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遊戲成癮
- 屬性:疾病
- 歸屬:精神疾病
- 症狀:9種
名稱由來
診斷標準
- 完全專注遊戲;
-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時間;
-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
“遊戲成癮”是2017年底,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設立的一種疾病,歸類為精神疾病。在2018年新更新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9項診斷標準,以幫助精神科醫生確定患者是否對遊戲產生依賴。 ...
《網路遊戲成癮大腦渴求神經機制與干預的影像學研究》是依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由袁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網路遊戲成癮渴求的神經機制不明,紋狀體多巴胺系統在網癮渴求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渴求核心腦區間的互動作用及其渴求加工...
《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認知行為治療的調節機制探索》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周灩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IGD)作為一種行為成癮,近年來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臨床實踐已經證明,認知行為治療(CBT)是治療IGD...
《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的心理、神經機制與干預研究》是依託華南師範大學,由張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已成為當前我國極為嚴峻的個體、家庭和社會問題,在人類社會越來越離不開網路的時代,如何讓青少年在充分...
網路成癮已成為一個世界性問題,在我國青少年群體中(包括在校大中學生群體)日益嚴重並對個體的身心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借鑑以往在物質成癮神經生理機制領域取得的豐富研究成果和研究範式,基於一些零散的針對網路遊戲成癮的生理機制研究結果,...
《青少年手機遊戲成癮研究》是劉毅創作的社會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12月。該書在回顧全球手機遊戲產業發展簡史的基礎上,對青少年手機遊戲成癮的影響因素、影響效應以及干預體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該書指出,手機遊戲自身具備的虛擬性及社交...
楊格認為上述10種情況,在1年間只要有過4種以上,便可診斷為網路成癮綜合症。一般認為,網路成癮可分為網路交際成癮、網路色情成癮、網路遊戲成癮等 理論依據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理論 意識、前意識、潛意識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層次理論的主要...
《窗邊的孩子:青少年電子遊戲成癮的家庭因素研究》是2010年5月1日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趙春梅。內容簡介 《窗邊的孩子:青少年電子遊戲成癮的家庭因素研究》考察了在中國現階段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家庭環境因素對青少年...
《大學生網路遊戲成癮問題研究》是2015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閆宏微。內容簡介 《大學生網路遊戲成癮問題研究》以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體系為指導,在借鑑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醫學等相關理論的...
英國《衛報》的遊戲編輯科薩·麥克唐納深思了一下:“我認為遊戲產業不該假裝他們沒從遊戲成癮中獲利。對一小部分人來說,遊戲的確是個問題——只不過它通常是其他精神健康問題的衍生品。”“《國際疾病分類》從草案到真正在一個國家落地...
而對於沉迷網路遊戲的孩子來說 主要原因還是他的監護人 決大多數的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是因為監護人不讓他玩 剛開始對於網路遊戲只有一點興趣 而監護人的不讓他接觸使他對與網路遊戲的渴望逐漸增加才會沉迷與網路遊戲 如果剛接觸網路遊戲時...
有幾種表現形式: 如網路色情成癮、網路關係成癮、網路購物成癮、網路遊戲成癮等。這些表現多跟人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有關,不要忽視網路背後的心理健康的狀態。原因 造成網路成癮的原因,一般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即社會環境和親職教育,...
◇ 網癮青少年主要是“網路遊戲成癮”,其次是“網路關係成癮”。近一半網癮青少年(47.9%)把“玩網路遊戲”作為其上網的主要目的並且花費的時間最長,屬於“網路遊戲成癮”;13.2%的網癮青少年在 “聊天或交友”上花費的時間最長,屬於...