性道德兩難問題的討論,能夠理解和同化高於自己一個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於自己道德階段的同伴的道德...
第六章 生理與溯源:馬基雅弗利主義者執行兩難任務的腦機制(研究三)第七章 權衡與博弈:情境和特質對馬基雅弗利主義行為的影響(研究四)第八章 焦慮與衝突:兩難情境下馬基雅弗利主義與道德的交鋒(研究五)第九章 教化與升華:...
心理觀察:道德兩難情境下的選擇 168 3.為什麼激將法屢試不爽 171 心理觀察:生氣與占有欲 171 4.自憫的另一面是愛自己 176 心理觀察:自憫與消極情緒 176 5.分享憂傷,促進親密關係 179 心理觀察:人際關係與消極情緒 179 6.在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