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採用的研究兒童道德判斷水平的一種方法,其要求個體考慮是非價值並做出困難的決策,但又不可能圓滿解決的假設性情境。它們是以故事形式描述的兩難情境,讓被試者對進退兩難的道德問題做出回答,從而研究不同文化、階層、年齡的人在道德認識、道德標準、道德判斷上的特點和規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難故事法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發展心理學
心理學家採用的研究兒童道德判斷水平的一種方法,其要求個體考慮是非價值並做出困難的決策,但又不可能圓滿解決的假設性情境。它們是以故事形式描述的兩難情境,讓被試者對進退兩難的道德問題做出回答,從而研究不同文化、階層、年齡的人在道德認識、道德標準、道德判斷上的特點和規律。
心理學家採用的研究兒童道德判斷水平的一種方法,其要求個體考慮是非價值並做出困難的決策,但又不可能圓滿解決的假設性情境。它們是以故事形式描述的兩難情境,讓被試者對進退兩難的道德問題做出回答,從而研究不同文化、階層、年齡的人...
科爾伯格採用道德兩難故事法研究兒童的道德發展。所謂道德兩難,指的是同時涉及兩種道德規範、兩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者問題。教育意義 道德兩難除了可以用於測量兒童的道德判斷的發展水平,還具有非常特別的教育意義:(1)可用於促進兒童的道德...
科爾伯格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他套用道德兩難論的方法研究道德的發展問題。這種方法也稱兩難故事法。故事包含一個在道德價值上具有矛盾衝突的情境,讓被試聽完故事後對故事中的人物行為進行評論,從而了解被試進行道德判斷所依據的原則及其道德...
確定問題測驗(Defining Issues Test,DIT)是兒童道德發展水平測量工具。美國心理學家雷斯特20世紀70年代編制。在克服科爾伯格兩難故事法的弊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標準的測驗由6個道德兩難故事組成(其中3個是科爾伯格標準的兩難故事)。...
班杜拉兩難故事法的模仿學習實驗,其實驗步驟:1、讓被試判斷兩難問題中人物的行為是否正確,就此了解他的判斷力。2、將被視分為三組,控制實驗情景,讓他們進行道德判斷,第一組為強化組,第二組為榜樣強化組,第三組為榜樣不強化組...
人際關係推理髮展( reasoning development of inter- personal relationship)是指關於人際關係的認識和判斷隨年齡增長而不斷發展、深化的過程。由R.L.塞爾曼於 1976 年提出。他採用類似於科爾伯格道德兩難故事法,給不同年齡的被試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