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嶺(又稱苔嶺)位於文成縣大嶨鎮吳垟村靛青山嶺根腳到二源鄉呈嶺村嶺頭自然村,始建於明代,清、民國時期多次修繕,古時是溝通百丈漈鎮、二源鄉、南田鎮與大嶨鎮的重要交通樞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嶺古道
道嶺(又稱苔嶺)位於文成縣大嶨鎮吳垟村靛青山嶺根腳到二源鄉呈嶺村嶺頭自然村,始建於明代,清、民國時期多次修繕,古時是溝通百丈漈鎮、二源鄉、南田鎮與大嶨鎮的重要交通樞紐。
道嶺(又稱苔嶺)位於文成縣大嶨鎮吳垟村靛青山嶺根腳到二源鄉呈嶺村嶺頭自然村,始建於明代,清、民國時期多次修繕,古時是溝通百丈漈鎮、二源鄉、南田鎮與大...
龍崗嶺古道位於半山瑤溪風景區境內,因該嶺從東麓通過半山龍崗西往李王尖、甌海大茶山等村,因此稱龍崗嶺。東部有亭,嶺兩側多奇石巨岩,有“天柱倚雲”等著名景點。...
南山嶺古道,起於龍灣區瑤溪街道南山村的山腳下,止於茶山村。全長約8公里,平均寬1.5米,南北走向。...
秦嶺古道褒斜道 褒斜道系古代長安穿越秦嶺通達陝南、四川的又一驛道。因沿渭水支流斜水與漢水支流褒水兩條河谷而行,北入口在眉縣斜谷,南出口在漢中褒谷,故稱褒斜...
大嵩嶺古道,寧波十大古道之一。大嵩嶺古道的起點如果從南算起,應是鄞州區瞻岐鎮西城村,然後進入大嵩岙,經拄岩,過“仙人腳印”,到嶺墩福泉亭。翻過嶺,進入東錢...
南陀嶺古道貫穿平陽縣騰蛟鎮塘溪村杉棋土安自然村,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約1738年)為騰蛟至水頭鳳臥等地主要交通要道,全長約6公里,現保存較好的有騰蛟境內嶺下庵...
餘姚嶺古道位於文成縣雙桂鄉桂東村城底自然村,西南過往東北,明清古道。路面寬0.3米—1米不等,基本為不規整塊石鋪設,全程約1公里,多拐。...
大連嶺古道因其主體部分在千島湖大連嶺而得名,在歷史上曾經是徽杭古道的組成部分,該古道逶迤六十里整,上行二十里、平行二十里、下行二十里,最高處有1300多米,...
天長嶺古道,曾名鐵場嶺。清光緒《永嘉縣誌·敘山》載:“天長嶺,在郭溪山西,一名鐵場嶺”。起於甌海區澤雅鎮天長村,止於郭溪鄭家山村,全長約2.64公里,路寬1...
黃山嶺古道在湖塘銅井與漓渚朱家塢之間。現在兩地間公路修通,原嶺路消失。從黃山嶺村到朱家塢,公路曲折,路邊多農作物、花木,山間有村民因管理作物需要而走的小路...
跨五嶺古道特色 編輯 這四條新道具有如下特點:一、均利用早期過嶺道路重新修築而成,四條新道是秦軍南進的路線;二、過嶺道路為南嶺山脈的隘口,即所謂的“五...
馱山嶺古道,是塘下最有名的一條古道,將塘下和瑞安、溫州市區串聯。在這條羊腸小道上,千百年來,塘下人曾肩挑背扛運送商品,維持生計;屯兵紮寨,修築軍事要塞;...
曰嶺,在大橋鎮西的外應村,離市區約5km,翻過曰嶺古道就是里應村。山不高,海撥250m,有石階逶迤盤旋,有的還以鵝卵石鋪就,修築的較為平坦。舊時是奉化縣城...
亭溪嶺古道北起橫溪鎮周夾村,南至東錢湖鎮城楊村,古道所在山地高約300米,長約1600米,寬約2米,全部由人工將鵝卵石和小石塊一段一段鋪設而成。整個嶺勢東南高...
古城嶺古道在夏履蓮中到湖塘古城之間。傳說古城是允常築城處。從蓮中的馬家地自然村向北,到一農莊,有叉路,一路到小水庫,再進去是荒路,路上有手臂粗細的藤木,...
西武嶺是祁門和黟縣兩個縣的分界線,這嶺南為祁門,嶺北為黟縣,因山嶺地處武亭山與西屏山之間而得名。西武嶺古道,為黟縣商旅自黟縣城往來祁門、景德鎮,遠及閩、...
覆釜嶺古道在鑑湖鎮牌灣到平水鳳林間。覆釜嶺又名不負嶺,據說唐代蕭翼在雲門寺賺到“蘭亭序”後,就是過這道嶺走的。...
文成境內現今保存較為完好的紅楓古道尚有七十餘條,總計古楓3000多棵,幾乎鄉鄉有紅楓古道,其中縣城大嶨鎮周邊即分布著十來條,最為著名的是大會嶺、龍川嶺(五十...
清修嶺古道位於鄞州鄞江鎮蓉峰村天湖景區水杉林通往金陸村的山巒中。...... 清修嶺古道位於鄞州鄞江鎮蓉峰村天湖景區水杉林通往金陸村的山巒中。中文名 清修嶺...
梅關古道位於距廣東南雄約30千米的梅嶺頂部,橫跨大庾嶺(又稱梅嶺),因此古稱大庾嶺路。梅關古道始通於秦漢,唐代張九齡路過梅嶺,見山路險峻難以通行,便向唐玄宗...
歷史悠久的樟樹嶺古道有一則膾炙人口的“柯烋射白蛇”的古老傳說。相傳古時在這條嶺上朝向三山的一邊生長著一株高入雲天的大樟樹,嶺以樹為名。當年投軍在外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