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嶺古道

大連嶺古道

大連嶺古道因其主體部分在千島湖大連嶺而得名,在歷史上曾經是徽杭古道的組成部分,該古道逶迤六十里整,上行二十里、平行二十里、下行二十里,最高處有1300多米,全程都是一米半寬的石板路,故有“江南第一嶺”之稱。這條古道始建於西晉五胡亂華,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大量定居皖南及山越之後,歷來為睦州與徽州旱路商貿要道,有人戲稱是古代兩州間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除有三里亭、五里亭、箬帽尖、嘯天龍等驛腳處,尚有郎跺腳、楓樹底、絕檵木、腐遭殃、十八肩、十八船、七眠雪、白茶泉、寶劍泉、無門洞、百馬場、六膝談等人文遺存,且每處遺存都有一個引人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連嶺古道
特色
郎跺腳 古遂安山區娶親有背新娘一俗,途中可接力轉背,但不落地,否則,新娘可悔婚約。相傳古徽州有一石匠貌醜,自恃蠻力獨背新娘於此稍歇,新娘憤而回。郎悔而跺腳,故名“郎跺腳”。 楓樹底 元朝末年,百姓苦元久,朱元璋興兵甚得民心,故有“送駕嶺萬民送駕”之說。相傳率大軍於此勃發豪氣,指楓苗曰:若吾為天子,倒插也亦可活。據長者憶,巨楓原來有幾千年歷史,樹根需要三個成人合臂才能圍其粗,是路人躲雨、納涼、歇腳的好地方,可惜,在大煉鋼鐵年代,被毀於一旦。至今不見蹤影。 絕檵木 檵木,為連嶺多生小葉灌木,俗名“山檵木”。傳當年太祖猛將胡大海率部翻越大連嶺,曾於此歇息,臨行檢點戰馬百缺其一,唯系“山檵木”白馬連根拔去。後此山檵木絕難覓蹤,且靜夜空谷常聞馬嘯,民懼為神,遂以竹馬祭之,“跳竹馬”之俗流傳至今。 腐遭殃 毛豆腐、霉豆腐為遂安名菜,古時窮人多以販此為生,肩擔至此饑渴難耐,往往就泉水而食,百去其二,故戲謔此處為“腐遭殃”。 白茶泉 朱元璋特喜歡產於大連嶺一帶的白茶,後雖為帝此習未改,行伍時更是茶不離身,相傳路遇此泉時為恤將士,煮茶入泉,三軍同飲,氣大振。 七眠雪 大連嶺冬,小寒三尺雪,大寒雪沒肩。民國年間,微雪,七客結伴南行,欲速窮其嶺。至此,飛雪漫天,深及擔柄,覓客棧左近不可得,困絕。 十八肩 連嶺古道為古時浙皖商賈要道,常年有挑夫揮汗奔波於此,戴竹笠,穿草鞋,人挑一百幾十斤,號子聲中貨來物往。舊時挑擔,歇一次為一肩,自箬培頭到嘯天龍嶺頂需歇十八次,且此去路窄風大特難行,得先駐足歇力再沖頂,則最後歇息處謂“十八肩”。 嘯天龍 相傳西晉後大連嶺行者日眾。柴草沒膝不堪其苦,徽州、睦州兩府各有高僧志修此道,托缽化緣不謀而合。一日,不期於此相逢,為事半功倍相擁,大笑長嘯化龍而去。後人志之,稱“嘯天龍”。 寶劍泉 此泉又名“靈泉”。輕手躡腳、泉流不息,百人重步、泉息流斷。相傳朱元璋帶兵於此人困馬乏、口乾舌燥,眾將士尋泉不得,太祖抽劍直入泉隨劍標。為防泉為敵用,謁云:此泉吾開,敵眾勿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